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信笺上
“无妨,情况如何?是否将那叶贼擒获?”张经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沉声问道。
“回禀大人,叶贼已经被斩首,林五郎等大小头目十余人或者伏法,或者也被擒获!”
“好,好!”张经笑道:“看来这笔银子还真没白花,只是只给了一部分,剩下还有不少没有给,倒是头疼得很。对了,你可否与那周可成说说,剩下的那笔银子可否拖延些时日?”
“大人,在下还有更要紧的事情禀告!”项高低咳了一声,将倭寇翻越南京外郭,纵火焚烧孝陵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张经的目光顿时变得呆滞起来,半响之后,他张开口,声音却变成了微弱的呓语:“你是说倭寇烧毁了太祖皇帝的陵寝?”
“那倒没有,我听说只是烧到了几座配享的宫殿、道观、寺庙!”
“那地宫呢?”一阵冷风吹过张经的头发,项高注意到两鬓已经有了许多白发:“列祖列宗保佑,应该没有事情吧?”
张经的声音里充满了希望和期盼,项高点了点头:“地宫完好无损,毕竟倭寇只有数十人。”
“数十人?”张经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负责南京守备的是谁?”
即便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项高的胸中依旧升起一股难言的酸涩:“诚意伯刘瑜,我在倭寇烧孝陵前一天找到他了,在旧院,警告他要加强孝陵的防备,而他却——”
张经虚弱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哎,膏粱子弟多纨绔呀!”
张经的感叹声就好像一柄刀刺入了项高的胸膛,他不得不痛苦的回忆起先前发生的一切。他摇了摇头,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赶出脑海:“大人,我今天见你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更重要的事情?”张经看了看项高,点了点头:“你说吧!”
“请恕属下直言,孝陵被烧,大人您肩负东南平倭重任,难辞其咎,朝廷定然会降罪于你,须得早做打算呀!”
“呵呵!”张经苦笑了起来:“君犹天也,获罪于天,岂可逃乎?出了这等事,我还能有什么打算?”
“有的!”项高压低声音,将周可成先前的建议讲述了一遍:“大人,在下刚听那周可成说的时候也觉得荒唐至极,但细想之后却觉得有几分道理。说到底,孝陵被烧乃是那刘瑜玩忽职守,顽冥不化所至,大人您是被他牵连,何苦要一同受罪?以大人之才具,海外又是一番天地!”
“项高呀项高,想不到你竟然也会说出这等话来!”张经苦笑道:“张某一介书生,能够官居二品,手掌东南数省兵符,都是天子抬爱。孝陵被焚,固然刘瑜有责,我又何尝无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若是像你说的那样,有了罪过就乘船逃亡海外,那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就算能够苟全性命,又与死人有什么区别?”
项高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张经拍了拍项高的肩膀:“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片好心,你代我转告一句那周可成:他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生是大明的臣子,死也是大明的臣子,此生自然不会踏足异乡。他才具过人,只要他一心为朝廷效力,定然能创下一番大业,留名青史!”说到这里,张经笑道:“时间不早了,我明天还有许多公务在身,若是现在不睡,明天便要耽误事情了。”说罢他回到床上躺下:“项先生,出去的时候请帮我把门关上!”
“是!”项高走到门口,转过身来只见张经躺在床上,月光照在他的脸上,双目微闭,神色淡然,心知对方已经下了决心。只得叹了口气,将房门虚掩,转身离去。
金山卫城。
“这么说来,张大人不肯出海了?”周可成问道。
“嗯!”项高叹了口气:“我已经竭力劝说,但是他还是不肯,言若是如此,没有面目见天下人,生不如死!”
项高的回答倒也没有太出乎周可成的意料之外,从封疆大吏沦为寄人篱下的流亡之人,这种巨大的落差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的。再说,他眼下还有更加要紧的事情要处置。
“嗯,那就没有法子了,求仁得仁何所怨!”周可成漫不经心的答道,手上却继续书写起来。面对周可成的举动,项高十分惊讶。在他的印象中周可成虽然会读也会写,但却很少亲笔书写,通常都是口述命令让部下抄录,充其量在请求批准的文书末尾签名批准,像这样长篇大论亲笔书写还是第一次见到。恰好这时外间有人前来向周可成请示,周可成向项高告了声罪,便出门去了。
项高赶忙小心两步,凑到桌子旁看去。只见纸上用潦草的笔迹记录如下:
陈兄,你好!
得知你们使用碱水混合尿液的对铸造件进行淬火的方式将铸造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五倍,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件无论如何庆祝都不为过的事情,对于那位发现这种对金属热处理方法的日本工匠,除去规定的奖励和晋升之外,再从我私人金库里拿出价值五百金杜卡特的金币给予他本人,作为特殊奖金;并且在淡水河边给他一栋带院子、水井、三个卧室、仓库和后花园的房子。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看到,对于能在技术和工艺上带来进步的人,社团是绝不会吝啬的。
“回禀大人,叶贼已经被斩首,林五郎等大小头目十余人或者伏法,或者也被擒获!”
“好,好!”张经笑道:“看来这笔银子还真没白花,只是只给了一部分,剩下还有不少没有给,倒是头疼得很。对了,你可否与那周可成说说,剩下的那笔银子可否拖延些时日?”
“大人,在下还有更要紧的事情禀告!”项高低咳了一声,将倭寇翻越南京外郭,纵火焚烧孝陵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张经的目光顿时变得呆滞起来,半响之后,他张开口,声音却变成了微弱的呓语:“你是说倭寇烧毁了太祖皇帝的陵寝?”
“那倒没有,我听说只是烧到了几座配享的宫殿、道观、寺庙!”
“那地宫呢?”一阵冷风吹过张经的头发,项高注意到两鬓已经有了许多白发:“列祖列宗保佑,应该没有事情吧?”
张经的声音里充满了希望和期盼,项高点了点头:“地宫完好无损,毕竟倭寇只有数十人。”
“数十人?”张经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负责南京守备的是谁?”
即便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项高的胸中依旧升起一股难言的酸涩:“诚意伯刘瑜,我在倭寇烧孝陵前一天找到他了,在旧院,警告他要加强孝陵的防备,而他却——”
张经虚弱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哎,膏粱子弟多纨绔呀!”
张经的感叹声就好像一柄刀刺入了项高的胸膛,他不得不痛苦的回忆起先前发生的一切。他摇了摇头,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赶出脑海:“大人,我今天见你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更重要的事情?”张经看了看项高,点了点头:“你说吧!”
“请恕属下直言,孝陵被烧,大人您肩负东南平倭重任,难辞其咎,朝廷定然会降罪于你,须得早做打算呀!”
“呵呵!”张经苦笑了起来:“君犹天也,获罪于天,岂可逃乎?出了这等事,我还能有什么打算?”
“有的!”项高压低声音,将周可成先前的建议讲述了一遍:“大人,在下刚听那周可成说的时候也觉得荒唐至极,但细想之后却觉得有几分道理。说到底,孝陵被烧乃是那刘瑜玩忽职守,顽冥不化所至,大人您是被他牵连,何苦要一同受罪?以大人之才具,海外又是一番天地!”
“项高呀项高,想不到你竟然也会说出这等话来!”张经苦笑道:“张某一介书生,能够官居二品,手掌东南数省兵符,都是天子抬爱。孝陵被焚,固然刘瑜有责,我又何尝无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若是像你说的那样,有了罪过就乘船逃亡海外,那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就算能够苟全性命,又与死人有什么区别?”
项高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张经拍了拍项高的肩膀:“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片好心,你代我转告一句那周可成:他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生是大明的臣子,死也是大明的臣子,此生自然不会踏足异乡。他才具过人,只要他一心为朝廷效力,定然能创下一番大业,留名青史!”说到这里,张经笑道:“时间不早了,我明天还有许多公务在身,若是现在不睡,明天便要耽误事情了。”说罢他回到床上躺下:“项先生,出去的时候请帮我把门关上!”
“是!”项高走到门口,转过身来只见张经躺在床上,月光照在他的脸上,双目微闭,神色淡然,心知对方已经下了决心。只得叹了口气,将房门虚掩,转身离去。
金山卫城。
“这么说来,张大人不肯出海了?”周可成问道。
“嗯!”项高叹了口气:“我已经竭力劝说,但是他还是不肯,言若是如此,没有面目见天下人,生不如死!”
项高的回答倒也没有太出乎周可成的意料之外,从封疆大吏沦为寄人篱下的流亡之人,这种巨大的落差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的。再说,他眼下还有更加要紧的事情要处置。
“嗯,那就没有法子了,求仁得仁何所怨!”周可成漫不经心的答道,手上却继续书写起来。面对周可成的举动,项高十分惊讶。在他的印象中周可成虽然会读也会写,但却很少亲笔书写,通常都是口述命令让部下抄录,充其量在请求批准的文书末尾签名批准,像这样长篇大论亲笔书写还是第一次见到。恰好这时外间有人前来向周可成请示,周可成向项高告了声罪,便出门去了。
项高赶忙小心两步,凑到桌子旁看去。只见纸上用潦草的笔迹记录如下:
陈兄,你好!
得知你们使用碱水混合尿液的对铸造件进行淬火的方式将铸造齿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五倍,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件无论如何庆祝都不为过的事情,对于那位发现这种对金属热处理方法的日本工匠,除去规定的奖励和晋升之外,再从我私人金库里拿出价值五百金杜卡特的金币给予他本人,作为特殊奖金;并且在淡水河边给他一栋带院子、水井、三个卧室、仓库和后花园的房子。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看到,对于能在技术和工艺上带来进步的人,社团是绝不会吝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