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女帝师[出书版] 作者:小伍
孤有话要和姐姐说。”
李氏也奔得喘息不止,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便垂手退出。芳馨见状,也带着紫菡退了出去。我端起桌上的茶,双手奉与高曜,柔声道:“殿下才用了晚膳,便这样跑过来,若伤了肠胃可怎么好?先喝口茶歇歇吧。”
高曜略略平静了些,接过茶喝了一口。我又道:“不是说过来读书么?怎么连书也不带着?”
高曜将茶盏重重往小几上一顿,忽然伸手抓住我的右腕,双目炯炯,隐有泪光。我在他清澈的瞳仁中清楚地看到一张苍白无措的脸。高曜问道:“玉机姐姐,当年他们都说母亲害死了曾女御和她腹中的皇子,其实母亲是被冤枉的,是不是?”
右腕痛得厉害,我强撑起一丝微笑:“殿下怎么忽然这样问?”
高曜颤声道:“今天花女御死了,立刻被追封为安姝。那曾女御还怀着身孕,为何枉死之后却没有任何追封?她既是女御,还怀有皇嗣,不是更当追封么?为何曾女御――”
我拿帕子轻轻掩住他的口道:“同是女御,恩宠亲疏却大不相同。陛下不追封曾女御自然有他的道理。还记得殿下应承臣女的么?无论如何,都要相信父皇。”
高曜双颊通红,忽然流泪道:“可母亲总说她当年是冤枉的,她说她查阅内史并没有看到曾女御承幸……玉机姐姐,当初你也没有看到,是不是?”
我的鼻子一酸:“我虽没有看到过,但也不能肯定当初有没有看错。就算慎嫔娘娘和臣女都错看了,也不足为奇。”
高曜拭了眼泪,忽然冷笑:“若说母后会看错,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连玉机姐姐也看错,孤便不大相信。曾女御怀孕枉死,却不得册封,这本就令人起疑。孤……还能相信父皇么?”
我一怔。只听高曜又道:“‘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114],孤知道,孤知道的……”
我挣脱出右腕,牢牢握住他的手,深深凝视:“既然知道,就不必再说了。”
风声如龙吟,连绵低沉。绢红宫灯剧烈地摇晃起来,在淡绿窗纱上划出一道干涸的血影。突然天公一声断喝,哗啦啦下起大雨来。有风灌了进来,晃动烛光,亦晃动泪光。
他只有八岁,却要独自面对母亲失宠退位的真相。我不忍,也不敢将当年的事情告诉他。高曜的手心里全是汗,我一面拿丝绢轻轻擦拭,一面轻声道:“慎嫔娘娘当年是否受冤,也只是殿下的猜测,其中真相如何,无人知晓。殿下万不可对陛下有一丝怨恨,更不能将此猜疑告诉一个人知道。哪怕是慎嫔娘娘、李嬷嬷和芸儿,也不能说。”
高曜默默地点点头,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他素来坚强,此时目光中尽是软弱和依赖。我心中一痛,轻轻拨开他额上散下的碎发,微笑道:“殿下身为皇子,生来便与旁人不同,其实能早些知道父兄如虎狼的道理,也便能早些自立。只是也不要太悲观了,慎嫔娘娘虽然退位,可两宫还是优待她的。且殿下和皇太子同一日册封为郡王,也足显陛下对殿下的爱重。”
高曜稍稍释然。我又道:“还记得臣女当日离开长宁宫时嘱咐过殿下的三件事么?”
高曜道:“敬父孝母,不立危墙之下,用心读书。”
我笑道:“第二件尤其不能忘记。”说罢将丝绢塞在他的手中,轻轻合上他的四指,意味深长道,“世事险恶,知道么?”
高曜重重地一点头:“孤知道,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骄衡。[115]”眼中复又闪烁几分疑虑,“不骑衡……只是今晨皇祖母还夸赞义阳皇姐和平阳皇妹有太祖遗风呢。”
我微微一笑道:“那是太后不忍见皇后娘娘尴尬,故此赞一句罢了。殿下怎能当真?”
高曜侧头暗暗吁了一口气道:“孤没有义阳皇姐胆大,先前还只怕皇祖母不喜。”
我笑道:“因为这个,殿下今日午后才让芸儿来传话,说要来永和宫读书的么?”
高曜扁扁嘴道:“义阳皇姐自幼学武,也就罢了。可是孤身为男儿,连平阳皇妹也及不上……”
我见他神色如常,心下一松,微笑道:“无故将自身置于险地,只是妄为,算不得勇武。殿下要做那等仁勇、智勇的人,而不是暴虎冯河之辈。”见他还是不能全然释疑,遂笑道,“不瞒殿下,臣女也曾经架梯子爬墙的。”
高曜奇道:“这是几时的事情?怎么从没听玉机姐姐说过?”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寒冷雪夜,我和小钱蜷缩在宫墙下,等候益园落锁。冬夜虽冷,椒房殿更冷。“有一位夫人对臣女有恩,她当年抱屈禁足,臣女曾越墙探望。”
高曜似乎想到什么,追问道:“是在宫里么?”
昔日违背圣谕,翻墙去守坤宫探望慎嫔的事情,还是不要叫他知道为好。“是臣女在长公主府时。臣女请问殿下,若是慎嫔娘娘也抱屈禁足,殿下敢不敢越墙探望?”
高曜不假思索,朗声道:“若是母亲,孤自然敢!”
我点头道:“既如此,那殿下又何必于此事耿耿于怀呢?”
高曜当即释然:“孤明白了。多谢姐姐!”
我见他不去想当年慎嫔被迫退位一事,这才放下心来:“殿下宫里的刘女巡也知书明理,且她是外官之女,自幼随父游历,见识广博,想来她的见解,当在臣女之上。殿下常和她亲近,方多有裨益。”
高曜道:“刘大人虽是孤的侍读,却不爱和孤说话。她喜爱诗词歌赋,因此和封大人她们亲近。”顿了一顿,又道,“况且孤拿着古人的事情问她,她答得也并不好。”
我笑道:“怎见得她答不好?”
高曜道:“前几天孤看到长平之战,于是问刘大人,赵国究竟应不应该接受韩国让出的上党郡。刘大人说长平之战惨败,足证赵国不当贪无故小利。这话听起来并不错,可是孤只觉得,赵收上党不对,不收似乎也不对,究竟如何,孤也说不清楚了。还是要请教姐姐。”
芳馨与李氏进来奉茶,见高曜和我如往常一般并肩说话,顿时松一口气。我笑道:“长平之战大约四十年后,秦国便一统天下了。所以赵受不受上党本就无关紧要,因为秦赵之间,必有一战,即便不在长平,也绝不会远。”
高曜拍案道:“是是。孤总觉得模模糊糊的想不明白,原来是这样!孤以后还是来永和宫读书好了!”
我忙道:“殿下总是来永和宫,恐怕刘大人要多心了。她毕竟是殿下的侍读,殿下当尊重她。”
高曜道:“那以后孤还遣芸儿来传话好了。芸儿随姐姐读过书,定然能一字不差地转述姐姐的意思。”
我欣慰道:“甚好。”于是在书架上择了两册书,相对读了片刻。不多时,乳母李氏来请行,也就散了。
我站在悠然殿门口,见小东子背起高曜,李氏和另一个年长的宫女撑起两把大伞左右护持。直到一行人消失在照壁之后,方才回到殿中。
芳馨拿着帕子拂去我衣裙上的雨点,一面微笑道:“奴婢听了殿下的一言半语,似乎殿下并不喜欢那位新女巡。”
我淡淡道:“刘女巡才进宫,殿下自然有些不惯,过些日子就好了。”
芳馨停了手道:“奴婢斗胆,有一言想请问姑娘。”
我笑道:“姑姑和我之间,有话不妨直说。”
芳馨道:“恕奴婢僭越。姑娘是明知殿下不爱诗词,才特意选了刘大人进宫来的么?”
我一哂:“姑姑问得好。听说刘大人的母亲是太后的远房亲戚,皇后也对她的诗作大加赞赏。既将我调离长宁宫,又暗示我选一个无心政史的女巡进宫,不是很好么?这是分明公心,不是私心。”
芳馨脸一红:“是。殿下早慧,想必也能知晓。”
我笑道:“殿下的经历与别不同,他一定知道的。”
暴雨暂时冲散了焦尘,雨后清风似天地间轻浅安详的呼吸。宫殿森罗,楼台缥缈。一切的繁忙热闹只在定乾宫以南,后宫的日子总是无事而漫长。从清晨到午时,我总是在文澜阁昏暗的书库里清点书目,偶尔发现一本有趣的书,也临窗翻阅。午后,我或是静静地读书绘画,或是看望慎嫔,偶尔也待客。前朝的纷扰投入后宫的一潭深水中,都渺无踪迹。再也没有人向我谈起舞阳君之子吴省德和信王世子高d的事情,甚至我在端午节的宫宴上都没有见到他。从内史稿上看到的一星半点波澜,更是离我十分遥远。
只愿日子就这样平静下去,再也不要生什么事端。
五月十四日午后,皇后召我去御书房伴驾。自从端午宫宴,我有十来日没见到皇后了。在书房外面等候时,听到一个男子的声音在向皇后禀告今春征马的情形。良久方听得皇后略带疲惫的声音道:“究竟还缺多少?”
“启禀皇后,还缺两千零五十一匹良马、一万多匹中马。”
“中马不够还可以用牛,用驴,还有水运可依靠。良马不足,圣上的骑兵便无法作战。该如何是好?”
“微臣以为,关中既已平定,何不向夏人买良马和种马?”
“关中刚刚平定,民心未稳,开启互市之事要从长计议。况且若燕贼知道我良马不足,恐战事生变,动摇军心。”静了好一会儿皇后才又道,“传意,着三司使、户部、兵部即刻进宫,三司将历年征马的账簿和文书统统送宫来,朕要细看。不得有误。”
内侍应了,轻手轻脚地走出御书房。见我在书房门口端立等候,顿时一愣,然而也顾不得行礼,便掉头出了仪元殿。原来正是前些日子因向我讨赏银而被杖责的小罗。接着一个朱服犀带的中年男子躬身退了出来。背上早已汗湿了一大片,又结了好些白霜。他舔了舔干燥的双唇,举袖拭汗,一溜烟地出了仪元殿,竟然没有看到我。
穆仙走出来请我进去。只见皇后正在饮茶,雾气散去,露出一张妆容精致的面孔。昔日清澈坚定的目光,陡然多了几分焦躁和疲惫。虚浮的脂粉下,曾经光洁饱满的肌肤多了几道细纹。整张脸透着青白不定的玉光,又似暗夜里被星光照亮的流云。明昧之间,阴化为阳,有权欲的火种永生不灭。
当年陆皇后第一次于巳时前走入这件书房,想必也是因为皇帝亲征在即,急需一个信得过的人监国。他选中她,又放弃她,他拾起她,又重用她。当她跪在东一街被王氏狠狠羞辱时,当她被翟恩仙用腰带勒住脖颈深陷死地时,不知可曾想到还有今日?
她在朝臣面前代表他,代表他称自己为――“朕”。
第四十三章 世有大人
我行了礼,告罪坐下。皇后道:“听闻朱大人在文澜阁校书,甚是勤勉。”
我欠身道:“娘娘谬赞。这是臣女分内之事。”
皇后道:“本宫知道韩复在掖庭属受了委屈,已经复了他九品的执事之职。也遣了太医去好生医治。这国手若有损伤,可怎么好?”
“请娘
恋耽美
孤有话要和姐姐说。”
李氏也奔得喘息不止,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便垂手退出。芳馨见状,也带着紫菡退了出去。我端起桌上的茶,双手奉与高曜,柔声道:“殿下才用了晚膳,便这样跑过来,若伤了肠胃可怎么好?先喝口茶歇歇吧。”
高曜略略平静了些,接过茶喝了一口。我又道:“不是说过来读书么?怎么连书也不带着?”
高曜将茶盏重重往小几上一顿,忽然伸手抓住我的右腕,双目炯炯,隐有泪光。我在他清澈的瞳仁中清楚地看到一张苍白无措的脸。高曜问道:“玉机姐姐,当年他们都说母亲害死了曾女御和她腹中的皇子,其实母亲是被冤枉的,是不是?”
右腕痛得厉害,我强撑起一丝微笑:“殿下怎么忽然这样问?”
高曜颤声道:“今天花女御死了,立刻被追封为安姝。那曾女御还怀着身孕,为何枉死之后却没有任何追封?她既是女御,还怀有皇嗣,不是更当追封么?为何曾女御――”
我拿帕子轻轻掩住他的口道:“同是女御,恩宠亲疏却大不相同。陛下不追封曾女御自然有他的道理。还记得殿下应承臣女的么?无论如何,都要相信父皇。”
高曜双颊通红,忽然流泪道:“可母亲总说她当年是冤枉的,她说她查阅内史并没有看到曾女御承幸……玉机姐姐,当初你也没有看到,是不是?”
我的鼻子一酸:“我虽没有看到过,但也不能肯定当初有没有看错。就算慎嫔娘娘和臣女都错看了,也不足为奇。”
高曜拭了眼泪,忽然冷笑:“若说母后会看错,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连玉机姐姐也看错,孤便不大相信。曾女御怀孕枉死,却不得册封,这本就令人起疑。孤……还能相信父皇么?”
我一怔。只听高曜又道:“‘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114],孤知道,孤知道的……”
我挣脱出右腕,牢牢握住他的手,深深凝视:“既然知道,就不必再说了。”
风声如龙吟,连绵低沉。绢红宫灯剧烈地摇晃起来,在淡绿窗纱上划出一道干涸的血影。突然天公一声断喝,哗啦啦下起大雨来。有风灌了进来,晃动烛光,亦晃动泪光。
他只有八岁,却要独自面对母亲失宠退位的真相。我不忍,也不敢将当年的事情告诉他。高曜的手心里全是汗,我一面拿丝绢轻轻擦拭,一面轻声道:“慎嫔娘娘当年是否受冤,也只是殿下的猜测,其中真相如何,无人知晓。殿下万不可对陛下有一丝怨恨,更不能将此猜疑告诉一个人知道。哪怕是慎嫔娘娘、李嬷嬷和芸儿,也不能说。”
高曜默默地点点头,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他素来坚强,此时目光中尽是软弱和依赖。我心中一痛,轻轻拨开他额上散下的碎发,微笑道:“殿下身为皇子,生来便与旁人不同,其实能早些知道父兄如虎狼的道理,也便能早些自立。只是也不要太悲观了,慎嫔娘娘虽然退位,可两宫还是优待她的。且殿下和皇太子同一日册封为郡王,也足显陛下对殿下的爱重。”
高曜稍稍释然。我又道:“还记得臣女当日离开长宁宫时嘱咐过殿下的三件事么?”
高曜道:“敬父孝母,不立危墙之下,用心读书。”
我笑道:“第二件尤其不能忘记。”说罢将丝绢塞在他的手中,轻轻合上他的四指,意味深长道,“世事险恶,知道么?”
高曜重重地一点头:“孤知道,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骄衡。[115]”眼中复又闪烁几分疑虑,“不骑衡……只是今晨皇祖母还夸赞义阳皇姐和平阳皇妹有太祖遗风呢。”
我微微一笑道:“那是太后不忍见皇后娘娘尴尬,故此赞一句罢了。殿下怎能当真?”
高曜侧头暗暗吁了一口气道:“孤没有义阳皇姐胆大,先前还只怕皇祖母不喜。”
我笑道:“因为这个,殿下今日午后才让芸儿来传话,说要来永和宫读书的么?”
高曜扁扁嘴道:“义阳皇姐自幼学武,也就罢了。可是孤身为男儿,连平阳皇妹也及不上……”
我见他神色如常,心下一松,微笑道:“无故将自身置于险地,只是妄为,算不得勇武。殿下要做那等仁勇、智勇的人,而不是暴虎冯河之辈。”见他还是不能全然释疑,遂笑道,“不瞒殿下,臣女也曾经架梯子爬墙的。”
高曜奇道:“这是几时的事情?怎么从没听玉机姐姐说过?”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寒冷雪夜,我和小钱蜷缩在宫墙下,等候益园落锁。冬夜虽冷,椒房殿更冷。“有一位夫人对臣女有恩,她当年抱屈禁足,臣女曾越墙探望。”
高曜似乎想到什么,追问道:“是在宫里么?”
昔日违背圣谕,翻墙去守坤宫探望慎嫔的事情,还是不要叫他知道为好。“是臣女在长公主府时。臣女请问殿下,若是慎嫔娘娘也抱屈禁足,殿下敢不敢越墙探望?”
高曜不假思索,朗声道:“若是母亲,孤自然敢!”
我点头道:“既如此,那殿下又何必于此事耿耿于怀呢?”
高曜当即释然:“孤明白了。多谢姐姐!”
我见他不去想当年慎嫔被迫退位一事,这才放下心来:“殿下宫里的刘女巡也知书明理,且她是外官之女,自幼随父游历,见识广博,想来她的见解,当在臣女之上。殿下常和她亲近,方多有裨益。”
高曜道:“刘大人虽是孤的侍读,却不爱和孤说话。她喜爱诗词歌赋,因此和封大人她们亲近。”顿了一顿,又道,“况且孤拿着古人的事情问她,她答得也并不好。”
我笑道:“怎见得她答不好?”
高曜道:“前几天孤看到长平之战,于是问刘大人,赵国究竟应不应该接受韩国让出的上党郡。刘大人说长平之战惨败,足证赵国不当贪无故小利。这话听起来并不错,可是孤只觉得,赵收上党不对,不收似乎也不对,究竟如何,孤也说不清楚了。还是要请教姐姐。”
芳馨与李氏进来奉茶,见高曜和我如往常一般并肩说话,顿时松一口气。我笑道:“长平之战大约四十年后,秦国便一统天下了。所以赵受不受上党本就无关紧要,因为秦赵之间,必有一战,即便不在长平,也绝不会远。”
高曜拍案道:“是是。孤总觉得模模糊糊的想不明白,原来是这样!孤以后还是来永和宫读书好了!”
我忙道:“殿下总是来永和宫,恐怕刘大人要多心了。她毕竟是殿下的侍读,殿下当尊重她。”
高曜道:“那以后孤还遣芸儿来传话好了。芸儿随姐姐读过书,定然能一字不差地转述姐姐的意思。”
我欣慰道:“甚好。”于是在书架上择了两册书,相对读了片刻。不多时,乳母李氏来请行,也就散了。
我站在悠然殿门口,见小东子背起高曜,李氏和另一个年长的宫女撑起两把大伞左右护持。直到一行人消失在照壁之后,方才回到殿中。
芳馨拿着帕子拂去我衣裙上的雨点,一面微笑道:“奴婢听了殿下的一言半语,似乎殿下并不喜欢那位新女巡。”
我淡淡道:“刘女巡才进宫,殿下自然有些不惯,过些日子就好了。”
芳馨停了手道:“奴婢斗胆,有一言想请问姑娘。”
我笑道:“姑姑和我之间,有话不妨直说。”
芳馨道:“恕奴婢僭越。姑娘是明知殿下不爱诗词,才特意选了刘大人进宫来的么?”
我一哂:“姑姑问得好。听说刘大人的母亲是太后的远房亲戚,皇后也对她的诗作大加赞赏。既将我调离长宁宫,又暗示我选一个无心政史的女巡进宫,不是很好么?这是分明公心,不是私心。”
芳馨脸一红:“是。殿下早慧,想必也能知晓。”
我笑道:“殿下的经历与别不同,他一定知道的。”
暴雨暂时冲散了焦尘,雨后清风似天地间轻浅安详的呼吸。宫殿森罗,楼台缥缈。一切的繁忙热闹只在定乾宫以南,后宫的日子总是无事而漫长。从清晨到午时,我总是在文澜阁昏暗的书库里清点书目,偶尔发现一本有趣的书,也临窗翻阅。午后,我或是静静地读书绘画,或是看望慎嫔,偶尔也待客。前朝的纷扰投入后宫的一潭深水中,都渺无踪迹。再也没有人向我谈起舞阳君之子吴省德和信王世子高d的事情,甚至我在端午节的宫宴上都没有见到他。从内史稿上看到的一星半点波澜,更是离我十分遥远。
只愿日子就这样平静下去,再也不要生什么事端。
五月十四日午后,皇后召我去御书房伴驾。自从端午宫宴,我有十来日没见到皇后了。在书房外面等候时,听到一个男子的声音在向皇后禀告今春征马的情形。良久方听得皇后略带疲惫的声音道:“究竟还缺多少?”
“启禀皇后,还缺两千零五十一匹良马、一万多匹中马。”
“中马不够还可以用牛,用驴,还有水运可依靠。良马不足,圣上的骑兵便无法作战。该如何是好?”
“微臣以为,关中既已平定,何不向夏人买良马和种马?”
“关中刚刚平定,民心未稳,开启互市之事要从长计议。况且若燕贼知道我良马不足,恐战事生变,动摇军心。”静了好一会儿皇后才又道,“传意,着三司使、户部、兵部即刻进宫,三司将历年征马的账簿和文书统统送宫来,朕要细看。不得有误。”
内侍应了,轻手轻脚地走出御书房。见我在书房门口端立等候,顿时一愣,然而也顾不得行礼,便掉头出了仪元殿。原来正是前些日子因向我讨赏银而被杖责的小罗。接着一个朱服犀带的中年男子躬身退了出来。背上早已汗湿了一大片,又结了好些白霜。他舔了舔干燥的双唇,举袖拭汗,一溜烟地出了仪元殿,竟然没有看到我。
穆仙走出来请我进去。只见皇后正在饮茶,雾气散去,露出一张妆容精致的面孔。昔日清澈坚定的目光,陡然多了几分焦躁和疲惫。虚浮的脂粉下,曾经光洁饱满的肌肤多了几道细纹。整张脸透着青白不定的玉光,又似暗夜里被星光照亮的流云。明昧之间,阴化为阳,有权欲的火种永生不灭。
当年陆皇后第一次于巳时前走入这件书房,想必也是因为皇帝亲征在即,急需一个信得过的人监国。他选中她,又放弃她,他拾起她,又重用她。当她跪在东一街被王氏狠狠羞辱时,当她被翟恩仙用腰带勒住脖颈深陷死地时,不知可曾想到还有今日?
她在朝臣面前代表他,代表他称自己为――“朕”。
第四十三章 世有大人
我行了礼,告罪坐下。皇后道:“听闻朱大人在文澜阁校书,甚是勤勉。”
我欠身道:“娘娘谬赞。这是臣女分内之事。”
皇后道:“本宫知道韩复在掖庭属受了委屈,已经复了他九品的执事之职。也遣了太医去好生医治。这国手若有损伤,可怎么好?”
“请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