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矛盾
唐顺之看罢了信,面露疑虑。徐渭微微一笑,又从那木盒中捡出几封没有牵涉到机密的信笺来,递给唐顺之。唐顺之看了看,果然笔迹行文习惯都与先前那封一般,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徐渭也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怎么会知道自己要来,事先准备好这么多假信来哄骗自己?
唐顺之想了想,将那些信笺还给徐渭,叹道:“周大人这般屈己从人,倒是东南百姓之福!”
“倒是说不上屈己从人。”徐渭笑了笑:“只是兰芳社本就是为了做买卖的,当初动武也是因为朝廷扣留了倭人使团,若是不放人恐怕又是一场大祸!若是朝廷一定要关禁金山卫,那我们上船走人便是,把生意转到中左所去,无非是转运一手,少赚一点就是了!”
“那若是朝廷连中左所也要禁掉呢?据老朽所知,你们在大明一共也只有中左所和金山卫两个做买卖的地方吧?”
“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徐渭笑了笑:“无非是从面上变成私底下做罢了,闽浙沿海绵延近千里,有多少港汊小岛?这番货买卖又不是只与我兰芳社一家有利,从中获利的缙绅商贾不计其数,两厢凑合起来,朝廷难道还能把这千里海岸都修道墙堵起来吧?就算一年两年查禁的严一点,那三年四年呢?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唐顺之点了点头,他在金山卫也看到海外贸易给苏南浙北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他很清楚这种能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的经济活动,即便是短时间内用强力禁止,只要时间一长,又会故态重萌。他虽然性格耿介,但却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因此虽然方才徐渭话语中视朝廷的禁令如无物,他却并没有出言驳斥。
“文长!”唐顺之看着徐渭的眼睛:“我问你,胡大人最近的那些事情你可曾有所耳闻?”
徐渭点了点头。
“那你也有禀告周可成?”
徐渭又点了点头。
“那周可成就听之任之?”
“荆川先生,你这话徐某便不明白了。胡大人乃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而敝主上充其量不过是一介外藩,不听之任之还能如何?”
“你可知道胡汝贞这不到一年时间在江南加征了多少捐税?”唐顺之急道:“按说倭乱新平,就应当给复三年,与民休息,而那胡汝贞却每亩加征银两分,还有盐、茶,就连青楼都要交花粉捐,简直是可笑之极!”唐顺之说到这里,却看到徐渭静静地看着自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由得一股无名火从顶门直冲出来:“文长,你难道不知道胡汝贞加征加派都是冲着谁来的?”
“想必是冲着兰芳社来的!”徐渭摊开双手:“不过知道又有什么用?难道让周大人率领大军打过来?把胡大人一刀砍了?那岂不是正好印证了那些流言?”
“那你们就什么都不做?”唐顺之急道。
“做了呀!”徐渭笑道:“大人的义子正领兵讨伐日本的九州、四国;大人自己在淡水移民屯田,建港造船,准备出兵安南、马刺甲、北大年,打通前往西洋的商路。就算将来大明真的要严施海禁,不让片板下海。我们兰芳社凭倭国、东番、吕宋、马刺甲、安南、真腊、暹罗也可以过得好好的!”
唐顺之脸色微变,沉声道:“那若是胡汝贞要用兵东番呢?”
“用兵东番?”徐渭笑了起来:“荆川先生,我兰芳社于大明素来恭顺,敬的是中华上国,礼仪之邦,而非兵甲之利。若是以兵戎相见,大明王师固众,我家大人亦有地方千里,户口上百万,带甲十万,战舰数百,敢请王师决于东海波涛之上!”
听了徐渭这番软中带硬的答复,唐顺之点了点头:“这样便好,不瞒文长说,我也不希望事情弄到这样一般田地,但胡汝贞眼下是着了魔了,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一门心思造船练兵,据说他还上书朝廷,说要在澎湖设立千户所和水寨,准备为持久计,那地方是个距离大明数百里的孤岛,若是要如他说的,光是转运屯守就耗费巨万!”
“哦,还有这等事?”徐渭装出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若是这样,那可就着实了朝廷要对东番动武了。不瞒荆川先生,那澎湖距离东番不远,算得上是东番的门户,而周大人看在那里是大明属地的份上,未曾在那里布置一兵一卒。但若是胡大人真的在那里立寨屯守,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周大人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唐顺之脸色阴沉:“其实还有一种流言!”
“什么流言?”
“说胡汝贞造船练兵不是为了对付海寇,而是图谋不轨。他看到朝廷北方有鞑虏做乱,自己又手握东南大权,便想要隔断东南,自立为王,若是形势不利,便乘舟出海,不失为一虬髯客,为一国之主!”
“别说,论起造谣生事来,谁也比不上咱们大明的清流!”徐渭听到这里,暗自发笑,脸上却装出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这不太可能吧?胡大人行事也许有点操切,但一心为国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应该是些流传的闲话,做不得准的!”
“闲话是闲话,可要传到京中就很难讲了!”唐顺之叹了口气:“也罢,今日能够从你这里知道这么多,也算没有白忙活!我回去后再向胡汝贞进言一次,千万不要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唐顺之想了想,将那些信笺还给徐渭,叹道:“周大人这般屈己从人,倒是东南百姓之福!”
“倒是说不上屈己从人。”徐渭笑了笑:“只是兰芳社本就是为了做买卖的,当初动武也是因为朝廷扣留了倭人使团,若是不放人恐怕又是一场大祸!若是朝廷一定要关禁金山卫,那我们上船走人便是,把生意转到中左所去,无非是转运一手,少赚一点就是了!”
“那若是朝廷连中左所也要禁掉呢?据老朽所知,你们在大明一共也只有中左所和金山卫两个做买卖的地方吧?”
“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徐渭笑了笑:“无非是从面上变成私底下做罢了,闽浙沿海绵延近千里,有多少港汊小岛?这番货买卖又不是只与我兰芳社一家有利,从中获利的缙绅商贾不计其数,两厢凑合起来,朝廷难道还能把这千里海岸都修道墙堵起来吧?就算一年两年查禁的严一点,那三年四年呢?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唐顺之点了点头,他在金山卫也看到海外贸易给苏南浙北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他很清楚这种能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的经济活动,即便是短时间内用强力禁止,只要时间一长,又会故态重萌。他虽然性格耿介,但却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因此虽然方才徐渭话语中视朝廷的禁令如无物,他却并没有出言驳斥。
“文长!”唐顺之看着徐渭的眼睛:“我问你,胡大人最近的那些事情你可曾有所耳闻?”
徐渭点了点头。
“那你也有禀告周可成?”
徐渭又点了点头。
“那周可成就听之任之?”
“荆川先生,你这话徐某便不明白了。胡大人乃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而敝主上充其量不过是一介外藩,不听之任之还能如何?”
“你可知道胡汝贞这不到一年时间在江南加征了多少捐税?”唐顺之急道:“按说倭乱新平,就应当给复三年,与民休息,而那胡汝贞却每亩加征银两分,还有盐、茶,就连青楼都要交花粉捐,简直是可笑之极!”唐顺之说到这里,却看到徐渭静静地看着自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由得一股无名火从顶门直冲出来:“文长,你难道不知道胡汝贞加征加派都是冲着谁来的?”
“想必是冲着兰芳社来的!”徐渭摊开双手:“不过知道又有什么用?难道让周大人率领大军打过来?把胡大人一刀砍了?那岂不是正好印证了那些流言?”
“那你们就什么都不做?”唐顺之急道。
“做了呀!”徐渭笑道:“大人的义子正领兵讨伐日本的九州、四国;大人自己在淡水移民屯田,建港造船,准备出兵安南、马刺甲、北大年,打通前往西洋的商路。就算将来大明真的要严施海禁,不让片板下海。我们兰芳社凭倭国、东番、吕宋、马刺甲、安南、真腊、暹罗也可以过得好好的!”
唐顺之脸色微变,沉声道:“那若是胡汝贞要用兵东番呢?”
“用兵东番?”徐渭笑了起来:“荆川先生,我兰芳社于大明素来恭顺,敬的是中华上国,礼仪之邦,而非兵甲之利。若是以兵戎相见,大明王师固众,我家大人亦有地方千里,户口上百万,带甲十万,战舰数百,敢请王师决于东海波涛之上!”
听了徐渭这番软中带硬的答复,唐顺之点了点头:“这样便好,不瞒文长说,我也不希望事情弄到这样一般田地,但胡汝贞眼下是着了魔了,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一门心思造船练兵,据说他还上书朝廷,说要在澎湖设立千户所和水寨,准备为持久计,那地方是个距离大明数百里的孤岛,若是要如他说的,光是转运屯守就耗费巨万!”
“哦,还有这等事?”徐渭装出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若是这样,那可就着实了朝廷要对东番动武了。不瞒荆川先生,那澎湖距离东番不远,算得上是东番的门户,而周大人看在那里是大明属地的份上,未曾在那里布置一兵一卒。但若是胡大人真的在那里立寨屯守,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周大人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唐顺之脸色阴沉:“其实还有一种流言!”
“什么流言?”
“说胡汝贞造船练兵不是为了对付海寇,而是图谋不轨。他看到朝廷北方有鞑虏做乱,自己又手握东南大权,便想要隔断东南,自立为王,若是形势不利,便乘舟出海,不失为一虬髯客,为一国之主!”
“别说,论起造谣生事来,谁也比不上咱们大明的清流!”徐渭听到这里,暗自发笑,脸上却装出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这不太可能吧?胡大人行事也许有点操切,但一心为国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应该是些流传的闲话,做不得准的!”
“闲话是闲话,可要传到京中就很难讲了!”唐顺之叹了口气:“也罢,今日能够从你这里知道这么多,也算没有白忙活!我回去后再向胡汝贞进言一次,千万不要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