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福娘

第37页

    这丫头是个魔鬼吧,到底谁才是主子?
    陶善行果然没食言,过了一会就端着大木托出来,小小的个子被托盘上满当当的碗盘挡了半身,路走得歪斜,大老远就冲他发号施令:“愣什么,过来接着!”
    穆溪白发誓,要不是看她真要摔倒,他绝对不会施以援手。
    从她手里轻松接下托盘,穆溪白看着她在院里的石桌上布饭。果然和她说的一样,汤粽鱼和芋泥,粽子对半切开,里面塞着流油的五花和半个蛋黄,米粒间夹杂着果仁,冒着热气,咸香扑鼻。穆溪白对她的气消了泰半,不客气地坐到石凳上,起筷搛菜,各色都尝了一口,发现味道可口,便大马金刀地坐定吃起,待受用了几口,忽然发现小丫头正站在桌边,歪着头定定看自己,他虽出身大富之家,不过和三教九流厮混久了,染上江湖习气,没什么上下尊卑之分,于是边吃边道:“你也坐下,一起吃。”
    陶善行坐到他对面,不动筷,只拿手支着下巴盯他。
    这直勾勾的眼神,穆溪白哪吃得下去?便撂筷道:“看我干嘛?你不吃吗?不吃就给你家主子送饭去。”
    “好吃吗?”陶善行开了口。
    “还不错,你手艺很好,怎会闽地菜?是闽地人?”穆溪白问她。
    陶善行摇头:“不是我做的。”
    “那是谁?”穆溪白随口问道。
    “榴姐!”陶善行冲小厨房大喊了一声。
    榴姐腰上还绑着围裙,从小厨房里出来,走到陶善行身后,听陶善行道:“姑爷夸你菜做得好。”
    穆溪白隐约意识到什么,下筷的手便慢慢僵在半空,一口粽米梗在喉间,要塞心似的堵。面前这两人,一个生得白皙水灵,像观音座前童女,一个脸覆凶疤,像地藏王身后的女罗刹,两人搁一块,仿佛从庙里结伴逃出来的。
    “谢姑爷夸。”榴姐规矩行礼。
    “你是谁?”穆溪白静静望着陶善行,眼里渐渐起了丝冷意。
    陶善行起身,走到他身畔,福了福身:“妾陶氏五娘,见过二爷。”
    穆溪白便不再说话,狭长的眸愈发显得锐利,他慢慢将筷子按在桌上,沉了沉嗓正要发作,就听她又是一声娇语:“二爷,我在饭菜里下、毒了。”
    “……”穆溪白这一惊可非同小可。
    “你先在迎亲之时伤我陶家脸面,又在大婚当夜人前弃我,回门那日更是言而无信,二爷,我都记着呢。”陶善行收起笑,煞有介事地说着。
    “你下了什么毒?”穆溪白坐着未动,剑似的目光几乎戳进她心里。
    “你猜。”她掩唇一笑,自问自答,“你是我夫君,我自不能真的谋你性命,可是你不喜欢我,连我房门都不愿踏入,我为着自己的体面,为着这穆家长媳的身份,自要与你坐实夫妻关系,待有个一儿半女,我这穆太太的位置也就稳了,所以你说我下了什么药?”
    穆溪白的手顿时握紧,她偏又在此时凑来:“二爷是不是这么想的?”说着她发出一通笑声,声音银铃似的张狂,好半晌才歇,又道,“二爷,我逗你玩的,这饭菜里,什么都没有!”
    她那话音刚落,就见眼前人影一闪,榴姐惊呼了声:“娘子!”
    下一刻,她已经被穆溪白扔在秋千上,秋千被他牢牢攥住,纹丝不动,他另一手则勒在她咽喉上,没有用力,虚掐着,这小猫一样的脖子,怕稍用点力就要给折了。他不对女人动手,但被她这么挑衅,如果什么都不做,又未免太窝囊。
    “有趣?”他挑眉。有没有被下、药,其实运功一试便知,他当然知道饭菜没问题,但那个瞬间他还是被她惊到。
    若有似无的杀气掠过,叫人皮肤上泛起一阵细微的应激疙瘩。
    “人道二爷重情重义,从不伤及老幼妇孺,难道偏就为难我一个可怜的弱女子?想我一介弱女嫁你为妻,自迎亲那日便受你冷遇至今,还累及家人蒙羞担心,分明是你欺我在先,还不许我发点脾气?”陶善行微仰下巴,秀气的唇朝上微撅,委屈里带着些许任性,一时又可怜巴巴地抱怨,“我知道这亲事门不当户不对,我一个穷书生的女儿,高攀不上你们穆家,你必是嫌弃我的……”
    “我没有嫌弃。”穆溪白听她抱怨得心烦,辩解一句。
    陶善行立刻瞪大眼:“啊?不嫌弃?那你喜欢我?”
    “没有!”穆溪白觉得和女人吵架是件特别费神的事,“我没嫌弃你,但也没……喜欢你。先前那几桩事,就算我对不住你,以后你在穆府住着,银钱和衣食都不会短了你,有什么想要的开口便是,只要你安分守己,穆太太这个位置不会易主,至于其他的,恕我无能为力。”
    他说着松开手,转身欲离,一只素手拈着才刚那锭碎银忽然拦在他眼前。
    “如此甚好。那二爷起先说的话可作数?”陶善行又走到他面前问道。
    “什么话?”穆溪白反问。
    “你不是让人给你打掩护?找丫头哪有我本人有说服力?再说了,二爷要的是长线买卖吧?”她摩挲着那碎银子,笑着道,“我,愿意替二爷分忧,给你做这挡箭牌。”
    一个垂头看,一个仰头望,视线在橘色夕光下交汇,穆溪白止步。
    “你有什么要求?”
    “带我出府。”
    注: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唐,《公子行》,顾况。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