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差距(感谢盟主欧天明的支持!)
听到导演的挑拨,所有正在观看节目的观众几乎笑岔了气,同时又感觉热血沸腾!
上吗?
还是不上?
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期待廖远的反应。
微博上,关于《恋爱旅行》的页面话题中,无数网友几乎以每秒钟数十条的评论在刷新着页面。
“住口,你个无耻老贼!”
“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
“这导演是魔鬼吗?哈哈哈!”
“我从未给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噗,台上那个人脸色变得也太快了吧?”
“来自德川晴明的凝视……”
“廖远:别说了我上还不行吗?”
“导演牛逼!廖远牛逼!”
瞿良伟成功挑拨,致使廖远主动站了出来。
在镜头的运作下,观众们成功的看到德川晴明的表情三连变,从疑惑到惊讶再到懵然,成功的反映出了德川晴明的心理表现。
就仿佛看到了一只潜水的鳄鱼浮出表面,正向他露出狰狞的笑脸,并渐渐张开了血盆大口……
很快,来自华夏与日本两国的年轻一代最强钢琴家的斗琴大赛正式开始。
一曲李斯特的《钟》,让观众们惊叹莫名,德川晴明那飞速跳动的手指,犹如打桩机一样,哒哒哒的在琴键上迅速跳动,放眼望去,满屏幕都只剩下手指的残影。
但廖远却后来居上。
不仅姿态优雅,琴音饱满有力,弹奏的速度更是比德川晴明快了将近一半的速度,让无数正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震撼不已,感觉像是开了加速器一样。
尽管德川晴明心机勃勃,但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依然惨遭落败。
当廖远拿下了一分后,微博热搜榜关于“廖远斗琴”瞬间登顶第一。
话题榜上,关于“滨松钢琴大赛”的话题,阅读数瞬间突破三千万次,名列话题榜第三。
许多行业内外的音乐家都发现了这个现象,然后通过各种截图、视频对该事件发表若干评价。
“廖远虽然没有拿到过真正的古典乐奖项,但却绝对是目前华夏乃至整个亚洲最一流的钢琴家,在国内他评价不菲,而在国际上,他的《战争狂想曲》系列、《不朽的乐章》、《野蜂飞舞》俱都被知名钢琴家演绎。”
“是的,不管是维亚纳的多瑙河畔,还是日本静冈滨松这个号称亚洲音乐之城的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去演奏廖远的这些作品,廖远在国际钢琴界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的林微音,甚至还要更上一层楼。”
“根据日内瓦竞赛联盟发布的最新消息,廖远已经接受了柴可夫斯基大赛评委主席彼得的邀请,担任下个月在莫斯科举办的柴可夫斯基大赛其中的钢琴比赛的评审,柴可夫斯基大赛可是世界级的顶尖音乐赛事,单单是这一点,廖远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音乐家的成就。”
“德川晴明是日本最杰出的青年钢琴家,但论人气及地位,实际上,他连林微音女士都不如,最多与国内新近崛起的青年钢琴家孟晗相当,与廖远也更是无法相比,同样弹奏《钟》,普通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廖远比德川晴明要厉害太多,后者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略施小计,故意弹错音给廖远下套,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滨松钢琴大赛的评审的确有失公允,从已知消息来看,林微音女士在演奏手法、技巧、情感方面超越了在场所有选手,但却被滨松钢琴大赛的评委们判定第二名……”
“德川晴明能拿到第一,不过是日本钢琴界最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具体是怎么回事,业内人士应该都明白。”
业内音乐家的点评,让大众很快就明白了现场发生的事情。
尽管《恋爱旅行》因为节目时长原因,剪辑了太多相关画面,但从结果来看,廖远显然是赢得了这场胜利。
而在第二场比赛中,廖远的一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更是让整个乐坛陷入一片高潮。
整个华夏能够弹奏出《拉三》的钢琴家屈指可数,能够弹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毕竟是钢琴三百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其难度自然是没的说。
不过,人们对于难度的衡量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衡量的。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弹不下来的曲子,那就是难。
但对于能胜任一切的钢琴家来说,如何把音乐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尽善尽美,那就是另一种难度了。
所以,也有人说,莫扎特比李斯特难得多。
毕竟,拉赫或者李斯特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因为曲子本身足够华丽,旋律也足够流畅,所以弹奏起来,在专家眼中,不会露出演奏者太多的马脚。
但莫扎特却会非常无情的暴露演奏者关于技术和音乐的弱点。
因此,很多追求炫技类手法的钢琴家,往往最不愿意触碰莫扎特的作品。
如果一名钢琴家,能把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那自然就自动成为大师级。
比如廖远,手速不仅够快,技术也够华丽,最关键的是,关于情感的雕刻也异常的出色。
这几乎就是天赋异禀。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完整弹奏《拉三》,《拉三》的神话程度和难度系数也在不断消减,当然,能弹好的依旧是凤毛麟角。
与《拉三》难度大致相同的,也有几首,比如大钢琴家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并非善类。
但很多人之所以宁愿弹奏勃拉姆斯,也不想弹奏拉三,完全是因为后者,不仅在情感、思想表现上是世界顶尖难度,在体力、耐力坚持上也属于世界第一。
再优秀的钢琴家,弹奏完一整首长达四十分钟的《拉三》,也会累的趴在琴键上口吐白沫。
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判定一名钢琴家对于《拉三》的理解是否过关,可能几分钟的演奏就足以体现。
当廖远弹奏了五六分钟的《拉三》后,整个滨松钢琴大赛现场的音乐家、评委们,全部起立,尽皆拜服。
“对不起,我认输!”
电视屏幕里,德川晴明向廖远躬身下腰,声音里满是尊敬。
在技术上、音乐的理解上,和思想的传承,乃至情感的雕塑上,廖远通过对《拉三》短短五六分钟的演奏时间,就让现场所有钢琴家迅速的意识到了与廖远之间的差距。
那几乎是史诗级的横沟。
那道横沟的一边,站着数不清的、黑压压的人头,每个人都渴望跨过横沟,登临彼岸,享受成功的硕果。
而在横沟的另一边,则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站在山巅,孤独求败。
那是一道门槛。
对于许多人来说,过跨这道门槛,世界就将从黑白变成彩色。
本身也将会从一名学徒,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大钢琴家。
可惜的是,直到他们孤独终老,默默死去,依然无法迈开这最坚实的第一步。
这就是差距。
赤裸裸的差距。
------
ps:感谢欧天明大佬的十万飘红打赏!!一觉醒来,我懵逼了,彻底懵逼了……从上本书到现在,一次打赏十万大佬我都没见过,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原来这就是十万飘红的味道,真香!……那么问题来了,请问怎么跪舔大佬比较诚恳?今天第一更送上!
上吗?
还是不上?
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期待廖远的反应。
微博上,关于《恋爱旅行》的页面话题中,无数网友几乎以每秒钟数十条的评论在刷新着页面。
“住口,你个无耻老贼!”
“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
“这导演是魔鬼吗?哈哈哈!”
“我从未给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噗,台上那个人脸色变得也太快了吧?”
“来自德川晴明的凝视……”
“廖远:别说了我上还不行吗?”
“导演牛逼!廖远牛逼!”
瞿良伟成功挑拨,致使廖远主动站了出来。
在镜头的运作下,观众们成功的看到德川晴明的表情三连变,从疑惑到惊讶再到懵然,成功的反映出了德川晴明的心理表现。
就仿佛看到了一只潜水的鳄鱼浮出表面,正向他露出狰狞的笑脸,并渐渐张开了血盆大口……
很快,来自华夏与日本两国的年轻一代最强钢琴家的斗琴大赛正式开始。
一曲李斯特的《钟》,让观众们惊叹莫名,德川晴明那飞速跳动的手指,犹如打桩机一样,哒哒哒的在琴键上迅速跳动,放眼望去,满屏幕都只剩下手指的残影。
但廖远却后来居上。
不仅姿态优雅,琴音饱满有力,弹奏的速度更是比德川晴明快了将近一半的速度,让无数正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震撼不已,感觉像是开了加速器一样。
尽管德川晴明心机勃勃,但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依然惨遭落败。
当廖远拿下了一分后,微博热搜榜关于“廖远斗琴”瞬间登顶第一。
话题榜上,关于“滨松钢琴大赛”的话题,阅读数瞬间突破三千万次,名列话题榜第三。
许多行业内外的音乐家都发现了这个现象,然后通过各种截图、视频对该事件发表若干评价。
“廖远虽然没有拿到过真正的古典乐奖项,但却绝对是目前华夏乃至整个亚洲最一流的钢琴家,在国内他评价不菲,而在国际上,他的《战争狂想曲》系列、《不朽的乐章》、《野蜂飞舞》俱都被知名钢琴家演绎。”
“是的,不管是维亚纳的多瑙河畔,还是日本静冈滨松这个号称亚洲音乐之城的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去演奏廖远的这些作品,廖远在国际钢琴界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的林微音,甚至还要更上一层楼。”
“根据日内瓦竞赛联盟发布的最新消息,廖远已经接受了柴可夫斯基大赛评委主席彼得的邀请,担任下个月在莫斯科举办的柴可夫斯基大赛其中的钢琴比赛的评审,柴可夫斯基大赛可是世界级的顶尖音乐赛事,单单是这一点,廖远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音乐家的成就。”
“德川晴明是日本最杰出的青年钢琴家,但论人气及地位,实际上,他连林微音女士都不如,最多与国内新近崛起的青年钢琴家孟晗相当,与廖远也更是无法相比,同样弹奏《钟》,普通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廖远比德川晴明要厉害太多,后者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略施小计,故意弹错音给廖远下套,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滨松钢琴大赛的评审的确有失公允,从已知消息来看,林微音女士在演奏手法、技巧、情感方面超越了在场所有选手,但却被滨松钢琴大赛的评委们判定第二名……”
“德川晴明能拿到第一,不过是日本钢琴界最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具体是怎么回事,业内人士应该都明白。”
业内音乐家的点评,让大众很快就明白了现场发生的事情。
尽管《恋爱旅行》因为节目时长原因,剪辑了太多相关画面,但从结果来看,廖远显然是赢得了这场胜利。
而在第二场比赛中,廖远的一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更是让整个乐坛陷入一片高潮。
整个华夏能够弹奏出《拉三》的钢琴家屈指可数,能够弹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毕竟是钢琴三百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其难度自然是没的说。
不过,人们对于难度的衡量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衡量的。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弹不下来的曲子,那就是难。
但对于能胜任一切的钢琴家来说,如何把音乐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尽善尽美,那就是另一种难度了。
所以,也有人说,莫扎特比李斯特难得多。
毕竟,拉赫或者李斯特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因为曲子本身足够华丽,旋律也足够流畅,所以弹奏起来,在专家眼中,不会露出演奏者太多的马脚。
但莫扎特却会非常无情的暴露演奏者关于技术和音乐的弱点。
因此,很多追求炫技类手法的钢琴家,往往最不愿意触碰莫扎特的作品。
如果一名钢琴家,能把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那自然就自动成为大师级。
比如廖远,手速不仅够快,技术也够华丽,最关键的是,关于情感的雕刻也异常的出色。
这几乎就是天赋异禀。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完整弹奏《拉三》,《拉三》的神话程度和难度系数也在不断消减,当然,能弹好的依旧是凤毛麟角。
与《拉三》难度大致相同的,也有几首,比如大钢琴家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并非善类。
但很多人之所以宁愿弹奏勃拉姆斯,也不想弹奏拉三,完全是因为后者,不仅在情感、思想表现上是世界顶尖难度,在体力、耐力坚持上也属于世界第一。
再优秀的钢琴家,弹奏完一整首长达四十分钟的《拉三》,也会累的趴在琴键上口吐白沫。
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判定一名钢琴家对于《拉三》的理解是否过关,可能几分钟的演奏就足以体现。
当廖远弹奏了五六分钟的《拉三》后,整个滨松钢琴大赛现场的音乐家、评委们,全部起立,尽皆拜服。
“对不起,我认输!”
电视屏幕里,德川晴明向廖远躬身下腰,声音里满是尊敬。
在技术上、音乐的理解上,和思想的传承,乃至情感的雕塑上,廖远通过对《拉三》短短五六分钟的演奏时间,就让现场所有钢琴家迅速的意识到了与廖远之间的差距。
那几乎是史诗级的横沟。
那道横沟的一边,站着数不清的、黑压压的人头,每个人都渴望跨过横沟,登临彼岸,享受成功的硕果。
而在横沟的另一边,则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站在山巅,孤独求败。
那是一道门槛。
对于许多人来说,过跨这道门槛,世界就将从黑白变成彩色。
本身也将会从一名学徒,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大钢琴家。
可惜的是,直到他们孤独终老,默默死去,依然无法迈开这最坚实的第一步。
这就是差距。
赤裸裸的差距。
------
ps:感谢欧天明大佬的十万飘红打赏!!一觉醒来,我懵逼了,彻底懵逼了……从上本书到现在,一次打赏十万大佬我都没见过,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原来这就是十万飘红的味道,真香!……那么问题来了,请问怎么跪舔大佬比较诚恳?今天第一更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