第308章 雍正宣德炉
这种拘谨,不太好形容,以余耀的眼力,也只能说是感觉。
这种感觉,也因为有黄釉的基础。
黄,皇。在明清时期,黄釉被严格控制,不能乱用。黄釉作为搭配色彩出现,唐朝就有了,陶器上的黄釉,唐三彩就有。但纯粹的黄釉,宣德才有,成化才成熟,前面说了,成化黄釉偏黄白,弘治才有鸡油黄。
这只碗,碗壁碗心是黄釉,碗底是白釉和青花款儿,黄和白在圈足的交接,真品会有一种“仪式感”,一旦有了拘谨的感觉,就和“皇”距离远了。
古玩之所以是眼学,就是因为很多东西无法量化,最终要靠眼力;而眼力到了高处,有些细微的东西难以表达,也只能靠“感觉”。
余耀越想越不对。最终,这件弘治黄釉碗,是被打了叉号的。
这件黄釉碗,有人出手了。
那个赵总。
而且他不拖拉,拿下之后直接找到了老头儿,说明情况,接着就出去了。看起来,这是要结账走人的。
他知道后面有什么货品的可能性按说不大,不过,他也有可能是碰上一件心仪的东西拿了就走。
网红脸的小妹子不太开心,因为意犹未尽。不过赵总瞅了她一眼之后,她便如同乖顺的小猫,跟着走了。
间隙,杨锐和余耀到了房间一角,杨锐低声问道,“你认识这个人?”
“以前在古玩城见过一面,好像不差钱。”
“肯定不差钱啊,拿了就走。这东西······”杨锐说着,比了个手势。
余耀点点头,“非一流高手不能为之。”
杨锐又凑到余耀耳朵上,“瓷都那边,单色釉出得少,这东西,没准儿是汝都出来的。”
“汝都不是主要做老窑么?”
“对啊,老窑单色釉多,特别是青釉、天青釉这些。黄釉以前少有人敢做,现在看来,有突破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胜防。”
“别谦虚,对你来说,不存在。”
两人悄悄聊了一会儿,但第二场东西少,这个赵总拿得又快,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始抽签。
“我这运气好像不大行啊!”余耀第二轮又没抽中。
“谁让你之前用光了!”杨锐意有所指。
不过,杨锐这次也没抽到,倒是叶霁云抽到了。
“这个叶老师,好像也不差钱啊?”余耀不由说了一句。
“光凭当老师的死工资,肯定不行。这个谁知道,家里有钱?老公有钱?都不一定。”
两人在后面看着,叶霁云到了桌边,此时她顺手整了整衣服,棉服一提一落,杨锐朝余耀挤了挤眼,“我去,果然是体育老师,真圆啊。”
“以前怎没看出你怎么这么浪?”
“无聊呗,原来她后面比前面好看。”
说话间,东西摆到了长桌上。
“宣德炉?”杨锐差点儿叫出声来。
这是一件点金双龙耳铜香炉,确实是宣德炉的造型之一。所谓点金,是铜炉之上有点点金斑。
三足,炉盖是祥云纹镂空,白玉花果纹炉顶。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的两种东西,在艺术品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一种是苏麻离青,一种是暹罗红铜。
苏麻离青是永宣青花的基础,虽然元代就用了,但是元代灭亡之后,原先这种颜料的商路断了。郑和又搞了一批,宣德之后,再无苏麻离青的青花器。
暹罗红铜被冶炼成了风磨铜,这是宣德炉的原料。
宣德炉惊世绝尘,珍稀罕见,不要说这里了,就是在大型拍卖会上见到,相信绝大部分人也是要先打一个问号的。
实际上,这件铜香炉标价只有两百万,显然不是当宣德炉真品卖的。哪怕是当初督造宣德炉的工部吴邦佐后来仿制的那一批,价儿也不会是这样。
这香炉摆上来不久,便同时有好几个人喊了一声,“看款儿!”
这香炉的款儿在炉底,老头儿轻轻拿下顶盖,然后双手把住香炉,给大家展示底款。
先对着一侧桌边展示,又对着另一侧桌边展示。
展示的时候,叶霁云还拍了照。
不过,因为所有人都是凑近了看,而且底款是铜色,不似弘治黄釉碗的白釉之下的青花款那么鲜明,余耀根本没法看清楚。
“元芳,你怎么看?”杨锐低问。
“狄大人,我实在是看不清啊!”余耀苦笑。
“不说款儿。”
余耀想了想,“从包浆和光感上,像是清代仿的东西。整体上的感觉,有可能是雍正朝仿的。看这标价也像。不过没细看,不好说,因为雍正宣德炉也比较出名,后世仿雍正也没准儿。”
宣德炉的仿品,除了当时督造的吴邦佐仿的那一批,清早期的仿品,算最精良的,特别是宫廷仿品。
宫廷匠人的资源自然很多,铜料优中选优,也加入了黄金白银等一些贵金属,冶炼方面也能不惜工本,而且清宫中可以参照的实物和图谱也比较全面。
其中,雍正朝的仿品,更为有名。雍正宣德炉,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种,后世出现了不少仿“雍正宣德炉”。
两人说着,叶霁云居然也提前离开了桌边。
杨锐注意到她拍照了,笑着招了招手。
叶霁云走了过来,杨锐指了指手机。
叶霁云也没拒绝,调出了底款图片。
杨锐正对手机,余耀的角度偏了一点儿,但一看之后,便立即明白了,果然是雍正宣德炉的款儿!
雍正时期宫廷仿制的宣德炉,并不想以假乱真,只是借鉴冶炼方式和造型、工艺等等,所以,在落款上,稍加区别。
虽然和真品宣德炉一样,都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儿,但是“德”字的写法略有不同。
真品宣德炉的“大明宣德年制”,“德”是没有那一横的。而雍正仿宣德炉的刻款,却在“德”字上,多了一横。
“厉害啊!”杨锐冲余耀伸了伸大拇指,“没看款儿,就知道是雍正!”
余耀没在意这个,却暗想,这件香炉器形端庄,包浆自然,炉顶的祥云和双耳的龙形,美感都很强烈,整体看来,很像是雍正仿宣德炉的真品。
若是如此,两百万算是物有所值。
这种感觉,也因为有黄釉的基础。
黄,皇。在明清时期,黄釉被严格控制,不能乱用。黄釉作为搭配色彩出现,唐朝就有了,陶器上的黄釉,唐三彩就有。但纯粹的黄釉,宣德才有,成化才成熟,前面说了,成化黄釉偏黄白,弘治才有鸡油黄。
这只碗,碗壁碗心是黄釉,碗底是白釉和青花款儿,黄和白在圈足的交接,真品会有一种“仪式感”,一旦有了拘谨的感觉,就和“皇”距离远了。
古玩之所以是眼学,就是因为很多东西无法量化,最终要靠眼力;而眼力到了高处,有些细微的东西难以表达,也只能靠“感觉”。
余耀越想越不对。最终,这件弘治黄釉碗,是被打了叉号的。
这件黄釉碗,有人出手了。
那个赵总。
而且他不拖拉,拿下之后直接找到了老头儿,说明情况,接着就出去了。看起来,这是要结账走人的。
他知道后面有什么货品的可能性按说不大,不过,他也有可能是碰上一件心仪的东西拿了就走。
网红脸的小妹子不太开心,因为意犹未尽。不过赵总瞅了她一眼之后,她便如同乖顺的小猫,跟着走了。
间隙,杨锐和余耀到了房间一角,杨锐低声问道,“你认识这个人?”
“以前在古玩城见过一面,好像不差钱。”
“肯定不差钱啊,拿了就走。这东西······”杨锐说着,比了个手势。
余耀点点头,“非一流高手不能为之。”
杨锐又凑到余耀耳朵上,“瓷都那边,单色釉出得少,这东西,没准儿是汝都出来的。”
“汝都不是主要做老窑么?”
“对啊,老窑单色釉多,特别是青釉、天青釉这些。黄釉以前少有人敢做,现在看来,有突破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胜防。”
“别谦虚,对你来说,不存在。”
两人悄悄聊了一会儿,但第二场东西少,这个赵总拿得又快,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始抽签。
“我这运气好像不大行啊!”余耀第二轮又没抽中。
“谁让你之前用光了!”杨锐意有所指。
不过,杨锐这次也没抽到,倒是叶霁云抽到了。
“这个叶老师,好像也不差钱啊?”余耀不由说了一句。
“光凭当老师的死工资,肯定不行。这个谁知道,家里有钱?老公有钱?都不一定。”
两人在后面看着,叶霁云到了桌边,此时她顺手整了整衣服,棉服一提一落,杨锐朝余耀挤了挤眼,“我去,果然是体育老师,真圆啊。”
“以前怎没看出你怎么这么浪?”
“无聊呗,原来她后面比前面好看。”
说话间,东西摆到了长桌上。
“宣德炉?”杨锐差点儿叫出声来。
这是一件点金双龙耳铜香炉,确实是宣德炉的造型之一。所谓点金,是铜炉之上有点点金斑。
三足,炉盖是祥云纹镂空,白玉花果纹炉顶。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的两种东西,在艺术品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一种是苏麻离青,一种是暹罗红铜。
苏麻离青是永宣青花的基础,虽然元代就用了,但是元代灭亡之后,原先这种颜料的商路断了。郑和又搞了一批,宣德之后,再无苏麻离青的青花器。
暹罗红铜被冶炼成了风磨铜,这是宣德炉的原料。
宣德炉惊世绝尘,珍稀罕见,不要说这里了,就是在大型拍卖会上见到,相信绝大部分人也是要先打一个问号的。
实际上,这件铜香炉标价只有两百万,显然不是当宣德炉真品卖的。哪怕是当初督造宣德炉的工部吴邦佐后来仿制的那一批,价儿也不会是这样。
这香炉摆上来不久,便同时有好几个人喊了一声,“看款儿!”
这香炉的款儿在炉底,老头儿轻轻拿下顶盖,然后双手把住香炉,给大家展示底款。
先对着一侧桌边展示,又对着另一侧桌边展示。
展示的时候,叶霁云还拍了照。
不过,因为所有人都是凑近了看,而且底款是铜色,不似弘治黄釉碗的白釉之下的青花款那么鲜明,余耀根本没法看清楚。
“元芳,你怎么看?”杨锐低问。
“狄大人,我实在是看不清啊!”余耀苦笑。
“不说款儿。”
余耀想了想,“从包浆和光感上,像是清代仿的东西。整体上的感觉,有可能是雍正朝仿的。看这标价也像。不过没细看,不好说,因为雍正宣德炉也比较出名,后世仿雍正也没准儿。”
宣德炉的仿品,除了当时督造的吴邦佐仿的那一批,清早期的仿品,算最精良的,特别是宫廷仿品。
宫廷匠人的资源自然很多,铜料优中选优,也加入了黄金白银等一些贵金属,冶炼方面也能不惜工本,而且清宫中可以参照的实物和图谱也比较全面。
其中,雍正朝的仿品,更为有名。雍正宣德炉,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品种,后世出现了不少仿“雍正宣德炉”。
两人说着,叶霁云居然也提前离开了桌边。
杨锐注意到她拍照了,笑着招了招手。
叶霁云走了过来,杨锐指了指手机。
叶霁云也没拒绝,调出了底款图片。
杨锐正对手机,余耀的角度偏了一点儿,但一看之后,便立即明白了,果然是雍正宣德炉的款儿!
雍正时期宫廷仿制的宣德炉,并不想以假乱真,只是借鉴冶炼方式和造型、工艺等等,所以,在落款上,稍加区别。
虽然和真品宣德炉一样,都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儿,但是“德”字的写法略有不同。
真品宣德炉的“大明宣德年制”,“德”是没有那一横的。而雍正仿宣德炉的刻款,却在“德”字上,多了一横。
“厉害啊!”杨锐冲余耀伸了伸大拇指,“没看款儿,就知道是雍正!”
余耀没在意这个,却暗想,这件香炉器形端庄,包浆自然,炉顶的祥云和双耳的龙形,美感都很强烈,整体看来,很像是雍正仿宣德炉的真品。
若是如此,两百万算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