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有话要说[快穿]——萧泠风(44)
三家都觉得自己是受害人,都在悲愤之下选择逼宫,却是正中了林徽末下怀。
不得不说,在一国争夺中,宗师的存在实在是太影响战局走向了。不过,大部分宗师在摸到了一点天地灵气法则后,都不会选择沾染凡俗因果,一门心思想着的就是修炼修炼再修炼。哪像是林徽末和杨毓忻,仗着武力值高欺负人。
三家不约而同地谋反,然后尽数被镇压了。
林徽末出面代表皇帝,痛斥了三位王爷的大逆不道,还特别大度地表示,跟随三位王爷的家族大臣都是逼不得已,皇帝也不想一窝端了他们致使朝堂陷入瘫痪。所以,只要他们老老实实跟着皇帝做事,皇帝就网开一面,给他们一个机会。
有大臣实在忍不住了,他被皇城近卫军压着跪在大殿上却仍挣扎着抬起头,看向殿上甲胄披挂的俊美青年,问出了一众大臣王公都想要问的话:你是谁?
这人手持皇帝私印,轻易指挥调动了皇城近卫军,就连皇城近卫军的统领都站在他身后半步处,以他为尊。
所以,他是谁?
难道皇帝还有一个养在外头的皇子?
林徽末。林徽末把玩着手中的私印,一字一句:受命于陛下,维护大郑正统,摄朝政,统郑军。
你们可以叫我,林将军。
承平三十五年十二月,将军林徽末奉皇命,镇压三王之乱,奉太子正统,摄理朝政,统领大军,身兼摄政大臣与大将军双位。
承平三十六年十月,梁国以宋国边关军伪做蛮族数次劫掠梁国边境城镇,实属不义为由,发兵二十万,进攻宋国边境。
宋国久未经战祸,边关防线竟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梁国夺下两城。
消息传到朝中,引来朝中一片震动,就连后宫都听闻了此事。
已经晋位昭仪的曦昭仪怔了怔,骇然发现,梁国向宋国露出獠牙的时间,竟整整提前了两年。而此时的宋国,朝中武将长年被文官打压,竟无一人能够力挽狂澜。
原本是有的。
曦昭仪恍惚间想起了林修竹。
林修竹,林将军,用兵如神,被世人称作战神。
如今的宋国没了战神,宋国还能如她记忆里的那样,在与梁国的战斗中反败为胜,甚至一统三国吗?
她的心中竟生出了悚然之感。
不,不会的。
曦昭仪定了定神,一个人再强大也不可能完全撼动战局,宋国在与梁国的战斗中,未必会输。她承天命而归,尚未有孕,还没有成为她预想中的摄政太后,权掌后宫,宋国怎么可能就倒下呢。
宋国好歹是一方大国,岂是梁国能够轻易覆灭的。
对,就是这样。
稍稍安了心,曦昭仪不禁又想起了死在了火中的林修竹,一时间又是叹息又是落泪。
这一切,宋国禁卫军统领都看在眼里,目光沉沉。
宋国连失两城,宋帝自然大怒,当即派兵赶赴边关,同时发檄文谴责梁国的颠倒黑白之举,并向郑国发了国书,有意联合郑国辖制梁国的肆无忌惮。宋帝说得很露骨,若是梁国在宋国身上如了愿,日后郑国必然讨不到好去。
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林徽末抖了抖那封来自宋国的国书,将这封国书放在案上,跟另一封国书并排放着。
另一封国书,自然来自梁国。
梁国的国书写得就很艺术了,表示不是自己先搞事的,是宋国不义在先,梁国就是要教训宋国一下。三国会盟结下的约定,梁国还记着,不会真正逾矩的。对了,宋国毗邻郑国的那个燕城景色很好,上次会盟的时候,贵国还想拿着其他城池换来着。要他们说,燕城本就在渭水以北,合该是郑国的地盘,宋国忒小气了。宋国行事不厚道,他们讨公道的时候顺便帮郑国将燕城讨过来了,勿忘梁郑两国之谊。
林徽末:那好吧,他就不客气了。
林徽末原也没打算现在就插手那两国的战事,不是他怕了,而是他发现掌管一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他发现,郑国上下有很多需要整改的地方,无论是官制还是日常设施。冒冒然出手,郑国未必会输,但即使胜,也是惨胜,附带一个绵延至少二十年的烂摊子。
走过两遭现代社会后,林徽末的眼界自然也就不同了。某种意义上,修真界的发达程度其实不逊于现代社会,只是技能点在了不同的方向上。但在这个最高武力值也就筑基期的古代社会里,还是前两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更加适合这里国家的发展。
那就来吧。
真正撸起袖子动手的时候,林徽末深深觉得,前两世他是看了不少的书,脑袋里装了不少的知识,但真正动手的时候,竟然还略显不足。还是系统369411出了声,表示自己在前两个世界的时候没有虚度,它打包了N多的知识,有林徽末能够用上的。
林徽末越发觉得系统好用,庆幸当初杨毓忻打算捏死系统,以神器昆仑镜为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时,自己拦了一下。
好吧,其实是因为林徽末见过杨毓忻被昆仑镜吞噬修为生命作为使用能量时的模样,林徽末哪敢让他再用昆仑镜。即使后来昆仑镜已经被杨毓忻收拾服帖了,还送给了林徽末的弟弟做法宝,林徽末也再三嘱咐,这等神器能不用就不要用。
林徽末现在忙着带领郑国上下搞改革,暂时没有空理其他两国的恩怨。当然,若是他们将爪子伸过来,林徽末不介意提前摁死他们。
比起这个
林徽末歪头看向杨毓忻,道:小太子如何了?
林徽末说的小太子,指的是郑国皇帝刚满一岁的嫡出皇子,满月就被郑国皇帝宣布为太子。不过,这太子身份并没有经过正式的晋封,因为还没有到那一步,郑国皇帝就中风倒下去了。
等三位王爷轮流接管朝政后,朝堂上下谁也没提太子的事情。皇后带着小太子在后宫活得凄风冷雨,直到林徽末以着摄政大臣和大将军的双重身份夺下了大权,小太子才恢复了他本该有的生活。
不过,他这个太子之位依旧没能正式过明路。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末利用特权,给杨毓忻冠了个太子太傅的官职,直接做了小太子的太傅。那皇后也是个果断的,她其实并不相信林徽末的身份,但她觉得林徽末和杨毓忻皆是人杰,不会苛待一个小孩子,咬牙将太子交给他们照料教导,自己则去照顾老皇帝。
倒不是说她对老皇帝情深义重,而是她意识到,如果林徽末想对太子做什么,一场风寒就能够要了性命的小婴儿根本无法幸免,不如表明态度,保住儿子的命便可。
生死面前,权势富贵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林徽末遂了对方的意。
林徽末本也没有对付一个小婴儿的意思,甚至于,他本就打算好好培养小太子。
原本的剧情中,这个小太子不久后就死于一场风寒,却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谁也无法确定那是天灾还是**,若是**又是出自谁之手。
如今林徽末掌了郑国,他虽然准备一统天下,但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总需要继承人。这小太子先养着,若是资质不错,拿来做继承人正好。
虽然小太子做继承人会带来无数麻烦,但他恰恰不怕麻烦。
脆弱,愚钝。杨毓忻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一岁的小娃娃,当然脆弱得很。至于愚钝,林徽末自然而然地忽略过去。
若杨毓忻是拿自己做的标准,那可以说世人皆愚钝了。
再看看吧。林徽末安慰杨毓忻,就是个挂名弟子,等六岁开蒙的时候还这个样子,咱们就换人。
以着林徽末的计划,小太子六岁的时候,郑国应该已经参战了。
杨毓忻勉强点了一下头,行吧。
郑国在林徽末的管理下,关上门努力发展,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反观宋国,面对梁国的攻势,即使宋帝加派兵马,意图反攻,仍是在梁国的攻打下节节败退。
战事的接连惨败直接影响到了前朝和后宫,曦昭仪几乎是胆战心惊地从宫外探听到战事情况。今天梁国又夺下宋国多少城池,明天又是多少万兵马惨败梁军之下。
朝堂上吵作一团,他们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不愿再打下去了。占了朝堂大半江山的文官咬文嚼字,话里话外都是割地求和之意,唯一存在争议的是,还有官员希望走郑国的路子,给郑国一些好处,郑宋两国联手给肆无忌惮的梁国施压来求取和平。
无论是哪一条路,宋国都不免伤筋动骨,皇帝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
皇帝心情不好,负责伺候的宫妃自然也讨不到好去。即使曦昭仪手段百出令自己占据了宋帝心底的一席之地,但跟江山社稷比起来,还是太轻了。以至于宋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自然就迁怒到了曦昭仪的身上,只因曦昭仪在伺候的时候不尽心。
曦昭仪被罚闭宫思过,她在殿内捧着灵泉水却完全没有饮下的心思。
她后悔了。
原本这点悔意只在林修竹死后萌生些许,她一直不觉得自己对戴雨莺和林修竹下手有什么不对,但现在的局势一出,一直没有人出面力挽狂澜,恐惧滋生了悔意。
行军打仗不是过家家,不是她以为大宋兵强马壮,领军的人换个人依旧能够带来胜利以及最后的一统。林修竹是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他是率领宋国在逆境中走出一条辉煌血路,但现在,都被她毁了。
而她自己,虽然毁掉了林修竹和戴雨莺,但她的人生并没有她想象得顺利。皇帝待她有几分真心,但从未将她视作与他平等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今日随意斥责教训。还有她以为彻底收服了的禁卫军统领,他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有时落在她身上的眼神让她心生恐惧。
为了克服这些恐惧,曦昭仪只能在禁卫军统领面前更加骄纵,颐指气使,仿佛如此才能够显示她才占据了主导位置。
她该怎么办?
***
承平三十七年二月,宋国割让城池十五座与梁国,两国停战,宋国岁岁纳贡,以示两国交好。
至于郑国,林徽末并没有插手两国争端,也没有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但梁国主动赠予的城池,林徽末自是笑纳。
林徽末很清楚,梁国不是不想一鼓作气干掉宋国,但梁国终究还是在防着郑国出手。而林徽末确实没有出手的打算,可若是梁国一门心思想要干掉宋国,他其实不介意绕路攻打宋国的后方,直接跟梁国分了宋国,来个两国对峙。
梁国虽然节节胜利,宋国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梁国也不想自己将宋国打得半残然后让郑国捡便宜,回头还有充足的实力对付自己。
于是,打了五个多月,最惨的就是宋国了。
看来重生女的气运值虽然高了,但她的气运值明显没有点在宋国的战事上。她就是在后宫称霸了,宋国一旦倒了,她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也是林徽末没有留在宫里对付她的原因。
与其算计君王宠爱,不如釜底抽薪。
承平三十九年的时候,郑国老皇帝虽然仍在皇位上,病症也得到了些许控制,但他的声音早已淹没在林徽末的声音里。偌大朝堂,只听得到林将军一个人的声音。
不对,杨太傅的声音也不容忽视,这两人联手把持了郑国的朝政,虽然仍有不死心的大臣想要叫嚷一句奸臣误国但看看现在的国情,这句话闭着眼睛似乎也喊不出来。
郑国百姓只知林将军施仁政恤万民,不知在位皇帝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承平三十九年六月,梁国不满宋国所纳岁贡,又一次发兵了。
这一次宋国虽早有防备,依旧不是梁国的对手。
梁军一路高歌,直逼宋国国都。
宋帝不得已,决定迁都,保存实力,再谋大业。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消息,梁国突然退兵了。
原来,郑国发兵,趁着梁国大举进攻宋国的时候,抄了梁国的国都。
还未等宋帝松口气,又有人来报,梁国退兵了,但郑国对宋国也发兵了。
宋帝:
虽然之前梁国与宋国接连恶战,耗费了不少兵力,但郑国想要以一敌二,未免太过张狂了些。可不管宋帝符合恼怒腹诽,宋国的军队依旧没能挡住郑国的铁蹄,没多久,郑**队就兵临城下了。
宋国京城已是一片乱象。
领兵的正是林徽末。
林徽末觉得原主应该跟过去来个彻底了断,便跟杨毓忻分了工,杨毓忻领兵偷袭梁国,而他则带人干宋国。
兵临城下后,林徽末懒得跟宋**队玩围城负隅顽抗,入夜后凭着自己宗师的实力,悄然潜入城中,将城门给打开了。宋国守城的军队反应虽快,但梁国蓄势待发的军队更快。
郑**队长驱直入,最终占领了宋国的国都。而林徽末作为领军,骑马走在了最前方。等他带人闯入皇宫中时,曾与他共事过的皇宫侍卫竟一个也没能认出他来。
宋帝自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也没有露出丑态,只平静地坐在龙椅上。陪在他身边的不是皇后,而是曦贵妃。
曦贵妃是主动要求陪在宋帝身边的。宋帝以为曦贵妃深明大义,要与他共存亡,亲手写下圣旨,封了曦贵妃为皇后。全然忘记后宫里那位中宫皇后和其他妃嫔已经被他下旨赐了毒酒,是曦贵妃没喝,提出要陪在他身边一同赴死。
曦贵妃心中颇不以为意,但面上却做足了贞静之态。
她当然不是要与宋帝共生死,宋帝还没有重要到那个地步。她只是在稍微调查了一下领军的郑国将军后,动了勾引他的心思。
其实,有灵泉在,毒酒也要不了曦贵妃的命,但除了灵泉以外,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她原本依靠的禁卫军统领,早在半年前就跟她撕破了脸,还强要了她。
曦贵妃心中愤恨,利用灵泉的特殊性,在食物里下了毒并跟禁卫军统领一起食用后才借此弄死了他。至于禁卫军统领突然失踪会带来何等后果,她只是一个后宫女子,一切自然由皇帝自己头疼。
曦贵妃弄死了禁卫军统领,固然是给自己出了口恶气并祛除了桎梏,但往日里从禁卫军那里借到了助益就不能有了。好在当时她已经彻底笼络了皇帝,依附着皇帝也不觉失去禁卫军的特殊照顾有什么不好。
第47章 将军男主有男话要说06
曦贵妃明白,上一世的宋国就是踩着梁郑两国的覆灭统一了中原, 但亡国的轮到自己国家头上, 尤其是辛苦谋划的权势一朝成空, 曦贵妃心中悔恨怨愤交加。
若林修竹没有死,如上一世那般领军出战, 宋国是不是就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宋国依靠不得,那便去郑国。
纵是勾引那将军不成, 她便说出灵泉一事,搏个祥瑞之名, 她不信对方不会好好供着她。
曦贵妃下定了决心, 她本就生得美, 盛装打扮又做足了高岭之花的姿态后,只会让男人为她发狂。宋帝满心都是颓丧,唯一稍作安慰的就是有一个愿意与他共生死的女人。她如此作态, 他只以为她是想要嘲讽那群如虎狼豺狗的郑国人, 并没有想到其他的地方去。
恋耽美
不得不说,在一国争夺中,宗师的存在实在是太影响战局走向了。不过,大部分宗师在摸到了一点天地灵气法则后,都不会选择沾染凡俗因果,一门心思想着的就是修炼修炼再修炼。哪像是林徽末和杨毓忻,仗着武力值高欺负人。
三家不约而同地谋反,然后尽数被镇压了。
林徽末出面代表皇帝,痛斥了三位王爷的大逆不道,还特别大度地表示,跟随三位王爷的家族大臣都是逼不得已,皇帝也不想一窝端了他们致使朝堂陷入瘫痪。所以,只要他们老老实实跟着皇帝做事,皇帝就网开一面,给他们一个机会。
有大臣实在忍不住了,他被皇城近卫军压着跪在大殿上却仍挣扎着抬起头,看向殿上甲胄披挂的俊美青年,问出了一众大臣王公都想要问的话:你是谁?
这人手持皇帝私印,轻易指挥调动了皇城近卫军,就连皇城近卫军的统领都站在他身后半步处,以他为尊。
所以,他是谁?
难道皇帝还有一个养在外头的皇子?
林徽末。林徽末把玩着手中的私印,一字一句:受命于陛下,维护大郑正统,摄朝政,统郑军。
你们可以叫我,林将军。
承平三十五年十二月,将军林徽末奉皇命,镇压三王之乱,奉太子正统,摄理朝政,统领大军,身兼摄政大臣与大将军双位。
承平三十六年十月,梁国以宋国边关军伪做蛮族数次劫掠梁国边境城镇,实属不义为由,发兵二十万,进攻宋国边境。
宋国久未经战祸,边关防线竟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梁国夺下两城。
消息传到朝中,引来朝中一片震动,就连后宫都听闻了此事。
已经晋位昭仪的曦昭仪怔了怔,骇然发现,梁国向宋国露出獠牙的时间,竟整整提前了两年。而此时的宋国,朝中武将长年被文官打压,竟无一人能够力挽狂澜。
原本是有的。
曦昭仪恍惚间想起了林修竹。
林修竹,林将军,用兵如神,被世人称作战神。
如今的宋国没了战神,宋国还能如她记忆里的那样,在与梁国的战斗中反败为胜,甚至一统三国吗?
她的心中竟生出了悚然之感。
不,不会的。
曦昭仪定了定神,一个人再强大也不可能完全撼动战局,宋国在与梁国的战斗中,未必会输。她承天命而归,尚未有孕,还没有成为她预想中的摄政太后,权掌后宫,宋国怎么可能就倒下呢。
宋国好歹是一方大国,岂是梁国能够轻易覆灭的。
对,就是这样。
稍稍安了心,曦昭仪不禁又想起了死在了火中的林修竹,一时间又是叹息又是落泪。
这一切,宋国禁卫军统领都看在眼里,目光沉沉。
宋国连失两城,宋帝自然大怒,当即派兵赶赴边关,同时发檄文谴责梁国的颠倒黑白之举,并向郑国发了国书,有意联合郑国辖制梁国的肆无忌惮。宋帝说得很露骨,若是梁国在宋国身上如了愿,日后郑国必然讨不到好去。
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林徽末抖了抖那封来自宋国的国书,将这封国书放在案上,跟另一封国书并排放着。
另一封国书,自然来自梁国。
梁国的国书写得就很艺术了,表示不是自己先搞事的,是宋国不义在先,梁国就是要教训宋国一下。三国会盟结下的约定,梁国还记着,不会真正逾矩的。对了,宋国毗邻郑国的那个燕城景色很好,上次会盟的时候,贵国还想拿着其他城池换来着。要他们说,燕城本就在渭水以北,合该是郑国的地盘,宋国忒小气了。宋国行事不厚道,他们讨公道的时候顺便帮郑国将燕城讨过来了,勿忘梁郑两国之谊。
林徽末:那好吧,他就不客气了。
林徽末原也没打算现在就插手那两国的战事,不是他怕了,而是他发现掌管一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他发现,郑国上下有很多需要整改的地方,无论是官制还是日常设施。冒冒然出手,郑国未必会输,但即使胜,也是惨胜,附带一个绵延至少二十年的烂摊子。
走过两遭现代社会后,林徽末的眼界自然也就不同了。某种意义上,修真界的发达程度其实不逊于现代社会,只是技能点在了不同的方向上。但在这个最高武力值也就筑基期的古代社会里,还是前两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更加适合这里国家的发展。
那就来吧。
真正撸起袖子动手的时候,林徽末深深觉得,前两世他是看了不少的书,脑袋里装了不少的知识,但真正动手的时候,竟然还略显不足。还是系统369411出了声,表示自己在前两个世界的时候没有虚度,它打包了N多的知识,有林徽末能够用上的。
林徽末越发觉得系统好用,庆幸当初杨毓忻打算捏死系统,以神器昆仑镜为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时,自己拦了一下。
好吧,其实是因为林徽末见过杨毓忻被昆仑镜吞噬修为生命作为使用能量时的模样,林徽末哪敢让他再用昆仑镜。即使后来昆仑镜已经被杨毓忻收拾服帖了,还送给了林徽末的弟弟做法宝,林徽末也再三嘱咐,这等神器能不用就不要用。
林徽末现在忙着带领郑国上下搞改革,暂时没有空理其他两国的恩怨。当然,若是他们将爪子伸过来,林徽末不介意提前摁死他们。
比起这个
林徽末歪头看向杨毓忻,道:小太子如何了?
林徽末说的小太子,指的是郑国皇帝刚满一岁的嫡出皇子,满月就被郑国皇帝宣布为太子。不过,这太子身份并没有经过正式的晋封,因为还没有到那一步,郑国皇帝就中风倒下去了。
等三位王爷轮流接管朝政后,朝堂上下谁也没提太子的事情。皇后带着小太子在后宫活得凄风冷雨,直到林徽末以着摄政大臣和大将军的双重身份夺下了大权,小太子才恢复了他本该有的生活。
不过,他这个太子之位依旧没能正式过明路。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末利用特权,给杨毓忻冠了个太子太傅的官职,直接做了小太子的太傅。那皇后也是个果断的,她其实并不相信林徽末的身份,但她觉得林徽末和杨毓忻皆是人杰,不会苛待一个小孩子,咬牙将太子交给他们照料教导,自己则去照顾老皇帝。
倒不是说她对老皇帝情深义重,而是她意识到,如果林徽末想对太子做什么,一场风寒就能够要了性命的小婴儿根本无法幸免,不如表明态度,保住儿子的命便可。
生死面前,权势富贵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林徽末遂了对方的意。
林徽末本也没有对付一个小婴儿的意思,甚至于,他本就打算好好培养小太子。
原本的剧情中,这个小太子不久后就死于一场风寒,却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谁也无法确定那是天灾还是**,若是**又是出自谁之手。
如今林徽末掌了郑国,他虽然准备一统天下,但一个王朝想要延续下去,总需要继承人。这小太子先养着,若是资质不错,拿来做继承人正好。
虽然小太子做继承人会带来无数麻烦,但他恰恰不怕麻烦。
脆弱,愚钝。杨毓忻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一岁的小娃娃,当然脆弱得很。至于愚钝,林徽末自然而然地忽略过去。
若杨毓忻是拿自己做的标准,那可以说世人皆愚钝了。
再看看吧。林徽末安慰杨毓忻,就是个挂名弟子,等六岁开蒙的时候还这个样子,咱们就换人。
以着林徽末的计划,小太子六岁的时候,郑国应该已经参战了。
杨毓忻勉强点了一下头,行吧。
郑国在林徽末的管理下,关上门努力发展,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反观宋国,面对梁国的攻势,即使宋帝加派兵马,意图反攻,仍是在梁国的攻打下节节败退。
战事的接连惨败直接影响到了前朝和后宫,曦昭仪几乎是胆战心惊地从宫外探听到战事情况。今天梁国又夺下宋国多少城池,明天又是多少万兵马惨败梁军之下。
朝堂上吵作一团,他们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不愿再打下去了。占了朝堂大半江山的文官咬文嚼字,话里话外都是割地求和之意,唯一存在争议的是,还有官员希望走郑国的路子,给郑国一些好处,郑宋两国联手给肆无忌惮的梁国施压来求取和平。
无论是哪一条路,宋国都不免伤筋动骨,皇帝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
皇帝心情不好,负责伺候的宫妃自然也讨不到好去。即使曦昭仪手段百出令自己占据了宋帝心底的一席之地,但跟江山社稷比起来,还是太轻了。以至于宋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很自然就迁怒到了曦昭仪的身上,只因曦昭仪在伺候的时候不尽心。
曦昭仪被罚闭宫思过,她在殿内捧着灵泉水却完全没有饮下的心思。
她后悔了。
原本这点悔意只在林修竹死后萌生些许,她一直不觉得自己对戴雨莺和林修竹下手有什么不对,但现在的局势一出,一直没有人出面力挽狂澜,恐惧滋生了悔意。
行军打仗不是过家家,不是她以为大宋兵强马壮,领军的人换个人依旧能够带来胜利以及最后的一统。林修竹是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他是率领宋国在逆境中走出一条辉煌血路,但现在,都被她毁了。
而她自己,虽然毁掉了林修竹和戴雨莺,但她的人生并没有她想象得顺利。皇帝待她有几分真心,但从未将她视作与他平等的人,不然也不会有今日随意斥责教训。还有她以为彻底收服了的禁卫军统领,他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有时落在她身上的眼神让她心生恐惧。
为了克服这些恐惧,曦昭仪只能在禁卫军统领面前更加骄纵,颐指气使,仿佛如此才能够显示她才占据了主导位置。
她该怎么办?
***
承平三十七年二月,宋国割让城池十五座与梁国,两国停战,宋国岁岁纳贡,以示两国交好。
至于郑国,林徽末并没有插手两国争端,也没有试图在其中分一杯羹,但梁国主动赠予的城池,林徽末自是笑纳。
林徽末很清楚,梁国不是不想一鼓作气干掉宋国,但梁国终究还是在防着郑国出手。而林徽末确实没有出手的打算,可若是梁国一门心思想要干掉宋国,他其实不介意绕路攻打宋国的后方,直接跟梁国分了宋国,来个两国对峙。
梁国虽然节节胜利,宋国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梁国也不想自己将宋国打得半残然后让郑国捡便宜,回头还有充足的实力对付自己。
于是,打了五个多月,最惨的就是宋国了。
看来重生女的气运值虽然高了,但她的气运值明显没有点在宋国的战事上。她就是在后宫称霸了,宋国一旦倒了,她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也是林徽末没有留在宫里对付她的原因。
与其算计君王宠爱,不如釜底抽薪。
承平三十九年的时候,郑国老皇帝虽然仍在皇位上,病症也得到了些许控制,但他的声音早已淹没在林徽末的声音里。偌大朝堂,只听得到林将军一个人的声音。
不对,杨太傅的声音也不容忽视,这两人联手把持了郑国的朝政,虽然仍有不死心的大臣想要叫嚷一句奸臣误国但看看现在的国情,这句话闭着眼睛似乎也喊不出来。
郑国百姓只知林将军施仁政恤万民,不知在位皇帝于国于民又有何益。
承平三十九年六月,梁国不满宋国所纳岁贡,又一次发兵了。
这一次宋国虽早有防备,依旧不是梁国的对手。
梁军一路高歌,直逼宋国国都。
宋帝不得已,决定迁都,保存实力,再谋大业。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消息,梁国突然退兵了。
原来,郑国发兵,趁着梁国大举进攻宋国的时候,抄了梁国的国都。
还未等宋帝松口气,又有人来报,梁国退兵了,但郑国对宋国也发兵了。
宋帝:
虽然之前梁国与宋国接连恶战,耗费了不少兵力,但郑国想要以一敌二,未免太过张狂了些。可不管宋帝符合恼怒腹诽,宋国的军队依旧没能挡住郑国的铁蹄,没多久,郑**队就兵临城下了。
宋国京城已是一片乱象。
领兵的正是林徽末。
林徽末觉得原主应该跟过去来个彻底了断,便跟杨毓忻分了工,杨毓忻领兵偷袭梁国,而他则带人干宋国。
兵临城下后,林徽末懒得跟宋**队玩围城负隅顽抗,入夜后凭着自己宗师的实力,悄然潜入城中,将城门给打开了。宋国守城的军队反应虽快,但梁国蓄势待发的军队更快。
郑**队长驱直入,最终占领了宋国的国都。而林徽末作为领军,骑马走在了最前方。等他带人闯入皇宫中时,曾与他共事过的皇宫侍卫竟一个也没能认出他来。
宋帝自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也没有露出丑态,只平静地坐在龙椅上。陪在他身边的不是皇后,而是曦贵妃。
曦贵妃是主动要求陪在宋帝身边的。宋帝以为曦贵妃深明大义,要与他共存亡,亲手写下圣旨,封了曦贵妃为皇后。全然忘记后宫里那位中宫皇后和其他妃嫔已经被他下旨赐了毒酒,是曦贵妃没喝,提出要陪在他身边一同赴死。
曦贵妃心中颇不以为意,但面上却做足了贞静之态。
她当然不是要与宋帝共生死,宋帝还没有重要到那个地步。她只是在稍微调查了一下领军的郑国将军后,动了勾引他的心思。
其实,有灵泉在,毒酒也要不了曦贵妃的命,但除了灵泉以外,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她原本依靠的禁卫军统领,早在半年前就跟她撕破了脸,还强要了她。
曦贵妃心中愤恨,利用灵泉的特殊性,在食物里下了毒并跟禁卫军统领一起食用后才借此弄死了他。至于禁卫军统领突然失踪会带来何等后果,她只是一个后宫女子,一切自然由皇帝自己头疼。
曦贵妃弄死了禁卫军统领,固然是给自己出了口恶气并祛除了桎梏,但往日里从禁卫军那里借到了助益就不能有了。好在当时她已经彻底笼络了皇帝,依附着皇帝也不觉失去禁卫军的特殊照顾有什么不好。
第47章 将军男主有男话要说06
曦贵妃明白,上一世的宋国就是踩着梁郑两国的覆灭统一了中原, 但亡国的轮到自己国家头上, 尤其是辛苦谋划的权势一朝成空, 曦贵妃心中悔恨怨愤交加。
若林修竹没有死,如上一世那般领军出战, 宋国是不是就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宋国依靠不得,那便去郑国。
纵是勾引那将军不成, 她便说出灵泉一事,搏个祥瑞之名, 她不信对方不会好好供着她。
曦贵妃下定了决心, 她本就生得美, 盛装打扮又做足了高岭之花的姿态后,只会让男人为她发狂。宋帝满心都是颓丧,唯一稍作安慰的就是有一个愿意与他共生死的女人。她如此作态, 他只以为她是想要嘲讽那群如虎狼豺狗的郑国人, 并没有想到其他的地方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