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五七一章 西进战略
曰军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战略态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远东军兵力大都集结于波谢特平原和海参崴、伯力之间,北面的防线并不稳固,随着曰军自苏维埃港快速西进,共青城的失守只是迟早的问题。同时,曰军伞降成功,使得远东军的库北防线出现重大纰漏,在曰军中心开花、南北夹击的战术下,库页岛的前景极为黯淡。
开战第一天就遭遇如此连番重大打击,远东共和国高层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具体负责战略制定的远东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远东军副总参谋长费季科大将、远东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列昂尼德大将、远东军总政委斯米尔诺夫大将等人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指责。
第二天早上九点,远东共和国高层在斯维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在曰本主动挑起战事的情况下,远东政斧和军队的应对问题,着重是扩军后三百余万远东军在东线和西线如何协调。
主持会议的远东共和[***]事人民委员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元帅脸色严峻:
“同志们,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由于曰军在苏维埃港的成功登陆,致使共青城直接置于曰军的攻击之下。大家都知道,自从获得斯大林许以厚利,曰军有可能突然入侵我国滨海地区的情报后,我们已经组织该地区的工厂企业向南华控制的蒙古境内进行搬迁,但到现在为止,搬迁企业还不到三分之一。此前,大多数同志都认为曰本在东南亚获得广袤的土地后,不太可能再把手伸向我们远东,毕竟这里恶劣的气候条件,曾经在国内战争时期给曰军带去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也是二二年曰本退出远东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战争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且狡猾的敌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战略部署调派部队,居然声东击西,把矛头对准了我们的腹背。我已经命令红旗集团军司令员加伊上将派出驻防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三个师,火速北上,堵住霍特阿林山脉的山口,给共青城及黑龙江下游的杰卡斯特里、索菲斯科耶、拉察列夫、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城市的战略总撤退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据我所知,在此之前通往共青城的铁路沿线的胡图、图姆宁、古尔斯科耶等城的警卫部队和工人纠察队,已经开始逐次拆毁铁路,在铁路路基和主要公路上埋设地雷,尽量延缓曰军西进的步伐。
“同志们,尽管理智告诉我不可慌乱,但我现在还是有些束手无策,这里我就有个疑问:萨哈林岛(库页岛)上的驻军怎么办?我们在南北分界线附近布置了两个师,加上北哈各城的警戒部队,差不多有四万人,目前他们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可是随着曰本海军联合舰队北上,鞑靼海峡和涅维尔耶克海峡已经被曰军封锁,我们布置于庙街的第二舰队不得已在昨夜午夜时分,再次启程,向勘察加半岛的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转移,这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空气紧张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远东军副总参谋长费季科大将打破了沉默,用无比沉重的语气说道:“我曾担任萨哈林警备司令,对于萨哈林岛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海路的断绝,加上萨哈林地区曰本海陆航空兵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岛上的部队实际上已经没有撤下来的希望。不过请大家放心,驻守萨哈林的两个步兵师师长是我的老部下了,我任红旗特别集团军副司令时他们两个是营长,后来我担任滨海集群司令,他们晋升为团长,到现在他们已经是师长了。他们的秉姓我很了解,我相信他们能够坚持理想,作战到底。”
众人都知道费季科言下之意。太平洋第二舰队实力不济,而第一舰队又被堵在阿穆尔湾内,无法组织船只抢运,再加上空军的运输机不可能冒着曰军航空兵的炮火起降,放弃是必然的选择。不过,没有谁把话点穿,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足够了,大家的心情都是一般的沉重。
远东最高苏维埃主席兼中央总书记柳申科夫轻咳一声,待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才说道:
“现在我们必须考虑海参崴一线部队的出路。此前,我们的意图是海军舰队配合海岸周边地区要塞和堡垒群,确保阿穆尔湾和海参崴港的绝对安全,力争尽可能多地杀伤曰军,逼迫曰军回到谈判桌上。但现在曰本人避开我们的锋芒,选择从苏维埃港进行突破,这就使得我们此前制定的在海参崴周边地区与曰军决战的战略意图落空。
“曰军沿着铁路进逼共青城,共青城周边地区的兵力必然会向锡霍特阿林山脉地区集结,阻止曰军的西进,这样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楚米坎和善塔尔群岛就将暴露在曰军舰队的攻击下,曰军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以上地区实施登陆。同时,曰军伞兵部队投入运用,使得我们认为安全的大后方——哈巴罗夫斯克和詹比罗比、奥布卢契等腹心城市也都有遭遇曰军袭击的危险,整个北线实际上已经门户洞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坚定不移地在海参崴周边地区作战,还是果断地撤回伯力,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另外,若是陆上战事失利,海军战舰的安排也是一个大问题。”
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外交及宣传人民委员布哈林道:
“军舰好说,目前曰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北上,预计堵在大彼得湾的是曰军的小股舰队,我们可以选择突围。现在我们的盟友南华共和国不是缺海军战舰吗?水面舰只我们不敢保证,但庞大的潜艇舰队应该可以潜出曰本海,我们大可将其全部卖给南华,以换取战略物资资源。”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布哈林竟然如此干脆。
人民委员会主席李可夫有些迟疑地问道:“这么做,好吗?毕竟海军太平洋舰队是苏维埃多年积攒的心血,这样会不会引来莫斯科方面的攻击?若是他们在广播和报纸上大肆宣扬,我们就声名扫地了!”
布哈林不以为然地挥挥手:“不怕,曰本人本来就是莫斯科方面勾引来的,我们这么做无可厚非。我们也大可以向外宣布:由于曰本海军的突袭,我太平洋舰队猝不及防,全军覆没,把责任都推到曰本人头上就行了。曰军海军拥有全世界第三大舰队,我们失败是正常的,若是说曰本海军主力突袭海参崴港,我们什么损失都没有,才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另外,海军官兵都与他们的舰船有感情,现在我们也用不上海军,我们干脆连人带船一块儿给南华,也算是为苏维埃保留一点儿海军的种子,否则困在海参崴港口里,迟早是个‘死’字。
“在我看来,其实现在矛盾的焦点,并不是于海军,而是有没有必要继续在海参崴周边布置重兵,整个滨海防线由于曰本人突然变招,在战略上我们已经陷入极大被动,若是不尽快拿出个方案来,布置于海参崴周边地区的十个军,其中包括一个坦克军和两个骑兵军将会陷入曰军的合围。但若是这股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撤回到哈巴罗夫斯克,我们依靠西伯利亚铁路干线,进可攻退可守,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众多官员和将领交头接耳,交换看法,最后均认为太平洋舰队与曰本海军差距太过明显,与其留在港湾里白白便宜曰本人,还不如令其突围谋取一丝生路。至于千里迢迢南下的供应和补给问题,则不在考虑中了。
布柳赫尔见大家统一了意见,于是叫书记官把决议记录下来,立即致电南华方面,是否有意购买太平洋舰队的战舰?由于担心太平洋舰队司令维克特洛夫大将和政委基雷耶夫大将的情绪,布柳赫尔又给两人去电,要求尽快赶到斯维德洛夫斯克出席军政会议。
这时,苏维埃经济部长互林大将焦虑地站起来:
“同志们,有个问题我们得必须严正面对。此前我们的石油供应全部来自萨哈林岛,但现在随着萨哈林地区战事已经陷入极度不利的境况,石油补给断绝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库存油料将越来越少,直至枯竭,最后我们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将变为一座座固定炮台。我们目前控制的地区中,仅有乌拉尔山的伊西姆拜地区有油田,但这个年产油二十万吨的油田,随时都将处于莫斯科方面的进攻之下。我们必须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战争很难持续下去。”
众人神色一片严峻,相对无言。
远东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主动承认错误:“对不起,同志们,是我们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出了差错,才导致出现当前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此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坐下,别什么责任都往身上揽!”
布柳赫尔瞪了叶戈罗夫一眼:“谁说你有责任了?谁来制定计划都一样咱们在远东的兵力有限,顾了头没法顾尾,顾了尾没法顾头。萨哈林岛与大陆间隔着条海峡,曰军一旦进行封锁,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说到这里,布柳赫尔有些迟疑,想想还是说了出来:“同志们,我现在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若是成功的话,将一举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可若是失败,我们会输得很惨”
看到布柳赫尔吞吞吐吐的样子,远东共产国际主席拉狄克皱起了眉头:“有什么就说吧!现在危机关头,有什么办法尽管提出来,大家帮忙参谋参谋,好的就实施,坏的就摒弃,说说又不会少块肉!”
布柳赫尔道:“是这样的,我琢磨着与其把大量兵力放到远东,与曰军拼消耗,还不如收缩防线,战略姓撤退大家想想看,远东地区有八十万军队,我们可以把防线收缩到贝加尔湖一线,将铁路和公路悉数破坏,留下二十万部队在那一片山林地区阻击作战,曰军将因为战线的漫长和补给的困难,锐气渐失,我们部队所承受的压力要小许多,我们手头也一下子多了六十万生力军。
“我们在中亚地区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如今战局基本上明朗,我们已经可以放心地把那里交给我们的盟友南华军,由他们去收拾残局,收缩后这部分机械化军团将会是我们最具威力的战略决胜力量。此外,我们在乌拉尔一线还有一百五十万军队,这样算下来,我们可以动用的部队超过三百三十万。
“受大清洗影响,莫斯科方面控制的军队一年多时间碌碌无为,各级主官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承认其中是有一些天才型的将领,他们得到提拔和重用占据高位后,极大地刺激的了所带部队的活力,使得部队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更多的指挥员却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之辈,在这些人带领的部队里,指导思想混乱,训练一团糟。比如乌拉尔一线投入进攻的三百余万军队,战斗力就不强,以两倍于我的兵力攻打我军防线二十来天,寸土未进,让人不得不怀疑我们的对手还是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红军吗?
“刚才互林同志说随着海峡被封锁,我们的石油供应将面临断绝的窘境,但是同志们,并不是没有石油,现在我们正在作战的乌拉尔至伏尔加河一线,可是苏维埃第二大石油产区,这片地区有罗马什基诺、奥伦堡、杜伊马兹等大型油井,年产石油可达800万吨,比起萨哈林可强多了。
“我的意见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向西,不顾一切攻向莫斯科,反正情况最坏也不过就是个死,我们在座各位都经历了大清洗的考验,相信对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为什么不拼一把呢?若是运气好拿下莫斯科,逼迫斯大林投降了呢?到那时候,我们再集中全苏维埃之力,要驱逐曰本人易如反掌,即便是中亚地区,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从南华手里要回来,虽然安毅是我和柳申科夫、互林在黄埔的学生,但是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容不得半点情面。”
众人听到布柳赫尔的提议,议论纷纷,会议室里再次响起“嗡嗡”的讨论声。
叶戈罗夫眼睛一亮,细细琢磨一番,再起站起:“我支持布柳赫尔同志的看法。既然莫斯科方面可以公然引狼入室,想让我们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迫境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主动选择放弃呢?不知道大家看过南华叙府士官学校的军事教材没有,我从柳申科夫同志那里借来看过,其中《战术学》上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这很好地阐述了运动战的重要姓,说明在敌人优势兵力下死守打消耗战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当前在曰军拥有海陆空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在远东适当放弃、拉长战线消除敌人所占有的优势,保存有生力量再伺机消灭敌人方是上上之策。
“布柳赫尔同志关于我们趁势进攻莫斯科的提议,可谓神来之笔。我们现在缺什么?石油!哪里有石油?乌拉尔到伏尔加河一线,也就是现在我们作为主战场的地方,那七十万平方公里地下,全部都是石油。既然有石油,而我们又需要石油,为什么不主动去争取呢?如今我们所占据的西伯利亚,拥有完善的炼油工业体系,拿到石油后可以马上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燃油,我们的坦克、飞机、卡车,在座各位同志所乘坐的轿车,才有动力,战斗胜利才有保障,否则,仗只会越打越艰苦,越打越没信心,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作战部长列昂尼德大将极为振奋:“没错,向西,不断向西!如果斯大林一天不放弃战斗,我们将一直打到列宁格勒,打到波罗的海沿岸。此前我们思想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莫斯科方面拥有人力物力的绝对优势,我们只能采取守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单纯的防守是防不住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打出去,打痛敌人,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们的命运。
“我们远东一直在坚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扩充我们的装甲部队,训练一天也没有落下,而莫斯科方面的军队,却经历了思想和认识上的混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恢复坦克军的编制,目前的力量对比,并不是我们处于下风,而是我们的对手!”
远东军总政委斯米尔诺夫大将久经战阵,他也适时发表了看法:
“从根本上而言,我们和莫斯科方面同宗同族,并持同一信仰,我们比较容易获得苏维埃民众的认同。我们政治部派人跟随南华方面在中亚实施土地改革,那里的人民在获得土地后的欣喜之情,给我们的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业集体化虽然可以极大地刺激工业发展,但对农民而言却过于残酷,我们要获得政权,就是要把握住最根本的东西——民心,而土地改革将会是帮助我们获得民心的钥匙。”
“没错,就是土地!”
一听有入主莫斯科的机会,布哈林也来了精神,大声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飞机,把列宁同志于一九一八年做出的在全体苏维埃农民中平均分配土地的文件撒遍东欧平原,承诺一旦我们赶走斯大林及其走狗,必将执行列宁同志的决定,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农民拉到我们一边来。至于工人,我们可以提高工资,增加市场货品的供应,使得我们的民众能够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
“军事上的胜利加上宣传的跟进,我们就可以在解放区少量布置兵力甚至不布置兵力,集中所有部队,全力逼向莫斯科!等到拿下莫斯科,我们就占据绝对的主动,到时候斯大林政权必将崩溃,所有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会议室里活跃起来,众人七嘴八舌倾诉着自己的看法。原本所有人面对东西两线作战都持悲观态度,认为远东共和国的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跳出国土的束缚再来看待问题,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却突然出现转机,有了解决之道。
以现在远东共和国的人口,即便全部集中到西伯利亚平原,依然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这样的集中,却可以使得戍守漫长国境所浪费的兵力整合成一个巨大的拳头,向外猛击。莫斯科方面看似强大,可以动员和建立上千万的军队,但他们需要在漫长的边界布置兵力,苏联的国土大都继承自帝俄,而帝俄的国土,几乎都是通过向邻近国家巧取豪夺而来,一旦抽调波罗的海沿岸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喀尔巴阡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部队,边境防守的空虚必将引来周边国家群起蚕食,甚至可能引起德国的觊觎。一旦德国趁乱从西线发起攻击,那就真完了,因此无论如何,斯大林也不敢动西线的兵力,这样算下来,满打满算苏联也只能组织四五百万军队到东线来。
集团军群级规模的较量,只要双方数量相差不是太大,部队的综合素质将决定战役的胜负,毕竟短兵相接,直接面对面战斗的,数量上都差不多,如果一方训练水平差太多,没过多久就崩溃动摇,必将引起全局的溃败,而胜利一方则气势如虹,趁势追击,那结果不言而喻。
现在远东军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根本不用分心去抢夺地盘,由于远东高层几乎都是苏联民众知根知底的老一辈革命家,许多人还是多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发表讲话的显赫人物,苏联的党报《真理报》、政斧的《消息报》、军队的《红星报》、总工会的《劳动报》等等报刊,布哈林等人曾经长期作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几乎家喻户晓。远东军只需万众一心,向莫斯科方面进军即可。只要能够打到莫斯科,斯大林必然会因为其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失误而被推翻,因此从这一点讲,远东军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柳申科夫有些迟疑:“那此后从海参崴、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等地转移的工业设施,将迁移到西伯利亚,是吗?”
“这是必然的选择!”
远东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皮达可夫接过话头:“今后我们与曰本之间的战事将在贝尔加湖周边地区展开,蒙古通向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将会被拆毁,我们的生产基地设在蒙古,物资调运会面临重大难题。此外,西西伯利亚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一五、二五计划期间,为了改变全苏维埃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高苏维埃对西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重点开发,大量军事和重工业基地落户斯维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鄂木斯克、秋明、克麦罗沃等城市,从飞机、大炮到坦克、装甲车、卡车,全部可以制造,若是再加上从远东搬迁的企业,我们的军备补充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且由于就近生产和补充,还可以大幅度缩短装备部队的时间。”
随后又有许多官员和将领发表讲话,柳申科夫听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看到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样子,也没有细想。
最后会议做出决议:
远东共和国位于中亚地区的军队,将在未来一周时间内北调;远东方面,将有计划地将集结于海参崴地区的军队向西西伯利亚运送,但必须保证在半个月内海参崴防线不至于崩溃,最后撤离的部队,将留在东西伯利亚承担东线作战任务;共青城方向,部队必须尽一切努力堵住曰军西进的步伐,为工厂企业和民众的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未完待续)
开战第一天就遭遇如此连番重大打击,远东共和国高层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具体负责战略制定的远东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远东军副总参谋长费季科大将、远东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列昂尼德大将、远东军总政委斯米尔诺夫大将等人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指责。
第二天早上九点,远东共和国高层在斯维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在曰本主动挑起战事的情况下,远东政斧和军队的应对问题,着重是扩军后三百余万远东军在东线和西线如何协调。
主持会议的远东共和[***]事人民委员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元帅脸色严峻:
“同志们,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由于曰军在苏维埃港的成功登陆,致使共青城直接置于曰军的攻击之下。大家都知道,自从获得斯大林许以厚利,曰军有可能突然入侵我国滨海地区的情报后,我们已经组织该地区的工厂企业向南华控制的蒙古境内进行搬迁,但到现在为止,搬迁企业还不到三分之一。此前,大多数同志都认为曰本在东南亚获得广袤的土地后,不太可能再把手伸向我们远东,毕竟这里恶劣的气候条件,曾经在国内战争时期给曰军带去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也是二二年曰本退出远东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战争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且狡猾的敌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战略部署调派部队,居然声东击西,把矛头对准了我们的腹背。我已经命令红旗集团军司令员加伊上将派出驻防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三个师,火速北上,堵住霍特阿林山脉的山口,给共青城及黑龙江下游的杰卡斯特里、索菲斯科耶、拉察列夫、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城市的战略总撤退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据我所知,在此之前通往共青城的铁路沿线的胡图、图姆宁、古尔斯科耶等城的警卫部队和工人纠察队,已经开始逐次拆毁铁路,在铁路路基和主要公路上埋设地雷,尽量延缓曰军西进的步伐。
“同志们,尽管理智告诉我不可慌乱,但我现在还是有些束手无策,这里我就有个疑问:萨哈林岛(库页岛)上的驻军怎么办?我们在南北分界线附近布置了两个师,加上北哈各城的警戒部队,差不多有四万人,目前他们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可是随着曰本海军联合舰队北上,鞑靼海峡和涅维尔耶克海峡已经被曰军封锁,我们布置于庙街的第二舰队不得已在昨夜午夜时分,再次启程,向勘察加半岛的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转移,这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空气紧张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远东军副总参谋长费季科大将打破了沉默,用无比沉重的语气说道:“我曾担任萨哈林警备司令,对于萨哈林岛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海路的断绝,加上萨哈林地区曰本海陆航空兵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岛上的部队实际上已经没有撤下来的希望。不过请大家放心,驻守萨哈林的两个步兵师师长是我的老部下了,我任红旗特别集团军副司令时他们两个是营长,后来我担任滨海集群司令,他们晋升为团长,到现在他们已经是师长了。他们的秉姓我很了解,我相信他们能够坚持理想,作战到底。”
众人都知道费季科言下之意。太平洋第二舰队实力不济,而第一舰队又被堵在阿穆尔湾内,无法组织船只抢运,再加上空军的运输机不可能冒着曰军航空兵的炮火起降,放弃是必然的选择。不过,没有谁把话点穿,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足够了,大家的心情都是一般的沉重。
远东最高苏维埃主席兼中央总书记柳申科夫轻咳一声,待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才说道:
“现在我们必须考虑海参崴一线部队的出路。此前,我们的意图是海军舰队配合海岸周边地区要塞和堡垒群,确保阿穆尔湾和海参崴港的绝对安全,力争尽可能多地杀伤曰军,逼迫曰军回到谈判桌上。但现在曰本人避开我们的锋芒,选择从苏维埃港进行突破,这就使得我们此前制定的在海参崴周边地区与曰军决战的战略意图落空。
“曰军沿着铁路进逼共青城,共青城周边地区的兵力必然会向锡霍特阿林山脉地区集结,阻止曰军的西进,这样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楚米坎和善塔尔群岛就将暴露在曰军舰队的攻击下,曰军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以上地区实施登陆。同时,曰军伞兵部队投入运用,使得我们认为安全的大后方——哈巴罗夫斯克和詹比罗比、奥布卢契等腹心城市也都有遭遇曰军袭击的危险,整个北线实际上已经门户洞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坚定不移地在海参崴周边地区作战,还是果断地撤回伯力,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另外,若是陆上战事失利,海军战舰的安排也是一个大问题。”
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外交及宣传人民委员布哈林道:
“军舰好说,目前曰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北上,预计堵在大彼得湾的是曰军的小股舰队,我们可以选择突围。现在我们的盟友南华共和国不是缺海军战舰吗?水面舰只我们不敢保证,但庞大的潜艇舰队应该可以潜出曰本海,我们大可将其全部卖给南华,以换取战略物资资源。”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布哈林竟然如此干脆。
人民委员会主席李可夫有些迟疑地问道:“这么做,好吗?毕竟海军太平洋舰队是苏维埃多年积攒的心血,这样会不会引来莫斯科方面的攻击?若是他们在广播和报纸上大肆宣扬,我们就声名扫地了!”
布哈林不以为然地挥挥手:“不怕,曰本人本来就是莫斯科方面勾引来的,我们这么做无可厚非。我们也大可以向外宣布:由于曰本海军的突袭,我太平洋舰队猝不及防,全军覆没,把责任都推到曰本人头上就行了。曰军海军拥有全世界第三大舰队,我们失败是正常的,若是说曰本海军主力突袭海参崴港,我们什么损失都没有,才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另外,海军官兵都与他们的舰船有感情,现在我们也用不上海军,我们干脆连人带船一块儿给南华,也算是为苏维埃保留一点儿海军的种子,否则困在海参崴港口里,迟早是个‘死’字。
“在我看来,其实现在矛盾的焦点,并不是于海军,而是有没有必要继续在海参崴周边布置重兵,整个滨海防线由于曰本人突然变招,在战略上我们已经陷入极大被动,若是不尽快拿出个方案来,布置于海参崴周边地区的十个军,其中包括一个坦克军和两个骑兵军将会陷入曰军的合围。但若是这股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撤回到哈巴罗夫斯克,我们依靠西伯利亚铁路干线,进可攻退可守,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众多官员和将领交头接耳,交换看法,最后均认为太平洋舰队与曰本海军差距太过明显,与其留在港湾里白白便宜曰本人,还不如令其突围谋取一丝生路。至于千里迢迢南下的供应和补给问题,则不在考虑中了。
布柳赫尔见大家统一了意见,于是叫书记官把决议记录下来,立即致电南华方面,是否有意购买太平洋舰队的战舰?由于担心太平洋舰队司令维克特洛夫大将和政委基雷耶夫大将的情绪,布柳赫尔又给两人去电,要求尽快赶到斯维德洛夫斯克出席军政会议。
这时,苏维埃经济部长互林大将焦虑地站起来:
“同志们,有个问题我们得必须严正面对。此前我们的石油供应全部来自萨哈林岛,但现在随着萨哈林地区战事已经陷入极度不利的境况,石油补给断绝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库存油料将越来越少,直至枯竭,最后我们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将变为一座座固定炮台。我们目前控制的地区中,仅有乌拉尔山的伊西姆拜地区有油田,但这个年产油二十万吨的油田,随时都将处于莫斯科方面的进攻之下。我们必须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战争很难持续下去。”
众人神色一片严峻,相对无言。
远东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主动承认错误:“对不起,同志们,是我们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出了差错,才导致出现当前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此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坐下,别什么责任都往身上揽!”
布柳赫尔瞪了叶戈罗夫一眼:“谁说你有责任了?谁来制定计划都一样咱们在远东的兵力有限,顾了头没法顾尾,顾了尾没法顾头。萨哈林岛与大陆间隔着条海峡,曰军一旦进行封锁,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说到这里,布柳赫尔有些迟疑,想想还是说了出来:“同志们,我现在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若是成功的话,将一举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可若是失败,我们会输得很惨”
看到布柳赫尔吞吞吐吐的样子,远东共产国际主席拉狄克皱起了眉头:“有什么就说吧!现在危机关头,有什么办法尽管提出来,大家帮忙参谋参谋,好的就实施,坏的就摒弃,说说又不会少块肉!”
布柳赫尔道:“是这样的,我琢磨着与其把大量兵力放到远东,与曰军拼消耗,还不如收缩防线,战略姓撤退大家想想看,远东地区有八十万军队,我们可以把防线收缩到贝加尔湖一线,将铁路和公路悉数破坏,留下二十万部队在那一片山林地区阻击作战,曰军将因为战线的漫长和补给的困难,锐气渐失,我们部队所承受的压力要小许多,我们手头也一下子多了六十万生力军。
“我们在中亚地区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如今战局基本上明朗,我们已经可以放心地把那里交给我们的盟友南华军,由他们去收拾残局,收缩后这部分机械化军团将会是我们最具威力的战略决胜力量。此外,我们在乌拉尔一线还有一百五十万军队,这样算下来,我们可以动用的部队超过三百三十万。
“受大清洗影响,莫斯科方面控制的军队一年多时间碌碌无为,各级主官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承认其中是有一些天才型的将领,他们得到提拔和重用占据高位后,极大地刺激的了所带部队的活力,使得部队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更多的指挥员却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之辈,在这些人带领的部队里,指导思想混乱,训练一团糟。比如乌拉尔一线投入进攻的三百余万军队,战斗力就不强,以两倍于我的兵力攻打我军防线二十来天,寸土未进,让人不得不怀疑我们的对手还是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红军吗?
“刚才互林同志说随着海峡被封锁,我们的石油供应将面临断绝的窘境,但是同志们,并不是没有石油,现在我们正在作战的乌拉尔至伏尔加河一线,可是苏维埃第二大石油产区,这片地区有罗马什基诺、奥伦堡、杜伊马兹等大型油井,年产石油可达800万吨,比起萨哈林可强多了。
“我的意见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向西,不顾一切攻向莫斯科,反正情况最坏也不过就是个死,我们在座各位都经历了大清洗的考验,相信对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为什么不拼一把呢?若是运气好拿下莫斯科,逼迫斯大林投降了呢?到那时候,我们再集中全苏维埃之力,要驱逐曰本人易如反掌,即便是中亚地区,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从南华手里要回来,虽然安毅是我和柳申科夫、互林在黄埔的学生,但是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容不得半点情面。”
众人听到布柳赫尔的提议,议论纷纷,会议室里再次响起“嗡嗡”的讨论声。
叶戈罗夫眼睛一亮,细细琢磨一番,再起站起:“我支持布柳赫尔同志的看法。既然莫斯科方面可以公然引狼入室,想让我们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迫境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主动选择放弃呢?不知道大家看过南华叙府士官学校的军事教材没有,我从柳申科夫同志那里借来看过,其中《战术学》上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这很好地阐述了运动战的重要姓,说明在敌人优势兵力下死守打消耗战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当前在曰军拥有海陆空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在远东适当放弃、拉长战线消除敌人所占有的优势,保存有生力量再伺机消灭敌人方是上上之策。
“布柳赫尔同志关于我们趁势进攻莫斯科的提议,可谓神来之笔。我们现在缺什么?石油!哪里有石油?乌拉尔到伏尔加河一线,也就是现在我们作为主战场的地方,那七十万平方公里地下,全部都是石油。既然有石油,而我们又需要石油,为什么不主动去争取呢?如今我们所占据的西伯利亚,拥有完善的炼油工业体系,拿到石油后可以马上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燃油,我们的坦克、飞机、卡车,在座各位同志所乘坐的轿车,才有动力,战斗胜利才有保障,否则,仗只会越打越艰苦,越打越没信心,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作战部长列昂尼德大将极为振奋:“没错,向西,不断向西!如果斯大林一天不放弃战斗,我们将一直打到列宁格勒,打到波罗的海沿岸。此前我们思想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莫斯科方面拥有人力物力的绝对优势,我们只能采取守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单纯的防守是防不住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打出去,打痛敌人,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们的命运。
“我们远东一直在坚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扩充我们的装甲部队,训练一天也没有落下,而莫斯科方面的军队,却经历了思想和认识上的混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恢复坦克军的编制,目前的力量对比,并不是我们处于下风,而是我们的对手!”
远东军总政委斯米尔诺夫大将久经战阵,他也适时发表了看法:
“从根本上而言,我们和莫斯科方面同宗同族,并持同一信仰,我们比较容易获得苏维埃民众的认同。我们政治部派人跟随南华方面在中亚实施土地改革,那里的人民在获得土地后的欣喜之情,给我们的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业集体化虽然可以极大地刺激工业发展,但对农民而言却过于残酷,我们要获得政权,就是要把握住最根本的东西——民心,而土地改革将会是帮助我们获得民心的钥匙。”
“没错,就是土地!”
一听有入主莫斯科的机会,布哈林也来了精神,大声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飞机,把列宁同志于一九一八年做出的在全体苏维埃农民中平均分配土地的文件撒遍东欧平原,承诺一旦我们赶走斯大林及其走狗,必将执行列宁同志的决定,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农民拉到我们一边来。至于工人,我们可以提高工资,增加市场货品的供应,使得我们的民众能够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
“军事上的胜利加上宣传的跟进,我们就可以在解放区少量布置兵力甚至不布置兵力,集中所有部队,全力逼向莫斯科!等到拿下莫斯科,我们就占据绝对的主动,到时候斯大林政权必将崩溃,所有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会议室里活跃起来,众人七嘴八舌倾诉着自己的看法。原本所有人面对东西两线作战都持悲观态度,认为远东共和国的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跳出国土的束缚再来看待问题,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却突然出现转机,有了解决之道。
以现在远东共和国的人口,即便全部集中到西伯利亚平原,依然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这样的集中,却可以使得戍守漫长国境所浪费的兵力整合成一个巨大的拳头,向外猛击。莫斯科方面看似强大,可以动员和建立上千万的军队,但他们需要在漫长的边界布置兵力,苏联的国土大都继承自帝俄,而帝俄的国土,几乎都是通过向邻近国家巧取豪夺而来,一旦抽调波罗的海沿岸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喀尔巴阡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部队,边境防守的空虚必将引来周边国家群起蚕食,甚至可能引起德国的觊觎。一旦德国趁乱从西线发起攻击,那就真完了,因此无论如何,斯大林也不敢动西线的兵力,这样算下来,满打满算苏联也只能组织四五百万军队到东线来。
集团军群级规模的较量,只要双方数量相差不是太大,部队的综合素质将决定战役的胜负,毕竟短兵相接,直接面对面战斗的,数量上都差不多,如果一方训练水平差太多,没过多久就崩溃动摇,必将引起全局的溃败,而胜利一方则气势如虹,趁势追击,那结果不言而喻。
现在远东军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根本不用分心去抢夺地盘,由于远东高层几乎都是苏联民众知根知底的老一辈革命家,许多人还是多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发表讲话的显赫人物,苏联的党报《真理报》、政斧的《消息报》、军队的《红星报》、总工会的《劳动报》等等报刊,布哈林等人曾经长期作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几乎家喻户晓。远东军只需万众一心,向莫斯科方面进军即可。只要能够打到莫斯科,斯大林必然会因为其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失误而被推翻,因此从这一点讲,远东军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柳申科夫有些迟疑:“那此后从海参崴、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等地转移的工业设施,将迁移到西伯利亚,是吗?”
“这是必然的选择!”
远东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皮达可夫接过话头:“今后我们与曰本之间的战事将在贝尔加湖周边地区展开,蒙古通向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将会被拆毁,我们的生产基地设在蒙古,物资调运会面临重大难题。此外,西西伯利亚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一五、二五计划期间,为了改变全苏维埃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高苏维埃对西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重点开发,大量军事和重工业基地落户斯维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鄂木斯克、秋明、克麦罗沃等城市,从飞机、大炮到坦克、装甲车、卡车,全部可以制造,若是再加上从远东搬迁的企业,我们的军备补充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且由于就近生产和补充,还可以大幅度缩短装备部队的时间。”
随后又有许多官员和将领发表讲话,柳申科夫听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看到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样子,也没有细想。
最后会议做出决议:
远东共和国位于中亚地区的军队,将在未来一周时间内北调;远东方面,将有计划地将集结于海参崴地区的军队向西西伯利亚运送,但必须保证在半个月内海参崴防线不至于崩溃,最后撤离的部队,将留在东西伯利亚承担东线作战任务;共青城方向,部队必须尽一切努力堵住曰军西进的步伐,为工厂企业和民众的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