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女帝师[出书版]

分卷阅读3

    女帝师[出书版] 作者:小伍

    往宫中走动频繁,尚太后与三个后妃并不因为她的兄长与姐姐参与谋反而摒斥她,反而对她十分优待。长公主产后失调,缠绵病榻一个多月,几个御医轮流值守长公主府,名贵药材流水般送进府中。太后与皇后日日遣人来问,陆贵妃还曾亲自出宫看望。三个后妃之中,长公主与裘皇后最为亲厚,她盼我去服侍裘皇后所生的二皇子高曜,亦是理所当然。

    思绪烦乱而沉重,脚步亦越来越慢。新年里下了大雪,甬道两边高高堆起的雪,白天融化,夜晚又凝结成冰,被人一通乱踩,成了灰黑色。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浑身僵直。

    长公主和裘皇后应当早已谋定。

    穿堂风呼啸而来,猛地撞入怀中。我合起斗篷,抱臂垂头疾走,忽然脚下一滑,人往后仰倒。眼见要一跤摔倒,忽觉背心里一只温软的手掌又轻又稳地托住了我。

    我转过身,只见一个身着螭纹锦袍的英俊少年展颜微笑。我忙退后一步,屈膝行礼:“奴婢参见世子,世子万福。”

    此人是信王世子高d,自小便随王妃林氏来长公主府读书玩耍。熙平长公主虽只是他的姑母,待他却如亲子,事无巨细,甚是尽心。高d今年十四岁,自前年始就独自出入长公主府,在府中亦十分随意。因男女有别,我从来没有和他一起读过书,但每常在府中见到,也算是熟识的人了。

    我往他身后一瞧,并不见有什么人跟着。他清俊面孔泛出好奇的笑容:“你在想什么?低着头却不看路!”

    我勉强笑道:“谢世子援手。世子怎会在这里?身边也没个人跟着。还是快回去吧,仔细长公主殿下找。”

    高d细细打量我的神色:“你不高兴了?刚才姑母叫你去上房,和你说了什么?魂不守舍的,连我跟着你都不知道。”

    我心中烦乱,遂敷衍道:“殿下叮嘱奴婢好好念书而已。世子想是刚进府,还是快去向殿下请安吧。”

    高d忽道:“听说你要进宫去。难道你愿意嫁给皇帝?他可大了你许多。”

    我一怔:“奴婢进宫是做女巡的,并非为选妃。”

    他不屑道:“既是入宫,又有什么分别?我父王在府中,差不多好看的使女丫头都成了他的侍妾,何况是皇帝?”

    我无名火起:“天家之事,不可妄议。世子是孝顺守礼之人,还是快去前面请安吧。”不待他说话,我低头退步,转身离去。

    在我回身的那一瞬,余光看见他向我伸出右手,口唇微动,眸中交织失望与愧疚之色。快步走出十数步再度回望,人已不见,视野中只余绵延空荡的甬道。脚下湿滑,冷风如刀,怀中的手炉已然凉透。我独自一人,一步一滑向西而去。

    第二章 梨花忘典

    我与玉枢自小同塌而眠,自宫中遣人来教导我礼仪规矩,我俩便分开居住。

    冬去春来,时气渐暖,院中的梨树已蓬勃绽放。碎玉纷纷,琼屑飘飘,打上来的井水常飘着几片花瓣。雨后天晴,我坐在窗边闲闲翻着一卷书,见昨夜还高高在上的梨花在风雨中密密落了一地,不由生出一丝“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的沧浪寥落之感。

    少顷,玉枢走入院中,原来已不知不觉到了柔桑亭主下学的时辰。她没有看见我,径直走入屋子,取了一只秘色大磁盘和自制的竹柄小花帚出来。此时她已换了一袭缥色衣裙,如被春风刚刚染绿的新叶,犹带着初萌的羞涩。裙角绵延无边的缠枝蔓草,随着她的脚步,慢慢缠住我的呼吸。她赫然穿着我的隐翠。罗裙翩然,玉枢在树下扫起满地落花。

    玉枢躬身将落花捧到盘中,蓦然仰首,正与我目光相遇。她站起身来,面色通红,捧着瓷盘进退无措。我这才醒悟,原来玉枢并非贪爱这身衣裳,她是一心想进宫啊。每年春天,我们姐妹都会一起收集落花缝制香囊,今年因选女官之事,她竟心怀芥蒂,抛开了我。

    玉枢与我是一胞双生的姐妹,我们的相貌身材几乎一模一样,她身着隐翠的模样和神态宛如我在镜中。玉枢呆了片刻,忽然背过身去。我去厨房拿了一只竹箕,接过她手中的花盘,将落花倾入箕中。玉枢会意,打来井水,我俩如往年般将落花冲洗干净。流水哗哗地落在沟里,如我的心事倾出。洁白花瓣躺在略有青意的新箕中,带着莹莹水珠,在阳光下有四散的流光。我们将所有落花都扫起洗净,均匀地铺在数只竹箕中。自收集到铺晒,玉枢始终一言不发。

    我努力使自己的笑容不那么生硬:“姐姐,你穿隐翠很好看。”

    玉枢樱唇微颤,不敢正视我:“这衣裳本是你入宫要穿的,你不能穿了,我才穿的。”说到最后,声如蚊蚋,几不可闻。

    我笑道:“一母同胞,分什么你我?我的衣衫就是姐姐的,姐姐喜欢就只管拿去好了。将来我进了宫,一定想办法接你进宫。听说宫里的梨花很美,咱们还一起收花洗尘,晒干了做香囊,可好?”我一口气说完这几句话,不知怎的,竟也触动心肠,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玉枢低下头,抬起簇新的袖子,胡乱拭泪。

    忽听门首有娇音响起:“玉机姐姐在么?”我俩匆忙收泪。一回头,却见柔桑亭主俏生生立在门口,身后是信亲王世子高d。

    柔桑身着淡黄小袄,像一朵迎春花扑进我怀中,又拉着玉枢的手不放。我笑着扶好她,方行了一礼。

    高d这才缓步而入。自从上次在甬道一别,我和他足有三个月没见。他又高了一些,两颊冒出零星痘点,一张脸脱去了稚气的轮廓,圆湛中微露棱角。一身竹纹长衣,腰下丝绦万缕,风度翩翩,悠然闲适。我和玉枢连忙上前见礼。

    高d蹙眉道:“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哭什么?”说着看一眼隐翠,笑道,“这件衣裳我见玉机妹妹穿过。难道你们两个为争衣服,所以恼了?”一语言中症结,玉枢赧颜垂首。

    我笑道:“我和姐姐才不会为了一件衣裳起争执。”

    忽听柔桑娇声道:“玉机姐姐,我都有好几日没见你了,好容易我让表哥带我来,你只顾着和他说话!”

    玉枢忙拉了柔桑的小手,带她到院中的石桌边坐下:“世子与亭主请稍坐,奴婢去沏壶茶来。”犹豫片刻,又叮嘱我好生作陪。

    三人围着石桌坐定,我笑道:“亭主怎么到这里来了,长公主殿下知道么?”

    柔桑翘起双唇,赌气嗔道:“母亲不准我和大表哥去花园放风筝,真讨厌。”

    我知道熙平长公主对女儿期许颇高,有时不免管束得严些,柔桑为此常向我们抱怨。我瞟了一眼高d:“世子怎能将亭主带到这里来,也不多叫几个人跟着。”

    高d抱屈道:“柔桑一下课就央我带她放风筝,姑母不同意。她又逼着我带她来这里,差点将我的袖子扯破,难道我不带她来么?你这院子里又有什么吃人的物事,难道除了你们姐妹别人都来不得?”

    不待我说话,柔桑便叫道:“玉机姐姐别怪表哥了,是我让表哥带我来的。我好久没见姐姐了,难道就不能来看看姐姐么?”

    高d道:“我们还是回去的好。巴巴地过来,有人还不领情。”

    我忙起身行了大礼:“世子玉趾光降,奴婢惶恐。言行无状之处,还请殿下宽宥则个。”

    高d笑道:“既赔罪了,孤便不与你计较。”说着示意我坐下,“只是我们四个白坐着,做些什么好呢?”

    柔桑拍手道:“我要听玉机姐姐讲故事。”

    高d接口道:“这个主意妙。今日晴好,梨花开得又盛,我们就坐在梨树下听玉机讲典故,岂不甚好?常听姑母说玉机熟读史书,今日该当领教。”

    我掩口笑道:“原来并不是为了看我,都是为了听故事。”

    柔桑一双小手不知什么时候已搭在我左臂上,将我推来搡去,口中不停说道:“玉机姐姐快讲故事给我们听……”

    正闹着,玉枢用竹盘盛着四只德清窑白瓷茶盏走上前来。雪亮的茶盏中漂着几片新茶,娇绿点点,煞是动人。玉枢一边奉茶,一边笑道:“茶虽算不得好,却是今春的新茶,恭请世子与亭主品尝。”

    高d端起茶轻轻一嗅:“新茶的气味虽不够醇厚,却有天然的清新之气。”茶香袅袅散开,高d目光闪亮,似晨雾中高挂东方的启明星。

    柔桑伸着舌头道:“好烫!”

    玉枢忙接过柔桑手中的茶盏:“平日里长公主总是说茶要缓缓饮,您又不记得了。”

    柔桑嘻嘻笑道:“怕什么,母亲又不在这里。”说罢直嚷着要听故事。

    我想了想道:“前些日子,我整理旧日看过的书、写过的字,竟被我发现一样好东西。”

    柔桑长长的睫毛似蝶翼忽闪:“什么好东西?”

    我笑道:“是我小时候读书的涂鸦,足有二十来张,上画了些典故。如今只听我一个人说,也无趣得很,不如将这些画拿出来,每人拣选自己喜欢的或知道的,讲一个与其他人听,岂不更好?”

    高d道:“这个好,既有画可以看,还可以听典故。”

    柔桑嗫嚅道:“我不知道什么典故……我还小呢……”

    玉枢连忙开解柔桑:“那么多画,其中定有亭主知道的,一会儿定让亭主先挑。”柔桑仍是怯怯:“如果我还是说不出呢?”

    玉枢笑道:“若真说不出,只管叫玉机替您说一个新鲜有趣的。”

    柔桑顿时展颜,拍手道:“这样好,玉机姐姐快拿画来。”

    我进屋取了旧画,柔桑一把抢了去。玉枢一面帮她翻找,一面笑道:“亭主莫急。”

    柔桑抽出一张画来,兴奋道:“这个我知道,夫子讲过。”

    但见画上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立于堂下,神色坚毅,据理申诉,堂上的官指着地上的钉板,横眉冷目。

    柔桑朗朗道:“这画说的是诸娥救父的故事。前朝有一个女孩叫诸娥,她才八岁。她的父亲被一个恶官冤枉,说是贪污了朝廷的粮饷,被判了死罪。诸娥和舅舅为替父亲伸冤,前往京城告御状。京官接了状纸,却说民告官必得熬过滚钉板之刑。诸娥毫不犹豫,忍住剧痛,挨过刑罚,终于为父亲洗雪沉冤。这便是诸娥救父的故事。从此以后,若有哪个女孩事父母至孝又刚烈不屈,便将她比作诸娥。”

    我和玉枢立刻拍掌叫好,高d道:“柔桑的年纪虽然小,可是也很有学问。”柔桑喜滋滋地露出天真的笑容。

    我将画推到高d面前,恭敬道:“也请世子抽取一张,奴婢们洗耳恭听。”

    高d笑道:“不用翻了,就这一张画最好。”说着掀起面上一张。画上一对兄弟,年长的在田间劳作,年幼的在屋里读书。高d道:“德宗时的翰林学士、刑部侍郎李建,幼时家贫,他的哥哥李造举债供他读书,一生务农,不曾为官。李建后虽通显,却以清俭著称。”

    玉枢奇道:“这二人一读书,一种田,殿下如何便知这就是李造与李建兄弟?”

    高d不理她,将画儿倒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