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帝国争霸

第128章 厉害角色

    发生在希纳菲耶的战斗,或多或少的让丁镇南感到有点意外。
    敌人并非一触即溃,高强度空中打击对地面战斗的影响,帝国陆军在远程打击手段上的匮乏,特种部队在常规战斗当中的脆弱性,以及各路作战部队在执行任务时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等新时代战争的特点,以及帝国军队存在的问题全都显现出来,而且都对此次作战行动产生了影响。
    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高技术现代化战争的特性,同样坚定了丁镇南的信心。
    简单的说,在拿下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之后,丁镇南就不再怀疑第7装甲师能不能打下巴格X。
    当天,也就是10月3日的傍晚,丁镇南发出了“向巴格X进军”的作战命令。
    虽然在拿下幼发拉底河大桥之后,第17装甲师表现得更加积极,付为民还亲自给丁镇南打电话,保证会严格执行联军司令部下达的作战命令,希望能在攻打巴格达的行动中分担更多任务,但是丁镇南没有为之所动,依然要求各部按照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行动,不得擅自做出变更与调整。
    对于付为民的心思,丁镇南非常清楚。
    只出动一支30多人的特种部队,就在海军航空兵与远程炮兵支援下,拿下了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哪怕战斗打得很艰难,特种部队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可是在经过这场战斗之后,再也没人认为攻打巴格X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进军巴格X更像是去收获胜利果实。
    捞取战功,自然得争先恐后。
    只是,丁镇南没有掉以轻心。
    接了付为民的电话之后,丁镇南给施授良打了一个电话,请施授良以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向海军司令部提出增兵请求,也就是让海军增派3到5个舰载航空兵联队,增强空中打击的力度。
    严格的说,其实是保持住现在的空中打击强度。
    虽然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士X,还在塞马沃站稳脚跟,但是受后勤保障限制,依然没办法向前线部署航空兵,而且海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前线航空兵,即缺乏“攻-9”这样的专用攻击机。
    此外就是,舰载机对地勤保障有比较高的要求。
    因为保障部队无法跟上,也就是无法靠前部署,所以大部分舰载机都无法部署到条件简陋的前线机场。
    海军航空兵只能部署在后方。
    随着地面部队向巴格X推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肯定会扩大,在提供支援时的作战效率就会降低。
    要想保持支援力度,就得部署更多的作战飞机。
    对海军航空兵来说,增派几个联队的作战飞机,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里,涉及到了帝国海军的动员体系。
    跟陆军与空军相比,海军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扩充兵力,不能指望在战争爆发之后,依靠战时动员体系来扩充舰队规模,必须得在和平时期保留足够强大的作战力量。
    这个特点,一直是海军在和平时期进行军备建设的理论依据。
    根据这个特点,帝国海军在战后搞出来的几份军备建设计划,全都着重强调了“独霸原则”。
    往简单说,就是在任何时候,帝国海军都得拥有超过潜在敌人总和的兵力。
    当初,论议两院通过法案把航母限制为15艘,就与此有关。
    虽然每个十年计划都有变动,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在最后一个十年计划,也就是在新历149年通过的“帝国海军战后第五个十年造舰计划”当中,提高了盟友,即东方集团成员国的比重。
    如果按照吨位计算,到新历159年的时候,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在东方集团中所占的比重,由现在的75%削减到65%。因为海军规模一直在扩充,所以在10年内,帝国海军依然要新增50万吨战舰。
    只是从前几个十年规划来看,并非所有盟友都能够完成造舰计划,而欠缺部分肯定得由帝国海军补上。
    总而言之,海军更加注重平时的军备建设。
    虽然论议两院通过法案,把帝国海军在役航母限制为15艘,但是该法案并没有限制非役状态的航母数量。
    其实,这也是卫军等海军将领抗争的结果。
    利用这个法律漏洞,或者说由斗争获得的妥协,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海军陆续让满载排水量超过了6万吨的大型航母退役,其实是用“陈炳勋”级与“薛远征”级取代,并且将退役的大型航母全都做封存处理。
    到波沙湾战争爆发之前,在帝国海军的3座军港内,总共有18艘在上次大战后期到波伊战争结束之前建造的大型航母。
    只是,在退役之后封存的不止是航母。
    虽然跟建造航母比,生产舰载机的难度小得多,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帝国海军依然保留了一手,即舰载机在退役之后都要接受全面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退役之后的去向。
    其中,状态较好的都会封存处理。
    关键还有,海军舰载战斗机的在役时间通常为空军同类型作战飞机的75%。
    海军给出的理由是,舰载机的使用环境更恶劣,比如在起飞与降落阶段要承受更大的外界作用力,而且长期置于高湿与高盐环境之下,部署期间的使用强度更高,因此舰载机的可用寿命肯定比不上岸基飞机。
    只是,帝国海军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舰载机在设计的时候,已经针对恶劣的部署环境做了必要调整。
    正是如此,舰载机在关键性能上肯定比空军的同型号飞机差一些。
    就拿海军引以为傲的“战-9B”来说,其最快飞行速度、最大升限与加速性能都比不上空军的“战-11A”。因为更笨重,所以就算换上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战-9B”的垂直机动性能都不如“战-11A”。
    根本所在,除了保证机群的先进性能,也就是为了提高战备级别。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攻-6”与“战-12”。
    之前已经提到,“战-12”在海军航空兵的定位,跟“战-10”不一样,不是为了跟性能先进,不过价格同样昂贵的“战-9”形成高低搭配,增强舰队的制空作战能力,而是为了取代“攻-6”。
    往简单说,“战-12”是一种更适合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在实际部署与使用当中也是如此!
    波沙湾战争中,海军总共部署了400余架“战-12”,其90%的时间都是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实战已经证明,“战-12”算不上优秀的战斗机,不过是非常出色的攻击机!
    与“攻-6”相比,“战-12”除了作战半径稍微短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不再需要其他战斗机护航,完全能够依靠携带的自卫武器,比如格斗导弹对付遇到的敌机,从而大幅度减轻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如果需要,还能够提前扔掉对地攻击弹药,在飞行途中改变任务性质。
    可问题是,被“战-12”取代的“攻-6”的平均服役时间还不到20年。
    最后一批“攻-6F”在新历141年交付,服役时间不到10年。
    结果就是,除了200多架已经达到服役寿命的早期型号直接退役,要么当废品销毁,要么在做了延寿处理后低价倾销给盟国之外,退下去的“攻-6F”都被封存起来,而且均在封存之前进行了检测,其中服役时间较长的一些还对主体承力结构做了加强处理,确保在启封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到波沙湾战争爆发,封存的“攻-6F”多达500架。
    随着全球大战打响,这些舰载攻击机全都重新启用,而且直接编入了新编的舰载航空兵联队。
    也就是依靠封存的作战飞机,帝国海军新增了10个舰载航空兵联队。
    在这些作战部队中,有4个联队已经达到作战状态,随时能派往前线。另外6个也将在半年之内完成培训,达到可以部署的状态。
    要说的话,海军航空兵的动员效率超过了空军。
    按照丁镇南的了解,算上之前就能够调动的现役舰载航空兵联队,至少有8个联队处于可部署的状态。
    只是,海军的重点在东望洋。
    在霍瓦依群岛那边,就至少需要增加3个联队,以应对越来越明显的威胁。
    此外,西南东望洋那边也要增强,确保在第六特混舰队离开,前去驰援第四特混舰队的时候,能够掩护从奥洲到帝国本土的战略航线,守卫长度超过了1万千米,并覆盖整个西南东望洋的岛链防线。
    如此一来,能够增派给联军的舰载航空兵就寥寥无几了。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给施授良打电话。
    结果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意外。
    海军司令部答应了施授良的请求,只是要集中兵力面对来自东望洋对岸的威胁,因此最多能增派2个联队。
    收到海军司令部的回信之前,丁镇南就去找了高巨王国的最高指挥官,朴太熙上将。
    为了说服高巨王国,丁镇南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告诉朴太熙,可以考虑把伊拉克的南部地区交给高巨军队占领,由高巨军队负责巴士拉与法奥等港口的管理工作,确保高巨王国能够获得相应的战争红利。
    不过,前提是,高巨王国得增兵。不止是地面部队,还包括空中力量。
    关键,也就是空中力量。
    要说的话,在联军里面,也只有高巨王国还有能力向波沙湾增兵。
    东方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几乎全都卷入或即将卷入战火之中。东骆沙不必多说,本土的核心地区已经沦陷,能不能守住现在的防线都是个问题。巴铁面向南方次大陆,集中力量应付梵罗国。东边的狭夷皇国,就算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舰队,以及相对来说非常庞大的空中力量,也主要负责保护前往霍瓦依群岛的战略航线。至于在西南东望洋那边的奥国,更加得负责整个西南东望洋的战略防御。
    只有高巨王国暂时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东方集团的战略体系当中,高巨王国本身就是战略预备队之一,负责为狭夷皇国提供支援。
    简单的说,在东方集团的战略体系中,特别是在东望洋这边,高巨王国为第二梯队。
    只是现在,东望洋战争并没爆发。
    此外,帝国海军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加强了东望洋的部署力度,狭夷皇国也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短期之内,还轮不到高巨王国去冲锋陷阵。
    关键在于,高巨王国没法抗拒摆到面前的诱惑。
    就是波沙湾的石油!
    如果说梁夏帝国在战争时期,能通过控制社会消费,以及扩大本土的开采规模,在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方面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对于一滴石油都不生产的高巨王国来说,在战时更加依赖进口。
    高巨王国能够发展起来,在战后迅速完成了工业化,靠的是进口加工贸易,跟资源没有半点关系。
    获得伊拉克南部地区的石油,对高巨王国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完美结果!
    当然,帝国当局也不可能拒绝高巨王国增兵波沙湾。
    早在发动地面战争之前,丁镇南就找过朴太熙上将,希望高巨军队能够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只是在当时,朴太熙以没获得国内准许为由,非常委婉的拒绝了丁镇南,实际上是条件没谈好。
    就丁镇南所知,担任王家卫队总司令的朴太熙,在高巨王国基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要说的话,他就是高巨王国的摄政王!
    关键还有,高巨王国现在国王沉迷与享乐,已经十来年没有过问过政事了,国家大权早就落到王家卫队总司令手上。
    当然,朴太熙的这个身份也不是吹出来的。
    在高巨王国的众多将领当中,他是少数几个拥有实战经验的之一,即在20多年之前去过波伊国。
    虽然在波伊战争中,高巨军队的表现乏善可陈,但是朴太熙所在的王家卫队算得上是少有的主力。
    在参战的时候,朴太熙只是少尉军官。
    等到战争结束,他已经是王家卫队的少将!
    短短十年之内,军衔升了十多级。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当中,他认为了当时还是王太子,在王家卫队服役的前国王,并且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后,他把自己的独女嫁给前国王的长子,并且扶持其坐上王太子的宝座。
    由此,他成了当今高巨国王的老丈人,他的女儿还是高巨王国唯一的王后,而他的外孙是王太子。
    要说,这个家伙绝对是厉害角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