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初唐大农枭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军人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比其它各方面文化宣传起到的作用都不差,甚至更大一些。
    因为,这个时代几乎大多数青壮,都要是要进入军队的,熏陶了军人,就等于是熏陶了整个国家的主流阶层。
    于秋将东亚各国聚拢在联盟内,就是要打好这种文化熏陶的根基,为将来更加全面深入的融合,做准备。
    在南诏六部收割了一轮积分之后,于秋就带着赵河等几个亲卫,进入到了并没有像后世那种的基础建设的玉龙雪山之中,每天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摆弄那些玉龙蕨,这玩意,可真不是什么好种植的植物,即便是在后世,科学家也没能将其引种到室内人工栽培。
    于秋有中级种植技术,已经有相当于后世高端种植业研究人员的水平,但面对这玩意,也有点抓瞎。
    折腾了近一个月时间,他才用孢子,在适合其生长的高海拔,低气温的室外,帮助其繁育出了几株新苗。
    索性,这个时代这种植物在雪山中还有不少,于秋只要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只是,天天在四千多米高海拔的雪山里,冻的他有点够呛。
    “殿下,苏将军那边有信来。”嘴唇上有许多血壳子的赵河,将一封长信递到了正在帐篷里烤火的于秋手中,立即又端起一碗于秋整天都会煮着的酥油茶开始喝起来。
    他嘴唇上的伤口,是因为刚到这里的时候,吃东西嘴巴张的太大而撕裂开的。
    谁能想到,寒冷的气温,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他嘴唇上的皮都给冻干了,像直接用开水洗澡,米饭怎么煮都不熟这样的事情,更加是他难以理解的。
    也亏得于秋来这边的时候,将噶尔东赞给带上了,否则,很多问题,他们都解决不了。
    而之所以来到这里,于秋给噶尔东赞和另外两名吐蕃议员的解释是,自己在这么高的雪山上培育植物,就是想解决吐蕃的耕种问题。
    所以,他们三人成为了于秋在雪山上干活时候的主要帮手,并且将所有在高原上的生活技能全部都告诉了于秋。
    由于种植任务需要于秋亲手完成,所以他现在的手也冻的跟包子一样了,那些亲卫们大多比他还惨,都不敢轻易的去碰自己的配枪和铁甲。
    在展开了那封书信之后,于秋很快就将专门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手套给戴上了,略微痒痒的感觉,总比手不是自己的那种感觉要好。
    总体来说,苏定方和阚棱的海上之行还是很顺利的,有那些墨家子的指引,他们在出海之后不到半个月,就找到了墨家在海外的栖居地,而且,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与那些固守在海外的老一辈墨家子弟发生冲突,而是展开了一轮谈判。
    他们可以派一部分愿意离开当地的人回到中原来为夏国,或者是李唐朝廷效力,但是,必须要保障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和人生自由权力不受限制。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将他们的栖居地划到治下,设置州县管理,但是,那些他们修建的房屋,开发的田地,种植的香料,树木等等产业,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私产,朝廷不能白白拿走。
    他们可以接受朝廷一定程度的税收,但是不接受劳役征调,兵役征调。
    此前,他们墨家,就是被这些东西给害了。
    本来他们在制作机关消息,是用以自保的,却成为了各个军阀开战时,必须争取或铲除的对象。
    这导致每一次中原发生大的战争,他们的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损,简单的说,就是他们拒绝为战争服务,绝不参与战争。
    最后,他们要求于秋也放归那些在叛逃回中原的年轻一代墨家弟子的自由,让他们想回去的时候,可以回去生活。
    这些条件在苏定方看来并没有什么夏国不能接受的,所以,都替于秋答应了。
    而作为交换条件,墨家子要为于秋在当地修建港口和军事基地,要知道,光是从当地叛逃回去的青壮就有五千之多,可见他们的人口已经不少,至少十到二十万,甚至,他们还收伏了爪哇国附近好多的原住民部落,虽然没有建立国家政权,但其实已经是一个以宗法门规管理治下的政权组织了。
    所以,李唐朝廷如果想要接手当地的管理权,必须得派能震的住场的高官,最好是亲王过去,至于基层的官员,倒是可以就地选拔很多,毕竟,墨家子们用的大多也是汉字汉语,而且识字率不比中原地区差,只是发音和现在中原流行的燕赵腔,关中腔,有些差异而已。
    于秋觉得,派李世民去就不错,以他现在的视角和野心,说不定没几年就能将整个马来半岛和中南亚地区,都收拢到李唐的治下。
    苏定方和阚棱他们只是在那边待了半月左右,就启程往大食去了,按照日子算,他现在应该早就到大食了,甚至,都已经开启返程了,有了他们的这趟海上之行,于秋不仅能得到更加详细的印度洋沿海地图,还能激活整个西亚地区的贸易。
    未来,从陆路过来行商的西亚商人,将会越来越少,而集合了整个长江流域地区产出的上港经济区的地位,将越发重要。
    “我懒得提笔写信了,你让人带口信给李世民吧!现在咱们有了轮船,那些海外之地已经变的并不遥远了,让他准备带人去新加坡那边吧!我们稍后会开通每半个月一班的客船到那边去。”于秋跟赵河交待了一句道。
    “那咱们什么时候返程呢?”赵河点了点头又问道。
    “怎么着也还得将近一个月吧!正好赶回去过年。大队伍明年正月以后启程回去吧!这两个月的补给物资,可以从沙门岛那边出。”
    “好嘞!”
    见于秋终于定下归期,一分钟也不想在这里待的赵河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然而,这一笑,又让他感觉嘴皮子有些疼,就现在这个情况,回去了之后,不养上半年,他的嘴唇和皮肤是很难恢复之前的模样了。
    看到雪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多,噶尔东赞的心情也就越发的好了起来,在他看来,把这种草种的满雪山都是,以后牛羊就不愁食物了。
    然而,问过于秋之后他才知道,于秋给吐蕃人的种植计划,是在山谷海拔较低的地方,多种红薯。
    这中作物的茎叶根都能吃,割了还能再长,是养人和养牲畜最好的作物,利用率最高了。
    至于吐蕃值钱的东西,于秋还真给他罗列出来了很多。
    就比如他刚刚从外面收集回来的那种像虫子一样的草根,于秋叫做冬虫草,这玩意吐蕃有很多,但是,于秋却愿意出两百钱一斤的高价找他们收购,这在他看来就很不可思议,要知道,两百钱,现在差不多能在李唐买一石粮食了。
    而他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在山里找到了五六斤这种冬虫草,如果一个吐蕃百姓,一天个下午,就能挣五六石粮食,那简直是一件美的不能再美的事情了。
    他却不知道,于秋在雪山上的这些日子,就是靠着这些虫草过日子的,每天晚上一砂锅虫草顿鸡汤,喝完之后,整个胸膛里全是火,多冷的天气都不怕,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有点想在洺京的三个老婆。
    还有藏红花和其它很多藏药,别看高原寒冷,植被少,在后世,那可是有中华大药库之称,上千种好药,都是产自藏区,只是,他们目前对于医药知识太过匮乏,完全不知道这些药材的作用而已。
    李世民在赵河的属下把话传出去之后的第三天,也到了玉龙雪山这边来,然之后,很快就跟赵河一样,嘴巴枯出了血,脑袋也晕晕的,从里到外一阵阵的疼。
    “为什么我们汉人到了这雪山之上就会头疼无力,而吐蕃人却一点事情都没有?”李世民想喝于秋煮的酥油茶,然而,嘴唇的伤口,在碰到热茶之后又痛的难受,每口茶喝下去,都有点血腥子味,这顿时就让他更加感觉恶心反胃,喝不下去。
    这也算是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为什么蜀中的商贾,都上不去吐蕃高原的原因了,毕竟,按照于秋的说法,现在的高度,还比吐蕃很多地方都要低,而越是往上走,他们还会越难受。
    “因为你的大脑缺氧,氧你知道是什么吧!空气成份中的一种,人吸气,就是要吸里面的氧气,吐出其它废气,海拔高的位置氧气稀薄一些,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生活习惯了的人到了这样的位置,需要长期适应。”于秋看到李世民一副想死的表情,有些好笑的道。
    “那,你有办法能够解决吗?”
    “有啊!吸氧气包可以缓解头疼,不过,氧气包这东西,也只是暂时缓解,最终还是要靠适应。”于秋拍了拍自己身边已经不用了的氧气包道。
    李世民一把将其拉了过去,前后看了看后问道,“怎么用?”
    “扒开筛子,放在鼻孔里面吸气。”
    李世民依言,不一会,果然就舒服了很多。
    “这东西,能大量制作么?”李世民很有兴趣的看向那个氧气包道。
    “能,只要给的起钱。”于秋笑了笑道。
    “那当我白问了。”李世民翻了翻白眼道。
    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只要于秋提了个钱字的,都不便宜,他想要装备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又狠吸了几口氧气之后,李世民才问正事道,“你为什么想要我去那个什么,新什么,新加坡?”
    “看地图。”于秋直接指了指自己帐篷里面挂着的那张地图,上面他已经专门将新加坡的位置标了出来,让李世民不解的是,地图上以这个点为中心,画了好多个圈。
    “这个,看上去好像很远的样子。”
    “远么?不到半月,我夏国的轮船就能到达了这里,比南美洲近的多,比你从长安派一个官员到江南道上任还要快。”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那也用不着我亲自去吧!”
    “领会到了这个圈的意思,你就肯定很想去。”于秋笑了笑道。
    闻言,李世民盯着那个大圈看了许久,眼神中突然爆出了一丝精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