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52 章
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马甲
第 52 章
从路边的民房里冲出几个共军,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伞兵打倒了,蔡智诚立刻指着那屋子喊:“冲进去!”,他知道,这时候如果继续在街上跑,几分钟就会被消灭掉。
但房子里也不安全。伞兵刚进屋,外面就被共军围上了。子弹从窗子外面嗖嗖地飞进来,几颗手榴弹扔到门口,把木头门板给崩开了,大家只好从外屋退到了里屋,又顶了一阵,听见外面砰砰嘭嘭地响,知道那是共军在凿墙……四面楚歌,无路可逃了。
海国英抱着冲锋枪,面目狰狞地说:“拼了,拼了!谁孬种我打死谁!”,士兵们先前就听蔡连长嚷过“打死不投降”,再看见海排长又是这么个态度,也只好咬紧牙关不吭声,纷纷摆出了一副顽抗等死的亡命模样。
屋外的共军在凿墙,那“砰砰嘭嘭”的响声在伞兵们听来简直就是末日降临前的丧钟。
屋子里的人眼巴巴地看着连长,蔡智诚当然知道部下正期待着什么,可他这时候既不愿意投降、又想不出逃命的招数,所以只好咬紧牙关不吭声。在这片绝望的气氛中,只有海国英还在说狠话:“拼了拼了,谁孬种我就打死谁!”。
无路可逃了,生命似乎已到了尽头。十多个人紧缩在狭小的房间里,外面那“砰嘭”的凿墙声仿佛就是死神的脚步,它附在那堵砖墙的背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后,就会随着爆炸的轰鸣和崩塌的灰屑向伞兵们猛扑来……
但就在这时候,凿墙的声音突然停止了。
援兵到了,7月4日凌晨2时许,伞兵工兵营和交警二总队的一大队赶到了杨桥村。
伞兵工兵营是头天下午跟随戴杰夫参谋长去帝邱店领取弹药的,大家原本以为这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结果却弄到半夜也没有办成,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一位网友提问:“国民党第25军(整25师)到底是美械还是日械,为什么各个资料的说法不一样呢?”,马甲在这里可以回答他——整25师在豫东战役之前是日械部队,黄百韬升任第7兵团司令以后将其改为半美械,到了48年底的碾庄,第25军已成为以美式武器为主的部队了。换句话说,25军(整25师)从开始装备美式枪炮到最后覆亡,总共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
在豫东战役期间,整25师还属于“新日械部队”,也就是说,他们配备的是日本鬼子投降以后上缴的那批武器,其装备水平和日军的甲级师团差不多。按照蔡智诚的观点,“全日式”其实比“半美械”的作战效率更高一些,因为日式装备虽然火力不够猛,但射击精度较高、弹药消耗较慢,对后勤的依赖性比较小,更适合黄百韬的这种以防守为主的打法。如果硬要换成外观威风的美式兵器,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结果反而不太妙。
蔡智诚的观点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在1948年的7月3号,黄百韬使用的依旧是日本人的枪炮,帝邱店的仓库里根本没有美式的子弹和炮弹。这让戴参谋长觉得十分恼火,因为6月28日临出发的时候,第一补给区的朱鼎卿司令明明向伞兵承诺过“部队先行出发,物资随后运到”,结果却弄到现在还没有运来,后勤部门的这些官僚可真是害死人了。
从帝邱店搞不到弹药,戴杰夫只好去找交警二总队想办法。国民党交警总队是隶属于军统的单位,有“袖珍王牌军”的称号,他们的装备虽然不如伞兵,但比起一般部队还是要强得多。交二总队下辖的四个大队(营)中有一个大队是全美械,弹药应该是比较充足的。
当时,交二总队驻守在马庄和陈岗(今睢县袁王庄东南),总队长张绩武是戴杰夫的黄埔同期,看到戴参谋长亲自跑来求情,于是就答应了同学的要求。这时候,从电台里传来了伞兵的呼救声,得知杨桥村正遭到围攻,张总队长索性帮忙帮到底,干脆派交警一大队护送老戴回部队,免得他在半路上被共军消灭了。
交警一大队的前身是“别动军第一支队”,大队长罗其陶(后接任总队长,49年5月率交二总队在上海投降),下辖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大约有七八百人的样子。这一大队是交二总队的主力,全美械装备,士兵全是上士级别的老行伍,军官全是抗战时期“游击训练班”的毕业生,曾经接受过叶剑英教育长的指点,属于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徒弟,战斗力比较强。
更提精神的是,戴参谋长这次还带来了四辆装甲战车。
本来,黄百韬的整25师并没有“战车”,第二交警总队也没有,但徐州边上的安徽宿县却有个国民党的装甲兵学校,而且那里还有个十分乐意上战场建功立业的军统少将,名叫朱庚扬。听说军统的交警二总队要去豫东开仗,这朱特务就带着二十四辆战车前来助阵,虽然刚到睢县就被黄百韬“借用”了二十辆,但朱少将却并不气馁,依然带着剩下的四辆战车打得十分起劲,结果“豫东大捷”之后论功行赏,朱庚扬被委任为交警第九总队的总队长,从此有兵有权,总算是没有白忙活。
(顺便提一句:前些时候,在天涯的“寻亲栏目”里看到一则告示,有网友问“哪位好心人知道朱庚扬的下落”,语气十分恳切,于是我就告诉他:淮海战役期间,朱总队长在撤退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了浍河,由于当时天很冷,大家又忙着跑路,所以没有人愿意下水去救他,结果就淹死了——不开玩笑,这是真的)
朱庚扬落水的时候蔡智诚不在现场,否则他一定会去救的。因为不管怎么说,人家朱总队长毕竟也算曾经救过他一命。
7月4日凌晨2时,在装甲战车的掩护下,伞兵工兵营和交警一大队从东南方向杀进了杨桥村,与此同时,村子里的伞兵也由北向南展开反攻,华野53团在两面夹击之下抵挡不住,不得不退出了村子,这样一来,原本在黑屋子里等死的蔡智诚们就拣了一条命,趁机跑去与司令部会合了。
司令部大院一片狼籍,院墙垮塌了,周围满是弹坑和血迹,国军和共军的尸体随处可见。张绪滋司令双手叉腰、站在废墟顶上咋咋呼呼,一副盖世英雄的豪迈模样。据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共军已经突破外墙冲进了院子,是张司令亲自带队实施反击、才终于把对方赶了出去。
游乐智营长也在院子里,他手中拎着一杆三八大盖,半截枪管子上全是血迹,好象刚和别人拼过刺刀。一回头,蔡智诚发现罗华居然也在这里,这小子浑身脏兮兮的,正有气没力地坐在门槛上,见面就问:“老蔡啊,有没有水啊?给我喝一口……”
蔡智诚递过水壶,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十分服气——自己带着十几个人转悠来转悠去、差点被共军消灭了,可罗华这个半死不活的病号却能够顺顺当当地跑进司令部,看样子,即便是接受过美国顾问的特种训练,真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他这个伞兵上尉还确实比不上人家74军的老行伍。
工兵营送来了弹药,伞二团打通了与快纵司令部之间的通道,国民党军又重新控制了杨桥村的南部,这时候,只是村北的一个制高点还被华野16师46团占领着,伞兵连续突击了几次都无功而返。
搜索营的士兵抓到了一个共军俘虏。这人三十出头的样子,腰间系着宽皮带、胸前插着钢笔,看上去是个营级干部。他的肚子被刺刀扎了个大洞,伤势很重,一帮国军军官围着他又吼又叫,一会儿说:“朋友,把情况讲出来,我们给你治伤”,一会儿又喊:“再装哑巴就枪毙你!”,可那俘虏却只是闭着眼睛不吭声。游乐智营长蹲在他身边语重心长:“兄弟,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的内脏被扎坏了,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如果你把部队的情况告诉我,咱们就给你寻个棺材、写上名字,好让家里人知道你在什么地方,要不然,只好把你剥光衣服丢到野地里,那你可就成了孤魂野鬼,多冤啊……”
那俘虏始终没有言语。但是,当伞兵们动手扒去他身上的军装的时候,蔡智诚分明看到,有几滴眼泪从这汉子紧闭着的双眼里悄悄地滑落了下来。
打了大半夜,快速纵队遇到过华野16师的番号(46团)、18师的番号(53团)、还有6纵直属单位的番号(特务团),这使得伞兵们一直弄不清村子外面到底还有多少解放军部队,从而给作战布署造成了很大困扰。
长官们聚在司令部里商量对策,有的主张立即向北攻击、收复被共军占据的制高点,有的则提议向西攻击,击溃已遭到重创的华野53团、掰断共军“两路合围”的一支钳子……各种主意都不错,可是当罗其陶大队长问到“共军有没有第二梯队?万一预备队上来了怎么办?”,大家立马就傻眼了。
说起来,罗其陶和朱庚扬都不大乐意替伞兵打前锋,因为他俩的任务只不过是护送戴参谋长回家而已,根本就犯不着来踩杨桥村这淌浑水。特别是现在又发觉快速纵队对当面的敌情稀哩糊涂,自然就更不愿意在这里没事找事地瞎参合,当即就找出一大堆理由,非要立刻返回陈岗驻地不可。老罗和老朱都是少将,而且人家还是军统的人物,张绪滋这个少将司令也拿他俩没办法,一帮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让这伙“袖珍王牌军”扬长而去了。
缺少了装甲战车和生力军,先前的“反击计划”只好泡汤,伞兵们又回到阵地上老老实实地整修工事,准备继续防御共军的进攻。
幸好,工兵营从交警总队弄回来差不多半个基数的机步枪子弹,支撑到天亮应该没问题,工兵营长殷维军(黄埔11期生)还特意搬来了二十箱手雷,专门分发给军官——48年的时候,美式手雷已经很少见了,就连伞兵们在战场上用的也只是国产的手榴弹,大家看见军统的手里居然还有这么多正宗的洋玩意,真是既羡慕又嫉妒。
凌晨三四点钟,正是容易犯困的时候,蔡智诚在阵地上跑来跑去、发现有谁打瞌睡就抽一皮带。正忙着,忽然看到游营长慌慌张张地跑过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不好了,司令和参谋长跑了”
没有人知道张绪滋等人究竟是怎么逃跑的。在此之前,蔡智诚一直觉得张司令是个有魄力、负责任的长官,要不是亲眼看到司令部里人去屋空,他还真不敢相信堂堂国军伞兵司令居然会在战场上做出这样丢人的事情。
根据张绪滋自己的叙述,他是跟伞二团团长郭志持商议过后才离开杨桥村的。这是个死无对证的说法,谁也弄不清是真是假——事实上,司令官开溜的时候,伞二团还在村北与共军争夺制高点,直属部队则正在村南维修工事,大家都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而跟张绪滋一起逃走的只有参谋长、副官和几个卫士,就连政工处长周世凤都被蒙在了鼓里,更别说基层部队的其他官兵了。
主帅临阵脱逃,部队的士气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属部队的几位营长首先就发了脾气,逮着特务连长马相佐开骂:“共军的兵力你搞不清,司令官走了你也不知道,你这个情报队长是干什么吃的?”(情报队和特务连是合并在一起的,有五个排),马大个子被骂得七窍生烟,只好去找机关的主任参谋们发牢骚,埋怨他们办事不认真,怎么会莫名其妙地把司令和参谋长给弄丢了……最想不通的是二十五师的那位王上校,人家王督察官原本是到伞兵部队负责联络协调的,可谁知道联络来协调去,伞兵司令自己逃之夭夭了,却留下他这个“客人”在阵地上顶缸,实在是太没道理了。
一帮人又气又急,赶紧向帝邱店报告情况,黄百韬在电台里问:“杨桥阵地还能守得住么?”,伞兵这边异口同声:“守不住!”,黄师长只好同意大家撤退。
但是,敌前撤退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村南这边还好办,因为华野52团当时正在接替53团的阵地,战场上暂时还比较平静,蔡智诚他们恰好可以借着夜幕的掩护开溜。可村北那边就困难了,伞二团正与华野46团和6纵特务团在制高点附近打来打去,只要稍微往后一退,共军立马就会跟上来。
二团团附(大致相当于团参谋长)梅济南中校跑来请直属部队帮忙、希望他们掩护二团脱离接触。这事情要换在以前肯定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直属各营营长们的心情都十分不爽,谁也不乐意帮忙,结果梅团附好说歹说,总算才说动了马相佐——马大个子和梅济南是黄浦十四期的老同学,实在抹不过这个情面。
梅团附和马连长往村北去了,其他人则朝着南边的帝邱店开拔。照例是搜索营在前头开道,通信兵、工兵和炮兵在后面跟着。
伤兵也一同上路,能走的自己步行,不能走的由同伴抬着,可就是没有人愿意搭理罗华。罗华原本就拉肚子发烧,再加上先前的激烈战斗,结果就“瘟病发作”了,这小子躺在个弹坑里,两眼直不愣登、嘴里“咿咿嗬嗬”,张牙舞爪的,好象是疯狗一样。周围的人都弄不清罗华得的是什么传染病,纷纷建议把这家伙丢在这里算了,可蔡智诚却不答应,他把这倒霉的老乡五花大绑地捆在根木杠子上,然后和海国英一起抬着他走,游乐智营长在旁边看了直笑,说在他们湖南乡下,赶集卖猪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架势。
在以往,游乐智是个比较沉稳内向的人,可那天晚上却显得特别激动,东跑西窜、指手画脚地咋呼个不停。部队摸黑行进,走到距离帝邱店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大家忽然听见游营长在前面嚷嚷:“老蔡!蔡智诚在哪里?快来帮忙修汽车”。
路边停着一辆装甲兵学校的战车,不知什么原因熄火了。这东西说是“战车”,其实就是个浑身加装了钢板的美式十轮卡,车头装了一门直射炮、两侧开了机枪射口,但轮子还是橡胶的,所以你说它是“带轱辘的装甲车”也行,说它是“冒充坦克的大卡车”也不错。这玩意是上海、南京几家造船厂的发明创造,虽然质量不稳定、规格也不统一,但在中国的战场上却依然显得十分威风。
蔡智诚是学机电出身的,懂科学,大到汽车摩托、小到收音机手表,他敢拆开也能装回去,伞兵队里的机器出了问题经常会请他去看一看。可现在,听见游营长喊他修理战车,蔡连长的心里却是十二万分地不愿意。
凌晨四点钟,正是夜幕最深的时候,四下里一片漆黑,可那几个装甲兵却打着手电筒检查机器,手电的光亮在暗夜里一闪一闪的,就象是灯塔一样,倘若被共军的射手发现了,谁在那附近谁倒霉——人家装甲兵学校的学生不懂这个道理还有点儿情有可原,可游乐智这位受过训练打过仗的老行伍也跟着这么瞎胡闹就太不对劲了,所以,蔡智诚任凭他怎么喊叫也装着没听见,只是埋着脑袋往前走,拿定主意不陪着营长发神经。
正走着,只听得“咚——咚”的几声响,伞兵们吓了一跳,队伍立刻就乱了。
其实,伞兵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猜到那盏亮闪闪的灯光迟早会引来麻烦,可是他们没想到,这首先响起的爆炸声居然来自于几具掷弹筒。大家明白,共军掷弹筒的射程最多不过一百米——这意味着追兵已经杀到跟前了。
很快,共军的侧射火力响了起来,刚开始的枪声比较凌乱,似乎是边行进边射击的,但随后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
一听见枪声,撤退途中的队伍就立刻失控——其实,从张绪滋司令私自脱逃的那一刻起,伞兵经过多年训练所形成的信任、服从精神和“精锐部队”的荣誉感就已经彻底崩溃了——官兵们在弹雨中夺路狂奔,不断地有人倒下,其他人则踏过他们的身体继续奔跑,这时候,伤员的哀号、军官的呵斥都不再发生任何作用,所有人都只顾着自己逃命,真是兵败如山倒。
蔡智诚在逃跑的途中始终抬着罗华,让他惊讶的是,海国英也没有丢弃自己的伙伴。在黑暗中狂奔,两个“抬猪”的人时不时地会被什么东西绊倒在地,可老海每次都是一爬起来就重新把杠子扛在肩头——与海国英一起共事好些年,蔡智诚知道这穆斯林回回是个十分讲究卫生的人,可现在,这位平常间每天换衣服、一天要洗几次手的家伙不但不在乎罗华的“瘟病”,而且还心甘情愿地扛着这肮脏的泥猴子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实在是让人倍感意外。
好不容易逃到帝邱店,蔡智诚累得几乎快要虚脱,他虽然没有吃子弹,但屁股上的伤口却裂开了,痛得要命。正趴在地上大喘气的时候,二连连长跑过来说:“知道么?营长完了”。
第 52 章
恋耽美
第 52 章
从路边的民房里冲出几个共军,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伞兵打倒了,蔡智诚立刻指着那屋子喊:“冲进去!”,他知道,这时候如果继续在街上跑,几分钟就会被消灭掉。
但房子里也不安全。伞兵刚进屋,外面就被共军围上了。子弹从窗子外面嗖嗖地飞进来,几颗手榴弹扔到门口,把木头门板给崩开了,大家只好从外屋退到了里屋,又顶了一阵,听见外面砰砰嘭嘭地响,知道那是共军在凿墙……四面楚歌,无路可逃了。
海国英抱着冲锋枪,面目狰狞地说:“拼了,拼了!谁孬种我打死谁!”,士兵们先前就听蔡连长嚷过“打死不投降”,再看见海排长又是这么个态度,也只好咬紧牙关不吭声,纷纷摆出了一副顽抗等死的亡命模样。
屋外的共军在凿墙,那“砰砰嘭嘭”的响声在伞兵们听来简直就是末日降临前的丧钟。
屋子里的人眼巴巴地看着连长,蔡智诚当然知道部下正期待着什么,可他这时候既不愿意投降、又想不出逃命的招数,所以只好咬紧牙关不吭声。在这片绝望的气氛中,只有海国英还在说狠话:“拼了拼了,谁孬种我就打死谁!”。
无路可逃了,生命似乎已到了尽头。十多个人紧缩在狭小的房间里,外面那“砰嘭”的凿墙声仿佛就是死神的脚步,它附在那堵砖墙的背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后,就会随着爆炸的轰鸣和崩塌的灰屑向伞兵们猛扑来……
但就在这时候,凿墙的声音突然停止了。
援兵到了,7月4日凌晨2时许,伞兵工兵营和交警二总队的一大队赶到了杨桥村。
伞兵工兵营是头天下午跟随戴杰夫参谋长去帝邱店领取弹药的,大家原本以为这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结果却弄到半夜也没有办成,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一位网友提问:“国民党第25军(整25师)到底是美械还是日械,为什么各个资料的说法不一样呢?”,马甲在这里可以回答他——整25师在豫东战役之前是日械部队,黄百韬升任第7兵团司令以后将其改为半美械,到了48年底的碾庄,第25军已成为以美式武器为主的部队了。换句话说,25军(整25师)从开始装备美式枪炮到最后覆亡,总共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
在豫东战役期间,整25师还属于“新日械部队”,也就是说,他们配备的是日本鬼子投降以后上缴的那批武器,其装备水平和日军的甲级师团差不多。按照蔡智诚的观点,“全日式”其实比“半美械”的作战效率更高一些,因为日式装备虽然火力不够猛,但射击精度较高、弹药消耗较慢,对后勤的依赖性比较小,更适合黄百韬的这种以防守为主的打法。如果硬要换成外观威风的美式兵器,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结果反而不太妙。
蔡智诚的观点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在1948年的7月3号,黄百韬使用的依旧是日本人的枪炮,帝邱店的仓库里根本没有美式的子弹和炮弹。这让戴参谋长觉得十分恼火,因为6月28日临出发的时候,第一补给区的朱鼎卿司令明明向伞兵承诺过“部队先行出发,物资随后运到”,结果却弄到现在还没有运来,后勤部门的这些官僚可真是害死人了。
从帝邱店搞不到弹药,戴杰夫只好去找交警二总队想办法。国民党交警总队是隶属于军统的单位,有“袖珍王牌军”的称号,他们的装备虽然不如伞兵,但比起一般部队还是要强得多。交二总队下辖的四个大队(营)中有一个大队是全美械,弹药应该是比较充足的。
当时,交二总队驻守在马庄和陈岗(今睢县袁王庄东南),总队长张绩武是戴杰夫的黄埔同期,看到戴参谋长亲自跑来求情,于是就答应了同学的要求。这时候,从电台里传来了伞兵的呼救声,得知杨桥村正遭到围攻,张总队长索性帮忙帮到底,干脆派交警一大队护送老戴回部队,免得他在半路上被共军消灭了。
交警一大队的前身是“别动军第一支队”,大队长罗其陶(后接任总队长,49年5月率交二总队在上海投降),下辖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大约有七八百人的样子。这一大队是交二总队的主力,全美械装备,士兵全是上士级别的老行伍,军官全是抗战时期“游击训练班”的毕业生,曾经接受过叶剑英教育长的指点,属于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徒弟,战斗力比较强。
更提精神的是,戴参谋长这次还带来了四辆装甲战车。
本来,黄百韬的整25师并没有“战车”,第二交警总队也没有,但徐州边上的安徽宿县却有个国民党的装甲兵学校,而且那里还有个十分乐意上战场建功立业的军统少将,名叫朱庚扬。听说军统的交警二总队要去豫东开仗,这朱特务就带着二十四辆战车前来助阵,虽然刚到睢县就被黄百韬“借用”了二十辆,但朱少将却并不气馁,依然带着剩下的四辆战车打得十分起劲,结果“豫东大捷”之后论功行赏,朱庚扬被委任为交警第九总队的总队长,从此有兵有权,总算是没有白忙活。
(顺便提一句:前些时候,在天涯的“寻亲栏目”里看到一则告示,有网友问“哪位好心人知道朱庚扬的下落”,语气十分恳切,于是我就告诉他:淮海战役期间,朱总队长在撤退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了浍河,由于当时天很冷,大家又忙着跑路,所以没有人愿意下水去救他,结果就淹死了——不开玩笑,这是真的)
朱庚扬落水的时候蔡智诚不在现场,否则他一定会去救的。因为不管怎么说,人家朱总队长毕竟也算曾经救过他一命。
7月4日凌晨2时,在装甲战车的掩护下,伞兵工兵营和交警一大队从东南方向杀进了杨桥村,与此同时,村子里的伞兵也由北向南展开反攻,华野53团在两面夹击之下抵挡不住,不得不退出了村子,这样一来,原本在黑屋子里等死的蔡智诚们就拣了一条命,趁机跑去与司令部会合了。
司令部大院一片狼籍,院墙垮塌了,周围满是弹坑和血迹,国军和共军的尸体随处可见。张绪滋司令双手叉腰、站在废墟顶上咋咋呼呼,一副盖世英雄的豪迈模样。据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共军已经突破外墙冲进了院子,是张司令亲自带队实施反击、才终于把对方赶了出去。
游乐智营长也在院子里,他手中拎着一杆三八大盖,半截枪管子上全是血迹,好象刚和别人拼过刺刀。一回头,蔡智诚发现罗华居然也在这里,这小子浑身脏兮兮的,正有气没力地坐在门槛上,见面就问:“老蔡啊,有没有水啊?给我喝一口……”
蔡智诚递过水壶,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十分服气——自己带着十几个人转悠来转悠去、差点被共军消灭了,可罗华这个半死不活的病号却能够顺顺当当地跑进司令部,看样子,即便是接受过美国顾问的特种训练,真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他这个伞兵上尉还确实比不上人家74军的老行伍。
工兵营送来了弹药,伞二团打通了与快纵司令部之间的通道,国民党军又重新控制了杨桥村的南部,这时候,只是村北的一个制高点还被华野16师46团占领着,伞兵连续突击了几次都无功而返。
搜索营的士兵抓到了一个共军俘虏。这人三十出头的样子,腰间系着宽皮带、胸前插着钢笔,看上去是个营级干部。他的肚子被刺刀扎了个大洞,伤势很重,一帮国军军官围着他又吼又叫,一会儿说:“朋友,把情况讲出来,我们给你治伤”,一会儿又喊:“再装哑巴就枪毙你!”,可那俘虏却只是闭着眼睛不吭声。游乐智营长蹲在他身边语重心长:“兄弟,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的内脏被扎坏了,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如果你把部队的情况告诉我,咱们就给你寻个棺材、写上名字,好让家里人知道你在什么地方,要不然,只好把你剥光衣服丢到野地里,那你可就成了孤魂野鬼,多冤啊……”
那俘虏始终没有言语。但是,当伞兵们动手扒去他身上的军装的时候,蔡智诚分明看到,有几滴眼泪从这汉子紧闭着的双眼里悄悄地滑落了下来。
打了大半夜,快速纵队遇到过华野16师的番号(46团)、18师的番号(53团)、还有6纵直属单位的番号(特务团),这使得伞兵们一直弄不清村子外面到底还有多少解放军部队,从而给作战布署造成了很大困扰。
长官们聚在司令部里商量对策,有的主张立即向北攻击、收复被共军占据的制高点,有的则提议向西攻击,击溃已遭到重创的华野53团、掰断共军“两路合围”的一支钳子……各种主意都不错,可是当罗其陶大队长问到“共军有没有第二梯队?万一预备队上来了怎么办?”,大家立马就傻眼了。
说起来,罗其陶和朱庚扬都不大乐意替伞兵打前锋,因为他俩的任务只不过是护送戴参谋长回家而已,根本就犯不着来踩杨桥村这淌浑水。特别是现在又发觉快速纵队对当面的敌情稀哩糊涂,自然就更不愿意在这里没事找事地瞎参合,当即就找出一大堆理由,非要立刻返回陈岗驻地不可。老罗和老朱都是少将,而且人家还是军统的人物,张绪滋这个少将司令也拿他俩没办法,一帮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让这伙“袖珍王牌军”扬长而去了。
缺少了装甲战车和生力军,先前的“反击计划”只好泡汤,伞兵们又回到阵地上老老实实地整修工事,准备继续防御共军的进攻。
幸好,工兵营从交警总队弄回来差不多半个基数的机步枪子弹,支撑到天亮应该没问题,工兵营长殷维军(黄埔11期生)还特意搬来了二十箱手雷,专门分发给军官——48年的时候,美式手雷已经很少见了,就连伞兵们在战场上用的也只是国产的手榴弹,大家看见军统的手里居然还有这么多正宗的洋玩意,真是既羡慕又嫉妒。
凌晨三四点钟,正是容易犯困的时候,蔡智诚在阵地上跑来跑去、发现有谁打瞌睡就抽一皮带。正忙着,忽然看到游营长慌慌张张地跑过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不好了,司令和参谋长跑了”
没有人知道张绪滋等人究竟是怎么逃跑的。在此之前,蔡智诚一直觉得张司令是个有魄力、负责任的长官,要不是亲眼看到司令部里人去屋空,他还真不敢相信堂堂国军伞兵司令居然会在战场上做出这样丢人的事情。
根据张绪滋自己的叙述,他是跟伞二团团长郭志持商议过后才离开杨桥村的。这是个死无对证的说法,谁也弄不清是真是假——事实上,司令官开溜的时候,伞二团还在村北与共军争夺制高点,直属部队则正在村南维修工事,大家都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而跟张绪滋一起逃走的只有参谋长、副官和几个卫士,就连政工处长周世凤都被蒙在了鼓里,更别说基层部队的其他官兵了。
主帅临阵脱逃,部队的士气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属部队的几位营长首先就发了脾气,逮着特务连长马相佐开骂:“共军的兵力你搞不清,司令官走了你也不知道,你这个情报队长是干什么吃的?”(情报队和特务连是合并在一起的,有五个排),马大个子被骂得七窍生烟,只好去找机关的主任参谋们发牢骚,埋怨他们办事不认真,怎么会莫名其妙地把司令和参谋长给弄丢了……最想不通的是二十五师的那位王上校,人家王督察官原本是到伞兵部队负责联络协调的,可谁知道联络来协调去,伞兵司令自己逃之夭夭了,却留下他这个“客人”在阵地上顶缸,实在是太没道理了。
一帮人又气又急,赶紧向帝邱店报告情况,黄百韬在电台里问:“杨桥阵地还能守得住么?”,伞兵这边异口同声:“守不住!”,黄师长只好同意大家撤退。
但是,敌前撤退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村南这边还好办,因为华野52团当时正在接替53团的阵地,战场上暂时还比较平静,蔡智诚他们恰好可以借着夜幕的掩护开溜。可村北那边就困难了,伞二团正与华野46团和6纵特务团在制高点附近打来打去,只要稍微往后一退,共军立马就会跟上来。
二团团附(大致相当于团参谋长)梅济南中校跑来请直属部队帮忙、希望他们掩护二团脱离接触。这事情要换在以前肯定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直属各营营长们的心情都十分不爽,谁也不乐意帮忙,结果梅团附好说歹说,总算才说动了马相佐——马大个子和梅济南是黄浦十四期的老同学,实在抹不过这个情面。
梅团附和马连长往村北去了,其他人则朝着南边的帝邱店开拔。照例是搜索营在前头开道,通信兵、工兵和炮兵在后面跟着。
伤兵也一同上路,能走的自己步行,不能走的由同伴抬着,可就是没有人愿意搭理罗华。罗华原本就拉肚子发烧,再加上先前的激烈战斗,结果就“瘟病发作”了,这小子躺在个弹坑里,两眼直不愣登、嘴里“咿咿嗬嗬”,张牙舞爪的,好象是疯狗一样。周围的人都弄不清罗华得的是什么传染病,纷纷建议把这家伙丢在这里算了,可蔡智诚却不答应,他把这倒霉的老乡五花大绑地捆在根木杠子上,然后和海国英一起抬着他走,游乐智营长在旁边看了直笑,说在他们湖南乡下,赶集卖猪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架势。
在以往,游乐智是个比较沉稳内向的人,可那天晚上却显得特别激动,东跑西窜、指手画脚地咋呼个不停。部队摸黑行进,走到距离帝邱店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大家忽然听见游营长在前面嚷嚷:“老蔡!蔡智诚在哪里?快来帮忙修汽车”。
路边停着一辆装甲兵学校的战车,不知什么原因熄火了。这东西说是“战车”,其实就是个浑身加装了钢板的美式十轮卡,车头装了一门直射炮、两侧开了机枪射口,但轮子还是橡胶的,所以你说它是“带轱辘的装甲车”也行,说它是“冒充坦克的大卡车”也不错。这玩意是上海、南京几家造船厂的发明创造,虽然质量不稳定、规格也不统一,但在中国的战场上却依然显得十分威风。
蔡智诚是学机电出身的,懂科学,大到汽车摩托、小到收音机手表,他敢拆开也能装回去,伞兵队里的机器出了问题经常会请他去看一看。可现在,听见游营长喊他修理战车,蔡连长的心里却是十二万分地不愿意。
凌晨四点钟,正是夜幕最深的时候,四下里一片漆黑,可那几个装甲兵却打着手电筒检查机器,手电的光亮在暗夜里一闪一闪的,就象是灯塔一样,倘若被共军的射手发现了,谁在那附近谁倒霉——人家装甲兵学校的学生不懂这个道理还有点儿情有可原,可游乐智这位受过训练打过仗的老行伍也跟着这么瞎胡闹就太不对劲了,所以,蔡智诚任凭他怎么喊叫也装着没听见,只是埋着脑袋往前走,拿定主意不陪着营长发神经。
正走着,只听得“咚——咚”的几声响,伞兵们吓了一跳,队伍立刻就乱了。
其实,伞兵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猜到那盏亮闪闪的灯光迟早会引来麻烦,可是他们没想到,这首先响起的爆炸声居然来自于几具掷弹筒。大家明白,共军掷弹筒的射程最多不过一百米——这意味着追兵已经杀到跟前了。
很快,共军的侧射火力响了起来,刚开始的枪声比较凌乱,似乎是边行进边射击的,但随后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
一听见枪声,撤退途中的队伍就立刻失控——其实,从张绪滋司令私自脱逃的那一刻起,伞兵经过多年训练所形成的信任、服从精神和“精锐部队”的荣誉感就已经彻底崩溃了——官兵们在弹雨中夺路狂奔,不断地有人倒下,其他人则踏过他们的身体继续奔跑,这时候,伤员的哀号、军官的呵斥都不再发生任何作用,所有人都只顾着自己逃命,真是兵败如山倒。
蔡智诚在逃跑的途中始终抬着罗华,让他惊讶的是,海国英也没有丢弃自己的伙伴。在黑暗中狂奔,两个“抬猪”的人时不时地会被什么东西绊倒在地,可老海每次都是一爬起来就重新把杠子扛在肩头——与海国英一起共事好些年,蔡智诚知道这穆斯林回回是个十分讲究卫生的人,可现在,这位平常间每天换衣服、一天要洗几次手的家伙不但不在乎罗华的“瘟病”,而且还心甘情愿地扛着这肮脏的泥猴子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实在是让人倍感意外。
好不容易逃到帝邱店,蔡智诚累得几乎快要虚脱,他虽然没有吃子弹,但屁股上的伤口却裂开了,痛得要命。正趴在地上大喘气的时候,二连连长跑过来说:“知道么?营长完了”。
第 5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