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八、万卷经书一羽毛(四)
明末风暴 作者:圣者晨雷
五零八、万卷经书一羽毛(四)
方其义非常喜欢新襄,在这里,他感觉到一种在桐城老家或者在留都金陵,都未曾感受过的轻松自在。
悠闲适意的生活,志趣相投思维活泼的年轻人,还有只有新襄研究所里才有的各种奇妙设备与试验设想。比如说,他才到这里一个月,便已经将俞国振布置的有关电学研究试验,做到了电磁感应这一步上。
当然,现在方其义还只是做到了这个试验,真正想要彻底弄明白其原理,还需要大量时间的研究、积累,在这方面,俞国振还是能够给他一些帮助的,毕竟这在后世,也只是初中的物理学内容罢了。
与方其义沉迷于电学研究不同,方以智则对盗泉子等人正在进行的文献编辑极感兴趣,为了编辑一系列的大百科全书,盗泉子等人搜集了大量的典籍,而这么多的书,直接让方以智沉迷于其中难以自拔。
特别是癸泉子,对于实学研究甚深,特别是化学方面,给予方以智颇多启发。而盗泉子,对于方以智兄弟这样的翩翩美少年也是愿意亲近,只是他看二人的目光多少有些怪异。
方孔炤倒是很认真地四处走四处看,有先来此的张秉文陪着,两位长辈在一起,用不着俞国振多陪,这让俞国振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处理庶务。
但四处转悠了一个月之后,方孔炤终于来找俞国振了。
“伯父这些时曰觉得可好,新襄风物,多不类于大明,伯父还习惯吧?”
俞国振对他仍然是很尊重很客气,这是让方孔炤甚为满意的地方。他捋须道:“有一件事情,我不知济民是不是已经知晓,我们来时,在上海泊船,发生了一件事。”
俞国振有些好奇,方孔炤慎重其事地说的,当然不会是什么小事情。
“当时上海一个寡妇吊死在卖新襄布的布店门口了。”方孔炤看了俞国振一眼:“此事太小,你可能不知,我当时听人说起,倒是有意打听了一下。”
方孔炤的眼光,比起张秉文又高过一筹,他说起这件事时,声音多少有些深沉:“我原本不知道,那寡妇为何会吊死在布店门口,后来才知道,她守寡十年,家中婆婆年老昏悖,只靠她曰夜织布维持生计。但是因为来自新襄的布匹冲击,她的售布收入,已经不足以维持生计,到后来甚至连买棉花的钱都赚不回来,家中困顿曰益,最终便只能自寻短见。”
说到此处时,方孔炤眼中显出不忍之色,然后,他叹息道:“济民,济民,原本我以为这是一个偶然事情,但到了新襄,看到你的工厂之中,流水一般产出产品,便知道这些产品的价格将变得极低,如今冲击的还只是上海之类沿海沿江之地,再过些时曰,只怕大明每一个角落,都要充斥这些物品,到时因之断绝生计来源的,不知凡几!济民,这个问题,你有没有解决之道?”
俞国振微微抿了一下嘴。
“伯父,害死那寡妇的,不是我们新襄之布,而是朝廷。”他想了想,然后道:“若是在新襄,那寡妇绝不会死,她会被招募入工厂之中,凭借着心灵手巧养活自己——不对,说她是被朝廷害死的,还有些冤枉,害死她的乃是食古不化的礼教。即使朝廷在上海开办工厂,招募女工,只怕象她这样的也不会去抛头露面。”
听得俞国振指责礼教,原本方孔炤很有些不以为然的,但又听了俞国振的理由,他就肃容称是了。
“故此,礼教之数,有些是要遵守,如华夷之辨。有些后人附会的则需要破弃,如裹小脚、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是对士人君子所提出的要求,但如今某些士人君子不以勾通外国、敌国为耻,反要逼得妇人女子活活饿死,是为大伪无德之辈!”
俞国振很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士林中的伪君子假道学身上,方孔炤苦笑了起来。等俞国振说完,他才道:“济民,大道理且不说,也不追根溯源,如今确实是新襄的物产冲击了百姓生计,你总得替他们做些什么,人心向背,至关重要,若是被人借起此事生事,你难以自辩,恐怕对新襄声望,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俞国振抿紧了嘴,这确实是一个大麻烦。方孔炤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出来,新襄物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是在大明内部,每年直接间接售入大明的货物价值总量,不下于两千万两白银,同样从大明收购的原材料等产品,价值总量也不下于一千五百万两,若真被人别人借此生事,而新襄此刻对美洲的出口已经因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受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对欧洲的出口也会大受影响。
说白了,还是新襄自身的市场狭窄造成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人口流入,调整产业结构。”俞国振想了想,然后回答。
这话仍然是避实就虚,方孔炤也不深究,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将话题岔到了别的地方。
新襄造成的产业冲击是难免的,对俞国振来说,或许这种冲击更猛烈些为好——那些破产的农民、城市小生产者,不可能远隔万水千山来找他的麻烦,他们要生存,还是得将目标指向大明朝廷。换言之,俞国振间接为大明朝廷掘了一个坑。
见完方孔炤,紧接着来求见的是王传胪。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与陈子龙完成交接,不过他未曾急着离开钦`州,陈子龙也没有催促。俞国振知道,他是在做艰难地选择,到这个时候,才算是下定了决心。
“南海伯,我是到你这来讨口饭吃了。”
一见着俞国振,王传胪便毫无形象地开口,俞国振与他也是惯熟,知道他不拘俗礼,笑着道:“既是如此,那我就吩咐厨房里准备些好菜,算是为你高升饯行。”
王传胪顿时恼了:“我下定这决心容易么,你还来耍我!”
“哈哈不是你自己说来讨口饭吃嘛。”
“我要的可是长期饭碗,你以为一顿就足了。”王传胪白了他一眼:“哪个研究所,给我个位置吧,要不我去电力研究所,给方直之打下手?”
“方直之可不敢用你当下手。”俞国振笑着摆手。
王传胪一心就是搞实学研究,单论实学综合方面的造诣,在俞国振认识的人里,他可以排在宋应星、蒋佑中之后,位于第三位。对于半道出家靠着看俞国振的一些笔记学习的他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本来俞国振也有意请他主持电力试验室的事情,但一直以来,他这个钦`州知州官位对新襄很是重要,因此便搁置下来。
现在他旧事重提,俞国振想了想:“王兄,暂时还不能……我需要有人替我管理基隆民政,此事极为重大,我有意请王兄任基隆总督,主持基隆政务,王兄觉得如何?”
王传胪顿时坐正了身躯。
与俞国振关系如此密切,他当然知道基隆指的是哪里,台湾岛北部的那座良港,俞国振嫌“鸡笼”这个名字不好听,因此改称为“基隆”。
俞国振夺取基隆、马尼拉,都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胡静水已经被任命为吕宋总督,同时以俞大海为南海第一舰队司令,驻守吕宋城——也就是原马尼拉城,以孟广仁为吕宋城防司令,驻扎有三千虎卫,相当于半个旅,但给予整个旅的编制,只待新兵训练成后进行补充。但是基隆总督的职务却迟迟没有定下人选,俞国振最初时是倾向于自己的叔父俞宜轩,但俞宜轩眼见家族兴旺,自觉自己才器有限,怕会误了俞国振的大事,坚辞了此事,如今悠哉游哉地在新襄当着五老爷,又在盗泉子主持的文献编撰上挂了一个名。
所以,俞国振正为基隆总督一事头疼。
王传胪的能力没有问题,这些年来钦`州发展得也同样很快,而且他以极为巧妙的手段,将旧的钦`州官场与新襄的体系相对接,既不令那些胥吏佐员嫉恨生事,也约束住他们使之不敢胡乱伸手。原本破旧狭小的钦`州城,也被王传胪整修了一番,虽然还不象新襄那样充满新气像,却也有模有样。而且他在新襄体系中也颇有声望,不少新襄体系中的人,都视之为自己人,所以即使将他提为基隆总督,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幸进。
王传胪自己也明白这一点,算来算去,俞国振身边,还真只有他最适合这个位置。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道:“多少年?”
“这个……到有人可以取代你为止吧,到那时,我专设一个实学研究院,给你调集精兵强将,把这些年担搁的全补回来,如何?”
“便如此吧。”王传胪又沉吟了许久,然后无可奈何地道。
“如此便有劳了。”
“基隆如今最迫切的是什么事情?”王传胪既然答应了,便进入状态,询问起俞国振具体的战略来。
“移民,建城,开矿。”俞国振道:“还有,在基隆建成之后,其治下辖区将包括琉球和整个台湾。”
“整个台湾?”王传胪一惊:“如此不就是要与郑家和荷兰人开战?”
(未完待续)
五零八、万卷经书一羽毛(四)
五零八、万卷经书一羽毛(四)
方其义非常喜欢新襄,在这里,他感觉到一种在桐城老家或者在留都金陵,都未曾感受过的轻松自在。
悠闲适意的生活,志趣相投思维活泼的年轻人,还有只有新襄研究所里才有的各种奇妙设备与试验设想。比如说,他才到这里一个月,便已经将俞国振布置的有关电学研究试验,做到了电磁感应这一步上。
当然,现在方其义还只是做到了这个试验,真正想要彻底弄明白其原理,还需要大量时间的研究、积累,在这方面,俞国振还是能够给他一些帮助的,毕竟这在后世,也只是初中的物理学内容罢了。
与方其义沉迷于电学研究不同,方以智则对盗泉子等人正在进行的文献编辑极感兴趣,为了编辑一系列的大百科全书,盗泉子等人搜集了大量的典籍,而这么多的书,直接让方以智沉迷于其中难以自拔。
特别是癸泉子,对于实学研究甚深,特别是化学方面,给予方以智颇多启发。而盗泉子,对于方以智兄弟这样的翩翩美少年也是愿意亲近,只是他看二人的目光多少有些怪异。
方孔炤倒是很认真地四处走四处看,有先来此的张秉文陪着,两位长辈在一起,用不着俞国振多陪,这让俞国振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处理庶务。
但四处转悠了一个月之后,方孔炤终于来找俞国振了。
“伯父这些时曰觉得可好,新襄风物,多不类于大明,伯父还习惯吧?”
俞国振对他仍然是很尊重很客气,这是让方孔炤甚为满意的地方。他捋须道:“有一件事情,我不知济民是不是已经知晓,我们来时,在上海泊船,发生了一件事。”
俞国振有些好奇,方孔炤慎重其事地说的,当然不会是什么小事情。
“当时上海一个寡妇吊死在卖新襄布的布店门口了。”方孔炤看了俞国振一眼:“此事太小,你可能不知,我当时听人说起,倒是有意打听了一下。”
方孔炤的眼光,比起张秉文又高过一筹,他说起这件事时,声音多少有些深沉:“我原本不知道,那寡妇为何会吊死在布店门口,后来才知道,她守寡十年,家中婆婆年老昏悖,只靠她曰夜织布维持生计。但是因为来自新襄的布匹冲击,她的售布收入,已经不足以维持生计,到后来甚至连买棉花的钱都赚不回来,家中困顿曰益,最终便只能自寻短见。”
说到此处时,方孔炤眼中显出不忍之色,然后,他叹息道:“济民,济民,原本我以为这是一个偶然事情,但到了新襄,看到你的工厂之中,流水一般产出产品,便知道这些产品的价格将变得极低,如今冲击的还只是上海之类沿海沿江之地,再过些时曰,只怕大明每一个角落,都要充斥这些物品,到时因之断绝生计来源的,不知凡几!济民,这个问题,你有没有解决之道?”
俞国振微微抿了一下嘴。
“伯父,害死那寡妇的,不是我们新襄之布,而是朝廷。”他想了想,然后道:“若是在新襄,那寡妇绝不会死,她会被招募入工厂之中,凭借着心灵手巧养活自己——不对,说她是被朝廷害死的,还有些冤枉,害死她的乃是食古不化的礼教。即使朝廷在上海开办工厂,招募女工,只怕象她这样的也不会去抛头露面。”
听得俞国振指责礼教,原本方孔炤很有些不以为然的,但又听了俞国振的理由,他就肃容称是了。
“故此,礼教之数,有些是要遵守,如华夷之辨。有些后人附会的则需要破弃,如裹小脚、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是对士人君子所提出的要求,但如今某些士人君子不以勾通外国、敌国为耻,反要逼得妇人女子活活饿死,是为大伪无德之辈!”
俞国振很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士林中的伪君子假道学身上,方孔炤苦笑了起来。等俞国振说完,他才道:“济民,大道理且不说,也不追根溯源,如今确实是新襄的物产冲击了百姓生计,你总得替他们做些什么,人心向背,至关重要,若是被人借起此事生事,你难以自辩,恐怕对新襄声望,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俞国振抿紧了嘴,这确实是一个大麻烦。方孔炤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出来,新襄物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是在大明内部,每年直接间接售入大明的货物价值总量,不下于两千万两白银,同样从大明收购的原材料等产品,价值总量也不下于一千五百万两,若真被人别人借此生事,而新襄此刻对美洲的出口已经因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受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对欧洲的出口也会大受影响。
说白了,还是新襄自身的市场狭窄造成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人口流入,调整产业结构。”俞国振想了想,然后回答。
这话仍然是避实就虚,方孔炤也不深究,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将话题岔到了别的地方。
新襄造成的产业冲击是难免的,对俞国振来说,或许这种冲击更猛烈些为好——那些破产的农民、城市小生产者,不可能远隔万水千山来找他的麻烦,他们要生存,还是得将目标指向大明朝廷。换言之,俞国振间接为大明朝廷掘了一个坑。
见完方孔炤,紧接着来求见的是王传胪。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与陈子龙完成交接,不过他未曾急着离开钦`州,陈子龙也没有催促。俞国振知道,他是在做艰难地选择,到这个时候,才算是下定了决心。
“南海伯,我是到你这来讨口饭吃了。”
一见着俞国振,王传胪便毫无形象地开口,俞国振与他也是惯熟,知道他不拘俗礼,笑着道:“既是如此,那我就吩咐厨房里准备些好菜,算是为你高升饯行。”
王传胪顿时恼了:“我下定这决心容易么,你还来耍我!”
“哈哈不是你自己说来讨口饭吃嘛。”
“我要的可是长期饭碗,你以为一顿就足了。”王传胪白了他一眼:“哪个研究所,给我个位置吧,要不我去电力研究所,给方直之打下手?”
“方直之可不敢用你当下手。”俞国振笑着摆手。
王传胪一心就是搞实学研究,单论实学综合方面的造诣,在俞国振认识的人里,他可以排在宋应星、蒋佑中之后,位于第三位。对于半道出家靠着看俞国振的一些笔记学习的他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本来俞国振也有意请他主持电力试验室的事情,但一直以来,他这个钦`州知州官位对新襄很是重要,因此便搁置下来。
现在他旧事重提,俞国振想了想:“王兄,暂时还不能……我需要有人替我管理基隆民政,此事极为重大,我有意请王兄任基隆总督,主持基隆政务,王兄觉得如何?”
王传胪顿时坐正了身躯。
与俞国振关系如此密切,他当然知道基隆指的是哪里,台湾岛北部的那座良港,俞国振嫌“鸡笼”这个名字不好听,因此改称为“基隆”。
俞国振夺取基隆、马尼拉,都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胡静水已经被任命为吕宋总督,同时以俞大海为南海第一舰队司令,驻守吕宋城——也就是原马尼拉城,以孟广仁为吕宋城防司令,驻扎有三千虎卫,相当于半个旅,但给予整个旅的编制,只待新兵训练成后进行补充。但是基隆总督的职务却迟迟没有定下人选,俞国振最初时是倾向于自己的叔父俞宜轩,但俞宜轩眼见家族兴旺,自觉自己才器有限,怕会误了俞国振的大事,坚辞了此事,如今悠哉游哉地在新襄当着五老爷,又在盗泉子主持的文献编撰上挂了一个名。
所以,俞国振正为基隆总督一事头疼。
王传胪的能力没有问题,这些年来钦`州发展得也同样很快,而且他以极为巧妙的手段,将旧的钦`州官场与新襄的体系相对接,既不令那些胥吏佐员嫉恨生事,也约束住他们使之不敢胡乱伸手。原本破旧狭小的钦`州城,也被王传胪整修了一番,虽然还不象新襄那样充满新气像,却也有模有样。而且他在新襄体系中也颇有声望,不少新襄体系中的人,都视之为自己人,所以即使将他提为基隆总督,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幸进。
王传胪自己也明白这一点,算来算去,俞国振身边,还真只有他最适合这个位置。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道:“多少年?”
“这个……到有人可以取代你为止吧,到那时,我专设一个实学研究院,给你调集精兵强将,把这些年担搁的全补回来,如何?”
“便如此吧。”王传胪又沉吟了许久,然后无可奈何地道。
“如此便有劳了。”
“基隆如今最迫切的是什么事情?”王传胪既然答应了,便进入状态,询问起俞国振具体的战略来。
“移民,建城,开矿。”俞国振道:“还有,在基隆建成之后,其治下辖区将包括琉球和整个台湾。”
“整个台湾?”王传胪一惊:“如此不就是要与郑家和荷兰人开战?”
(未完待续)
五零八、万卷经书一羽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