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章 勇猛精进的宁靖
“老七,咱们是没出五服的兄弟,你就信你哥哥我的。再说就你家现在这样子,还有翻身机会吗,现在海外能有这样大的机会,那真是菩萨送到家门口的。”
说话的两位就待在院子里聊天,破屋子一直漏雨进去也没地待,到处发着霉还没院子里舒服。蹲在地上拿着烟袋的叫孙四十,他是大清国广东省广州府增城县石滩镇巷头村人,没准很快就不是了。
就看他把烟袋锅子对着鞋底敲了敲。插在腰上“石头哥,不是俺信不上你,俺今天找中人问了,俺家这破房子还有那二亩零二分旱田,人家总共就出九两三钱银,再给保人一钱,中人五分,俺凑不出那个船钱啊。”
孙四十其实并不到四十,也就三十几岁的人,家里还一儿一女两个娃子,他这几年十分倒霉,先是家里有块水田让别人看上吃了官司,等到官司打完出来,家里就败了。紧接着老婆又染病,穷人最怕病,这一病就拖了三个月。等到埋到地里,家里只剩下两亩旱田,还有两个张嘴的孩子。
他这个石头哥不是农户,人家是跑海挣大钱的,一年回不了几趟乡里。这不一回来,听说他的事情立刻就过来帮忙,真算个很仗义的亲戚。
他给孙四十出的主意,干脆出海去琉球国,那边一年能种两季稻子,人家白分田还免三年税,分八十亩地这什么成色,一家人马上就翻身了。
那琉球国石头哥是去过的,据他说那边地肥的很,插一根草都能长出一棵树。开春秧苗插在地上,入秋直接一收,没三石收成那都不叫水田,这好事哪里找!
可是有一样,他这一大家子人,跟船出海要十两银子船钱,毕竟那地方离着广州府还好几千里呢。孙四十没去过广州府,可都听别人说那是个大地方,离着可老远呢(130里)。这比广州还远,按说收船钱也是应该的,毕竟这天堂一样的地方,过去了就不用愁下半辈子了,可是自家是真凑不出十两银子!
“算了老七,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这样吧,哥哥我也不是船主,船钱我也免不了,我给你垫上,到象林你找银行借了钱还我吧。”
孙盘石也是下了老大决心,抬腿一脚踢飞脚底下一颗石子。
“走,现在就带你去东莞,给你买个连江瑶妹子。真到了那边,你也好、娃也好总得有人照顾,回头你给我按个手印,到了象林一块儿还我。”
巷头村这地方说是归增城县管,其实离着最近的县城倒是东莞,到那边也就二十几里路程,这孙盘石是个吐口吐沫砸个坑的汉子,说干还真干,到了人市就给自家七弟买了个瑶女,四两六分银子。虽说年纪大了些姿色差了些,可孙四十自己这情况还挑什么呢?
四天后,孙四十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娃子,还有刚买的婆姨跟着石头哥上了船。家乡再好却没自己容身之处,还好有个哥哥带自己去琉球国,天下总有能活的地方。
赶脚的小船顺着江面往下放了七十多里到狮子洋(东江和珠江主水道汇合处),水道边上有个叫沙尾的村子,孙盘石给了赶脚船一钱八分碎银,然后带着两大两小四个人上了一条大船。
原来石头哥说的是真的,老家的船小下不了南洋,得坐这比房子还大的才行,老孙领着一家人听着船上伙计吆喝,乖乖的下了底仓。伙计说了吃饭会送下来,让他们谁也别露头,拉屎都要在底下仓里。
孙盘石上船直接去找船头“大掌柜的,这给您凑了四个,按照象林的规矩正好算三个人,这次可是真难弄,花了翻天的工夫。”
这个船头姓潘也不是东家,最多就是个小股东,他点点头“老孙你比约好的晚了一天,你这趟要是搞不来人,咱还不好办了。去财副那取十六两银子,多一两算赏你的。”
潘掌柜这条船是条老鸭船(赶缯的船身加夷船的屁股),平日里跑东京,会安这条线多,来回挣个辛苦钱。再早些年,这船也常去大城和北大年,这两年船有点旧太远的码头就不大敢跑了。
到今年会安一下没了,顺化倒是开了港,可顺化那地方规矩忒怪,好多货物都只能卖给官府,有些货买也只能找官府,说是搞专卖。
东京那边也不好跑,货不全不说差价也小,那能跑的就没几个地方了。首选是去象林,次选是台南,两边说不上哪更好,能买的货品不一样。
说起来潘掌柜的愿意跑象林多些,那边货品更杂,每样船上都装点,回广州容易卖的上价钱。再说那边有些南货利润也奇高,尤其犀角、沉香、或者燕窝,这几样如果赶上好货能有个两三倍的利。
可是这象林有一样麻烦,他这里收一个叫‘港口建设费’,每次进港必须带人来,一百石带一个,差一个人要二十两银子抵,如果一个没带那直接不让进港……
这船大约一千石,每次就要带十个人,老小还只能算半个。眼下加上孙盘石带上船的已经够折九个人,就差一个这多讨厌。等到明天晚上吧,要是还没有就开船。
第二天下半晌时候,潘掌柜的不想等了,没赶上拉倒,差一个罚二十两也没事。大船慢悠悠的开出沙尾。打这儿沿着水道往下四十多里是沙角炮台,过了就是伶仃洋,洋上再走一百多里就到外海了。
虽说沙角炮台上面这几十里水浅有些沙洲,不过天天走水手们有数,再说现在天也没黑没啥大事。
船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有个伙计进舱“掌柜的,岸边有两个洗衣服的,要不要弄上来。”
“没人就去吧,手脚放利落点。”
过沙角炮台时候天是真黑了,有条八浆快船划过来验船,大伙都认识没那么多废话,财副直接搭梯子下船“几位总爷,这是心意。”
船头有一面红旗,这是买过年费的标志,只要交点过路费就行了,小兵每人一块钱,带队的五块,另外封一个包十八块钱给炮台总爷,然后再放一匹布叫利钱一匹绸叫喜钱,一共就这些。那边也是行家,两边一拱手,不出一刻钟船继续出海。
后半夜时候,船慢慢开过淇澳岛(今属珠海),再往南已经没有水师驻地,只有住澳门的佛郎机人。
直更的伙计上来通禀“淇澳已经过了,那个晚半晌河边抓的小娘子,细皮嫩肉的,掌柜的要不要尝尝?”
海商即海贼,遇到厉害的他们就是良民,遇到合适时候,他们也没什么好怕的。
潘掌柜认真想了想“有家眷的别碰,到了地方人家告官不好收场,剩下的你们务必小心些,谁弄死了谁赔钱。”
这伙计岁数不小了,咧着嘴在笑“得嘞,您放心吧,兄弟们当姑奶奶伺候着。”
很快底仓传来断断续续哭声、窸窸窣窣摩擦声,还有小声的呻吟声……
声音持续个不停,弄的掌柜的也没法睡觉。老潘摸了摸,寻到一根铁棒在地上狠狠敲了敲,于是声音稍微小了点。再忍忍吧,象林翠红楼那个波斯姑娘,潘爷可是想了很久,好歹也就几天的时间,可得养足了身子。
顺风顺水的时候,广州船七八天就能下到象林,这条船路上背些,十天后的中午船上总算望到象林湾。一条划桨船引导着货船停在泊位上,三个象林海关关员上了船。
“广东船吧,官票、船证、货单、闻涛书,还有港口建设费带了没有?”
掌柜的带着财副站在跳板旁边迎着,他们基本能听懂琉球官话,掌柜的赶紧哈下腰“官爷,都有都有,来人把建设费带到甲板上。”
很快有十几个人从底仓带了上来,琉球带队的只是个正九品的查验官,他只管核对证件,点检货物,后面货物发卖、上岸和复核按海关的规矩每次都要换一组人,眼下他先挨个把人看了一遍。
这些人看着有些萎靡,有两个女的明显是遭了罪,他拿眼睛扫了一眼身边的财副,开口说道“郑节把他们先带到临检那儿,船上派两个人跟着去。”
剩下的点检第一要看闻涛书,这是船主要提交的沿途报告书,海关对这个丝毫不敢马虎的,这小官就站在船头,先用十分钟看完这张纸。
“下仓验货吧。”
财副带头领着两位下了货仓,顺手递过来一块龙洋。
琉球国海关管的最紧,除了该交的税费,吃拿卡要没人敢的。每条船第一次进港,这边关长都会亲自上船讲解一遍,然后带着船主去看告示牌,那里有各地海关因为要钱拿货犯事的案子。
有时候船上岸,船主不开心一个子都不给,今天船上有点事让这位看出来了,那总得意思意思,别让人家握住把柄不撒手。
姓李的点检接过来放进兜里,摸出来一个五分的铜板递回去。这是关员们摸索出来的规律,受贿一块钱,查验属实一撸到底,受贿两次永不叙用,还要登记在案,所有衙门永不叙用。
我还回去五分,这样哪怕船主去告状也不到一块钱,万一出事就硬挨个记过处分。点检一月正饷六块五角钱,白得一块钱也是笔小小的收入。
孙四十带着妻小站在队伍里,前面排着十来个人,那些人说的话他也听不懂。宁靖在镇北、山中设两个陆关,象林、金兰、芽庄三个港口设有海关,外边的流人进来基本都走这五个口子,其中陆路流进来的九成以上都是从镇北关。毕竟从镇北往北一直过顺化,镇守府沿途都是三十里设一个粥站,这是保障一路南下的难民别在最后一段路上饿死。镇北关接收流民数量最大,大头要送到象林分解掉,官府希望各处流人都要分散开,不要扎堆。
排在孙四十前面的都是从西双楚泰(注一)听着消息走过来的黑傣,他们这一路翻山越岭,走到这里约莫要两千里。那临检很有经验,看看衣服就知道这些都是傣人,他转身喊过来一个通事。
黑傣整个族群都是白傣的奴隶,在楚泰这些都是贱民没有姓的。黄临检拿出一张纸“你让他在单子里选一个。”
这张纸上只有十七个大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许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每天接待那么多人他已经说得嘴巴都干了,能少说一句都是好的。
那通事也很干脆,他拿起那张纸让眼前这人指一个。这傣人名字也好长叫‘晗华基特立马’,通事直接告诉黄临检名就登记汉华,于是准国人李汉华新鲜出炉了。祖籍这栏临检问都没问,抓笔填上象林两字。
傣族的宗教很复杂,他们信奉佛教,也祭祀佛鬼。通事直接告诉这个傣人汉子“以后在这里,你只能信圣公教,不能再祭祀山鬼、寨神、家鬼、勐神。这些都不可以,抓到要被打还要被赶走。”
这啥意思,从小信的那一套这里咋都不让信呢,这汉子哭了,蹲在地上直摇头。
“赶紧跟他说清楚,后面这么多人呢,告诉他要是不信圣帝,马上转身走回去,这儿不能留。”
黄临检有些不耐烦,别说哭的,满地打滚的,要死要活的他见的多了。通事也是个傣人,赶紧拉着地上汉子一顿说,边说还指着旁边警察手里棒子。
说了好一会儿那汉子才开始点头,于是临检低头在宗教后面写上‘圣公教’,这人是空身走过来的,到这就结束了,临检在入籍栏上填上献化,通事喊来个警察“把他送过去,这人分献化。”
七八十步后面有个圣公教的大台子,那里会给这些人吃粥和咸菜,然后赶他们去洗浴,还要给他们带圣物(一个大五角星的项链)。镇守府提前买了好多布给流民换衣服,没想到消耗的太快,今年一年的指标前几个月就用完了。
圣公教在台湾收集了不少旧衣服,台湾人家大多数也都是穷惯的出身,谁家好点的也不舍得捐,所以筹集来的也是一堆破烂,倒是都洗的挺干净。教徒会给他换一身衣服,然后送他到各厅的台子,有八个厅在象林港驻点,通常凑够一拨人就送回本厅编户。
又是登记又要翻译,队伍就走的很慢。港口有十二个临检台,今天人不多只开了四个,孙四十老老实实呆在自己这队尾巴上跟着。他前面这群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傣人,审查起来格外的慢。
没一会儿功夫,前面有个刚烈的一直摇头,马上有几个带头盔的冲过来,按在地上挥棒子就打,一直打到这人开始点头,那几个人才松手。
这是何必呢,孙四十吓得够呛,都到地头了还不听官府话,这人真是个棒槌。不知不觉排到孙四十,这老兄听到临检叫下一个,马上往前走两步跪在地上“小人给大老爷请安。”
黄临检听的懂广东话,他点点头喊过来一个警察,这个带头盔的拉起孙四十辫子,一剪子就剪了下去。
“这里不准留辫子,否则哪里来赶回哪里去。”
孙四十是老实人,哪儿见过这个,这会不敢说话趴在地上一个劲叩头。
那官爷让他站起来开始问话“叫什么名字?”
问完话黄临检在姓名栏填上孙士石,籍贯那里写上广东广州,抬头继续问道“你平日信什么,佛祖还是城隍,老君还是关帝,挨个都说一遍。”
孙四十啥都信,反正见庙拜拜总没有错,可是他怕挨打,他看前面那人被打的嘴里一直吐血。
“老爷,小人只信那个教。”后面有个大台子,上面有几个大字‘圣公教接济处’,老孙虽然不认识字,可是他看见好多人在那边吃饭。
官老爷笑了,嘴里还说个好字,继续给孙四十登记。
孙四十是一家人,临检帮他挨个录在本子上,然后让他在本子头一页按上左右两个大拇指印。接着从桌底下又拿出一张纸,让他大小两个孩子上前按手印。
“你这两个娃子,镇守府给补贴,一个人五角钱,一斤咸肉和半斤糖,你都替他们收起来。”
等拿完了这两小袋东西,官爷还好心指点他“你分到哪个厅我没给你登记,一会吃完粥你到后边几个台子挨个问一下,每个厅政策略微有些不同,尤其你有儿有女一家人,问清楚了自己选。”
等孙四十趴在地上叩了头,官老爷把桌上那个淡蓝色本子递给他“这是你的准国人证,务必贴身收好,丢了补起来可是麻烦。”
--
说话的两位就待在院子里聊天,破屋子一直漏雨进去也没地待,到处发着霉还没院子里舒服。蹲在地上拿着烟袋的叫孙四十,他是大清国广东省广州府增城县石滩镇巷头村人,没准很快就不是了。
就看他把烟袋锅子对着鞋底敲了敲。插在腰上“石头哥,不是俺信不上你,俺今天找中人问了,俺家这破房子还有那二亩零二分旱田,人家总共就出九两三钱银,再给保人一钱,中人五分,俺凑不出那个船钱啊。”
孙四十其实并不到四十,也就三十几岁的人,家里还一儿一女两个娃子,他这几年十分倒霉,先是家里有块水田让别人看上吃了官司,等到官司打完出来,家里就败了。紧接着老婆又染病,穷人最怕病,这一病就拖了三个月。等到埋到地里,家里只剩下两亩旱田,还有两个张嘴的孩子。
他这个石头哥不是农户,人家是跑海挣大钱的,一年回不了几趟乡里。这不一回来,听说他的事情立刻就过来帮忙,真算个很仗义的亲戚。
他给孙四十出的主意,干脆出海去琉球国,那边一年能种两季稻子,人家白分田还免三年税,分八十亩地这什么成色,一家人马上就翻身了。
那琉球国石头哥是去过的,据他说那边地肥的很,插一根草都能长出一棵树。开春秧苗插在地上,入秋直接一收,没三石收成那都不叫水田,这好事哪里找!
可是有一样,他这一大家子人,跟船出海要十两银子船钱,毕竟那地方离着广州府还好几千里呢。孙四十没去过广州府,可都听别人说那是个大地方,离着可老远呢(130里)。这比广州还远,按说收船钱也是应该的,毕竟这天堂一样的地方,过去了就不用愁下半辈子了,可是自家是真凑不出十两银子!
“算了老七,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这样吧,哥哥我也不是船主,船钱我也免不了,我给你垫上,到象林你找银行借了钱还我吧。”
孙盘石也是下了老大决心,抬腿一脚踢飞脚底下一颗石子。
“走,现在就带你去东莞,给你买个连江瑶妹子。真到了那边,你也好、娃也好总得有人照顾,回头你给我按个手印,到了象林一块儿还我。”
巷头村这地方说是归增城县管,其实离着最近的县城倒是东莞,到那边也就二十几里路程,这孙盘石是个吐口吐沫砸个坑的汉子,说干还真干,到了人市就给自家七弟买了个瑶女,四两六分银子。虽说年纪大了些姿色差了些,可孙四十自己这情况还挑什么呢?
四天后,孙四十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娃子,还有刚买的婆姨跟着石头哥上了船。家乡再好却没自己容身之处,还好有个哥哥带自己去琉球国,天下总有能活的地方。
赶脚的小船顺着江面往下放了七十多里到狮子洋(东江和珠江主水道汇合处),水道边上有个叫沙尾的村子,孙盘石给了赶脚船一钱八分碎银,然后带着两大两小四个人上了一条大船。
原来石头哥说的是真的,老家的船小下不了南洋,得坐这比房子还大的才行,老孙领着一家人听着船上伙计吆喝,乖乖的下了底仓。伙计说了吃饭会送下来,让他们谁也别露头,拉屎都要在底下仓里。
孙盘石上船直接去找船头“大掌柜的,这给您凑了四个,按照象林的规矩正好算三个人,这次可是真难弄,花了翻天的工夫。”
这个船头姓潘也不是东家,最多就是个小股东,他点点头“老孙你比约好的晚了一天,你这趟要是搞不来人,咱还不好办了。去财副那取十六两银子,多一两算赏你的。”
潘掌柜这条船是条老鸭船(赶缯的船身加夷船的屁股),平日里跑东京,会安这条线多,来回挣个辛苦钱。再早些年,这船也常去大城和北大年,这两年船有点旧太远的码头就不大敢跑了。
到今年会安一下没了,顺化倒是开了港,可顺化那地方规矩忒怪,好多货物都只能卖给官府,有些货买也只能找官府,说是搞专卖。
东京那边也不好跑,货不全不说差价也小,那能跑的就没几个地方了。首选是去象林,次选是台南,两边说不上哪更好,能买的货品不一样。
说起来潘掌柜的愿意跑象林多些,那边货品更杂,每样船上都装点,回广州容易卖的上价钱。再说那边有些南货利润也奇高,尤其犀角、沉香、或者燕窝,这几样如果赶上好货能有个两三倍的利。
可是这象林有一样麻烦,他这里收一个叫‘港口建设费’,每次进港必须带人来,一百石带一个,差一个人要二十两银子抵,如果一个没带那直接不让进港……
这船大约一千石,每次就要带十个人,老小还只能算半个。眼下加上孙盘石带上船的已经够折九个人,就差一个这多讨厌。等到明天晚上吧,要是还没有就开船。
第二天下半晌时候,潘掌柜的不想等了,没赶上拉倒,差一个罚二十两也没事。大船慢悠悠的开出沙尾。打这儿沿着水道往下四十多里是沙角炮台,过了就是伶仃洋,洋上再走一百多里就到外海了。
虽说沙角炮台上面这几十里水浅有些沙洲,不过天天走水手们有数,再说现在天也没黑没啥大事。
船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有个伙计进舱“掌柜的,岸边有两个洗衣服的,要不要弄上来。”
“没人就去吧,手脚放利落点。”
过沙角炮台时候天是真黑了,有条八浆快船划过来验船,大伙都认识没那么多废话,财副直接搭梯子下船“几位总爷,这是心意。”
船头有一面红旗,这是买过年费的标志,只要交点过路费就行了,小兵每人一块钱,带队的五块,另外封一个包十八块钱给炮台总爷,然后再放一匹布叫利钱一匹绸叫喜钱,一共就这些。那边也是行家,两边一拱手,不出一刻钟船继续出海。
后半夜时候,船慢慢开过淇澳岛(今属珠海),再往南已经没有水师驻地,只有住澳门的佛郎机人。
直更的伙计上来通禀“淇澳已经过了,那个晚半晌河边抓的小娘子,细皮嫩肉的,掌柜的要不要尝尝?”
海商即海贼,遇到厉害的他们就是良民,遇到合适时候,他们也没什么好怕的。
潘掌柜认真想了想“有家眷的别碰,到了地方人家告官不好收场,剩下的你们务必小心些,谁弄死了谁赔钱。”
这伙计岁数不小了,咧着嘴在笑“得嘞,您放心吧,兄弟们当姑奶奶伺候着。”
很快底仓传来断断续续哭声、窸窸窣窣摩擦声,还有小声的呻吟声……
声音持续个不停,弄的掌柜的也没法睡觉。老潘摸了摸,寻到一根铁棒在地上狠狠敲了敲,于是声音稍微小了点。再忍忍吧,象林翠红楼那个波斯姑娘,潘爷可是想了很久,好歹也就几天的时间,可得养足了身子。
顺风顺水的时候,广州船七八天就能下到象林,这条船路上背些,十天后的中午船上总算望到象林湾。一条划桨船引导着货船停在泊位上,三个象林海关关员上了船。
“广东船吧,官票、船证、货单、闻涛书,还有港口建设费带了没有?”
掌柜的带着财副站在跳板旁边迎着,他们基本能听懂琉球官话,掌柜的赶紧哈下腰“官爷,都有都有,来人把建设费带到甲板上。”
很快有十几个人从底仓带了上来,琉球带队的只是个正九品的查验官,他只管核对证件,点检货物,后面货物发卖、上岸和复核按海关的规矩每次都要换一组人,眼下他先挨个把人看了一遍。
这些人看着有些萎靡,有两个女的明显是遭了罪,他拿眼睛扫了一眼身边的财副,开口说道“郑节把他们先带到临检那儿,船上派两个人跟着去。”
剩下的点检第一要看闻涛书,这是船主要提交的沿途报告书,海关对这个丝毫不敢马虎的,这小官就站在船头,先用十分钟看完这张纸。
“下仓验货吧。”
财副带头领着两位下了货仓,顺手递过来一块龙洋。
琉球国海关管的最紧,除了该交的税费,吃拿卡要没人敢的。每条船第一次进港,这边关长都会亲自上船讲解一遍,然后带着船主去看告示牌,那里有各地海关因为要钱拿货犯事的案子。
有时候船上岸,船主不开心一个子都不给,今天船上有点事让这位看出来了,那总得意思意思,别让人家握住把柄不撒手。
姓李的点检接过来放进兜里,摸出来一个五分的铜板递回去。这是关员们摸索出来的规律,受贿一块钱,查验属实一撸到底,受贿两次永不叙用,还要登记在案,所有衙门永不叙用。
我还回去五分,这样哪怕船主去告状也不到一块钱,万一出事就硬挨个记过处分。点检一月正饷六块五角钱,白得一块钱也是笔小小的收入。
孙四十带着妻小站在队伍里,前面排着十来个人,那些人说的话他也听不懂。宁靖在镇北、山中设两个陆关,象林、金兰、芽庄三个港口设有海关,外边的流人进来基本都走这五个口子,其中陆路流进来的九成以上都是从镇北关。毕竟从镇北往北一直过顺化,镇守府沿途都是三十里设一个粥站,这是保障一路南下的难民别在最后一段路上饿死。镇北关接收流民数量最大,大头要送到象林分解掉,官府希望各处流人都要分散开,不要扎堆。
排在孙四十前面的都是从西双楚泰(注一)听着消息走过来的黑傣,他们这一路翻山越岭,走到这里约莫要两千里。那临检很有经验,看看衣服就知道这些都是傣人,他转身喊过来一个通事。
黑傣整个族群都是白傣的奴隶,在楚泰这些都是贱民没有姓的。黄临检拿出一张纸“你让他在单子里选一个。”
这张纸上只有十七个大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许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每天接待那么多人他已经说得嘴巴都干了,能少说一句都是好的。
那通事也很干脆,他拿起那张纸让眼前这人指一个。这傣人名字也好长叫‘晗华基特立马’,通事直接告诉黄临检名就登记汉华,于是准国人李汉华新鲜出炉了。祖籍这栏临检问都没问,抓笔填上象林两字。
傣族的宗教很复杂,他们信奉佛教,也祭祀佛鬼。通事直接告诉这个傣人汉子“以后在这里,你只能信圣公教,不能再祭祀山鬼、寨神、家鬼、勐神。这些都不可以,抓到要被打还要被赶走。”
这啥意思,从小信的那一套这里咋都不让信呢,这汉子哭了,蹲在地上直摇头。
“赶紧跟他说清楚,后面这么多人呢,告诉他要是不信圣帝,马上转身走回去,这儿不能留。”
黄临检有些不耐烦,别说哭的,满地打滚的,要死要活的他见的多了。通事也是个傣人,赶紧拉着地上汉子一顿说,边说还指着旁边警察手里棒子。
说了好一会儿那汉子才开始点头,于是临检低头在宗教后面写上‘圣公教’,这人是空身走过来的,到这就结束了,临检在入籍栏上填上献化,通事喊来个警察“把他送过去,这人分献化。”
七八十步后面有个圣公教的大台子,那里会给这些人吃粥和咸菜,然后赶他们去洗浴,还要给他们带圣物(一个大五角星的项链)。镇守府提前买了好多布给流民换衣服,没想到消耗的太快,今年一年的指标前几个月就用完了。
圣公教在台湾收集了不少旧衣服,台湾人家大多数也都是穷惯的出身,谁家好点的也不舍得捐,所以筹集来的也是一堆破烂,倒是都洗的挺干净。教徒会给他换一身衣服,然后送他到各厅的台子,有八个厅在象林港驻点,通常凑够一拨人就送回本厅编户。
又是登记又要翻译,队伍就走的很慢。港口有十二个临检台,今天人不多只开了四个,孙四十老老实实呆在自己这队尾巴上跟着。他前面这群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傣人,审查起来格外的慢。
没一会儿功夫,前面有个刚烈的一直摇头,马上有几个带头盔的冲过来,按在地上挥棒子就打,一直打到这人开始点头,那几个人才松手。
这是何必呢,孙四十吓得够呛,都到地头了还不听官府话,这人真是个棒槌。不知不觉排到孙四十,这老兄听到临检叫下一个,马上往前走两步跪在地上“小人给大老爷请安。”
黄临检听的懂广东话,他点点头喊过来一个警察,这个带头盔的拉起孙四十辫子,一剪子就剪了下去。
“这里不准留辫子,否则哪里来赶回哪里去。”
孙四十是老实人,哪儿见过这个,这会不敢说话趴在地上一个劲叩头。
那官爷让他站起来开始问话“叫什么名字?”
问完话黄临检在姓名栏填上孙士石,籍贯那里写上广东广州,抬头继续问道“你平日信什么,佛祖还是城隍,老君还是关帝,挨个都说一遍。”
孙四十啥都信,反正见庙拜拜总没有错,可是他怕挨打,他看前面那人被打的嘴里一直吐血。
“老爷,小人只信那个教。”后面有个大台子,上面有几个大字‘圣公教接济处’,老孙虽然不认识字,可是他看见好多人在那边吃饭。
官老爷笑了,嘴里还说个好字,继续给孙四十登记。
孙四十是一家人,临检帮他挨个录在本子上,然后让他在本子头一页按上左右两个大拇指印。接着从桌底下又拿出一张纸,让他大小两个孩子上前按手印。
“你这两个娃子,镇守府给补贴,一个人五角钱,一斤咸肉和半斤糖,你都替他们收起来。”
等拿完了这两小袋东西,官爷还好心指点他“你分到哪个厅我没给你登记,一会吃完粥你到后边几个台子挨个问一下,每个厅政策略微有些不同,尤其你有儿有女一家人,问清楚了自己选。”
等孙四十趴在地上叩了头,官老爷把桌上那个淡蓝色本子递给他“这是你的准国人证,务必贴身收好,丢了补起来可是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