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6 章
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6 章
1926年6月,吴佩孚、张作霖进入北京,直奉合作,把持了中央政权。吴佩孚、张作霖表示要捐弃前嫌,还交换兰贴,结为兄弟。但是好景不长,1926年7月6日,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直指湖南。7月11日,已攻克长沙,随即向湖北推进。吴佩孚急忙率数万精锐于8月22日乘车兼程南下,25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固守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备要冲。
汀泗桥位于咸宁以南,东面为山岭,其他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吴佩孚企图凭借天险顽抗,等待北方大部援军开到,再进行全力反攻。他亲临前线,往返指挥,还派出恺到福州联络周荫人,到上海联络国民党人,以缓解后顾之忧。之后,再派杨文恺到张家口会见冯玉祥,请冯玉祥在北方牵制奉军。冯玉祥还与孙传芳结拜为兄弟。此外,杨文恺再衔命前往岳阳,代表孙传芳敦请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杨文恺还游说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约定里应外合,驱逐奉系江苏督军杨宇霆。孙传芳还利用江苏人民痛恨奉军这一有利条件,发动上海、南京等地的士绅、群众举行抗议奉军暴行的游行请愿,为进攻奉军制造舆论准备。
1925年10月,孙传芳联络苏、皖、赣、闽几省的直系军阀,以“双十节”检阅为名,调集大军,于10月15日自称为浙闽皖赣苏五省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出兵进攻上海,奉浙战争爆发。奉系杨宇霆、姜登选等兵败弃职而逃,孙传芳很快占领上海、南京。接着,孙传芳命谢鸿勋、卢香亭等率部往北推进。
张作霖不甘心失败,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率领白俄军等部南下收复失地。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从兖州、泰安防地出发,进占蚌埠。施军与孙军在蚌埠一带激战,结果施军战败,施从滨也被俘。当施从滨率军南下时,孙传芳连发三个电报要施同他合作,倒戈内应,但施不予理睬。孙传芳俘虏施从滨后,即于当晚将其斩决,并弃尸旷野数日。这一残暴行为,也为他十年后被刺身亡埋下了祸根。
孙传芳大军乘着屡战屡胜的声势,一直打到徐州以北的山东边境,才停止追击。此时的孙传芳,急欲筹组五省联军,称霸东南。于是,奉浙战争结束,孙传芳在徐州子房山大摆庆功宴会。11月23日,孙传芳由徐州凯旋南京。25日,召开五省联军大会,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任命周荫人为福建总司令,卢香亭为浙江总司令、陈调元为安徽总司令、邓如琢为江西总司令、刘宗征为总参谋长,杨文恺为总参议,万鸿图为秘书长。又聘请日本人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社会名流蒋百里、章太炎为顾问。从此,孙传芳统辖富庶的东南五省,成为吴佩孚以外另树一帜的直系巨头。
1926年夏,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吴佩孚在两湖连遭惨败,多次急电孙传芳出兵援助,但孙传芳却按兵不动,他想趁吴佩孚失去两湖后,再由他坐收渔利。9月,国民革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才出兵应战。他根本没把北伐军看在眼里,应战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武汉、长沙。但是,不到一个半月,孙军遭到惨败。谢鸿勋战死,邓如琢溃败,卢香亭部受重创,九江、南昌难保,孙传芳狼狈逃回南京,孙军亦全部退出江西。
面对北伐军的步步紧逼,孙传芳想谋求北洋各系的大联合,挽回颓势。他邀请段祺瑞、吴佩孚各派代表到南京开会,商讨共同抵御国民革命军。但孙、吴、段各派矛盾重重,互相讥骂,会议不欢而散。孙传芳不得已掉转头来乞怜于奉系。1926年11月,孙传芳派杨文恺到济南见张宗昌,又到天津见张作霖,表示捐嫌修好,共同对敌。此时的张作霖,也不想计较旧怨,表示双方联合,化敌为友。于是,孙传芳亲到天津见张作霖,当面道歉,并与张宗昌等推举张作霖为最高军事首领,统一指挥,成立“安国军”。12月1日,张作霖出任安国军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为副司令,杨宇霆为总参议。张作霖答应派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支援,并为孙传芳接济军械。孙传芳如愿以偿,返回南京。
孙传芳以为有了奉系支持,可以挽回颓势。但是不久,周荫人与孟昭月为争夺浙江总司令一职发生内战,陈仪、周凤歧等归附北伐军,陈调元、王普也先后起义编入国民革命军。这样,北伐军很快占领杭州、嘉兴、安庆、芜湖等地,直逼淞沪以及南京。孙传芳见大势已去,逃往扬州。1927年3月下旬,北伐军先后占领南京、上海,后又渡江北进,于5月攻占蚌埠、南京。至此,孙传芳的五省割据局面完全垮台,残部退往山东,完全投靠张作霖。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后,命孙传芳率兵反攻徐州。孙传芳一战而夺回徐州,继而攻克蚌埠,进占浦口。孙传芳自恃兵多将广,贪功心切,即挥军渡江,结果伤亡惨重。过江的部队在龙潭立足未稳,又被白崇禧、何应钦两部围歼。此役,孙传芳损失四万多人,元气大伤,退回山东。
1928年4月,国民党军继续北伐。孙传芳与张宗昌在山东战场顽抗,不久兵败退守济南。蒋介石、冯玉祥两路大军进逼济南,孙传芳与张宗昌率残部过黄河北逃。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孙传芳残部在冀东宝坻一带挂旗投降,被阎锡山派人收编。孙传芳逃往沈阳,投奔张学良。可以说,直系军阀势力至此已完全消亡。
孙传芳到沈阳后,还想劝导张学良割据东北,与蒋介石争天下,但张学良权衡利害,最终归附南京政府。孙传芳感失望,移居大连。1931年定居天津英租界,出资建一佛教居士林,皈佛诵经。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在居士林被刺身亡,时年仅50岁。原来,1925年奉浙战争中,施从滨被俘后遭孙传芳残杀,其女施谷兰立志为父报仇,改名施剑翘,经过十年的准备,终于找到这一报仇的机会。孙大帅最后立地不成佛,饮弹身亡,也算得是自食其果了。
第四章 奉系军阀
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于。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奉天省原有旧军武双全。所以,张学良从小便得到名儒及博学洋人的教授,熟习中国经史典籍,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1918年,他便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被张作霖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卫队旅营长。1919年2月,入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与战术教官郭松龄交往甚密,并深受其思想影响。1920年,张学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历任卫队旅团长、第三混成旅旅长。当年11月,年仅19岁的张学良,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张学良受命协助整顿东北军,他成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兼任整理处参谋长。同时,他还担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和航空学校校长。在郭松龄、孙烈臣、姜登选、韩麟春等协助下,他对东北军从上到下,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革:整编和扩充陆军;扩大奉天兵工厂;购进数十架新式飞机,充实空军;在哈尔滨设海军司令部和海军学校,加强海军建设。另外,张学良还注重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对排连长以上干部都做了调整选拔,大量吸收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新进人才。东北军经此整理,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增。张学良经过这次整军,也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提高了他在东北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1923年直系首领曹锟当上了贿选总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直系的各派也乘机反对曹锟、吴佩孚。皖系军阀卢永祥首先在浙江发出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的通电,奉军张作霖立即响应。张作霖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又联系在广东的孙中山,浙江的卢永祥结成反直三角同盟,以壮声威,待机而动。1924年9月,直系军阀齐燮元、孙传芳进攻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张作霖则以粤浙奉同盟为由,通电指责齐燮元,并率兵入关,响应卢永祥反直。于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张作霖将奉军编为六个军,仍称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姜登选、李景林、张学良、张作相、吴俊升、许兰洲分别担任军长。1924年9月15日,十五万奉军分六路向榆关,朝阳进攻。曹锟火速电召吴佩孚入京主持战务。吴佩孚组织讨逆军,分三路迎战。双方投入兵力共达四十多万,出动了陆海空军,主要战场在山海关一带。10月下旬,正当直奉两军激战正酣之际,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了北京政变,使直奉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直军军心大乱,迅速溃败,奉军乘机进逼天津。吴佩孚先是退守天津,到11月3日,率残部二千余人乘舰狼狈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张作霖借助冯玉祥的倒戈而大获全胜。战争结束后,冯玉祥、张作霖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到北京主持政务。此时北京政府出现了由冯系、奉系、皖系三种势力暂时联合主持的局面。
1924年11月,段祺瑞上台执政。12月,段祺瑞下令免去齐燮元的苏皖赣三省巡阅使等职,特派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为谋求扩张势力于长江流域,又以援助卢永祥为名,派张宗昌率兵偕卢南下。1925年1月,张宗昌、卢永祥联合在丹阳、无锡间与齐燮元军激虞,结果齐军战败,张宗昌率奉军一万多人进入上海。
1925年,奉军多次入关,抢占地盘,到9月,津浦路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李景林任直隶军务督办,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姜登选任安徽军务督办,杨宇霆任江苏军务督办。奉军的入关势头,严重威胁到直系浙江督军孙传芳。孙传芳联络直系势力,以及北方的与张作霖已矛盾激化的冯玉祥,发动了奉浙战争。
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出兵进攻奉军,派李宝章师攻上海,谢鸿勋师取南京,卢香亭师袭丹阳。奉军进驻上海后,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听到枪炮声响,早已鸡飞狗走,师长邢士廉惊慌失措,略事抵抗,即逃入租界。旅长刘翼飞化装成和尚逃走。江苏军务督办杨宇霆见南京被孙军包围,也渡江乘车潜逃。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早已与孙传芳勾结,电令浦口、花旗营苏军将杨所乘专车截住。照例,一切紧急军电都应从尾译到头,因为结论大都末尾。不料,花旗营苏军的电务员换了一位新手,他从头译到尾,结果,让杨宇霆早了一点点逃脱。城内的奉军不是被歼就是被包围缴械,师长丁喜春也作了俘虏。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见沪宁失利,也弃职而逃。
张作霖得知江南奉军溃败的消息后,大发雷霆,即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率军南下,收复苏皖。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从充州、泰安防地出发,进占蚌埠;自己则率白俄军由济南沿津浦路东侧开进,掩护施军向南急进。但是,张宗昌的白俄军毫无纪律,到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致使突前的施军失去了掩护和退路,在蚌埠一线被孙军击溃,施从滨也被孙传芳俘虏后残杀。张宗昌率残部退回山东境内。孙传芳一直打到徐州以北,才停止追击。他一则担心孤军深入,恐有不测;二则他横扫苏皖,急欲筹组五省联军,所以主张罢兵息战。张作霖一败再败,本想亲率大军南下,与孙军决战一场,但由于北边有冯玉祥的牵制,他不敢轻举妄动。更为严重的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竟发生了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他更无暇南顾。于是,奉浙战争于11月8日孙军占领徐州后遂告结束。
三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张作霖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冯玉祥按照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沿京汉线及豫、陕、甘发展,但屡屡遭受奉军的压迫,冯、奉的矛盾便激化,准备兵戎相向。但冯玉祥自知难敌奉军,于是利用奉军新旧派的矛盾,与郭松龄联合反奉。
奉军军阀原分新旧两派,旧派首领为张作相,新派首领为杨宇霆。新派之中,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两派互相倾轧,由来已久。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新派逐渐得势,姜登选、郭松龄、李景林等均居要职,而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因而为同僚所忌。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入关后,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都得到了一省地盘,惟独郭松龄一无所得,欲求一热河都统,也被杨宇霆所阻。于是,郭松龄与杨宇霆等的矛盾加深。另外,郭松龄早年曾加入同盟会,1917年南下投靠孙中山,参加护法军政府,任警卫军营长,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郭松龄对张作霖的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也一直深为不满。
第 6 章
恋耽美
第 6 章
1926年6月,吴佩孚、张作霖进入北京,直奉合作,把持了中央政权。吴佩孚、张作霖表示要捐弃前嫌,还交换兰贴,结为兄弟。但是好景不长,1926年7月6日,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直指湖南。7月11日,已攻克长沙,随即向湖北推进。吴佩孚急忙率数万精锐于8月22日乘车兼程南下,25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固守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备要冲。
汀泗桥位于咸宁以南,东面为山岭,其他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吴佩孚企图凭借天险顽抗,等待北方大部援军开到,再进行全力反攻。他亲临前线,往返指挥,还派出恺到福州联络周荫人,到上海联络国民党人,以缓解后顾之忧。之后,再派杨文恺到张家口会见冯玉祥,请冯玉祥在北方牵制奉军。冯玉祥还与孙传芳结拜为兄弟。此外,杨文恺再衔命前往岳阳,代表孙传芳敦请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杨文恺还游说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约定里应外合,驱逐奉系江苏督军杨宇霆。孙传芳还利用江苏人民痛恨奉军这一有利条件,发动上海、南京等地的士绅、群众举行抗议奉军暴行的游行请愿,为进攻奉军制造舆论准备。
1925年10月,孙传芳联络苏、皖、赣、闽几省的直系军阀,以“双十节”检阅为名,调集大军,于10月15日自称为浙闽皖赣苏五省联军总司令,分五路出兵进攻上海,奉浙战争爆发。奉系杨宇霆、姜登选等兵败弃职而逃,孙传芳很快占领上海、南京。接着,孙传芳命谢鸿勋、卢香亭等率部往北推进。
张作霖不甘心失败,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率领白俄军等部南下收复失地。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从兖州、泰安防地出发,进占蚌埠。施军与孙军在蚌埠一带激战,结果施军战败,施从滨也被俘。当施从滨率军南下时,孙传芳连发三个电报要施同他合作,倒戈内应,但施不予理睬。孙传芳俘虏施从滨后,即于当晚将其斩决,并弃尸旷野数日。这一残暴行为,也为他十年后被刺身亡埋下了祸根。
孙传芳大军乘着屡战屡胜的声势,一直打到徐州以北的山东边境,才停止追击。此时的孙传芳,急欲筹组五省联军,称霸东南。于是,奉浙战争结束,孙传芳在徐州子房山大摆庆功宴会。11月23日,孙传芳由徐州凯旋南京。25日,召开五省联军大会,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任命周荫人为福建总司令,卢香亭为浙江总司令、陈调元为安徽总司令、邓如琢为江西总司令、刘宗征为总参谋长,杨文恺为总参议,万鸿图为秘书长。又聘请日本人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社会名流蒋百里、章太炎为顾问。从此,孙传芳统辖富庶的东南五省,成为吴佩孚以外另树一帜的直系巨头。
1926年夏,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吴佩孚在两湖连遭惨败,多次急电孙传芳出兵援助,但孙传芳却按兵不动,他想趁吴佩孚失去两湖后,再由他坐收渔利。9月,国民革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才出兵应战。他根本没把北伐军看在眼里,应战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武汉、长沙。但是,不到一个半月,孙军遭到惨败。谢鸿勋战死,邓如琢溃败,卢香亭部受重创,九江、南昌难保,孙传芳狼狈逃回南京,孙军亦全部退出江西。
面对北伐军的步步紧逼,孙传芳想谋求北洋各系的大联合,挽回颓势。他邀请段祺瑞、吴佩孚各派代表到南京开会,商讨共同抵御国民革命军。但孙、吴、段各派矛盾重重,互相讥骂,会议不欢而散。孙传芳不得已掉转头来乞怜于奉系。1926年11月,孙传芳派杨文恺到济南见张宗昌,又到天津见张作霖,表示捐嫌修好,共同对敌。此时的张作霖,也不想计较旧怨,表示双方联合,化敌为友。于是,孙传芳亲到天津见张作霖,当面道歉,并与张宗昌等推举张作霖为最高军事首领,统一指挥,成立“安国军”。12月1日,张作霖出任安国军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为副司令,杨宇霆为总参议。张作霖答应派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支援,并为孙传芳接济军械。孙传芳如愿以偿,返回南京。
孙传芳以为有了奉系支持,可以挽回颓势。但是不久,周荫人与孟昭月为争夺浙江总司令一职发生内战,陈仪、周凤歧等归附北伐军,陈调元、王普也先后起义编入国民革命军。这样,北伐军很快占领杭州、嘉兴、安庆、芜湖等地,直逼淞沪以及南京。孙传芳见大势已去,逃往扬州。1927年3月下旬,北伐军先后占领南京、上海,后又渡江北进,于5月攻占蚌埠、南京。至此,孙传芳的五省割据局面完全垮台,残部退往山东,完全投靠张作霖。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后,命孙传芳率兵反攻徐州。孙传芳一战而夺回徐州,继而攻克蚌埠,进占浦口。孙传芳自恃兵多将广,贪功心切,即挥军渡江,结果伤亡惨重。过江的部队在龙潭立足未稳,又被白崇禧、何应钦两部围歼。此役,孙传芳损失四万多人,元气大伤,退回山东。
1928年4月,国民党军继续北伐。孙传芳与张宗昌在山东战场顽抗,不久兵败退守济南。蒋介石、冯玉祥两路大军进逼济南,孙传芳与张宗昌率残部过黄河北逃。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孙传芳残部在冀东宝坻一带挂旗投降,被阎锡山派人收编。孙传芳逃往沈阳,投奔张学良。可以说,直系军阀势力至此已完全消亡。
孙传芳到沈阳后,还想劝导张学良割据东北,与蒋介石争天下,但张学良权衡利害,最终归附南京政府。孙传芳感失望,移居大连。1931年定居天津英租界,出资建一佛教居士林,皈佛诵经。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在居士林被刺身亡,时年仅50岁。原来,1925年奉浙战争中,施从滨被俘后遭孙传芳残杀,其女施谷兰立志为父报仇,改名施剑翘,经过十年的准备,终于找到这一报仇的机会。孙大帅最后立地不成佛,饮弹身亡,也算得是自食其果了。
第四章 奉系军阀
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于。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协,奉天省原有旧军武双全。所以,张学良从小便得到名儒及博学洋人的教授,熟习中国经史典籍,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1918年,他便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被张作霖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卫队旅营长。1919年2月,入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与战术教官郭松龄交往甚密,并深受其思想影响。1920年,张学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历任卫队旅团长、第三混成旅旅长。当年11月,年仅19岁的张学良,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张学良受命协助整顿东北军,他成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兼任整理处参谋长。同时,他还担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和航空学校校长。在郭松龄、孙烈臣、姜登选、韩麟春等协助下,他对东北军从上到下,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革:整编和扩充陆军;扩大奉天兵工厂;购进数十架新式飞机,充实空军;在哈尔滨设海军司令部和海军学校,加强海军建设。另外,张学良还注重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对排连长以上干部都做了调整选拔,大量吸收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新进人才。东北军经此整理,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增。张学良经过这次整军,也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提高了他在东北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1923年直系首领曹锟当上了贿选总统,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直系的各派也乘机反对曹锟、吴佩孚。皖系军阀卢永祥首先在浙江发出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的通电,奉军张作霖立即响应。张作霖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又联系在广东的孙中山,浙江的卢永祥结成反直三角同盟,以壮声威,待机而动。1924年9月,直系军阀齐燮元、孙传芳进攻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张作霖则以粤浙奉同盟为由,通电指责齐燮元,并率兵入关,响应卢永祥反直。于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张作霖将奉军编为六个军,仍称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姜登选、李景林、张学良、张作相、吴俊升、许兰洲分别担任军长。1924年9月15日,十五万奉军分六路向榆关,朝阳进攻。曹锟火速电召吴佩孚入京主持战务。吴佩孚组织讨逆军,分三路迎战。双方投入兵力共达四十多万,出动了陆海空军,主要战场在山海关一带。10月下旬,正当直奉两军激战正酣之际,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了北京政变,使直奉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直军军心大乱,迅速溃败,奉军乘机进逼天津。吴佩孚先是退守天津,到11月3日,率残部二千余人乘舰狼狈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张作霖借助冯玉祥的倒戈而大获全胜。战争结束后,冯玉祥、张作霖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到北京主持政务。此时北京政府出现了由冯系、奉系、皖系三种势力暂时联合主持的局面。
1924年11月,段祺瑞上台执政。12月,段祺瑞下令免去齐燮元的苏皖赣三省巡阅使等职,特派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为谋求扩张势力于长江流域,又以援助卢永祥为名,派张宗昌率兵偕卢南下。1925年1月,张宗昌、卢永祥联合在丹阳、无锡间与齐燮元军激虞,结果齐军战败,张宗昌率奉军一万多人进入上海。
1925年,奉军多次入关,抢占地盘,到9月,津浦路沿线各省区全部为奉系所占有。李景林任直隶军务督办,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姜登选任安徽军务督办,杨宇霆任江苏军务督办。奉军的入关势头,严重威胁到直系浙江督军孙传芳。孙传芳联络直系势力,以及北方的与张作霖已矛盾激化的冯玉祥,发动了奉浙战争。
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出兵进攻奉军,派李宝章师攻上海,谢鸿勋师取南京,卢香亭师袭丹阳。奉军进驻上海后,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听到枪炮声响,早已鸡飞狗走,师长邢士廉惊慌失措,略事抵抗,即逃入租界。旅长刘翼飞化装成和尚逃走。江苏军务督办杨宇霆见南京被孙军包围,也渡江乘车潜逃。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早已与孙传芳勾结,电令浦口、花旗营苏军将杨所乘专车截住。照例,一切紧急军电都应从尾译到头,因为结论大都末尾。不料,花旗营苏军的电务员换了一位新手,他从头译到尾,结果,让杨宇霆早了一点点逃脱。城内的奉军不是被歼就是被包围缴械,师长丁喜春也作了俘虏。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见沪宁失利,也弃职而逃。
张作霖得知江南奉军溃败的消息后,大发雷霆,即任命张宗昌为江苏善后督办,施从滨为安徽善后督办,率军南下,收复苏皖。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率兵从充州、泰安防地出发,进占蚌埠;自己则率白俄军由济南沿津浦路东侧开进,掩护施军向南急进。但是,张宗昌的白俄军毫无纪律,到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致使突前的施军失去了掩护和退路,在蚌埠一线被孙军击溃,施从滨也被孙传芳俘虏后残杀。张宗昌率残部退回山东境内。孙传芳一直打到徐州以北,才停止追击。他一则担心孤军深入,恐有不测;二则他横扫苏皖,急欲筹组五省联军,所以主张罢兵息战。张作霖一败再败,本想亲率大军南下,与孙军决战一场,但由于北边有冯玉祥的牵制,他不敢轻举妄动。更为严重的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竟发生了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他更无暇南顾。于是,奉浙战争于11月8日孙军占领徐州后遂告结束。
三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张作霖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冯玉祥按照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沿京汉线及豫、陕、甘发展,但屡屡遭受奉军的压迫,冯、奉的矛盾便激化,准备兵戎相向。但冯玉祥自知难敌奉军,于是利用奉军新旧派的矛盾,与郭松龄联合反奉。
奉军军阀原分新旧两派,旧派首领为张作相,新派首领为杨宇霆。新派之中,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两派互相倾轧,由来已久。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新派逐渐得势,姜登选、郭松龄、李景林等均居要职,而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因而为同僚所忌。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入关后,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都得到了一省地盘,惟独郭松龄一无所得,欲求一热河都统,也被杨宇霆所阻。于是,郭松龄与杨宇霆等的矛盾加深。另外,郭松龄早年曾加入同盟会,1917年南下投靠孙中山,参加护法军政府,任警卫军营长,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郭松龄对张作霖的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也一直深为不满。
第 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