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小弟他不按剧本来[快穿]——与归君(85
在夏翊最开始起兵的时候,那些城的将领宁可死,也不敢降,不敢跑。
因为觉得投降或跑掉,早晚是要被朝廷收拾的。那时候,他们对朝廷有敬畏。
然而现在,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朝廷军最后来得及解围的力量,他们的领兵者,仓皇跑走了。
他并不担心自己这样令大宿朝廷大失颜面、更将京城直接置于为难的举动会遭到什么惩戒报复。
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大宿,已经无力回天了。
于是当十一月近月末的时候,夏翊带着迤逦上百里的队伍抵达京城外的时候,这座城早已经一片死寂。
檀九章告诉夏翊,大多数高官富商早就逃之夭夭。在邯郸兵败或者说是溃败更合适之前,还是遮遮掩掩让家小带着财务偷偷跑,那之后,根本顾不得掩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辆车接着一辆车,不分昼夜地离开这座富丽堂皇、威严气派的城。
百官也再也撑不住了。
上折子告老还乡的一片一片的,甚至不等朝廷回复就匆匆跑路。
【留下的呢?还剩多少?都是谁?】
檀九章则回答:
【朝中留下的大臣,不过三分之一了。这里头,有些是誓死保卫宿朝的忠臣但就我的消息来看,大约只有这三分之一当中的五分之一。剩下的,有些是胆大的投机主义者,准备赌一把向你投诚;有的是家中情况特殊走不得;还有的,是被我的人说动了,觉得你会是个爱民如子的上位者,决定留下来维护秩序、确保京城百姓安全,也想看看你这个未来的皇帝,会怎么做。】
夏翊知道檀九章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
就好比是太子想要联合津人那一桩事情,檀九章没少动作,借着这个机会,叫一些忠诚但不愚忠的能臣,看清这个大宿朝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跟着一步步瓦解了他们对皇帝和皇子们的忠心,然后悄然引导他们将忠诚的对象,由大宿,变为百姓。
只要这些大臣愿意继续为百姓做事,那他们就可以为夏翊所用。
夏翊毕竟不是真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他不那么在乎这些百官忠不忠于他,是能臣、贤臣,就可以了。
宿朝没了,但朝廷总是要重建,文武百官的班子总是要重搭。
武将好说,一路跟着打过来,立了功的按照事先说好的封赏便是。
但文臣么
老一套班子,还是不能不要。
专业的事情,总得找专业的人来。
檀九章在京中合纵连横许久,无非是悄悄瓦解那些有用之人对叛军的排斥,软化他们,让他们可以成为夏翊的班子。
这份悄无声息的付出,远没有夏翊一路从西到东、一场场仗打下来声势浩大,然而,却同样至关重要。
这场起义,打了半年了,夏翊也不是没遇到过难啃的骨头,可是他从来不怵。
因为他有底气
那些丰沛的物资,还有朝中时刻传来的动向,都让他能够沉稳地落子,稳扎稳打地推进。
个中有几次失利,底下将士有慌乱暴躁的时候,夏翊却从来没有。
而最终也证明了,无论什么难题,都能够化解。
为此,不少手下的将领敬畏地说他是运筹帷幄、算无遗漏的千古名将,也有的说这是天命所归,不得不服。
而夏翊只是微笑,心里头都是柔软的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背后,有一个最可靠、最坚实的支撑。
所以,他终于能站在这里。
站在京城附近的土地上,眺望眼前的城墙。
这鬼天气。
他的副官在双手间呵了口气,用力搓着冰冷到麻木的手。
今儿晚上叫伙夫把汤水烧得热热的,别省柴火。夏翊眯着眼睛打量不远处那座坐落在灰紫色晚霞里的城,心头一下一下地鼓噪着。
明天
就是最后一战了。
他即将把这个腐朽王朝的权力中枢握在掌中。
这一刻他前所未有地想要见到檀九章,想和他分享一个不需要其他言辞、就能让彼此明白对方心情的吻。
而他的爱人就在眼前这座巍峨城池里面。
第92章 第四个世界(22)
第二天天色很好, 清朗得有些过分。
在进攻前,夏翊突然很想见檀九章。
但是他发给檀九章的消息罕见地没有被立刻回应。
此刻的檀九章正呆在京城的最中央皇宫, 的太和殿里。
文武百官不, 没有百官了, 在京军与守城军的合军被打败后,越来越多的官员仓皇逃走了。
而剩下的这些, 几乎都在这儿。
如今京中尚有兵力几何?
一名指挥使木着脸靠在身后的柱子上:不过五千之数。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请陛下和太子离宫。保得薪火, 他日好东山再起。
李大人此言差矣!倘若陛下与太子离宫,京中上下军心动荡,如何还能有一战之力?
便是陛下与太子不走,难道又能有何转机不成?京城危在旦夕, 能保得陛下与太子性命便是万幸了!
一些大臣争执不已。
而另一边, 吏部尚书等人面色悲怆灰白,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如同枯木般的沉朽之气。
此刻仍留在这里的,若非极其胆大妄为的投机主义者, 就是尽忠到最后一刻的忠臣。只是忠也分两种:有些是忠于皇室,有些是忠于这朝廷与天下。
平日诸事顺遂的时候,皇帝便是朝廷,便是天下, 这二者并无差别。然而到了此刻,皇室的命运与天下苍生的出现了分岔, 便有了些许波澜。
比起那头到了此时还在较劲陛下和皇子们要不要逃、还是应当奋战到最后一刻甚至以身许国的当然没人敢这么说,但话里话外暗示的有这个意思他们这些人, 比起皇帝和皇子,更关心的是大宿,更进一步说,是这天下的命运。
有人流着泪道:天不假年,时不假命。今日之后,再无大宿,谈何东山再起?
有人瞥了一眼另一边汲汲皇皇的一干人,表情古怪地嘟囔:若君臣皆如此,或许再无大宿,未必不是苍生幸事。
这话搁在往日,是十成十的大不敬。
但到了此刻,朝廷的那股威严在一众人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气氛下烟消云散,除了一两个人立刻回口叱骂,竟没什么人大声反驳。
有些是心如死灰,旁的纵不敢说,也少感到认同。
概因身后那些人终于得出了结论
太子,还有七皇子,都决定要逃了。
其实所谓结论不过是他们想要接受那种主意罢了。
我会护送父皇去往安全的地方。
太子一脸正直地说,看表情仿佛他不是要逃亡,而是要像个英雄一样去打一场胜仗。
紧跟着,七皇子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表态说自己誓死保护父皇和太子殿下。
他们的惺惺作态看得李成业从喉咙深处感到呕吐的冲动。
我留下来。他瞪着他的兄弟们,声音嘶哑,你们滚吧。
这一刻他没做掩饰,也没有管什么以下犯上之类的事情,就只是恶狠狠地、表情狰狞地瞪视着太子和七皇子,像看他的仇人。
而太子和七皇子也没有计较这份毫不掩饰的恶意,相反,他们别开了目光
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感到愧疚和歉意?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求生的渴望压倒了一切,而太子和监国皇子的身份也不能维持什么尊贵。
他们匆匆地走了
带上作为幌子的老皇帝,然后慌乱地从皇宫的密道逃走。
檀九章勾了勾嘴角。
他之前一直没作声,但只有他知道,作为太子的心腹,逃亡的路线他全程参与规划,然后以为殿下断后的理由拒绝跟着太子一道逃走。
这自然换来了太子的感激。
只可惜太子不知道,那条线路在第一时间就被传递给了城外得到夏翊。
此刻,或许正有天罗地网等待着他们。
而现在,在大殿里,气氛因为太子他们的离去而极度压抑。
有一些太监和宫女似乎再也忍不住而哭泣他们没有被带走,却也不敢自己溜走,胆大的早已趁着皇城一片混乱离开,而他们在皇宫生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根本不敢想象外面的日子,所以不敢离去。
而现在,皇宫的主人离开了。
他们一下子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境地。
在片刻的怔愣和迷茫之后,他们开始啜泣。
悲伤与恐惧像是能够传染的疫病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渐渐的,哭声越来越大,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焦灼和烦躁。
够了,住嘴!
李成业怒吼了一声,吓得那些宫人本能地止住了哭泣。
我们还没有完蛋,我们还能抵挡那些凶残的叛军!你们要是不想死,就拿起武器跟我走!兵部左侍郎何在?着京中守备收拢城中青壮,城门御敌!
李成业吼着。
他此刻如同一柄出鞘的刀一般危险。
檀九章挑了挑眉毛:
这个人,倒也不全然配不上这个世界气运者的身份。
不论别的,这份逼到尽头犹有坚定决心这一点,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可惜的是,他不懂得护民恤下之道,所以事到如今,挣扎未免太过徒劳了。
六殿下。
于是,一直仿佛一道无声的影子般站在大殿角落的宣平伯忽然开口了,
您这又是何必?这些太监宫女只会伺候人,城中青壮也不过挑过扁担扛过锄头,何曾拿过兵刃?您若是真的怜悯他们性命,不若放宫人自行离去吧。
李成业身形一僵,缓缓地看向这个名叫秦璋的男人。
在整个充满了窒息空气的大殿里,这人有一种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气息,仿佛过分沉稳了。
不,不是沉稳,而是
悠闲?
这个念头让李成业的眸色一下子变了,他紧紧地盯着檀九章:宣平伯倒是悲天悯人。那你呢?你不怕死吗?你为什么留在这里?
自然是为了尽忠。
那男人一袭麒麟袍,眉目俊逸,只是平日都恭顺地低垂着,此刻直直看来,李成业才发现这宣平伯五官中有股锋锐之气。
他心头一跳:我竟不知,宣平伯如此忠心,到了此刻还愿为朝廷尽忠?既如此,你为何阻拦我带人御敌!
檀九章微微牵了牵嘴角:璋所言尽忠,是为这苍生百姓,却非一家一姓。
周遭官员直接嘶地倒抽了口凉气,都震撼地看着他。
家天下家天下,天下不就是一家一姓的?他好大的胆子!
这是直接否了对大宿朝廷的忠心啊!
这年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极重,哪怕到了此刻,不少人对朝廷都有怨怼愤怒,也没人直接敢承认不愿尽忠。
宣平伯却是近乎狂妄了。
李成业怒气勃发,伸手指着檀九章厉声喝问:你食君之禄,却在这种时候妖言惑众、大放悖逆之辞,安得是什么心?!
安的自然是为这京中老弱妇孺担忧的心。
檀九章在他暴怒的声.色下表情依旧冷静。
他目光淡淡扫过殿中诸人:
事已至此,纵然再有数万京军也挡不住叛军,何况京中守军不过剩下几千之数,早晚是城破的下场,便是收拢百姓御敌也挡不得几息。京中百姓何辜?陛下与太子已离去,殿下却要宫人平民效死吗?
这话就更加尖锐大胆了。
李成业呼吸急促,胸口起伏,忽而一把从旁边带刀侍卫腰间铿地拔出腰刀,对准了檀九章:
胡言乱语、扰乱军心!攘外必先安内我先斩了你这小人再做计较!
殿下看看这大殿上吧。
他刀锋所指处,那男人竟反而笑了,嘴角勾出一抹克制的弧度,落在李成业眼中却凭空添了三分讥诮。
都说文武百官,时至今日留下来的还有几何?璋好歹留到最后一刻,殿下此时杀了我,不怕令忠臣寒心吗?
李成业举着刀,面色狰狞,却当真下不去手
一则,这秦璋说得不假。
此刻大殿中空空荡荡,竟只有二十余官员,并一群瑟瑟发抖、恨不得缩在柱子后面叫人看不见他们的宫人。
二则
李成业政治斗争上再果断狠辣,也没亲手杀过人。
他就是恨极了檀九章,叫他砍下去,他都免不了要踌躇的。
檀九章看穿了他的色厉内荏,面对寒光烁烁的刀也不过一笑哂然。
他这个世界虽然是个勋贵公子出身,但本人之前的世界里练过,身手很不错。于是,几乎没有费多少力,伸手按在李成业麻筋上,趁对方一松手,轻描淡写地将兵刃夺了过来。
在李成业难以置信又愤怒的目光里,他道:
殿下,我说错了吗?如今大宿已无力回天,连陛下和太子都走了,殿下一腔忠勇不屈固然令人敬佩,却也不过是枉然。百姓不易,殿下还是放他们一条活路吧。
李成业愈发气怒灌顶。
也不单是他,旁边也有极其忠于大宿的几个官员跳出来指责檀九章僭越与不忠。
言说为国奉献本是百姓应有之义,大厦将倾,当然得浴血奋战,就算赢不了也要让叛军的人多死一个是一个,哪有让六殿下拼死奋战、他们苟且偷生的道理?
苟且偷生?
檀九章面上显出一抹古怪,
不知张大人对陛下、太子和七皇子有什么不满,竟要如此形容他们?
你、你你血口喷人!我何尝说陛、陛下我说的是那些百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恋耽美
因为觉得投降或跑掉,早晚是要被朝廷收拾的。那时候,他们对朝廷有敬畏。
然而现在,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朝廷军最后来得及解围的力量,他们的领兵者,仓皇跑走了。
他并不担心自己这样令大宿朝廷大失颜面、更将京城直接置于为难的举动会遭到什么惩戒报复。
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大宿,已经无力回天了。
于是当十一月近月末的时候,夏翊带着迤逦上百里的队伍抵达京城外的时候,这座城早已经一片死寂。
檀九章告诉夏翊,大多数高官富商早就逃之夭夭。在邯郸兵败或者说是溃败更合适之前,还是遮遮掩掩让家小带着财务偷偷跑,那之后,根本顾不得掩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辆车接着一辆车,不分昼夜地离开这座富丽堂皇、威严气派的城。
百官也再也撑不住了。
上折子告老还乡的一片一片的,甚至不等朝廷回复就匆匆跑路。
【留下的呢?还剩多少?都是谁?】
檀九章则回答:
【朝中留下的大臣,不过三分之一了。这里头,有些是誓死保卫宿朝的忠臣但就我的消息来看,大约只有这三分之一当中的五分之一。剩下的,有些是胆大的投机主义者,准备赌一把向你投诚;有的是家中情况特殊走不得;还有的,是被我的人说动了,觉得你会是个爱民如子的上位者,决定留下来维护秩序、确保京城百姓安全,也想看看你这个未来的皇帝,会怎么做。】
夏翊知道檀九章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
就好比是太子想要联合津人那一桩事情,檀九章没少动作,借着这个机会,叫一些忠诚但不愚忠的能臣,看清这个大宿朝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跟着一步步瓦解了他们对皇帝和皇子们的忠心,然后悄然引导他们将忠诚的对象,由大宿,变为百姓。
只要这些大臣愿意继续为百姓做事,那他们就可以为夏翊所用。
夏翊毕竟不是真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他不那么在乎这些百官忠不忠于他,是能臣、贤臣,就可以了。
宿朝没了,但朝廷总是要重建,文武百官的班子总是要重搭。
武将好说,一路跟着打过来,立了功的按照事先说好的封赏便是。
但文臣么
老一套班子,还是不能不要。
专业的事情,总得找专业的人来。
檀九章在京中合纵连横许久,无非是悄悄瓦解那些有用之人对叛军的排斥,软化他们,让他们可以成为夏翊的班子。
这份悄无声息的付出,远没有夏翊一路从西到东、一场场仗打下来声势浩大,然而,却同样至关重要。
这场起义,打了半年了,夏翊也不是没遇到过难啃的骨头,可是他从来不怵。
因为他有底气
那些丰沛的物资,还有朝中时刻传来的动向,都让他能够沉稳地落子,稳扎稳打地推进。
个中有几次失利,底下将士有慌乱暴躁的时候,夏翊却从来没有。
而最终也证明了,无论什么难题,都能够化解。
为此,不少手下的将领敬畏地说他是运筹帷幄、算无遗漏的千古名将,也有的说这是天命所归,不得不服。
而夏翊只是微笑,心里头都是柔软的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背后,有一个最可靠、最坚实的支撑。
所以,他终于能站在这里。
站在京城附近的土地上,眺望眼前的城墙。
这鬼天气。
他的副官在双手间呵了口气,用力搓着冰冷到麻木的手。
今儿晚上叫伙夫把汤水烧得热热的,别省柴火。夏翊眯着眼睛打量不远处那座坐落在灰紫色晚霞里的城,心头一下一下地鼓噪着。
明天
就是最后一战了。
他即将把这个腐朽王朝的权力中枢握在掌中。
这一刻他前所未有地想要见到檀九章,想和他分享一个不需要其他言辞、就能让彼此明白对方心情的吻。
而他的爱人就在眼前这座巍峨城池里面。
第92章 第四个世界(22)
第二天天色很好, 清朗得有些过分。
在进攻前,夏翊突然很想见檀九章。
但是他发给檀九章的消息罕见地没有被立刻回应。
此刻的檀九章正呆在京城的最中央皇宫, 的太和殿里。
文武百官不, 没有百官了, 在京军与守城军的合军被打败后,越来越多的官员仓皇逃走了。
而剩下的这些, 几乎都在这儿。
如今京中尚有兵力几何?
一名指挥使木着脸靠在身后的柱子上:不过五千之数。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请陛下和太子离宫。保得薪火, 他日好东山再起。
李大人此言差矣!倘若陛下与太子离宫,京中上下军心动荡,如何还能有一战之力?
便是陛下与太子不走,难道又能有何转机不成?京城危在旦夕, 能保得陛下与太子性命便是万幸了!
一些大臣争执不已。
而另一边, 吏部尚书等人面色悲怆灰白,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如同枯木般的沉朽之气。
此刻仍留在这里的,若非极其胆大妄为的投机主义者, 就是尽忠到最后一刻的忠臣。只是忠也分两种:有些是忠于皇室,有些是忠于这朝廷与天下。
平日诸事顺遂的时候,皇帝便是朝廷,便是天下, 这二者并无差别。然而到了此刻,皇室的命运与天下苍生的出现了分岔, 便有了些许波澜。
比起那头到了此时还在较劲陛下和皇子们要不要逃、还是应当奋战到最后一刻甚至以身许国的当然没人敢这么说,但话里话外暗示的有这个意思他们这些人, 比起皇帝和皇子,更关心的是大宿,更进一步说,是这天下的命运。
有人流着泪道:天不假年,时不假命。今日之后,再无大宿,谈何东山再起?
有人瞥了一眼另一边汲汲皇皇的一干人,表情古怪地嘟囔:若君臣皆如此,或许再无大宿,未必不是苍生幸事。
这话搁在往日,是十成十的大不敬。
但到了此刻,朝廷的那股威严在一众人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气氛下烟消云散,除了一两个人立刻回口叱骂,竟没什么人大声反驳。
有些是心如死灰,旁的纵不敢说,也少感到认同。
概因身后那些人终于得出了结论
太子,还有七皇子,都决定要逃了。
其实所谓结论不过是他们想要接受那种主意罢了。
我会护送父皇去往安全的地方。
太子一脸正直地说,看表情仿佛他不是要逃亡,而是要像个英雄一样去打一场胜仗。
紧跟着,七皇子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表态说自己誓死保护父皇和太子殿下。
他们的惺惺作态看得李成业从喉咙深处感到呕吐的冲动。
我留下来。他瞪着他的兄弟们,声音嘶哑,你们滚吧。
这一刻他没做掩饰,也没有管什么以下犯上之类的事情,就只是恶狠狠地、表情狰狞地瞪视着太子和七皇子,像看他的仇人。
而太子和七皇子也没有计较这份毫不掩饰的恶意,相反,他们别开了目光
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感到愧疚和歉意?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求生的渴望压倒了一切,而太子和监国皇子的身份也不能维持什么尊贵。
他们匆匆地走了
带上作为幌子的老皇帝,然后慌乱地从皇宫的密道逃走。
檀九章勾了勾嘴角。
他之前一直没作声,但只有他知道,作为太子的心腹,逃亡的路线他全程参与规划,然后以为殿下断后的理由拒绝跟着太子一道逃走。
这自然换来了太子的感激。
只可惜太子不知道,那条线路在第一时间就被传递给了城外得到夏翊。
此刻,或许正有天罗地网等待着他们。
而现在,在大殿里,气氛因为太子他们的离去而极度压抑。
有一些太监和宫女似乎再也忍不住而哭泣他们没有被带走,却也不敢自己溜走,胆大的早已趁着皇城一片混乱离开,而他们在皇宫生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根本不敢想象外面的日子,所以不敢离去。
而现在,皇宫的主人离开了。
他们一下子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境地。
在片刻的怔愣和迷茫之后,他们开始啜泣。
悲伤与恐惧像是能够传染的疫病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渐渐的,哭声越来越大,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焦灼和烦躁。
够了,住嘴!
李成业怒吼了一声,吓得那些宫人本能地止住了哭泣。
我们还没有完蛋,我们还能抵挡那些凶残的叛军!你们要是不想死,就拿起武器跟我走!兵部左侍郎何在?着京中守备收拢城中青壮,城门御敌!
李成业吼着。
他此刻如同一柄出鞘的刀一般危险。
檀九章挑了挑眉毛:
这个人,倒也不全然配不上这个世界气运者的身份。
不论别的,这份逼到尽头犹有坚定决心这一点,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可惜的是,他不懂得护民恤下之道,所以事到如今,挣扎未免太过徒劳了。
六殿下。
于是,一直仿佛一道无声的影子般站在大殿角落的宣平伯忽然开口了,
您这又是何必?这些太监宫女只会伺候人,城中青壮也不过挑过扁担扛过锄头,何曾拿过兵刃?您若是真的怜悯他们性命,不若放宫人自行离去吧。
李成业身形一僵,缓缓地看向这个名叫秦璋的男人。
在整个充满了窒息空气的大殿里,这人有一种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气息,仿佛过分沉稳了。
不,不是沉稳,而是
悠闲?
这个念头让李成业的眸色一下子变了,他紧紧地盯着檀九章:宣平伯倒是悲天悯人。那你呢?你不怕死吗?你为什么留在这里?
自然是为了尽忠。
那男人一袭麒麟袍,眉目俊逸,只是平日都恭顺地低垂着,此刻直直看来,李成业才发现这宣平伯五官中有股锋锐之气。
他心头一跳:我竟不知,宣平伯如此忠心,到了此刻还愿为朝廷尽忠?既如此,你为何阻拦我带人御敌!
檀九章微微牵了牵嘴角:璋所言尽忠,是为这苍生百姓,却非一家一姓。
周遭官员直接嘶地倒抽了口凉气,都震撼地看着他。
家天下家天下,天下不就是一家一姓的?他好大的胆子!
这是直接否了对大宿朝廷的忠心啊!
这年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极重,哪怕到了此刻,不少人对朝廷都有怨怼愤怒,也没人直接敢承认不愿尽忠。
宣平伯却是近乎狂妄了。
李成业怒气勃发,伸手指着檀九章厉声喝问:你食君之禄,却在这种时候妖言惑众、大放悖逆之辞,安得是什么心?!
安的自然是为这京中老弱妇孺担忧的心。
檀九章在他暴怒的声.色下表情依旧冷静。
他目光淡淡扫过殿中诸人:
事已至此,纵然再有数万京军也挡不住叛军,何况京中守军不过剩下几千之数,早晚是城破的下场,便是收拢百姓御敌也挡不得几息。京中百姓何辜?陛下与太子已离去,殿下却要宫人平民效死吗?
这话就更加尖锐大胆了。
李成业呼吸急促,胸口起伏,忽而一把从旁边带刀侍卫腰间铿地拔出腰刀,对准了檀九章:
胡言乱语、扰乱军心!攘外必先安内我先斩了你这小人再做计较!
殿下看看这大殿上吧。
他刀锋所指处,那男人竟反而笑了,嘴角勾出一抹克制的弧度,落在李成业眼中却凭空添了三分讥诮。
都说文武百官,时至今日留下来的还有几何?璋好歹留到最后一刻,殿下此时杀了我,不怕令忠臣寒心吗?
李成业举着刀,面色狰狞,却当真下不去手
一则,这秦璋说得不假。
此刻大殿中空空荡荡,竟只有二十余官员,并一群瑟瑟发抖、恨不得缩在柱子后面叫人看不见他们的宫人。
二则
李成业政治斗争上再果断狠辣,也没亲手杀过人。
他就是恨极了檀九章,叫他砍下去,他都免不了要踌躇的。
檀九章看穿了他的色厉内荏,面对寒光烁烁的刀也不过一笑哂然。
他这个世界虽然是个勋贵公子出身,但本人之前的世界里练过,身手很不错。于是,几乎没有费多少力,伸手按在李成业麻筋上,趁对方一松手,轻描淡写地将兵刃夺了过来。
在李成业难以置信又愤怒的目光里,他道:
殿下,我说错了吗?如今大宿已无力回天,连陛下和太子都走了,殿下一腔忠勇不屈固然令人敬佩,却也不过是枉然。百姓不易,殿下还是放他们一条活路吧。
李成业愈发气怒灌顶。
也不单是他,旁边也有极其忠于大宿的几个官员跳出来指责檀九章僭越与不忠。
言说为国奉献本是百姓应有之义,大厦将倾,当然得浴血奋战,就算赢不了也要让叛军的人多死一个是一个,哪有让六殿下拼死奋战、他们苟且偷生的道理?
苟且偷生?
檀九章面上显出一抹古怪,
不知张大人对陛下、太子和七皇子有什么不满,竟要如此形容他们?
你、你你血口喷人!我何尝说陛、陛下我说的是那些百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