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纪事——苏未寒(16)
山河破碎,家国罹难,我等不了你了。
可无论我去到哪里,都会惦念着你,期盼着与你重逢。
愿我们相逢时,和平已来到,天下已太平,家国已大定。
孟希声只在新兵营接受了一个月的特训,1941年2月,他被送上了战场。
他在军队里毫不起眼,甚至刚入伍时被人知道他以前是个戏子,还嘲笑孤立过好一阵。不过他这人,从来不会辩白什么,也不多费口舌,只会亲力亲为地去做,用行动证明一切。
很怕大家便发现自己错估了孟希声,这小戏子打起仗来拼命得很,最危险的任务他也敢去执行。
军队里不成文的规矩,新兵是用来填刀头的,冲锋在最前面,老兵们藏在后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打过数场仗还能活下来的老兵们有多么珍贵。
孟希声这个新兵能在流弹横飞中活下来,已经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那些嘲笑的话也都不再被提起。
1941年底,孟希声被改编进一支团队,成为传令官。年中,一场突围战争中,他在一片混乱中打伤一名日军军官,被升为副连长。这年他正好二十三岁,在战壕里那群兵油子们还为他这新任的副连长唱了支生日快乐歌,外面响起的炮火声成了伴奏。
那位青睐过他的赫连排长没有看走眼,孟希声的确是块该上战场的料,若不是他的身体素质比其他人差了些,他还能做得更好。
那首生日快乐歌在战场上被枪炮声淹没,还没唱完孟希声喊了句烟雾!弹,在埋下头颅前,他看见今天的天气很好,春光一片明媚。
第23章 烽火天
方无隅开着那辆大卡车在路上颠簸了整整八个月,没撞到树,没摔进哪个坑洞,也算方家祖坟冒青烟,不止如此,还让他的开车技术在颠簸中突飞猛进。
第一次把过路的难民救上卡车来的时候,其实方无隅是不愿意的。
同情心和共情力这东西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多,有人天生便少,方无隅属于后者。
所以看到难民从一旁的树林里跳出来拦路时,方无隅也只是吓得赶紧踩下了刹车,挥手呵斥,叫他们走开。
对方拍打着卡车车头,试图让方无隅载他们一程,给他们一口水喝,他们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即将在林子里死去。
方无隅很清楚这例是不能开的,带一个上车被其他难民看见,便有十个想上来,带十个,便有一百个想上来。他自己的口粮都有限,哪里来的余力去救济别人,尤其在困境里人性本恶,谁知道救他们上来他们会不会恩将仇报,抢了他的口粮,把他给弄死。
他见那几个人不肯走,作势发动引擎,把车开过去,总算把人吓跑。
那时候长沙会战刚结束,难民成堆,方无隅一路走遍官道山道,路过城镇的时候打听那支八路军的行军路线,再继续上路。
直到那天有个七八岁的孩子拦路,方无隅躲开了他,开着车继续上路,那孩子倒是锲而不舍,追着他的车跑了好一阵。方无隅故意缓下了车速,在后视镜里看到这孩子面黄肌瘦,也不哭也不闹,就是一味地追着他的车跑。方无隅伸出手朝后挥舞,意思是让他快滚。谁想手腕上的金链子突然断开,被他挥了出去,他连忙停车,满地寻找,最后看到这孩子把金链子抓在手里不放,要方无隅载他一程他才肯还给他。
方无隅差点没把这熊孩子摁进土地打,在那孩子作势要扔进河里时才不得不赔上了笑脸,请这小魔头上了副驾驶的位置。
这孩子的父母都死了,没个依靠,看方无隅有车又有粮,决定赖上方无隅。方无隅横行霸道地当了这么多年的纨绔,就这伎俩哪能跟他比。这熊孩子总要睡觉的,睡熟之后他便偷偷把金链子夺回来,推这孩子下车。
男孩摔在地上竟还是不哭,只瞪着一双泛了红的眼睛看着方无隅。
方无隅启动了车,贴着手腕的金链子在夜色里发亮。方无隅开了没多久,把车停下,盯着那金链子看了会儿,想到孟希声。
良久,他骂了一句,调转车头。
那孩子还是站在那儿,待看到重新回来的卡车向他射出两道白色大灯时,他终于笑了起来。
这便成了方无隅救的第一个人,后来陆陆续续地又上来几个。
这得怪那熊孩子,每次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拦路请求帮助时,他就拿那双无辜又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方无隅,方无隅不理他,他便开始盯着方无隅那条金链子,还伸手来摸它。古怪的是方无隅没受到良心的煎熬,倒受到这金链子的煎熬,每每总会气馁地停下车,让拦路的人滚上来。
一个上海的知识分子,一对长沙逃难而来的母女,两个受伤的中国士兵。
方无隅挑人很讲究,乍看之下不像好人的他决不让上。
除了那个孩子有最好的待遇可以坐副驾驶的位置可以随便喝方无隅的水囊外,其他人都被安置在后车厢里,那里一度是盛放肉和蔬菜的。这让方无隅觉得自己拖了一车的货物,自己成了个人贩子,可惜这是桩赔本买卖,他有出无入,纯粹是在当傻子。
方无隅当然不会一直当傻子,每次到城镇之后,他便赶这些人下车,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实在哭诉自己无依无靠的,方无隅便找当地的红十字会收容他们,没红十字会的,便去找当地市政厅,总而言之,他不能一直让这些人无偿地占用他的资源。
方无隅从军队出来的时候没带行李,只把钱和枪带在了身上,可惜了安德烈的那瓶白兰地。靠着那些钱,其实他自己也是勉强度日。他这打小的纨绔,钱经不住手,仿佛十指漏缝,到手便花光,如今终于懂得省着花。不过方无隅觉得这不是懂得,而是无可奈何。是人到困境,不得不为而已。
方无隅为了生存,还学会了扒死人的东西。这一路来,除了见到难民,便见到死人。那些死人偶然会有些钱财在身上,是运气好,还没被其他人扒掉的,方无隅搜刮完,面对车上那几人的目光,他跳上车,继续发动引擎。
实在捉襟见肘时,方无隅又成了个偷瓜贼。
几乎所有能看到的庄稼田园都被方无隅下了毒手,那个熊孩子成了他的最佳搭档,一大一小配合默契,总算让方无隅觉得没救错人。
很快他的车厢里就多出了许多粮食,西瓜,土豆,稻谷,不仅能填饱肚腹,还能卖了换钱。
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遇到过劫匪和日军。被劫匪抢掉了一车偷来的成果,索性没有杀人。等他重新把车厢装满,非常倒霉地又遇上了两个日军。
方无隅在那两个日军叽里呱啦的鸟语里比划半天,让人家以为他是个运菜的农户,而车上的人都是他的帮工。
趁着他们不注意,方无隅悄悄做了几个动作,说了几句话,大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两分钟后他们便把这两个日本兵给扑杀了。
方无隅抢过他们手里的枪,对准脑袋一人来了一发,缴获枪械两支。
这轻而易举便解决了敌军的速度让大家都有些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
方无隅对此非常骄傲自满,他把自己当做这场扑杀的指挥官。
其实这和方无隅的关系不大,和那些人的关系也不大。一来那两个日本兵早就饿坏了,看到车后的食物便忘乎所以。二来便是因为中日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人家劫匪是地道的中国人,不受方无隅油嘴滑舌的诓骗,不止搜掉了他身上那把左轮,还拿方无隅的枪顶着方无隅的脑袋,冷酷地让方无隅那张嘚嘚嘚的嘴闭上,不然他会在没脑袋前先没了舌头。而那两个日本兵失策于没有看出方无隅是个油头滑脑的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败于轻敌,以及饿坏了的肚肠,和对他们来说那几位叽里呱啦的鸟语。
他们不止杀了这两个日本兵,还在林子里看到被这两个人俘虏了的一个中国士兵。对方身受重伤,还被砍掉了一只手。那两个日本兵已经被掉队和穷途末日的困境弄疯了,方无隅不是太想知道这人的手究竟得到了怎样的下场。
这个中国士兵给了方无隅一个重要讯息,他知道那支八路军的准确去向,方无隅终于不用道听途说,而在他嘴巴里听到了一个准确的目的地。
他在方无隅的车上挨了一天,方无隅没有药物,只能勉强给他做个包扎,没等把人送到城镇医院,他便合上了双目。
方无隅和大家围着他的尸体看了半天,最后挖个坑把他给埋了。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方无隅开着卡车,载着人,直奔目的地。在迷路、险滩,以及各种风吹雨打之下,他终于在大半个月后追上了那支八路军,并且带着一车的人和食物,震惊了对面士兵们的表情。
那些人便都交给了这支八路军处理,下车时,他们还像说好了似的,给方无隅唱了一支感谢的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歌让方无隅惊悸,差点要脱口而出,让他们别唱了。他听这歌词,仿佛某种谶言,征兆着什么,却又不敢细想。
终究还是把歌听完,方无隅看到那些人对他感激的神色,胸怀里暖了一些,下意识便去摸那根金链子。
他挥挥手,转过头,骂道:唱得太难听了。
大家齐齐发笑,对着他的背影说谢谢,包括那熊孩子,眨着一双大眼睛注视方无隅的离开。
可方无隅没能在这里找到孟希声,那位姓赫连的排长告诉他,的确有一个叫孟希声的人,但之前已经回重庆去了。排长语气一转,担忧道,可他走的时候,长沙会战正好打起来,交通全面截断,我想他应该没有顺利回去,至于他现在究竟在哪里,我也不清楚。
方无隅像耗掉了一身力气,跌坐在椅子里,半晌没有出声。
直到面前有个戴眼镜的书记官,给他倒了一杯茶,同方无隅细细地将孟希声说起。
读书先生没有和孟希声一起走,他留在军中,做了排长的笔杆子。此刻,他推了推眼镜,在方无隅的注视下,对他呲牙笑了笑。
这酸儒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两三个小时能说完的话,愣是被他说了一整个长夜。那些有关孟希声的种种,从先生嘴巴里说出来,由方无隅珍重地收拢在心脏里。晨曦将现,先生终于说完,以一句话作尾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硬脾气的人,真是和他那副面貌不相称。
方无隅呆坐不动,直到先生出去了,他也没察觉。
他想象着孟希声受的苦,想象着他单薄的身躯绝不倾倒的模样,他紧抿薄唇,他不颓不屈,他在枪林弹雨里爬过战地
方无隅无法平静,他在晨曦的微光里心疼得无以复加。
这天是1940年底,远方的孟希声正乘着卡车在暮色将近的天边去往新兵营。
第24章 烽火天
方无隅没有再回重庆,他仿佛突然有了预知能力,直觉孟希声已经不在重庆,他在这乱世里彻底失去了孟希声的踪迹。
方无隅就此留在了这支八路军里,干回他的老本行,做军医。当然老本行是方无隅信口胡说的,想让人家相信他而已,他的老本行明明是游手好闲的少爷。
方无隅依然难以预料,自己的这个决定就像当初他答应安德烈学医一样,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虽然难以预料,但方无隅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改换阵营的迅速,能在两党之间这般跳换无碍,大概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
方无隅跟着赫连排长南征北讨,一整年几乎都在旅途劳顿之中,而他手握医疗器械,看着那位赫连排长升了连长,又升了营长,手底下的兵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响。
而唯一和排长名声一样响的,就是方无隅。
大概没有哪个军医的脾气会像方无隅这样大的。
方无隅治伤的时候基本不说话,和平常判若两人,他冷静地和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博弈,就像战士们在枪林弹雨里与敌人对战,看鹿死谁手。这种表情赢得了伤员们的敬畏,主动将他划入神医范畴,仿佛不苟言笑,必神通广大,即便有时候方无隅因为手法错误而导致对方的痛吟,在得到方无隅一记能杀得死人的眼神下,对方都连忙把这归咎于是自己过于软弱,不能扛疼。
士兵们都期望方无隅能永远穿着那身白大褂,永远保持治伤时冷酷的样子,因为他一旦不和伤口打交道,就要和他们打交道。他会捏着那枚也不知道从哪个人身上取出来的子弹放在手心里给你猜枚,然后赢掉人家半个月的军饷,并且恶人先告状,扬言要去赫连营长那里举报军中竟有赌博事件发生,从而叫输掉的人不敢声张。他会忽悠人家喝酒,把用酒精调制出来的劣质白酒让别人被呛个半死。
而方无隅发脾气的时候才是最糟糕的,每次他看到自己治过的伤口因为伤员没有注意清洁或者保养而稍有恶化,这位年轻医生会火冒三丈,让人觉得下一秒他手里的手术刀会扎进胸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不允许被这样对待的。
可这没办法,军营里的人需要时刻备战,小伤小病不能阻碍他们的脚步,他们在尘烟遍布的战场上历经生死,很多东西早已微不足道。而方无隅总是小题大做地让这些微不足道变得举足轻重,他以最可怕的语言说出一道小划伤是怎么感染破伤口从而致人死亡的,讲得人背脊发凉,从而让那些已经习惯了受伤的士兵们开始重视自己身上的每一处伤。
很多时候士兵们对方无隅又爱又恨,恨的时候还成立过一个刺方组织,计划要杀他灭口,以想象的方式把方无隅整个半死。爱的时候则通常是方无隅从阎罗手里抢回一条条濒死的生命,用他那狡诈又臭烂的脾气向阎罗招摇着自己的存在。
妖鬼便成了大家对方无隅的定位,似乎再没有比这两个更为合适的字眼了。似妖似鬼,为人时奸诈狡猾,心思多端,救人时鬼魅丛生,冷酷无情。
而这样一个妖孽,却也能生出人类的感情。除了赫连营长和那位读书先生外,没什么人知道那个叫孟希声的人究竟是谁,只知道无论他们行军到何处,方无隅都会在当地留下寻人启事,他把自己的痕迹留了一路,期盼着能与那个在寻人启事上画得非常俊秀的脸蛋重逢。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他亲人,后来从先生嘴巴里套出一言半语,便更坐实了方无隅果然是个不合人情的妖鬼。
1942年,方无隅随军一路北上抗日,而他在寻人启事里画的那张脸,正跨进缅甸古老的森林。
孟希声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被编入一支师部,他的长官姓虞,虞师座。
入缅不久,孟希声所在部队就遭遇日军猛攻,激战几月,伤亡惨重,上峰传令,远征军全线撤退。
孟希声却在大撤退之下因为伤势而掉了队,醒来时置身于一间破损不堪的瓦屋内,一个军医正在给他治伤,身边横七竖八,还有几个或睡或醒的伤员。
没多久他们这些人便组成了一支残队,扎进滇西潮湿的风雨里,试图穿过重重险隘,跨过怒江,到东岸去回归部队。
恋耽美
可无论我去到哪里,都会惦念着你,期盼着与你重逢。
愿我们相逢时,和平已来到,天下已太平,家国已大定。
孟希声只在新兵营接受了一个月的特训,1941年2月,他被送上了战场。
他在军队里毫不起眼,甚至刚入伍时被人知道他以前是个戏子,还嘲笑孤立过好一阵。不过他这人,从来不会辩白什么,也不多费口舌,只会亲力亲为地去做,用行动证明一切。
很怕大家便发现自己错估了孟希声,这小戏子打起仗来拼命得很,最危险的任务他也敢去执行。
军队里不成文的规矩,新兵是用来填刀头的,冲锋在最前面,老兵们藏在后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打过数场仗还能活下来的老兵们有多么珍贵。
孟希声这个新兵能在流弹横飞中活下来,已经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那些嘲笑的话也都不再被提起。
1941年底,孟希声被改编进一支团队,成为传令官。年中,一场突围战争中,他在一片混乱中打伤一名日军军官,被升为副连长。这年他正好二十三岁,在战壕里那群兵油子们还为他这新任的副连长唱了支生日快乐歌,外面响起的炮火声成了伴奏。
那位青睐过他的赫连排长没有看走眼,孟希声的确是块该上战场的料,若不是他的身体素质比其他人差了些,他还能做得更好。
那首生日快乐歌在战场上被枪炮声淹没,还没唱完孟希声喊了句烟雾!弹,在埋下头颅前,他看见今天的天气很好,春光一片明媚。
第23章 烽火天
方无隅开着那辆大卡车在路上颠簸了整整八个月,没撞到树,没摔进哪个坑洞,也算方家祖坟冒青烟,不止如此,还让他的开车技术在颠簸中突飞猛进。
第一次把过路的难民救上卡车来的时候,其实方无隅是不愿意的。
同情心和共情力这东西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多,有人天生便少,方无隅属于后者。
所以看到难民从一旁的树林里跳出来拦路时,方无隅也只是吓得赶紧踩下了刹车,挥手呵斥,叫他们走开。
对方拍打着卡车车头,试图让方无隅载他们一程,给他们一口水喝,他们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即将在林子里死去。
方无隅很清楚这例是不能开的,带一个上车被其他难民看见,便有十个想上来,带十个,便有一百个想上来。他自己的口粮都有限,哪里来的余力去救济别人,尤其在困境里人性本恶,谁知道救他们上来他们会不会恩将仇报,抢了他的口粮,把他给弄死。
他见那几个人不肯走,作势发动引擎,把车开过去,总算把人吓跑。
那时候长沙会战刚结束,难民成堆,方无隅一路走遍官道山道,路过城镇的时候打听那支八路军的行军路线,再继续上路。
直到那天有个七八岁的孩子拦路,方无隅躲开了他,开着车继续上路,那孩子倒是锲而不舍,追着他的车跑了好一阵。方无隅故意缓下了车速,在后视镜里看到这孩子面黄肌瘦,也不哭也不闹,就是一味地追着他的车跑。方无隅伸出手朝后挥舞,意思是让他快滚。谁想手腕上的金链子突然断开,被他挥了出去,他连忙停车,满地寻找,最后看到这孩子把金链子抓在手里不放,要方无隅载他一程他才肯还给他。
方无隅差点没把这熊孩子摁进土地打,在那孩子作势要扔进河里时才不得不赔上了笑脸,请这小魔头上了副驾驶的位置。
这孩子的父母都死了,没个依靠,看方无隅有车又有粮,决定赖上方无隅。方无隅横行霸道地当了这么多年的纨绔,就这伎俩哪能跟他比。这熊孩子总要睡觉的,睡熟之后他便偷偷把金链子夺回来,推这孩子下车。
男孩摔在地上竟还是不哭,只瞪着一双泛了红的眼睛看着方无隅。
方无隅启动了车,贴着手腕的金链子在夜色里发亮。方无隅开了没多久,把车停下,盯着那金链子看了会儿,想到孟希声。
良久,他骂了一句,调转车头。
那孩子还是站在那儿,待看到重新回来的卡车向他射出两道白色大灯时,他终于笑了起来。
这便成了方无隅救的第一个人,后来陆陆续续地又上来几个。
这得怪那熊孩子,每次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拦路请求帮助时,他就拿那双无辜又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方无隅,方无隅不理他,他便开始盯着方无隅那条金链子,还伸手来摸它。古怪的是方无隅没受到良心的煎熬,倒受到这金链子的煎熬,每每总会气馁地停下车,让拦路的人滚上来。
一个上海的知识分子,一对长沙逃难而来的母女,两个受伤的中国士兵。
方无隅挑人很讲究,乍看之下不像好人的他决不让上。
除了那个孩子有最好的待遇可以坐副驾驶的位置可以随便喝方无隅的水囊外,其他人都被安置在后车厢里,那里一度是盛放肉和蔬菜的。这让方无隅觉得自己拖了一车的货物,自己成了个人贩子,可惜这是桩赔本买卖,他有出无入,纯粹是在当傻子。
方无隅当然不会一直当傻子,每次到城镇之后,他便赶这些人下车,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实在哭诉自己无依无靠的,方无隅便找当地的红十字会收容他们,没红十字会的,便去找当地市政厅,总而言之,他不能一直让这些人无偿地占用他的资源。
方无隅从军队出来的时候没带行李,只把钱和枪带在了身上,可惜了安德烈的那瓶白兰地。靠着那些钱,其实他自己也是勉强度日。他这打小的纨绔,钱经不住手,仿佛十指漏缝,到手便花光,如今终于懂得省着花。不过方无隅觉得这不是懂得,而是无可奈何。是人到困境,不得不为而已。
方无隅为了生存,还学会了扒死人的东西。这一路来,除了见到难民,便见到死人。那些死人偶然会有些钱财在身上,是运气好,还没被其他人扒掉的,方无隅搜刮完,面对车上那几人的目光,他跳上车,继续发动引擎。
实在捉襟见肘时,方无隅又成了个偷瓜贼。
几乎所有能看到的庄稼田园都被方无隅下了毒手,那个熊孩子成了他的最佳搭档,一大一小配合默契,总算让方无隅觉得没救错人。
很快他的车厢里就多出了许多粮食,西瓜,土豆,稻谷,不仅能填饱肚腹,还能卖了换钱。
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遇到过劫匪和日军。被劫匪抢掉了一车偷来的成果,索性没有杀人。等他重新把车厢装满,非常倒霉地又遇上了两个日军。
方无隅在那两个日军叽里呱啦的鸟语里比划半天,让人家以为他是个运菜的农户,而车上的人都是他的帮工。
趁着他们不注意,方无隅悄悄做了几个动作,说了几句话,大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两分钟后他们便把这两个日本兵给扑杀了。
方无隅抢过他们手里的枪,对准脑袋一人来了一发,缴获枪械两支。
这轻而易举便解决了敌军的速度让大家都有些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
方无隅对此非常骄傲自满,他把自己当做这场扑杀的指挥官。
其实这和方无隅的关系不大,和那些人的关系也不大。一来那两个日本兵早就饿坏了,看到车后的食物便忘乎所以。二来便是因为中日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人家劫匪是地道的中国人,不受方无隅油嘴滑舌的诓骗,不止搜掉了他身上那把左轮,还拿方无隅的枪顶着方无隅的脑袋,冷酷地让方无隅那张嘚嘚嘚的嘴闭上,不然他会在没脑袋前先没了舌头。而那两个日本兵失策于没有看出方无隅是个油头滑脑的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败于轻敌,以及饿坏了的肚肠,和对他们来说那几位叽里呱啦的鸟语。
他们不止杀了这两个日本兵,还在林子里看到被这两个人俘虏了的一个中国士兵。对方身受重伤,还被砍掉了一只手。那两个日本兵已经被掉队和穷途末日的困境弄疯了,方无隅不是太想知道这人的手究竟得到了怎样的下场。
这个中国士兵给了方无隅一个重要讯息,他知道那支八路军的准确去向,方无隅终于不用道听途说,而在他嘴巴里听到了一个准确的目的地。
他在方无隅的车上挨了一天,方无隅没有药物,只能勉强给他做个包扎,没等把人送到城镇医院,他便合上了双目。
方无隅和大家围着他的尸体看了半天,最后挖个坑把他给埋了。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方无隅开着卡车,载着人,直奔目的地。在迷路、险滩,以及各种风吹雨打之下,他终于在大半个月后追上了那支八路军,并且带着一车的人和食物,震惊了对面士兵们的表情。
那些人便都交给了这支八路军处理,下车时,他们还像说好了似的,给方无隅唱了一支感谢的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歌让方无隅惊悸,差点要脱口而出,让他们别唱了。他听这歌词,仿佛某种谶言,征兆着什么,却又不敢细想。
终究还是把歌听完,方无隅看到那些人对他感激的神色,胸怀里暖了一些,下意识便去摸那根金链子。
他挥挥手,转过头,骂道:唱得太难听了。
大家齐齐发笑,对着他的背影说谢谢,包括那熊孩子,眨着一双大眼睛注视方无隅的离开。
可方无隅没能在这里找到孟希声,那位姓赫连的排长告诉他,的确有一个叫孟希声的人,但之前已经回重庆去了。排长语气一转,担忧道,可他走的时候,长沙会战正好打起来,交通全面截断,我想他应该没有顺利回去,至于他现在究竟在哪里,我也不清楚。
方无隅像耗掉了一身力气,跌坐在椅子里,半晌没有出声。
直到面前有个戴眼镜的书记官,给他倒了一杯茶,同方无隅细细地将孟希声说起。
读书先生没有和孟希声一起走,他留在军中,做了排长的笔杆子。此刻,他推了推眼镜,在方无隅的注视下,对他呲牙笑了笑。
这酸儒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两三个小时能说完的话,愣是被他说了一整个长夜。那些有关孟希声的种种,从先生嘴巴里说出来,由方无隅珍重地收拢在心脏里。晨曦将现,先生终于说完,以一句话作尾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硬脾气的人,真是和他那副面貌不相称。
方无隅呆坐不动,直到先生出去了,他也没察觉。
他想象着孟希声受的苦,想象着他单薄的身躯绝不倾倒的模样,他紧抿薄唇,他不颓不屈,他在枪林弹雨里爬过战地
方无隅无法平静,他在晨曦的微光里心疼得无以复加。
这天是1940年底,远方的孟希声正乘着卡车在暮色将近的天边去往新兵营。
第24章 烽火天
方无隅没有再回重庆,他仿佛突然有了预知能力,直觉孟希声已经不在重庆,他在这乱世里彻底失去了孟希声的踪迹。
方无隅就此留在了这支八路军里,干回他的老本行,做军医。当然老本行是方无隅信口胡说的,想让人家相信他而已,他的老本行明明是游手好闲的少爷。
方无隅依然难以预料,自己的这个决定就像当初他答应安德烈学医一样,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虽然难以预料,但方无隅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改换阵营的迅速,能在两党之间这般跳换无碍,大概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
方无隅跟着赫连排长南征北讨,一整年几乎都在旅途劳顿之中,而他手握医疗器械,看着那位赫连排长升了连长,又升了营长,手底下的兵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响。
而唯一和排长名声一样响的,就是方无隅。
大概没有哪个军医的脾气会像方无隅这样大的。
方无隅治伤的时候基本不说话,和平常判若两人,他冷静地和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博弈,就像战士们在枪林弹雨里与敌人对战,看鹿死谁手。这种表情赢得了伤员们的敬畏,主动将他划入神医范畴,仿佛不苟言笑,必神通广大,即便有时候方无隅因为手法错误而导致对方的痛吟,在得到方无隅一记能杀得死人的眼神下,对方都连忙把这归咎于是自己过于软弱,不能扛疼。
士兵们都期望方无隅能永远穿着那身白大褂,永远保持治伤时冷酷的样子,因为他一旦不和伤口打交道,就要和他们打交道。他会捏着那枚也不知道从哪个人身上取出来的子弹放在手心里给你猜枚,然后赢掉人家半个月的军饷,并且恶人先告状,扬言要去赫连营长那里举报军中竟有赌博事件发生,从而叫输掉的人不敢声张。他会忽悠人家喝酒,把用酒精调制出来的劣质白酒让别人被呛个半死。
而方无隅发脾气的时候才是最糟糕的,每次他看到自己治过的伤口因为伤员没有注意清洁或者保养而稍有恶化,这位年轻医生会火冒三丈,让人觉得下一秒他手里的手术刀会扎进胸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不允许被这样对待的。
可这没办法,军营里的人需要时刻备战,小伤小病不能阻碍他们的脚步,他们在尘烟遍布的战场上历经生死,很多东西早已微不足道。而方无隅总是小题大做地让这些微不足道变得举足轻重,他以最可怕的语言说出一道小划伤是怎么感染破伤口从而致人死亡的,讲得人背脊发凉,从而让那些已经习惯了受伤的士兵们开始重视自己身上的每一处伤。
很多时候士兵们对方无隅又爱又恨,恨的时候还成立过一个刺方组织,计划要杀他灭口,以想象的方式把方无隅整个半死。爱的时候则通常是方无隅从阎罗手里抢回一条条濒死的生命,用他那狡诈又臭烂的脾气向阎罗招摇着自己的存在。
妖鬼便成了大家对方无隅的定位,似乎再没有比这两个更为合适的字眼了。似妖似鬼,为人时奸诈狡猾,心思多端,救人时鬼魅丛生,冷酷无情。
而这样一个妖孽,却也能生出人类的感情。除了赫连营长和那位读书先生外,没什么人知道那个叫孟希声的人究竟是谁,只知道无论他们行军到何处,方无隅都会在当地留下寻人启事,他把自己的痕迹留了一路,期盼着能与那个在寻人启事上画得非常俊秀的脸蛋重逢。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他亲人,后来从先生嘴巴里套出一言半语,便更坐实了方无隅果然是个不合人情的妖鬼。
1942年,方无隅随军一路北上抗日,而他在寻人启事里画的那张脸,正跨进缅甸古老的森林。
孟希声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被编入一支师部,他的长官姓虞,虞师座。
入缅不久,孟希声所在部队就遭遇日军猛攻,激战几月,伤亡惨重,上峰传令,远征军全线撤退。
孟希声却在大撤退之下因为伤势而掉了队,醒来时置身于一间破损不堪的瓦屋内,一个军医正在给他治伤,身边横七竖八,还有几个或睡或醒的伤员。
没多久他们这些人便组成了一支残队,扎进滇西潮湿的风雨里,试图穿过重重险隘,跨过怒江,到东岸去回归部队。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