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

正文 第 27 章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 作者:blalblyl

    第 27 章

    酒醒后,李世民亲往别馆拜会房玄龄和杜如晦。在长孙无忌的周旋下,三人谈今论古,相聚甚洽。李世民当即拜房玄龄为行军记室、杜如晦为兵曹参军,长孙无忌为行军典签,让三人时刻随侍左右,以备顾问。

    话说当初柴绍与妻子李秀宁居于长安,接到岳父李渊将要起兵的信后,两人一商议,决定由柴绍一人先回太原,李秀宁则到长安附近的鄠县广散家中财物,招聚逃亡在山中的百姓,一时间,竟得上千人。后来又说服何潘仁归降,李秀宁兵马迅速扩大,势力范围覆盖了鄠县南部的大部地区。并联合堂叔李神通义兵两下夹攻,拿下了鄠县。李秀宁又率领大军,继续向盩厔方向进军,行军途中又联络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几支队伍总共发展到七万人,李秀宁则是众军共推的盟主。

    九月二十升、阴世师等人承担。卫、阴二人见义军兵多马壮,其势逼人,不敢大意,遂封住所有城门,不通信使。李渊的使者也只能站在城下,冒着箭矢射中的危险,一遍遍喊话,弄得口干舌燥,不见一点效果。见劝告十余日无效,李世民率诸将来到中军大帐,请求出战。李渊却怕落人口实,没有同意。

    李世民见父亲仍不肯撕下假面皮,心下忧虑,回到自己的大营,前思后想,觉得不能再拖延攻城了,一者怠诸将求战之心;二者几十万大军停滞不前,枉费粮草不说,还贻误战机;三者,李密瓦岗军兵强马壮,正发动第三次攻洛阳之战,屡败隋大将王世充。且李密一心想做义军盟主,今见李氏军围住皇都,恐心生嫉妒,别生歧义。

    想到这些,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找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商讨此事。房玄龄点头认可李世民的担忧,心生一计道:“可联络左军大都督陇西公李建成,暗使几路军马作势欲攻城,然后飞报大将军,言将领争欲攻城,不能制止,以此胁迫大将军早下攻城命令也。”

    听房玄龄这样一说,李世民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看了看杜如晦,杜如晦坚定地说:

    “时不我待,请马上依计而行。”

    房谋杜断,李世民马上修书一封,派长孙无忌前往长安城东南面、李建成的营区。

    24

    下午,在李世民、李建成的授意下,李世民的部将丘行恭,李建成的部将雷永吉等人,不等将令,擅自带领本部兵马,提着云梯,气势汹汹,在左右两个大营门口吵吵嚷嚷,欲强行冲卡,前去攻城。

    李世民、李建成飞马赶到各自的营门口,自然是劝说不下,于是使人报与李渊,言诸军请求攻城,不能制止。

    李渊闻之,从春明门外,急忙赶到安兴坊右军大营,声色俱厉,厉声喝斥,不准攻城。将佐们见主帅动了气,只好一副气忿忿的样子,收兵回帐。

    房玄龄之计,虽未立即奏效,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事在李渊的心中也有了震动。当晚,李世民约上李建成,率文武官员来到李渊的大帐,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再次请求出战。此情此景,再容不得李渊犹豫了。但也好半天才痛下决心道:“明早开始攻城。晓谕三军,破城后,不得侵扰隋皇七庙及代王宗室,有敢违令者,罪及三族!”总攻这一天,选的也不是时候,大早晨,天幕低垂,整个战区显得格外寒冷,远处巍峨挺拔的秦岭模糊在铅灰色的云雾里。长安是隋朝的皇都,城墙坚厚,军用物资储存丰厚,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

    激战一上午,攻城部队无任何突破。这时,天开始变脸,寒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着。冯翊太守、军头孙华主动请战,要求下午担任主攻,不攻下城墙誓不回来。然而孙华还是在午后的攻城战中被流矢射中殒命了。

    未占敌一墙一垛,先折一大将,望着越来越狂暴的雪天,李世民下令停止攻城。

    士兵们扯下云梯,抬着死难者的尸体,退了下来。又死伤了上千兵士。李世民默默地观望战场,星眸中充满了悲悯,整个战场这时如死了一般,一群乌鸦在风雪中滚动,似乎也被血腥所惊动,呼啦一声展翅飞往高空……

    然而要争霸天下,夺取江山,岂有不死人的。年轻的李世民已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追溯历史,又有哪一个朝代的建立不是踏着成千上万具枯骨登上去的呢?区别只是牺牲的大小而已,而他就要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样才是对家族、对将士、对天下、对百姓最好的交代。悲悯的眼神逐渐为决绝所替代,他当下心硬如钢,安葬了烈士之后,冒着夜雪,到左军叫着兄长李建成,一齐赶往春明门,去见父帅李渊。

    “爹爹,”李世民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孩儿找大哥商议了,攻打长安不能像攻一般的城池一样,要打破常规。”

    “你意如何?”李渊问。

    “孩儿想各个攻城部队,都分为若干部分,不分昼夜,不管天气如何,白天黑夜轮番攻城。”

    李渊考虑了一下说:“不分昼夜攻城,若短时间不能成功,对将士们的心理折磨很大。像李密围攻洛阳二年,毫无突破。若放在我们这里,岂不将士离心,人走一空!”

    “守城隋军痛恨隋炀帝暴政,畏我义军善战,其士气必然低落。我军不舍昼夜,轮番进攻,受折磨的首先是他们。”

    “若短时间不能取胜又当如何?”

    李世民满有把握地说:“孩儿料定多则半月,少则十天,必破长安。决不会如李密那样,在洛阳外围耗了两年。”

    李渊拿不定主意,又召来左右谋士商议一下。大家也认为二公子说得有理,长安军备充足,利于快攻,慢了只会对我方不利。最后,李渊拍板,决定采纳李世民的计策。

    当夜,部队在漫天大雪中继续攻城,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守城的隋军没有料到这一招,仓促之间,没做部队轮换,在城西险些被破城。

    攻城继续激烈地进行,李军战死者,皆有厚恤,有亲属者皆赠散官,将士们争相效命,不怕流血牺牲,奋力攻城。

    激战持续到第十二天,情况极为惨烈,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心理承受力又仿佛都到了极点。下午,军头雷永吉率领敢死队在城南率先登城。刀砍枪刺,全力杀散守城隋军,占领了城头一隅,后续登城部队没有了威胁,即蜂拥而上,把隋军赶下了城墙。南城门首先被打开,吊桥放下,早已期待已久的精锐骑兵,飞马冲进城中。

    阴世师、骨仪等人率隋军与李氏军展开巷战,但很快地被打垮,隋军见城池一破,兵无战心,纷纷化装躲避或投降,长安四洞开,李氏军蜂拥而入。

    到得宫中,李渊毕恭毕敬,亲自把代王送至顺阳阁下,又叮嘱亲兵好好看护代王,方跪地叩拜,洒泪而去。

    李世民的主力部队迅速控制了宫城一带,负隅顽抗的敌将阴世师、骨仪等人被生擒活捉。

    安排好城防巡逻,宫殿警卫等工作后,李世民领亲随护卫飞马赶到长乐宫中军驻地,向父帅汇报工作,并确定下一步行动。攻下长安,立代王侑为皇帝,挟天子而令诸侯,为最终夺取帝位,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从五月杀王威、高君雅,到七月太原正式起兵,再到十一月攻下皇都长安,从起兵时的几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万大军,短短的半年时间,形势的发展竟如此出奇的顺利,仿佛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这些让李渊即高兴又惶恐。见李世民来到,忙招呼他坐下,问:

    “现在长安军民的情绪怎么样?”

    “战斗刚刚结束,正在收拾残局。由于事先晓谕三军,不准扰乱隋室、侵犯百姓。长安市内,百姓人等对义军的到来表现平静。”

    “你觉得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马上扶代王登基?”李渊又问儿子,二郎年纪虽轻,但精明强干,在许多重大的战略部署上,很有主见,李渊已养成了凡事先征求他的意见的习惯。

    “第一步首先出安民告示,与民约法三章,尽除隋朝苛政。新军入城,首先要出新气象,让百姓认定我李氏军是仁义之师,然后再具法驾迎代王即位。”

    李渊欣然同意。李世民走后,李渊命人把阴世师等人提来。当面问过,遂以“贪婪苛酷,阻拒义师”之罪,命人把阴世师等十余人推出辕门外,斩首示众,其余俘虏之众,悉令释放。裴寂却记起一个人来,对李渊说:

    “有一个人不能释放,其罪等同阴世师,当判以斩刑。”

    “谁?”李渊问。

    “李靖。”裴寂顿了顿,又道:“就是想去告密那小子。他因道路不通,一直滞留在长安,未到得江都,现正在狱中。可是放了谁都不能放了这小子,此人自诩有才,又跟江湖人士混在一起,放了以后,说不定以后会做出不利于我们的事来。”

    李渊这才想起来,他正准备起事时忽得一在晋阳驿站供职之人报告说,马邑郡丞李靖悄悄来到太原,察觉他有异动,便勾结驿站站长用囚禁自己的方式由长安转道江都,好向炀帝告密。(其实他跟裴寂那里知道李靖是故意以这种方式接近他李家,若李靖真想告密,早就到江都了,何必留在长安。他是想借此法先与李渊结怨,再试试李家是否有人君之量,这也是他对李家(李世民)的第一次试探)

    李渊听了裴寂之言,当下大怒,立即派了亲兵,前去狱中把李靖提来。喝道:“吾举义兵,匡扶天下,志在尊隋。汝起小人之心,欲去江都告密,该当何罪!”

    李靖闻听此言大笑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必遮遮掩掩?”

    李渊见他当场说穿自己起兵的真相,怒上加怒,便令左右拖出去斩了。

    李靖却不慌不忙,大笑道:“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李渊一听,怒气又加重了几分,正在这当口儿,忽听一声大叫:“刀下留人!”屋外冲进一个人来。

    25

    第 27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