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0 章
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10 章
二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直、奉等几大派系,各派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和自己的地盘展开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在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坐镇山西,规测方向,看风使舵,扩张势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刻与各路群雄一较高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开始,双方都派人与阎锡山联系,争取支援。但阎锡山见局势不明,采取中立态度,暗中却派他的参谋主任台寿民到北京、天津探听情况。待冯玉祥反直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后,他见曹锟、吴佩孚已倒,大局将定,便联合冯玉祥、张作霖出兵石家庄,致使直军兵败,直系倒台。于是,冯玉祥与张作霖、段祺瑞联合组成北京政府,段祺瑞任临时总执政。阎锡山因出兵讨曹、吴有功,得以继续统治山西。
1926年春,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重新修好,联合段祺瑞,排斥冯玉祥,发动了对国民军的“讨赤战争”。阎锡山仍然两面讨好,见机行事。一方面对冯军表示友好态度,一方面又暗中协助吴佩孚,阻隔河南国民军与直隶间的联系,使冯军处于直、奉、晋三军的包围之中。冯军调整部署,决定先击破山西,宋哲元率部从杀虎口、得胜口分数路合击大同。这时,阎锡山公开与张作霖、吴佩孚合作,派兵死守关口及重镇,阻挡国民军的进攻。在直、奉、晋三方军阀的联合攻击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冯军被击败,退守西北地区。阎锡山乘势将国民军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等部收编,编为自己的三个师,还派商震率部一路追杀,攻至绥远城。这样,阎锡山的地盘由山西扩大至绥远。随即,他着手进行山西第二次扩军,把部队扩充为十七个师又、王靖国、李服膺、李生达、周玳、杨澄源、彭毓斌、史泽波、陈长捷等都是他的重要将领。
国民党“北伐”成功以后,蒋介石企图利用编遣会议,削弱非嫡系部队,使得蒋介石与其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1929年3月至6月,爆发了蒋桂战争,阎锡山坐山观虎斗。蒋介石击败桂系后,又转而攻击冯玉祥,先后收买策动冯军韩复榘、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阎锡山为挟冯以自重,向蒋讨价还价,于6月将冯玉祥诱骗到太原,随后将冯软禁于五台县建安村。同年8月,蒋介石召开编遣实施会议,欲强行削弱各地实力派的兵力,蒋、阎的矛盾加剧,阎锡山转而实行联冯抗蒋的方针。10月10日,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等二十七人通电反蒋,分三路进攻河南。正当蒋冯两军激战之际,阎锡山却又按兵不动。蒋介石见有机可乘,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阎锡山又被蒋介石拉拢过去,宣布就任此职,冯玉祥再遭软禁,冯军被迫退至潼关以西。1930年1月,冯玉祥密令西北军将领主动与蒋介石联络,阎锡山闻讯,担心蒋冯合作对付自己,急忙主动与冯玉祥修好,3月8日,冯玉祥回一潼关。
在蒋冯冲突的同时,蒋介石与唐生智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战争。阎锡山开始时与唐生智、石友三秘密联系,策划联合反蒋。但战争爆发后,阎锡山,石友三均被蒋拉拢,背弃前约,出兵助蒋讨唐。唐生智战败,残部被蒋、阎改编。
阎锡山就是这样,在军阀混战之中,看风使舵,处处投机钻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终于有一天,他要和蒋介石直接较量,争夺最高领导权。
三
在桂系、冯系、唐系先后遭到蒋介石的打击时,阎锡山靠着他的投机本领,使晋系得到了发展。但是,阎锡山心里也明白,蒋介石虽然处处处利用他,但当蒋介石打败了桂、冯、唐等派系后,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自己了,他和蒋介石的下面交锋是在所难免的。当然,他也知道,光凭晋系的力量无法对抗蒋介石的打击,必然要联络全国的反蒋势力,结成联盟,由自己充当盟主。
1930年1月,蒋介石派吴铁城到太原,代表南京政府要阎锡山补行就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宣誓仪式。实际上阎锡山早已宣布就职,蒋介石此举无非是逼阎锡山宣誓服从蒋记中央。阎锡山大为不满,于是在1月22日举行的就职宣誓仪式上借机发表演说,驳斥蒋介石的武力统一论,攻击蒋介石的施政方针。接着,阎、蒋之间展开了一场所谓“国是”之争的电报论战。2月10日,阎锡山首先致电蒋介石,指出“戡乱而不如止乱,不止乱而一昧戡乱,国内纷乱,将无已时”,并提出“为今之计,礼让为国,舍此莫由”,表示请蒋下野。以此电为开端,宁晋之间的电报论战长达两个月,互相责骂,喋喋不休。
在电报战期间,全国反蒋势力纷纷派代表云集太原,表示愿意拥戴阎锡山为反蒋领袖,商定倒蒋事宜,正式形成反蒋阵线。3月14日,鹿钟麟等五十七位将领发出倒蒋通电,拥护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倒蒋通电,全国各个反蒋的大小军阀陆续起而响应。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总司令,同日,冯玉祥、李宗仁在潼关、桂平各就副总司令职。阎锡山成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先后召开了所有军阀代表和所部高级军官会议,决定集结重兵,组织八个方面军,沿平汉线、陇海线和津浦线三路进击。蒋介石亦针锋相对,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名义,于4月4日下令免除阎锡山所任各项职务,并通令拿办;5日,下令讨伐阎锡山。于是,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爆发了。
中原大战展开后,阎锡山赴郑州与冯玉祥会晤,商讨作战方略,决定在陇海路豫中方面,平汉路豫南方面,均采取攻势防御,在津浦路之鲁北方面,则采取攻势,待有进展后,再全线出击。在作了相应兵力部署之后,阎锡山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作战。5月22日起,蒋、冯、阎激战于鲁、豫千里战场。战争初期,冯玉祥军在平汉路及陇海路大败蒋军,晋军也攻占济南,向徐州、蚌埠进逼。但是不久,反蒋派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各派军队各怀异志,一味保存实力,贻误战机。蒋介石乘机调整兵力部署,重点在津浦线上打击晋军。阎锡山即采取守势,使冯军在陇海线上失去呼应。8月15日,蒋军重占济南,晋军败退黄河以北。蒋介石乘势把重兵用于陇海线上,9月6日开始总攻。阎锡山为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使冯军孤军作战,形势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反蒋联盟积极在北平筹建国民政府,以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为取“久久”谐音作为吉兆,于1930年即民国19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北京怀仁堂宣誓就职,这就是北平民国政府,时称“四九小朝廷”。
9月18日,在交战双方都力图争取的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一职及巨额款项,发表通电,倒向蒋介石,派出十二万东北军大举入关,威胁倒蒋联军的后路。阎锡山见大势已去,发表通电声称“愿退避三舍”,令晋军全线撤退,把几百里战线,大片阵地让给蒋军,使冯军措手不及,苦战之后全军瓦解,分别被蒋介石、张学良所改编。就这样,颇有声势的一场倒蒋战争,因阎锡山的懦弱、动摇、破坏而终告失败。当时,有人画了一幅漫画,画中:阎锡山一手拿算盘,一手拿帐本;蒋介石一手拿金钱,一手拿飞机;冯玉祥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把三方在中原大战中的形态描绘得准确、生动。
阎锡山虽然战败,但他不象冯玉祥把老本都赔上,由于他在战争中时时拨动自己的算盘,虽然战败,但总算保住了多年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及其山西老巢。阎锡山败回太原后,对退路作了周密的布置,他把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消,成立晋绥警备司令部,安排亲信徐永昌、杨爱源任正副司令,替他看守山西、绥远的地盘。同时,他对地方上有权力的人士也作了收买和布置。然后,他自己化装潜入日本人控制的大连,暂作寓公,遥控山西。他经常派亲信副官刘升潜回太原,了解情况,传达指示,要徐永昌和杨爱源团结控制晋绥军各军、师长,不要为蒋介石和张学良所收买利用。中原大战后,晋绥军为张学良裁并,表面上,徐永昌、杨爱源接受了张学良的裁编命令,但实际上他们是根据阎锡山的指示作人事调整的。
阎锡山外逃后,山西蒋记国民党省党部大量通缉、开除阎锡山的骨干分子。另外,山西的知识分子也于1931年1月9日成立了山西善后协进会,揭发阎锡山的种种罪行,并派代表分赴南京、北平等地呼吁声援。协进会提出如下要求和号召:(1)山西驻军以师为单位,一律编为国防军,开赴边疆;(2)财政绝对公开,向中央力争2400万金融公债;(3)将山西兵工厂改为农具制造厂,收回正太路;(4)厉行军民分治。2月9日,协进会代表张策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提出了五点要求,基本内容同上。由于阎锡山出逃前,对山西的军政要员和地方上有权势的人士作了收买和布置,多数人为阎所用,不愿参加这次反阎运动,因而协进会的活动很快也烟消云散。
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担心离晋日久,军队离心,老巢倾覆,遂于1931年8月5日,在日本飞机护送下回到大同,随即返回五台县河边村。同僚们都为他的安全担心,而他自恃有日本人撑腰,而且预言说:“过不了多久,全国就要行动起来,反对蒋介石和张学良。他们将自顾不暇,对我也无可奈何。”果然,一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无暇顾及阎锡山。这时,汪清卫从法国回国,高唱“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调子,又同蒋介石合流,担任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为了取得清精卫的支持,派亲信赵丕廉驻南京与汪联系,同时,还派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到北平活动,通过宋美龄的关系向蒋介石疏通。这时,蒋介石也表示“捐弃前嫌,团结御侮”,接受了汪精卫的提议,于1932年2月,委派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2月19日,阎锡山由河边村回到太原就职,不久,阎锡山又恢复了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从此,阎锡山与蒋介石重新合流,再度统治晋绥两省。
四
阎锡山回太原任职以后,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制定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发展山西的轻重工业,同时,也加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热河沦陷、华北危急,山西也处于抗日前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走上北上抗日,到达陕北。陕北苏区日渐扩大,红军势力日益增强。这时,阎锡山十分恐慌,日夜考虑的中心问题是防共反共,派兵西渡黄河协助陕西国民党军“进剿”红军。1935年冬,中共中央为了民族利益,发表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声明,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地区开赴前线抗日,但阎锡山拒绝红军的要求,派兵阻止红军东渡对日作战。1936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东征宣言”,东征红军渡过黄河,击破阻击的阎军。阎锡山主动请蒋介石派兵入晋,蒋介石趁机即派五个师开进山西。中共中央为了珍惜国力,履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于5月5日发出“回师通电”,东征红军撤回黄河以西。
1936年7月,日军侵占察北六县,准备进犯绥远。阎锡山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只得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并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主要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等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参加抗日。1936年11月,阎锡山派傅作义指挥晋军向日军占领的百灵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敌击溃,收复了绥北要地百灵庙。
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军改编为第六、第七集团军,红军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八集团军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军联合作战。8月上旬,日军侵入南口后,战事进入第二战区晋绥两省。阎锡山将部队布防于天镇、大同等要隘,自己到雁门关西面的岭口,布置行营,亲自指挥作战。不久,天镇失守,阎锡山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军一齐调进雁门关以南,扼守平型关至阳口一线。9月,日军大举进攻太原,阎锡山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组织了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不久,保定、沣源、石家庄等相继陷入敌手,雁门关一线亦被日军突破,阎锡山指挥部队退守第二道防线——忻口防线。阎锡山集中了八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战斗非常的激烈,双方死伤惨重。10月15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弹牺牲。日军攻下忻口,曾三易指挥官。后因平汉线上国民党撤至石家庄以南地区,日军主力川岸师团直扑娘子关,威胁太原,阎锡山被迫放弃忻口,向太原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很快迫近城下,傅作义率部与日军激战两天,终因力量不支,放弃太原南撤。
11月8日,阎锡山将部队撤至临汾,进行整军,在共产党和八路军建议和推动下,阎锡山组织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先后成立了四个“抗日决死队”和其他抗日民众武装。但是,1938年3月初,临汾失陷后,阎锡山的官僚统治集团陷于异常混乱的状态,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各种亡国论调笼罩及扩散。而共产党所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等进步力量,则纷纷转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政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阎锡山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深怕大权旁落,无法掌权,便采取“内部分化”、“制造摩擦”、“派兵监视”等各种反动措施,制造分裂,限制进步活动。
1938年12月,日军进攻吉县,阎锡山仓皇率部西渡黄河,向陕西宜川退避。此时,他对抗日已丧失信心,日军也加紧对他进行诱降。阎锡山决心采取“降日拥蒋反共”的路线,他对部属说:“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反共”,并美其名曰“二的哲学”、“唯中哲学”。1939年10月,阎锡山下令解散“战委会”,取缔“牺盟会”,接着又以军队要“正规化”为借口,将“决死队”取消,把抗日新军改编为几个旅,撤消薄一波等决死队纵队政委的职务。他的这些行动,受到共产党人薄一波等的坚决抵制。12月,阎锡山公然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他与日军勾结,命令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等率部进攻决死队各纵队,大肆屠杀摧残革命人士,使山西抗日力量遭受到重大损失。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加紧与日军勾结,多次派赵承绶等与日军接触,商谈投降条件。1941年8月11日,赵承绶与日军代表田边盛武和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阎锡山实际是想降日充当汉奸傀儡。后因共产党、八路军的阻止,阎锡山又有所顾忌。之后,阎锡山与日军打打停停,但降日的打算并未放弃。1942年4月,阎锡山又派赵承绶到太原会见日军山西驻军参谋长花谷正。花谷正提出,必须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5月,阎锡山亲自与日方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因条件不合,会谈未获结果。后日军将《汾阳协定》及“安平会议”开会所拍照片印刷,用飞机投撒西安,公布于世,并对阎锡山发动进攻。虽然如此,阎锡山仍与日军继续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与日伪军勾结,即调动兵力抢占太原等重要城市。阎锡山以留用技术人员作掩护,留用日军战俘与技术人员五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三千余人,编为六个大队。随后,他又将伪军改编为五个“省防军”,为他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卖命。
1945年9月,阎锡山抽调重兵,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率十三个师,分左、右两路,向上党解放区进犯。刘伯承、邓小平调集晋察鲁豫主力部队三万余人,民兵五万余人奋起自卫。经过四十余天的激战,阎军精锐三万余人被歼,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被击毙,史波波等二十七名将官被俘虏,上党战役使阎锡山的实力损失惨重。
其后,阎锡山在山西极力推行各种暴政,加强特务统治,组织“还乡团”,向广大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并积极追随蒋介石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是,随着人民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阎锡山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从1946年11月底开始,晋西各县相继被陈赓、王震等部攻占。1948年6、7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晋中战役,阎锡山所部被歼十万人,丢失了县城十多座,连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绶也被俘虏,阎锡山只有困守太原,作垂死挣扎。1948年7月以后,太原城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多次提倡和平谈判,均遭到阎锡山的拒绝。其所属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准备举行和平起义,被阎锡山逮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
1949年1月,原晋军将领陈长捷在天津战败被俘,傅作义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编,阎锡山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还狂妄叫喊,要与太原共存亡,暗地里却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一举攻克太原,全歼守敌。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被击毙;国民党山西省代理主席梁化之服毒身亡;第十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十五兵团司令官孙楚,以及赵世珍、孙福麟、刘奉滨、温怀宪、曹国忠、韩步洲、高倬之、刘效曾、陈如日等一批高级将领被俘虏,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彻底覆灭(9月19日,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外的统治亦彻底结束。
阎锡山逃出太原后,于6月3日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然而,“阎内阁”仅仅存在一个星期,到6月11日,就被在广州成立的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中央非常委员会所替代,他实际是个毫无实权的“院长”。“阎内阁”可以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1949年10月11日,阎锡山随“国民政府”迁逃重庆,重庆解放后,又逃往成都。12月8日,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都,阎锡山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阎锡山逃往台湾后,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继续著书进行反共宣传,直到临死前还叫嚣着要重返太原,195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
还有几位晋军的主要将领即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他们的结局也应让读者知道。
徐永昌(山西崞县人),1937年后,历任军委会办公室主任,保定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1945年9月2日,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948年,徐永昌出任国防部长,其后一年多时间,他活动于太原、北京、绥远之间,企图挽回国民党的危局,失败后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59年7月13日,徐永昌在台北病逝。
杨爱源(山西五台人),1937年后,历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太原解放前夕逃走,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战备委员会顾问。1959年1月,杨爱源在台湾病逝。
商震(浙江绍兴人,生于河北大城县),1935年后,历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1947年4月起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商震弃政从商,并定居日本。1974年曾回国观光。1978年5月15日,商震在东京病逝。根据其生前愿望,其骨灰后来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傅作义(山西荣河人),1915年二十岁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在晋军中任职,后成为拥兵数十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任华北“剿共”总司令。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能顺应历史潮流,选择和平起义的道路,使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免遭炮火的摧毁。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第七章 蒋系军阀
一
曾在中国现代史上显赫一时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等,都先后被新崛起的军阀蒋介石所击败,不得以而处于臣服的地位。这一章,我们就专门谈谈一代枭雄蒋介石是如何发迹,如何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从而统治中国二十一年之久的。
蒋介石,浙江省宁波地区奉化县溪口镇人,1887年10月31日出生。学名志清,官名中正,字介石,以官名及字并行于世。蒋介石的祖父叫蒋斯千,字玉表,是一位盐商;父亲叫蒋明火,字肇聪。在蒋玉表死后继承家政。蒋肇聪前后娶过三房正式夫人,元配徐氏生长女蒋瑞春、长子蒋周康(字介卿);徐氏死后,娶继室孙氏,孙氏不久亡故,无所出;后又娶嵊县王采玉为填房,生蒋介石及蒋瑞莲(另有一女一子早亡)。蒋介石九岁时,父亲蒋肇聪去世,母亲王采玉管理名下家产,抚养蒋介石及蒋瑞莲。蒋介石十五岁时,娶奉化县岩头村“毛祥丰”南货号老板毛鼎和之女毛福美为妻。毛福美比蒋介石大五岁,八年后,即1910年3月18日,生下儿子蒋经国。
蒋介石七岁开始在私塾读书,曾先后入过锦溪凤农学堂、宁波箭金公学、奉化龙津中学等。他自幼顽劣,不甚喜好典籍,总想将来当一名叱咤风云的军人。二十岁时,他自费到日本,想读军校,但因日本只收公费留学生,结果只好回国。回国后,恰逢袁世凯在保定办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在浙江招生。蒋介石即去投考并考取。第二年即1908年,蒋介石因成绩表现优异,成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批被派往日本深造的四人之一。蒋介石先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结识了张群、陈其美等人,又经陈其美而结识了孙中山,在日本期间,蒋介石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蒋介石、张群等一些青年士官生即乘轮回国,10月30日到达上海。蒋介石参加了陈其美指挥的上海光复之役。陈其美出任上海都督后,蒋介石被任命为攻浙先锋队指挥官、沪军第五团团长。
1912年1月14日,陈其美派人刺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孙中山下令“严速究缉”,蒋介石因陶案牵连,逃避日本。1913年春,蒋介石回到上海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受命进攻江南制造局,失败后遭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介石被迫逃往陈其美的娘姨姚怡诚的卧室内,遂纳姚怡诚为侧室。姚室没有生孩子,后将戴季陶与日本籍外室生的儿子领来代养(其时日妇已去世),这就是蒋纬国。“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陈其美等逃亡日本,蒋介石只好在上海混迹于江湖,拜青帮头子黄金荣为师,并与洪帮头子虞洽卿、青帮头子杜月笙等结为好友。
1914年6月,蒋介石再度到日本,追随孙中山,其后曾被派回上海、哈尔滨活动反袁,但均告失败。1915年,蒋介石又随陈其美回国,谋划夺取上海,但未成功。1916年5月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刺杀。陈其美是蒋介石的同乡,比蒋介石大十一岁,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良师益友,后来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的革命军中任参谋长。1918年3月,蒋介石被孙中山召到广州任陈炯明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不久又被调到福建长泰当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后所部与浙军发生火拼,蒋介石只身逃离福建往上海,奉孙中山命在上海开设一家商品交易所,经过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笔活动资金。
1920年,蒋介石受孙中山之命重返军界。10月,到达汕头参加陈炯明的部队进军广州。11月,蒋介石不愿与陈炯明共事而回上海,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后陈洁如领养一女,取名蒋瑶光。1921年6月16日,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回家奔丧,孙中山亦派陈果夫作为个人代表参加了葬礼,还亲笔题了“蒋母之墓”四个字。1921年10月,蒋介石返回广州,协助孙中山拟订进军两广进而统一中国的作战计划。1922年6月,蒋介石返回家乡祭奠其母逝世一周年。此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围攻总统府。6月17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率海军与陈炯明叛军对抗。孙中山急电蒋介石回粤。6月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于8月9日乘英轮转香港,8月14日到达上海。9月间,蒋介石写出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歌颂孙中山,痛斥陈炯明。孙中山亲自为之作序,因此而对蒋介石更加信任。10月间,蒋介石被孙中山任命为许崇智的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大元帅府,蒋介石又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1923年8月,蒋介石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被孙中山派往苏联考察。在苏联期间,蒋介石考察了苏联党政军的组织情况,参观了陆军海军学校,会见了托洛茨基等人。12月15日,蒋介石回到上海,并写了一个考察报告。
第 10 章
恋耽美
第 10 章
二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直、奉等几大派系,各派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和自己的地盘展开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在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坐镇山西,规测方向,看风使舵,扩张势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刻与各路群雄一较高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开始,双方都派人与阎锡山联系,争取支援。但阎锡山见局势不明,采取中立态度,暗中却派他的参谋主任台寿民到北京、天津探听情况。待冯玉祥反直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后,他见曹锟、吴佩孚已倒,大局将定,便联合冯玉祥、张作霖出兵石家庄,致使直军兵败,直系倒台。于是,冯玉祥与张作霖、段祺瑞联合组成北京政府,段祺瑞任临时总执政。阎锡山因出兵讨曹、吴有功,得以继续统治山西。
1926年春,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重新修好,联合段祺瑞,排斥冯玉祥,发动了对国民军的“讨赤战争”。阎锡山仍然两面讨好,见机行事。一方面对冯军表示友好态度,一方面又暗中协助吴佩孚,阻隔河南国民军与直隶间的联系,使冯军处于直、奉、晋三军的包围之中。冯军调整部署,决定先击破山西,宋哲元率部从杀虎口、得胜口分数路合击大同。这时,阎锡山公开与张作霖、吴佩孚合作,派兵死守关口及重镇,阻挡国民军的进攻。在直、奉、晋三方军阀的联合攻击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冯军被击败,退守西北地区。阎锡山乘势将国民军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等部收编,编为自己的三个师,还派商震率部一路追杀,攻至绥远城。这样,阎锡山的地盘由山西扩大至绥远。随即,他着手进行山西第二次扩军,把部队扩充为十七个师又、王靖国、李服膺、李生达、周玳、杨澄源、彭毓斌、史泽波、陈长捷等都是他的重要将领。
国民党“北伐”成功以后,蒋介石企图利用编遣会议,削弱非嫡系部队,使得蒋介石与其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1929年3月至6月,爆发了蒋桂战争,阎锡山坐山观虎斗。蒋介石击败桂系后,又转而攻击冯玉祥,先后收买策动冯军韩复榘、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部,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阎锡山为挟冯以自重,向蒋讨价还价,于6月将冯玉祥诱骗到太原,随后将冯软禁于五台县建安村。同年8月,蒋介石召开编遣实施会议,欲强行削弱各地实力派的兵力,蒋、阎的矛盾加剧,阎锡山转而实行联冯抗蒋的方针。10月10日,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等二十七人通电反蒋,分三路进攻河南。正当蒋冯两军激战之际,阎锡山却又按兵不动。蒋介石见有机可乘,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阎锡山又被蒋介石拉拢过去,宣布就任此职,冯玉祥再遭软禁,冯军被迫退至潼关以西。1930年1月,冯玉祥密令西北军将领主动与蒋介石联络,阎锡山闻讯,担心蒋冯合作对付自己,急忙主动与冯玉祥修好,3月8日,冯玉祥回一潼关。
在蒋冯冲突的同时,蒋介石与唐生智之间也爆发了一场战争。阎锡山开始时与唐生智、石友三秘密联系,策划联合反蒋。但战争爆发后,阎锡山,石友三均被蒋拉拢,背弃前约,出兵助蒋讨唐。唐生智战败,残部被蒋、阎改编。
阎锡山就是这样,在军阀混战之中,看风使舵,处处投机钻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终于有一天,他要和蒋介石直接较量,争夺最高领导权。
三
在桂系、冯系、唐系先后遭到蒋介石的打击时,阎锡山靠着他的投机本领,使晋系得到了发展。但是,阎锡山心里也明白,蒋介石虽然处处处利用他,但当蒋介石打败了桂、冯、唐等派系后,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自己了,他和蒋介石的下面交锋是在所难免的。当然,他也知道,光凭晋系的力量无法对抗蒋介石的打击,必然要联络全国的反蒋势力,结成联盟,由自己充当盟主。
1930年1月,蒋介石派吴铁城到太原,代表南京政府要阎锡山补行就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宣誓仪式。实际上阎锡山早已宣布就职,蒋介石此举无非是逼阎锡山宣誓服从蒋记中央。阎锡山大为不满,于是在1月22日举行的就职宣誓仪式上借机发表演说,驳斥蒋介石的武力统一论,攻击蒋介石的施政方针。接着,阎、蒋之间展开了一场所谓“国是”之争的电报论战。2月10日,阎锡山首先致电蒋介石,指出“戡乱而不如止乱,不止乱而一昧戡乱,国内纷乱,将无已时”,并提出“为今之计,礼让为国,舍此莫由”,表示请蒋下野。以此电为开端,宁晋之间的电报论战长达两个月,互相责骂,喋喋不休。
在电报战期间,全国反蒋势力纷纷派代表云集太原,表示愿意拥戴阎锡山为反蒋领袖,商定倒蒋事宜,正式形成反蒋阵线。3月14日,鹿钟麟等五十七位将领发出倒蒋通电,拥护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3月21日,阎、冯公开发出倒蒋通电,全国各个反蒋的大小军阀陆续起而响应。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总司令,同日,冯玉祥、李宗仁在潼关、桂平各就副总司令职。阎锡山成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先后召开了所有军阀代表和所部高级军官会议,决定集结重兵,组织八个方面军,沿平汉线、陇海线和津浦线三路进击。蒋介石亦针锋相对,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名义,于4月4日下令免除阎锡山所任各项职务,并通令拿办;5日,下令讨伐阎锡山。于是,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爆发了。
中原大战展开后,阎锡山赴郑州与冯玉祥会晤,商讨作战方略,决定在陇海路豫中方面,平汉路豫南方面,均采取攻势防御,在津浦路之鲁北方面,则采取攻势,待有进展后,再全线出击。在作了相应兵力部署之后,阎锡山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作战。5月22日起,蒋、冯、阎激战于鲁、豫千里战场。战争初期,冯玉祥军在平汉路及陇海路大败蒋军,晋军也攻占济南,向徐州、蚌埠进逼。但是不久,反蒋派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各派军队各怀异志,一味保存实力,贻误战机。蒋介石乘机调整兵力部署,重点在津浦线上打击晋军。阎锡山即采取守势,使冯军在陇海线上失去呼应。8月15日,蒋军重占济南,晋军败退黄河以北。蒋介石乘势把重兵用于陇海线上,9月6日开始总攻。阎锡山为保存实力,密令陇海线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使冯军孤军作战,形势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反蒋联盟积极在北平筹建国民政府,以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为取“久久”谐音作为吉兆,于1930年即民国19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北京怀仁堂宣誓就职,这就是北平民国政府,时称“四九小朝廷”。
9月18日,在交战双方都力图争取的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一职及巨额款项,发表通电,倒向蒋介石,派出十二万东北军大举入关,威胁倒蒋联军的后路。阎锡山见大势已去,发表通电声称“愿退避三舍”,令晋军全线撤退,把几百里战线,大片阵地让给蒋军,使冯军措手不及,苦战之后全军瓦解,分别被蒋介石、张学良所改编。就这样,颇有声势的一场倒蒋战争,因阎锡山的懦弱、动摇、破坏而终告失败。当时,有人画了一幅漫画,画中:阎锡山一手拿算盘,一手拿帐本;蒋介石一手拿金钱,一手拿飞机;冯玉祥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把三方在中原大战中的形态描绘得准确、生动。
阎锡山虽然战败,但他不象冯玉祥把老本都赔上,由于他在战争中时时拨动自己的算盘,虽然战败,但总算保住了多年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及其山西老巢。阎锡山败回太原后,对退路作了周密的布置,他把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消,成立晋绥警备司令部,安排亲信徐永昌、杨爱源任正副司令,替他看守山西、绥远的地盘。同时,他对地方上有权力的人士也作了收买和布置。然后,他自己化装潜入日本人控制的大连,暂作寓公,遥控山西。他经常派亲信副官刘升潜回太原,了解情况,传达指示,要徐永昌和杨爱源团结控制晋绥军各军、师长,不要为蒋介石和张学良所收买利用。中原大战后,晋绥军为张学良裁并,表面上,徐永昌、杨爱源接受了张学良的裁编命令,但实际上他们是根据阎锡山的指示作人事调整的。
阎锡山外逃后,山西蒋记国民党省党部大量通缉、开除阎锡山的骨干分子。另外,山西的知识分子也于1931年1月9日成立了山西善后协进会,揭发阎锡山的种种罪行,并派代表分赴南京、北平等地呼吁声援。协进会提出如下要求和号召:(1)山西驻军以师为单位,一律编为国防军,开赴边疆;(2)财政绝对公开,向中央力争2400万金融公债;(3)将山西兵工厂改为农具制造厂,收回正太路;(4)厉行军民分治。2月9日,协进会代表张策到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提出了五点要求,基本内容同上。由于阎锡山出逃前,对山西的军政要员和地方上有权势的人士作了收买和布置,多数人为阎所用,不愿参加这次反阎运动,因而协进会的活动很快也烟消云散。
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担心离晋日久,军队离心,老巢倾覆,遂于1931年8月5日,在日本飞机护送下回到大同,随即返回五台县河边村。同僚们都为他的安全担心,而他自恃有日本人撑腰,而且预言说:“过不了多久,全国就要行动起来,反对蒋介石和张学良。他们将自顾不暇,对我也无可奈何。”果然,一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无暇顾及阎锡山。这时,汪清卫从法国回国,高唱“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调子,又同蒋介石合流,担任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为了取得清精卫的支持,派亲信赵丕廉驻南京与汪联系,同时,还派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到北平活动,通过宋美龄的关系向蒋介石疏通。这时,蒋介石也表示“捐弃前嫌,团结御侮”,接受了汪精卫的提议,于1932年2月,委派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2月19日,阎锡山由河边村回到太原就职,不久,阎锡山又恢复了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从此,阎锡山与蒋介石重新合流,再度统治晋绥两省。
四
阎锡山回太原任职以后,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制定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发展山西的轻重工业,同时,也加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热河沦陷、华北危急,山西也处于抗日前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走上北上抗日,到达陕北。陕北苏区日渐扩大,红军势力日益增强。这时,阎锡山十分恐慌,日夜考虑的中心问题是防共反共,派兵西渡黄河协助陕西国民党军“进剿”红军。1935年冬,中共中央为了民族利益,发表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的声明,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地区开赴前线抗日,但阎锡山拒绝红军的要求,派兵阻止红军东渡对日作战。1936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东征宣言”,东征红军渡过黄河,击破阻击的阎军。阎锡山主动请蒋介石派兵入晋,蒋介石趁机即派五个师开进山西。中共中央为了珍惜国力,履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于5月5日发出“回师通电”,东征红军撤回黄河以西。
1936年7月,日军侵占察北六县,准备进犯绥远。阎锡山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只得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并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主要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等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参加抗日。1936年11月,阎锡山派傅作义指挥晋军向日军占领的百灵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敌击溃,收复了绥北要地百灵庙。
1937年“七·七”事变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军改编为第六、第七集团军,红军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八集团军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军联合作战。8月上旬,日军侵入南口后,战事进入第二战区晋绥两省。阎锡山将部队布防于天镇、大同等要隘,自己到雁门关西面的岭口,布置行营,亲自指挥作战。不久,天镇失守,阎锡山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军一齐调进雁门关以南,扼守平型关至阳口一线。9月,日军大举进攻太原,阎锡山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组织了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不久,保定、沣源、石家庄等相继陷入敌手,雁门关一线亦被日军突破,阎锡山指挥部队退守第二道防线——忻口防线。阎锡山集中了八万人的兵力,由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组织忻口防御战役。战斗非常的激烈,双方死伤惨重。10月15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弹牺牲。日军攻下忻口,曾三易指挥官。后因平汉线上国民党撤至石家庄以南地区,日军主力川岸师团直扑娘子关,威胁太原,阎锡山被迫放弃忻口,向太原撤退。日军尾随追击,很快迫近城下,傅作义率部与日军激战两天,终因力量不支,放弃太原南撤。
11月8日,阎锡山将部队撤至临汾,进行整军,在共产党和八路军建议和推动下,阎锡山组织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先后成立了四个“抗日决死队”和其他抗日民众武装。但是,1938年3月初,临汾失陷后,阎锡山的官僚统治集团陷于异常混乱的状态,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各种亡国论调笼罩及扩散。而共产党所领导的“牺盟会”、“决死队”等进步力量,则纷纷转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政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阎锡山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深怕大权旁落,无法掌权,便采取“内部分化”、“制造摩擦”、“派兵监视”等各种反动措施,制造分裂,限制进步活动。
1938年12月,日军进攻吉县,阎锡山仓皇率部西渡黄河,向陕西宜川退避。此时,他对抗日已丧失信心,日军也加紧对他进行诱降。阎锡山决心采取“降日拥蒋反共”的路线,他对部属说:“抗日要准备联日,拥蒋要准备反蒋,联共要准备反共”,并美其名曰“二的哲学”、“唯中哲学”。1939年10月,阎锡山下令解散“战委会”,取缔“牺盟会”,接着又以军队要“正规化”为借口,将“决死队”取消,把抗日新军改编为几个旅,撤消薄一波等决死队纵队政委的职务。他的这些行动,受到共产党人薄一波等的坚决抵制。12月,阎锡山公然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他与日军勾结,命令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等率部进攻决死队各纵队,大肆屠杀摧残革命人士,使山西抗日力量遭受到重大损失。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加紧与日军勾结,多次派赵承绶等与日军接触,商谈投降条件。1941年8月11日,赵承绶与日军代表田边盛武和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阎锡山实际是想降日充当汉奸傀儡。后因共产党、八路军的阻止,阎锡山又有所顾忌。之后,阎锡山与日军打打停停,但降日的打算并未放弃。1942年4月,阎锡山又派赵承绶到太原会见日军山西驻军参谋长花谷正。花谷正提出,必须与阎锡山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5月,阎锡山亲自与日方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因条件不合,会谈未获结果。后日军将《汾阳协定》及“安平会议”开会所拍照片印刷,用飞机投撒西安,公布于世,并对阎锡山发动进攻。虽然如此,阎锡山仍与日军继续联系,直到日本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与日伪军勾结,即调动兵力抢占太原等重要城市。阎锡山以留用技术人员作掩护,留用日军战俘与技术人员五千余人,其中有战斗力的三千余人,编为六个大队。随后,他又将伪军改编为五个“省防军”,为他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卖命。
1945年9月,阎锡山抽调重兵,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率十三个师,分左、右两路,向上党解放区进犯。刘伯承、邓小平调集晋察鲁豫主力部队三万余人,民兵五万余人奋起自卫。经过四十余天的激战,阎军精锐三万余人被歼,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被击毙,史波波等二十七名将官被俘虏,上党战役使阎锡山的实力损失惨重。
其后,阎锡山在山西极力推行各种暴政,加强特务统治,组织“还乡团”,向广大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并积极追随蒋介石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是,随着人民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阎锡山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从1946年11月底开始,晋西各县相继被陈赓、王震等部攻占。1948年6、7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晋中战役,阎锡山所部被歼十万人,丢失了县城十多座,连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绶也被俘虏,阎锡山只有困守太原,作垂死挣扎。1948年7月以后,太原城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解放军多次提倡和平谈判,均遭到阎锡山的拒绝。其所属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准备举行和平起义,被阎锡山逮捕,押送南京交蒋介石枪杀。
1949年1月,原晋军将领陈长捷在天津战败被俘,傅作义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编,阎锡山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还狂妄叫喊,要与太原共存亡,暗地里却指使其亲信在蒋介石、李宗仁面前活动,建议李宗仁电邀他到南京“讨论国事”。1949年3月,他假借开会之机,仓皇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徐向前兵团一举攻克太原,全歼守敌。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被击毙;国民党山西省代理主席梁化之服毒身亡;第十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第十五兵团司令官孙楚,以及赵世珍、孙福麟、刘奉滨、温怀宪、曹国忠、韩步洲、高倬之、刘效曾、陈如日等一批高级将领被俘虏,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绥军彻底覆灭(9月19日,绥远省保安司令兼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和平解放),阎锡山在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外的统治亦彻底结束。
阎锡山逃出太原后,于6月3日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然而,“阎内阁”仅仅存在一个星期,到6月11日,就被在广州成立的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中央非常委员会所替代,他实际是个毫无实权的“院长”。“阎内阁”可以说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1949年10月11日,阎锡山随“国民政府”迁逃重庆,重庆解放后,又逃往成都。12月8日,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都,阎锡山见已无立身之所,只得飞往台湾。
阎锡山逃往台湾后,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继续著书进行反共宣传,直到临死前还叫嚣着要重返太原,195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
还有几位晋军的主要将领即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他们的结局也应让读者知道。
徐永昌(山西崞县人),1937年后,历任军委会办公室主任,保定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1945年9月2日,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1948年,徐永昌出任国防部长,其后一年多时间,他活动于太原、北京、绥远之间,企图挽回国民党的危局,失败后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59年7月13日,徐永昌在台北病逝。
杨爱源(山西五台人),1937年后,历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太原解放前夕逃走,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战备委员会顾问。1959年1月,杨爱源在台湾病逝。
商震(浙江绍兴人,生于河北大城县),1935年后,历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1947年4月起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商震弃政从商,并定居日本。1974年曾回国观光。1978年5月15日,商震在东京病逝。根据其生前愿望,其骨灰后来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傅作义(山西荣河人),1915年二十岁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即在晋军中任职,后成为拥兵数十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任华北“剿共”总司令。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能顺应历史潮流,选择和平起义的道路,使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免遭炮火的摧毁。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第七章 蒋系军阀
一
曾在中国现代史上显赫一时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等,都先后被新崛起的军阀蒋介石所击败,不得以而处于臣服的地位。这一章,我们就专门谈谈一代枭雄蒋介石是如何发迹,如何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从而统治中国二十一年之久的。
蒋介石,浙江省宁波地区奉化县溪口镇人,1887年10月31日出生。学名志清,官名中正,字介石,以官名及字并行于世。蒋介石的祖父叫蒋斯千,字玉表,是一位盐商;父亲叫蒋明火,字肇聪。在蒋玉表死后继承家政。蒋肇聪前后娶过三房正式夫人,元配徐氏生长女蒋瑞春、长子蒋周康(字介卿);徐氏死后,娶继室孙氏,孙氏不久亡故,无所出;后又娶嵊县王采玉为填房,生蒋介石及蒋瑞莲(另有一女一子早亡)。蒋介石九岁时,父亲蒋肇聪去世,母亲王采玉管理名下家产,抚养蒋介石及蒋瑞莲。蒋介石十五岁时,娶奉化县岩头村“毛祥丰”南货号老板毛鼎和之女毛福美为妻。毛福美比蒋介石大五岁,八年后,即1910年3月18日,生下儿子蒋经国。
蒋介石七岁开始在私塾读书,曾先后入过锦溪凤农学堂、宁波箭金公学、奉化龙津中学等。他自幼顽劣,不甚喜好典籍,总想将来当一名叱咤风云的军人。二十岁时,他自费到日本,想读军校,但因日本只收公费留学生,结果只好回国。回国后,恰逢袁世凯在保定办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在浙江招生。蒋介石即去投考并考取。第二年即1908年,蒋介石因成绩表现优异,成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批被派往日本深造的四人之一。蒋介石先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后入日本士官学校,结识了张群、陈其美等人,又经陈其美而结识了孙中山,在日本期间,蒋介石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蒋介石、张群等一些青年士官生即乘轮回国,10月30日到达上海。蒋介石参加了陈其美指挥的上海光复之役。陈其美出任上海都督后,蒋介石被任命为攻浙先锋队指挥官、沪军第五团团长。
1912年1月14日,陈其美派人刺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孙中山下令“严速究缉”,蒋介石因陶案牵连,逃避日本。1913年春,蒋介石回到上海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受命进攻江南制造局,失败后遭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介石被迫逃往陈其美的娘姨姚怡诚的卧室内,遂纳姚怡诚为侧室。姚室没有生孩子,后将戴季陶与日本籍外室生的儿子领来代养(其时日妇已去世),这就是蒋纬国。“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陈其美等逃亡日本,蒋介石只好在上海混迹于江湖,拜青帮头子黄金荣为师,并与洪帮头子虞洽卿、青帮头子杜月笙等结为好友。
1914年6月,蒋介石再度到日本,追随孙中山,其后曾被派回上海、哈尔滨活动反袁,但均告失败。1915年,蒋介石又随陈其美回国,谋划夺取上海,但未成功。1916年5月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派人刺杀。陈其美是蒋介石的同乡,比蒋介石大十一岁,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良师益友,后来陈其美的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的革命军中任参谋长。1918年3月,蒋介石被孙中山召到广州任陈炯明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不久又被调到福建长泰当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后所部与浙军发生火拼,蒋介石只身逃离福建往上海,奉孙中山命在上海开设一家商品交易所,经过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笔活动资金。
1920年,蒋介石受孙中山之命重返军界。10月,到达汕头参加陈炯明的部队进军广州。11月,蒋介石不愿与陈炯明共事而回上海,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后陈洁如领养一女,取名蒋瑶光。1921年6月16日,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回家奔丧,孙中山亦派陈果夫作为个人代表参加了葬礼,还亲笔题了“蒋母之墓”四个字。1921年10月,蒋介石返回广州,协助孙中山拟订进军两广进而统一中国的作战计划。1922年6月,蒋介石返回家乡祭奠其母逝世一周年。此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围攻总统府。6月17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率海军与陈炯明叛军对抗。孙中山急电蒋介石回粤。6月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于8月9日乘英轮转香港,8月14日到达上海。9月间,蒋介石写出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歌颂孙中山,痛斥陈炯明。孙中山亲自为之作序,因此而对蒋介石更加信任。10月间,蒋介石被孙中山任命为许崇智的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大元帅府,蒋介石又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1923年8月,蒋介石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被孙中山派往苏联考察。在苏联期间,蒋介石考察了苏联党政军的组织情况,参观了陆军海军学校,会见了托洛茨基等人。12月15日,蒋介石回到上海,并写了一个考察报告。
第 10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