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不听良言
“退下,此事无需再议。”为了自己身为帝王的面子,崇祯只能将错就错,甚至表现得更加强硬。
“皇上。”朱聿键是真心为了大明朝好,不希望崇祯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但是崇祯却不会领这份情。他寒着脸又呵斥了一声,朱聿键只能无奈的退了回来。
将朱聿键喝退,崇祯的心里舒服了一些,仿佛是在与这位自己推崇备至的王兄对决时,获得了胜利一般。他的脸色稍稍好转,对着群臣说道:“如今王洽入狱,应当以何人接任兵部尚书之职?”
崇祯这么一问,诸人皆是面面相觑。现在后金大军兵临城下,谁当这个兵部尚书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万一再惹怒了崇祯,恐怕会死得比王洽更惨。一时间没人敢接话,朝堂之上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到没人说话,崇祯扫视了一眼众臣说道:“如果无人提议,就由兵部左侍郎申用懋接任尚书一职吧。”
“臣谢主隆恩。”申用懋硬着头皮跪倒谢恩,同时心中暗暗叫苦,这样的烫手山芋,竟然落到了自己的手中,真是倒霉透顶了。可是这也算加官进爵,总不能推脱,更何况是皇上钦点,就算让你降职也必须谢恩,然后高高兴兴的接受。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申用懋,真是巴不得自己降级才好。
“申尚书,你可说说应当如何御敌?”崇祯当堂询问,把申用懋吓了一跳,他刚刚接任,如何知道该怎么布置。
可是现在皇上问起,也不能什么方案也拿不出来,否则自己恐怕很快就会步王洽的后尘。想了半天,申用懋只能说了个最稳妥的办法:“启禀皇上,臣认为当调回四路勤王大军保护京城,待到入冬后建奴兵无战心,自然就退了。”
“恩,也不失为稳妥之策。”崇祯点点头道,他的忧虑多半还是因为自己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将兵力集中到京城,他也稍微安心一些。
听到这个馊主意,朱聿键脸色大变,他连忙说道:“皇上不可,如今四支勤王大军以为掎角之势,只要京营稳守城池,建奴军中缺乏攻城器械,根本难以攻克。如果建奴军敢攻城,只需要坚守半月,待到建奴军疲累则四路大军尽出,皇太极必然元气大伤,十年内不敢窥伺我中原。如果他不敢攻城,就坚壁清野让对方无粮可食,同时侦骑四处扰乱对方,让其不敢后撤,最多一月对方必然无粮自乱。等到对方被迫撤退,我们在趁机掩杀啊,必然能获全功。”
“八贤王此计甚妙。”第一个出来支持朱聿键的,正是对军事有着很深了解的卢象升。不过他的官职不高,难以给朱聿键很大的助力,而反对的人却大有人在。
“不可,如此做法岂不是陷京城于危机之中。”温体仁首先表示了反对,随后不少大臣都表示了反对。这些人可不是什么为了京城安慰着想,他们明显是害怕自己身家性命不保,希望越是稳妥越好,至于是否对国家有利,他们是不管的。
对于这些自私自利,毫不以国家民族为念,一心只想着迎奉皇帝以求进身,平生所想唯搜刮钱财的官员,朱聿键从心底里感觉到恶心,他第一次有了清理官场的想法。如果大明朝的官吏还是这些人,就算消灭了后金,平复了地方起义,最终也不可能实现中兴,顶多是苟延残喘罢了。如何能够说服崇祯,将整个官场大换血,恐怕比让皇太极真心归顺还难,除非朱聿键掌握绝对的权势。
朱聿键想得一点也没错,这些官员的想法就是保护自己,只不过崇祯有着同样的想法。始终成长于深宫里的崇祯,对军事、战略等事物几乎一窍不通,甚至连治国都是一厢情愿,根本不从实际出发。如今官员们的想法,恰好迎合了他的思维,因此崇祯一口答应了下来。
“皇上,如果此战能成功,我大明外患可以尽去。为了辽东安宁,京城冒些许危险又有何妨?更何况数十万京营拒城而守,建奴骑兵没有器械如何攻城?”朱聿键还不死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如何愿意放过,但是崇祯已经被恐惧占据了内心,如何敢冒任何风险。
崇祯看了看下面众人说道:“就这样定了,全军集结于京城,与建奴决一死战。另外在京所有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皆需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以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等人为监军,日夜守城不得有误。”
“臣遵旨。”众人大声应承,朱聿键也只有无奈躬身称是了。
“王爷请留步。”朱聿键刚刚走出大殿,卢象升就跟了上来。
“原来是卢主事,不知你有什么事情?”见到是明末著名的文人将领卢象升,朱聿键要和颜悦色的多。
卢象升躬身道:“王爷在朝堂之上的谋划,实乃金玉良言,卢某佩服之至。”
“那有何用?皇上不听,将勤王军都调往京师,等于将整个北直隶置于险地,任由建奴骑兵为所欲为。”朱聿键叹气道。
“皇上如此做,多半还是因为敌情不明,如果能够得到详细的敌军动向,恐怕皇上就能有更英明的决断了。”卢象升说道。
“可是建奴骑兵委实厉害,我们的侦骑难以摆脱,应该如何侦察敌情?”朱聿键皱着眉头说道。
卢象升无意识的说了一句:“古人云登高望远,可是要有多高,才能望到建奴骑兵的动向。”
“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朱聿键捉摸着这句话,突然他灵光一现:“对了,登高望远,咱们可以安全的获得建奴骑兵动向。”
“王爷有良策?”卢象升惊讶的问道,他没想到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朱聿键竟然有办法实现。
“当然了,而且是非常安全的方法。”朱聿键哈哈大笑了起来。
“皇上。”朱聿键是真心为了大明朝好,不希望崇祯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但是崇祯却不会领这份情。他寒着脸又呵斥了一声,朱聿键只能无奈的退了回来。
将朱聿键喝退,崇祯的心里舒服了一些,仿佛是在与这位自己推崇备至的王兄对决时,获得了胜利一般。他的脸色稍稍好转,对着群臣说道:“如今王洽入狱,应当以何人接任兵部尚书之职?”
崇祯这么一问,诸人皆是面面相觑。现在后金大军兵临城下,谁当这个兵部尚书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万一再惹怒了崇祯,恐怕会死得比王洽更惨。一时间没人敢接话,朝堂之上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到没人说话,崇祯扫视了一眼众臣说道:“如果无人提议,就由兵部左侍郎申用懋接任尚书一职吧。”
“臣谢主隆恩。”申用懋硬着头皮跪倒谢恩,同时心中暗暗叫苦,这样的烫手山芋,竟然落到了自己的手中,真是倒霉透顶了。可是这也算加官进爵,总不能推脱,更何况是皇上钦点,就算让你降职也必须谢恩,然后高高兴兴的接受。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申用懋,真是巴不得自己降级才好。
“申尚书,你可说说应当如何御敌?”崇祯当堂询问,把申用懋吓了一跳,他刚刚接任,如何知道该怎么布置。
可是现在皇上问起,也不能什么方案也拿不出来,否则自己恐怕很快就会步王洽的后尘。想了半天,申用懋只能说了个最稳妥的办法:“启禀皇上,臣认为当调回四路勤王大军保护京城,待到入冬后建奴兵无战心,自然就退了。”
“恩,也不失为稳妥之策。”崇祯点点头道,他的忧虑多半还是因为自己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将兵力集中到京城,他也稍微安心一些。
听到这个馊主意,朱聿键脸色大变,他连忙说道:“皇上不可,如今四支勤王大军以为掎角之势,只要京营稳守城池,建奴军中缺乏攻城器械,根本难以攻克。如果建奴军敢攻城,只需要坚守半月,待到建奴军疲累则四路大军尽出,皇太极必然元气大伤,十年内不敢窥伺我中原。如果他不敢攻城,就坚壁清野让对方无粮可食,同时侦骑四处扰乱对方,让其不敢后撤,最多一月对方必然无粮自乱。等到对方被迫撤退,我们在趁机掩杀啊,必然能获全功。”
“八贤王此计甚妙。”第一个出来支持朱聿键的,正是对军事有着很深了解的卢象升。不过他的官职不高,难以给朱聿键很大的助力,而反对的人却大有人在。
“不可,如此做法岂不是陷京城于危机之中。”温体仁首先表示了反对,随后不少大臣都表示了反对。这些人可不是什么为了京城安慰着想,他们明显是害怕自己身家性命不保,希望越是稳妥越好,至于是否对国家有利,他们是不管的。
对于这些自私自利,毫不以国家民族为念,一心只想着迎奉皇帝以求进身,平生所想唯搜刮钱财的官员,朱聿键从心底里感觉到恶心,他第一次有了清理官场的想法。如果大明朝的官吏还是这些人,就算消灭了后金,平复了地方起义,最终也不可能实现中兴,顶多是苟延残喘罢了。如何能够说服崇祯,将整个官场大换血,恐怕比让皇太极真心归顺还难,除非朱聿键掌握绝对的权势。
朱聿键想得一点也没错,这些官员的想法就是保护自己,只不过崇祯有着同样的想法。始终成长于深宫里的崇祯,对军事、战略等事物几乎一窍不通,甚至连治国都是一厢情愿,根本不从实际出发。如今官员们的想法,恰好迎合了他的思维,因此崇祯一口答应了下来。
“皇上,如果此战能成功,我大明外患可以尽去。为了辽东安宁,京城冒些许危险又有何妨?更何况数十万京营拒城而守,建奴骑兵没有器械如何攻城?”朱聿键还不死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如何愿意放过,但是崇祯已经被恐惧占据了内心,如何敢冒任何风险。
崇祯看了看下面众人说道:“就这样定了,全军集结于京城,与建奴决一死战。另外在京所有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皆需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以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等人为监军,日夜守城不得有误。”
“臣遵旨。”众人大声应承,朱聿键也只有无奈躬身称是了。
“王爷请留步。”朱聿键刚刚走出大殿,卢象升就跟了上来。
“原来是卢主事,不知你有什么事情?”见到是明末著名的文人将领卢象升,朱聿键要和颜悦色的多。
卢象升躬身道:“王爷在朝堂之上的谋划,实乃金玉良言,卢某佩服之至。”
“那有何用?皇上不听,将勤王军都调往京师,等于将整个北直隶置于险地,任由建奴骑兵为所欲为。”朱聿键叹气道。
“皇上如此做,多半还是因为敌情不明,如果能够得到详细的敌军动向,恐怕皇上就能有更英明的决断了。”卢象升说道。
“可是建奴骑兵委实厉害,我们的侦骑难以摆脱,应该如何侦察敌情?”朱聿键皱着眉头说道。
卢象升无意识的说了一句:“古人云登高望远,可是要有多高,才能望到建奴骑兵的动向。”
“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朱聿键捉摸着这句话,突然他灵光一现:“对了,登高望远,咱们可以安全的获得建奴骑兵动向。”
“王爷有良策?”卢象升惊讶的问道,他没想到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朱聿键竟然有办法实现。
“当然了,而且是非常安全的方法。”朱聿键哈哈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