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出游
庄子出游究竟会去哪些地方?
其实这个疑问,早在蒙仲、蒙遂、蒙虎三人首日瞧见庄子独自出游时就已经私下讨论过。
当时蒙虎觉得应该是「景山」,也就是景亳境内闻名的那座景山。
在景亳境内,景山应该是最有名的自然造物了,因为它既是商汤会盟诸侯的地点,并且早在夏朝中后期时,景山又是楚人的居住,因此景山又叫做「楚丘」——如今这座山上还保留着许多当年楚人居住的痕迹,以及荒废的祭庙等等。
正因为如此,早在宋襄公年间,当宋国与楚国交恶而发生战争时,「夺回先祖居地」也作为楚国贵族支持对宋战争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景山在景亳一带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的,仿佛带着几分仙气。
但仔细想想,景山位于「C县」东北四十里,而庄子则隐居在夏邑与景亳之间的浍水河畔,两地相距最起码六七十里,别说是如今年过七旬的庄子,就算是后者年轻时候,也没办法在短短一两日内来回。
而事实上就像蒙遂此前所猜测的,庄子顶多就是在附近一带走一走、看一看罢了,可能连十里范围都走不出去。
这不,沿着浍水才走了不到两三里地,庄子就在靠近浍水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注视着河内奔腾的水流,若有所思。
见此,蒙仲便像弟子一般侍立于庄子身边,不敢开口免得打搅到后者的思绪。
说实话,这的确怪闷的,于是蒙仲站了片刻后,便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反正庄子也不会在意。
不知过了多久,庄子忽然有了动作,只见他先是从左手袖口内摸出一支笔,旋即用左手捏住左衣袖的袖口,竟将左袖作为书写的载物,提笔在袖口上书写起来。
见此,蒙仲非常好奇,遂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屏住呼吸仔细观瞧。
他此时这才发现,庄子身上衣袍的左边袍袖上,其实已经写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字。
蒙仲暗暗在心底念诵: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篇文章,蒙仲从未在庄子居内的库藏内看到过,显然是庄子正在编写的著作。
这一点,从庄子时不时顿笔,皱眉思忖就可以看出。
与粢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干粮叫做「糗(qiǔ)饵」,即是将米麦炒熟后捣碎,捏成团状或块状的事食物。
粉粢与糗饵,皆是当代非常普遍的干粮,一般情况下,世人出门在外就吃这个,行军打仗时士卒也会吃这个。
哪怕是在蒙仲家中,当母亲葛氏带着他们兄弟俩到田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因为没有时间做饭,也会用这些干粮来果腹。
既然是干粮,顾名思义,即是又硬又干、难以下咽的食物,因此世人出门在外时,包括蒙仲家也一样,往往会烧一锅水,用滚烫的水将粉粢或糗饵泡软了再吃,或者就着热水、热汤吃。
可这附近哪里有热水、热汤呢?
蒙仲四下瞅了瞅,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庄子拐杖上挂着的那只葫芦上。
而此时,庄子也已经将那只葫芦从拐杖上解了下来,递给了蒙仲。
蒙仲当然猜得到葫芦内定然装的是水或汤之类的,便推辞想让庄子先喝表示尊敬,但奈何庄子性格太拗,于是他只好接过葫芦小小喝了一口。
唔,葫芦内装的果然是水,还稍稍带着些温度。
于是乎,一老一小就着葫芦内的温水,将各自手中半块饼徐徐吃完了。
吃完各自的半块饼后,庄子继续拄着拐杖,目视着崩腾的浍水陷入了沉思,时而提笔在自己衣袖上又写上几句灵感所得。
而蒙仲,则闲着没事在河旁晃荡。
他记得这一带附近,好似有他跟蒙遂、蒙虎二人制作用来捕鱼的鱼篓网。
是的,跟年过七旬的庄子不同,半块粢饼可不能填饱他的肚子——甚至蒙仲认为,庄子分了半块粢饼给他,也未必能填饱肚子。
果不其然,往前又走了大概十几丈,蒙仲便在一片水草丛中,找到了他们放置的鱼篓网。
运气不错,鱼篓网内有四五条鱼,大小都有。
于是蒙仲便将其中两条大鱼从鱼篓网中捉上来,摔在河滩上的石头上,将其摔晕。
然而待等他将摔晕的鱼拾起时,庄子已拄着拐杖走到了面前,看看蒙仲手中的鱼,又看看河里的鱼篓网,眼中首次露出了严厉的神色,抿着嘴唇,右手指着那个鱼篓网。
蒙仲愣了愣,旋即便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便解释道:“夫子,此物非他人所有,而是小子与蒙遂、蒙虎几人为了捕鱼而设。小子绝不敢侵占他人之物。”
一听这话,庄子眼眸中的严厉之色顿时退散,在点点头向蒙仲表示了歉意后,拄着拐杖愣神地看着河中的鱼篓网,看着网中剩下那三条正在挣扎乱窜的鱼,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片刻后,蒙仲正准备到不远处的林子里找些柴火来烤鱼,却忽然听到身背后传来噗通一声,好似有什么重物掉到水里。
“唔?”
他下意识回头一瞧,旋即吓得险些魂飞魄散。
因为他骇然瞧见,方才还站在岸上的庄子,不知什么缘故竟然掉到河里去了,此刻正死死拽着鱼篓网避免自己被水流冲走。
“卧槽!”
蒙仲失声叫道。
其实这个疑问,早在蒙仲、蒙遂、蒙虎三人首日瞧见庄子独自出游时就已经私下讨论过。
当时蒙虎觉得应该是「景山」,也就是景亳境内闻名的那座景山。
在景亳境内,景山应该是最有名的自然造物了,因为它既是商汤会盟诸侯的地点,并且早在夏朝中后期时,景山又是楚人的居住,因此景山又叫做「楚丘」——如今这座山上还保留着许多当年楚人居住的痕迹,以及荒废的祭庙等等。
正因为如此,早在宋襄公年间,当宋国与楚国交恶而发生战争时,「夺回先祖居地」也作为楚国贵族支持对宋战争的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景山在景亳一带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的,仿佛带着几分仙气。
但仔细想想,景山位于「C县」东北四十里,而庄子则隐居在夏邑与景亳之间的浍水河畔,两地相距最起码六七十里,别说是如今年过七旬的庄子,就算是后者年轻时候,也没办法在短短一两日内来回。
而事实上就像蒙遂此前所猜测的,庄子顶多就是在附近一带走一走、看一看罢了,可能连十里范围都走不出去。
这不,沿着浍水才走了不到两三里地,庄子就在靠近浍水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注视着河内奔腾的水流,若有所思。
见此,蒙仲便像弟子一般侍立于庄子身边,不敢开口免得打搅到后者的思绪。
说实话,这的确怪闷的,于是蒙仲站了片刻后,便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反正庄子也不会在意。
不知过了多久,庄子忽然有了动作,只见他先是从左手袖口内摸出一支笔,旋即用左手捏住左衣袖的袖口,竟将左袖作为书写的载物,提笔在袖口上书写起来。
见此,蒙仲非常好奇,遂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屏住呼吸仔细观瞧。
他此时这才发现,庄子身上衣袍的左边袍袖上,其实已经写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字。
蒙仲暗暗在心底念诵: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篇文章,蒙仲从未在庄子居内的库藏内看到过,显然是庄子正在编写的著作。
这一点,从庄子时不时顿笔,皱眉思忖就可以看出。
与粢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干粮叫做「糗(qiǔ)饵」,即是将米麦炒熟后捣碎,捏成团状或块状的事食物。
粉粢与糗饵,皆是当代非常普遍的干粮,一般情况下,世人出门在外就吃这个,行军打仗时士卒也会吃这个。
哪怕是在蒙仲家中,当母亲葛氏带着他们兄弟俩到田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因为没有时间做饭,也会用这些干粮来果腹。
既然是干粮,顾名思义,即是又硬又干、难以下咽的食物,因此世人出门在外时,包括蒙仲家也一样,往往会烧一锅水,用滚烫的水将粉粢或糗饵泡软了再吃,或者就着热水、热汤吃。
可这附近哪里有热水、热汤呢?
蒙仲四下瞅了瞅,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庄子拐杖上挂着的那只葫芦上。
而此时,庄子也已经将那只葫芦从拐杖上解了下来,递给了蒙仲。
蒙仲当然猜得到葫芦内定然装的是水或汤之类的,便推辞想让庄子先喝表示尊敬,但奈何庄子性格太拗,于是他只好接过葫芦小小喝了一口。
唔,葫芦内装的果然是水,还稍稍带着些温度。
于是乎,一老一小就着葫芦内的温水,将各自手中半块饼徐徐吃完了。
吃完各自的半块饼后,庄子继续拄着拐杖,目视着崩腾的浍水陷入了沉思,时而提笔在自己衣袖上又写上几句灵感所得。
而蒙仲,则闲着没事在河旁晃荡。
他记得这一带附近,好似有他跟蒙遂、蒙虎二人制作用来捕鱼的鱼篓网。
是的,跟年过七旬的庄子不同,半块粢饼可不能填饱他的肚子——甚至蒙仲认为,庄子分了半块粢饼给他,也未必能填饱肚子。
果不其然,往前又走了大概十几丈,蒙仲便在一片水草丛中,找到了他们放置的鱼篓网。
运气不错,鱼篓网内有四五条鱼,大小都有。
于是蒙仲便将其中两条大鱼从鱼篓网中捉上来,摔在河滩上的石头上,将其摔晕。
然而待等他将摔晕的鱼拾起时,庄子已拄着拐杖走到了面前,看看蒙仲手中的鱼,又看看河里的鱼篓网,眼中首次露出了严厉的神色,抿着嘴唇,右手指着那个鱼篓网。
蒙仲愣了愣,旋即便明白了庄子的意思,便解释道:“夫子,此物非他人所有,而是小子与蒙遂、蒙虎几人为了捕鱼而设。小子绝不敢侵占他人之物。”
一听这话,庄子眼眸中的严厉之色顿时退散,在点点头向蒙仲表示了歉意后,拄着拐杖愣神地看着河中的鱼篓网,看着网中剩下那三条正在挣扎乱窜的鱼,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片刻后,蒙仲正准备到不远处的林子里找些柴火来烤鱼,却忽然听到身背后传来噗通一声,好似有什么重物掉到水里。
“唔?”
他下意识回头一瞧,旋即吓得险些魂飞魄散。
因为他骇然瞧见,方才还站在岸上的庄子,不知什么缘故竟然掉到河里去了,此刻正死死拽着鱼篓网避免自己被水流冲走。
“卧槽!”
蒙仲失声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