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鉴宝宗师

第三百零六章 唐顺授课

    唐顺细细讲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不仅霍元伟听得津津有味,旁边的章立宝、谢高秋、乔三爷和龙七哥都是认真聆听,一副专心受教的样子,不敢打搅。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代时期,鲜少烧制。这一点,从如今国内出土的宋青花数量,可以大致推断。”
    “迄今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
    “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
    唐顺细细讲述,谆谆教诲,肃然认真的样子,尽显严师风范。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浙省本地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因此,这些宋青花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说到这里,唐顺停歇了下,缓了口气,才接着讲述。
    “相较之唐宋时期的粗制,真正成熟的青花瓷是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元青花瓷器的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
    “其中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长篇大论之间,唐顺的嗓子都是略微干燥。
    停顿下来,呷了口茶,润了润桑,他才接着讲述:“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元青花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讲述到这里,唐顺犹疑了下,着重细述:“元青花做植物纹饰时,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
    “做动物纹饰时,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
    “做辅助纹饰时,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云朵、蕉叶等。其中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
    “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的。”
    听着唐顺细数家珍,详细讲解,霍元伟等人皆都是受教不已。
    特别是章立宝,耳闻着唐顺的讲述,更是眉飞神舞,心神激荡,喜不自禁。
    古玩这行,考究极多。
    对历史和专业知识要求极为严格,缺一不可。
    想要学习,并且精通,没有名师指点,进步是极难的。
    哪怕章立宝已为大家,但在古玩这行,依旧捉肘见襟,经验有限。
    因此,一直以来,章立宝都是想要拜从名师,以求指点。
    但很可惜,这行师承不易。
    迄今为止,他也没有拜得名师求教。
    今日唐顺授课,教导霍元伟,适逢其会,被他所见,不由惊喜交加。
    仅从唐顺这番细致讲述,章立宝便获益匪浅。
    心神激动之余,更不免敬佩,崇拜唐顺的真知灼见,丰富经验。
    对于章立宝的心情,唐顺倒是无从得知,他也没有在意。
    一门心思为霍元伟解惑,并传授着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之前讲述的,都是唐宋元三代的青花史实。接下来讲述的,便是明清时期的。”
    唐顺呷了口茶,继续讲道:“相较之唐宋元时期的青花工艺,明清时代的工艺,则又有进步,并趋于鼎盛繁荣。”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只是很可惜,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然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但最终仍然无法延续康熙时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纵观青花瓷器的发展历史,其中,尤以明朝时期发展最大,变化最多,进步最高。期间自明初洪武年间,历经两百多年,直逼顶峰,为清朝时期的盛势奠定了极深的基础。”
    唐顺略作停顿,细数下来:“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
    “这个时期的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
    “当然,大体未变,但许多细节却有了变化。如植物纹饰时,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
    “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
    “如动物纹饰时,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还出现了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
    “如辅助纹饰的如意云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
    “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
    “其中,更多不记年款,带款的器物极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