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快穿之懒癌福音

>快穿之懒癌福音——吃肉能瘦(37)

    太后见皇帝过来,打趣道:你们还真是如胶似漆,我才把人借走一会儿,皇帝就追过来了。
    皇帝少见地没有反驳,他甚至心里泛起一丝甜,没错,我和姚晨就是这么要好。
    他笑着回道:娘娘,你笑我可以,但景行面皮薄,怕是要不好意思。
    太后挑了挑眉,姚家小子面皮薄?她怎么不知道。
    景行正在和我说他的小侄女呢太后说着说着,想起什么居然乐了,你来和皇帝说说,她叫什么名儿?
    姚爱军。姚晨道。
    噗!皇帝也笑了。
    姚晨面无表情,你们的笑点也太低了。
    是我大哥开玩笑,他说我不爱军武,带坏了家里风气,要是他有孩子,就要取个爱军、安/邦、定国之类的名字。
    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当时你娘进宫向我抱怨,学你说话,什么文人只要动动嘴,武官就要跑断腿,把你爹气得要用家法。太后笑得开怀。
    哦?还有这种趣事?皇帝也跟着乐,全国最尊贵的两人拿姚晨的黑历史涮他。
    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姚晨无奈。
    你也真是促狭,居然真的起了这样的名儿,也不怕害了你侄女,议亲的时候怎么办?太后假意嗔怪。
    您可冤枉我了,这分明是大嫂的主意,姚晨推了个干净,反正我大哥现在也没办法收拾我了。
    太后年少时与姚晨娘亲有来往,将他视为晚辈,叫他过来也是怕皇帝为难他,现在看皇帝与他颇亲近,也放了心,又逗趣了一番,便心情舒畅地放人了。
    姚晨两个哥哥均已娶妻,宣府一战后,姚晨母亲病逝,二嫂殉夫,大嫂因怀孕硬撑过了那段时光,诞下一女,就是姚晨唯一的侄女。
    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向姚晨示好,他想尽力为他家做些什么作为补偿,之前已经追封过全府男丁,就试探地问要不要赐牌楼给姚晨二嫂,表彰其贞烈。
    牌楼亦称牌坊,为朝廷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家族村落若有牌坊,可谓光宗耀祖,选近闻名,乃至流芳千古。这本是好意,大多数牌坊也确实彰显高义厚德,丰功伟绩,教化世人,但难免有些家族为了名声压迫族人,苛待女子的。尤其到封建等级越发森严的时候,对女子的压迫简直闻者惊心,令人发指。
    姚晨虽极度惋惜二嫂的命运,却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二哥妻子出身书香世家,读女诫,识纲常,和二哥相敬如宾。在姚晨的印象中,二嫂是非常温柔可亲的,与家人相处也极融洽。收到丈夫死讯后,她痛不欲生,跟着姚晨的娘亲病倒了,姚晨安排了大夫让其静养。他当时忙着向朝廷请愿打仗,而且刚接手姚家这个大摊子,难免有疏忽。
    一日清晨,忽然就收到她悬梁自尽的消息,他心生奇怪,快病愈了才想起自绝,这不合常理。后来他查出,在二嫂殉节以前,收到过她娘家的一封家书。家书到底写了什么,他并不知晓,已经在二嫂死前被她亲手销毁了,但其娘家在悼念时透出来的哀伤有余却认为她死得其所的态度,让姚晨瞬间明白真相,渐渐与他们家断了往来。
    对比之下,他大嫂虽然是出生一般,大字不识,平时也有小家子气的毛病,却是最坚强最有韧劲的那个,在失去丈夫和家里女眷全都病倒的情况下,撑着怀孕的身体,承担起管家的重任。没有她打理好府中一切,姚晨也不敢放心出去打仗。
    陛下,臣可以提出一个请求吗?您若是想赏赐我家,能否表彰我的大嫂?她既要忍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又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艰辛,令我敬佩不已。逝者已逝,活下来的人面对的痛苦更多。如今女子大不易,我曾听闻民间有村子为了贞烈牌坊而不许寡妇改嫁,甚至逼其自尽的,我不忍心为了一个冰冷的牌坊让她们孤寂一生,甚至失去性命。
    姚晨为将至今,从未给自己或家人提出过什么要求,皇帝听他这番表白,颇受触动,又是心疼又是佩服,同时也高兴自己对他的了解更多了一分,自然是应允。
    姚晨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又与皇帝说了许多家中之事,尤其是与父亲斗智斗勇,给哥哥们挖坑埋尸。
    你与哥哥们感情很深。皇帝道,他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嫉妒。
    姚晨点头,透出丝遗憾:当时只道是寻常。他看着年轻的皇帝,目光温柔:现在我懂得惜取眼前人。
    皇帝心脏正砰砰直跳,就听姚晨说:我会照顾好大嫂和小侄女。
    皇帝:哦。
    姚晨似乎陷入了记忆中:我娘的病拖了很久,她撑到了我打胜仗回来才去的,她说要亲自把好消息带给我爹和哥哥们,告诉他们:晨哥儿长大了,已经是个大将军了,没给他们丢脸。
    姚晨眼圈泛红,隐隐有泪花,像只楚楚可怜脆弱无的小兔子,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将军,皇帝手足无措,浑身僵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连安慰都忘了。
    我想家了。姚晨喃喃。
    嗯,回家。什么都好,都听你的,你莫要再哭了。
    皇帝放将军走了。
    即便心里无比不舍。
    但这样露出脆弱一面的将军,让他一句拒绝的话都说不出口。
    再说,已经过去三天两夜,总不能夜夜让姚晨醉到毫无知觉,否则再迟钝的人也会生出怀疑。
    史载,正统六年冬,姚副总兵奉昭回京,与圣人密谈三日,君臣相得,圣人赐金牌许其出入宫禁。
    后世史学家猜测这是强军事解海禁开国门之始,扭转颓势,振兴朝廷,为其后盛世奠定基础。
    姚晨走后,皇帝觉得宫里无比空旷冷清,他便去找万能的张老师,张首辅听了皇帝加恩姚家的主意,沉默许久,问道:陛下以为女子应以太后为表率?
    皇帝觉得老师看自己的目光怪怪的,第一反应是这和太后有什么关系?接着马上想到太后也是寡妇啊,为了养大并教育自己也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过程很不尽如人意,但也勉强算吧。
    他就没否认。
    张首辅老怀安慰:陛下长大了!
    他立刻命人拟旨给姚家长媳赐诰命,宣传皇帝赞太后德行沐化之功,借此向天下人展示两宫和睦,打破不利谣言,以稳定朝廷局势。
    太后听闻此事,也以为皇帝虽然脾性让人一言难尽,但总归是尊敬自己且头脑清楚的。
    她其实还有些气恼:你现在这么懂事,之前还到处说我坏话?哼,以为我不知道你叫我母老虎啊?!
    经此一事,她待皇帝的态度和手段也总归柔和许多,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姚晨回府,拜见了大嫂,叙了会儿话,又抱了抱小侄女。
    姚晨大嫂娘家姓孙,也就二十来岁,相貌秀美,五官单独看并不突出,但在一起看着非常舒服。
    寡嫂和小叔子,瓜田李下,每次他见孙氏都至少有一仆从在场,看着不算亲近热络,但感情却很深,因为共同经历过那番苦难,彼此依靠,相互理解。
    小侄女就没有这方面顾忌,见到亲叔就像一颗炮弹一样撞进姚晨怀里。
    三叔我好想你!
    姚晨把她抱起来举高高,小侄女肉嘟嘟的,身体壮实,有点沉,姚晨心想要不是自己练过他还真的举不起来。她性子非常活泼外向,有点像男孩子,还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
    三叔给你寄的东西收到没有?
    说起这个,小侄女更兴奋了,小嘴儿叭叭的:那些泥人很可爱!那个黄色的点心特好吃!那木枪我贼喜欢!
    她娘虎着脸:不要说贼。这是女孩子该说的吗?
    男的能说女的为什么不能说?
    小侄女忍不住回怼了一句,同时不停往姚晨怀里钻,似乎想把自己藏起来,可以她块头大藏不住,被她娘在屁股上打了一下。
    姚晨假意帮她挡了挡,道:听语气是跟权老叔学的?让他教你教的武艺,不是脏话,回头我罚他。
    别罚权爷爷,别罚别罚,姚爱军一听姚晨这么说立刻急了,是我错了,偷听他和别人说话才会的,他已经说过我了,是我没听
    好,本来想罚你去写两百个大字,念在你勇于认错的份上,现在就一百个吧。你服不服气?
    服!少了一百个字要抄,叔对我真好。姚爱军完全忘了自己本来一个字都就不用写的。
    就你能治住她。他大嫂笑道,让仆从把小侄女带下去学字。
    姚晨:以后会变聪明的,和我大哥一样。
    孙氏:被你坑得不得不在血泪中成长吗?她想起了先夫私底下曾向她无数次哭诉。
    孙氏与姚晨说了家中的近况,姚家产业结构不复杂,主要是田庄,按照姚晨的安排,她就负责统筹,偶尔出现小意外也能应付,将家中内外管得井井有条。
    今年庄子出息愈发不好,但尚能支撑家里,按着你的意思,我免了两成租子,庄稼人也能活得下去,只别家的管不了,有几户卖儿卖女的,那孩子和囡囡差不多年纪,怪可怜的。孙氏看不到全国面临的粮荒危机,只感叹他们命不好。
    若是遇上合适的,可以买一两个回来当玩伴,陪陪她。
    好。孙氏应了。
    姚晨当时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说一句,竟会引出铭记史册的一大串事来。
    姚晨与大嫂续完了话,就告辞去忙别的。
    他还要见很多人,多是军中的,辽东一直在等他的信儿,就怕皇帝心黑手狠把他这副总兵给搞了话说回来,这么说其实也对吧;与姚家亲近的官员派系,一一回帖子,约好会面时间;考虑到皇帝掌权的变动,京中要重新布局
    这一忙,晚饭也没顾上吃。
    月上中天,终于回到房里的姚晨随便用了些点心垫吧垫吧,他躺在床上,回味了一番年轻皇帝的滋味,又想到宫中被伺候得无微不至,有些失神。
    第36章 名将不想打仗5
    记忆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来说没错,每天我们醒来,凭着记忆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要去哪里,若是没有记忆,就会陷入莫大的恐慌,惶然无措。
    姚晨按照今世前二十多年的记忆卯时(五点)起床,在校场练武,他挥舞一把银枪,虎虎生风,有游龙飞蛟,织出密不透风的银网,充满凌厉的杀机。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是被姚老将军打出来的习惯。
    微笑。
    无论打仗还是和平,除非病得起不了床,都要勤练不辍。
    姚晨唯一歇的,还是在皇宫的那三天。
    但记忆也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的本能和性格也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姚晨生来就这样,他总有种什么都提不起劲的感觉,仿佛活了很多年一般看透世事。他也曾严肃正经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爹娘,他爹娘听了男默女泪,他的哥哥们笑出猪叫。
    这也怪自己,姚晨检讨,可能是他提出来的时机不对,当时大概五岁吧,他爹问他将来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了大实话。
    他当时太年轻了,非常认真地建议家里趁早转行,他爹连话都不回,直接就是校场见。
    那句名言,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就是在那时传出去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成了家里的害群之马,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可雕的朽木,他娘最操心的便是他,他爹见到他就没好脸色,总是一副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糟心玩意儿的表情。
    姚晨吃够了苦头,很多大实话就不再与他们说了。
    等他哥哥们长大,就被他爹带着出征,有时几个月,有时一年才回来,每次回来都人头整齐,一老二小关心姚晨有没有偷懒,同时展示自己又杀了多少敌军,得了多少战功,好像这样姚晨就会喜欢当兵似的。
    其实那次出征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姚晨下学回来,家中男丁就都不见了,他满心以为那次和前面几次一样,他们都还会回来的。
    结果有去无回。
    唉,他早说过了,当兵啊就是个高危职业,早晚都是个死。
    好点的死在战场上,也算死得其所,运气差点的死在自己人手里,子孙后代都得憋屈死。
    可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他被逼着长大,被逼着上进,被逼着当将军。
    他娘临死前还特别放心地说:你已经长大了,我走了也很放心,别急着下来和家人团聚。
    意思是祸害遗千年喽,我懂的。
    姚晨熬过了练武的一个时辰。
    收势立好,待呼吸慢慢平复。
    少将军,您的武艺没什么长进呀。一独眼老汉走过来,他两鬓灰白,身姿却依旧挺拔,给姚晨递了块汗巾。
    也就你敢和我说实话了,权老叔,姚晨不怒反笑,接过汗巾给自己擦汗,同时把银枪扔给对方,这些年被到处夸勇武无双,天下无敌,我都快信以为真了。
    权老叔是姚晨少时的武师傅,他的武艺是战场上一刀一枪干出来的,当年除了姚老将军,军中没有一个能打过他的。有一回上战场,他一只眼睛中了箭,箭头穿颅而过,他还厮杀不止,吓得敌军肝胆俱裂,最后虽捡回一条命但也残了,被姚老将军请回来教姚晨武艺。
    当年姚晨也曾反抗,出了各种阴招,两人互有输赢,结局是被他爹知道,狠狠收拾了姚晨一顿,后者才认了命。
    一天一时辰,忍忍就过去了。
    每天只练一时辰,能练出啥?士兵都还操练一天呢,你这个总兵也太不称职了。 权老叔怒其不争。
    是副总兵,姚晨狡辩,再说军务一大堆,谁有时间练这个?我上战场靠得是智慧,是智慧!
    你都不如小娘子用功,她都早晚各一时辰。 权老叔早已看透了姚晨的本质。
    你够了啊!
    行叭。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姚晨觉得权老叔简直是无理取闹,他能和姚爱军比吗?她和她爹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精力充沛到操练个一整天还能绕京城城墙跑三圈晚上再翻墙出去打群架。
    从以前的三弟我们出去跑马吧三弟陪哥哥比划比划三弟书院那小子是不是欺负你了我们去套他麻袋吧,到现在的三叔我们出去跑马吧三叔你教我两招吧三叔隔壁邱员外嘲笑咱家是武夫我们去套他们麻袋吧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