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兵行诡道(下)
太上章 作者:徐公子饰
072、兵行诡道(下)
太上章 作者:徐公子饰
072、兵行诡道(下)
先前在相室国中,如此诸般事务已经处置得很熟练了,打到郑室国只需照例而行便是。北刀氏此番进军很顺利,却不像少务杀入相室国那般顺畅,每攻占一座城廓,多多少少都会遇不同程度的抵抗,因此采用了稳步推进的战术。
芮川大将军紧急调集军阵迎战仓促,等大军赶过去时,北刀氏已经攻占了两座城廓。巴室国大军士气正旺,芮川三战三败,在不断调集后备军阵增援的同时,防线也不断后撤,郑室国又接连丢失了三座城廓。
接连丢掉了西界山以南的五座城廓之后,郑室国才勉强稳住了阵脚。这时北刀氏率领的大军已经距郑都城不远了,并没有继续贪功冒进。这场仗与少务杀入相室国不同,虽然起初是出其不意,但芮川后撤得非常快,北刀氏新攻占的三座城廓几乎是他主动放弃的。芮川就是要收缩力量到更有利的地形防守、并寻找反击的机会,从兵法上看没有破绽。
北刀氏小时候叫刀娃,成年从军后人称刀汉,他和芮川是其实旧识,两人当年都曾到武夫丘学艺,在同一年登上主峰成为正传弟子,关系还不错。当他们出师离山之后,分别成了郑室国与巴室国的大将军,如今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相见。
北刀氏也清楚,芮川不可能再给他长驱直入的机会,战线拉得越长,将郑室国的守军阵地压缩得越紧,遭遇的阻力就会越大,后勤补给也会越困难,所以每一步都追求稳扎稳打,不留下后方的隐患。
与此同时,郑室国朝中已是一片慌乱,郑股召集群臣在一起商量对策,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有人认为应该效仿少务,既然巴室国从西界山进兵,那么郑室国就从东境直接攻入巴室国。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否决。因为如今战场的形势与巴室国和相室国大战时不一样,少务已回到巴都主持大局,威芒大军在东线边境根本没动。
这一战郑室国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他们原本屯集重兵在边境与威芒大军对峙。国中精锐主力全在东边呢,北刀氏大军突然从相室国边境杀入时,郑室国来不及调兵。
也有人建议把东边国境线上的重兵调往西境,与芮川率领的大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如此必能击破来敌。但若如此做。必须防范威芒大军趁机入境,最好是调一半军阵去西境参战,留下另一半军阵把守边关。
这时大将军芮川提供了一整套作战方案。首先要稳固国都西北方向的防线,连弃三城之后,如今各关防隘口集中后备军阵已经可以抵御北刀氏大军的继续进击,但没有力量反动反击并收复失地。
这一战要想反败为胜,必须要将布防于东部边境的精锐军阵调回来,而且动作一定要快,与国中后背守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力争将对方歼灭在西界山以南。最不济也能将北刀氏大军赶回去。因北刀氏大军的补给,要从相室国越过西界山才能送到前线,孤军深入处于很不利的位置。
北刀氏若是一路取胜还好说,一旦受挫不能久持,后撤将是唯一的选择,否则便有可能被合围歼灭。但是这样的战略安排,必须防备威芒大军趁机从另一个方向攻入。
所以芮川又做了另一个建议,主动放弃与相室国边境交界的两座城廓,将防线后撤,集中精锐主力向香木城方向靠拢。歼灭或打退北刀氏大军之后。回头再收拾威芒。总之是将力量集中到一条战线上,先弃东边两城、收复西边五城,待到巩固后方局面再打回去。
他这个作战计划是中规中矩,郑室国与当初的相室国情况不同。并没有主动杀入巴室国,国中主力野战精锐亦没有折损。可以先集中力量夹击孤军深入的北刀氏大军,稳固后方之后再迎战威芒大军的趁机进犯。
可是若这么办,至少要再拱手放弃两座城廓,引威芒大军从东部入境。
兵正兴竹大人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认为防线绝不能再后撤了。郑室国除国都之外共有十六座城廓。东边先丢了白果城,如今西边又丢了五座城廓,国中只剩下十城。如果按照芮川的计划再主动放弃两城,便等于半数国土沦陷,这对军民士气是极大的打击。
在兴竹看来,如今以国都及国都以北的香木城构筑的防线,已能抵抗北刀氏大军的进攻,可以依托有利的地势,与巴室国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北刀氏虽然攻占了五座城廓,可是他的后方在西界山另一端的相室国,那里是巴室国新攻占的国境,真正更稳固的大后方则更遥远。
这样孤军深入作战,时间耗得越长、对北刀氏越不利,锐气一失,便是郑室国反击的机会,届时不难将北刀氏打退。而在郑室国与巴室国的边境上,可以抽出一部分精锐军阵增援国都与香木城加强防守,并用于将来的反击。但是绝不能抽调太多,防线也不能后退,要保持与威芒大军的对峙态势,使对方无机可趁。
这两派意见在群臣中相持不下,郑股迟迟做不了决定,实际上就等于在维持现状、按照兴竹的意思办了,暂时只抽掉了部分精锐增援国都与香木城。
在战局暂时陷入僵持阶段时,郑室国也派使者试探着要求与巴室国和谈,反正边打边谈嘛,这也是缓兵之计。在郑股看来,时间拖得越久,对北刀氏的大军确实越不利,对方可是翻越西界山长途远袭。
郑室国方面提出,只要巴室国撤军,什么赔偿条件都好说。并指出北刀氏大军占领的五座城廓,既与原相室国之地被西界山分隔,与巴室国腹地离得则更远,孤军不可久持,还不如早日退去。郑室国愿意花财货收回这五座城廓,并实现两国之间的最终停战。
对于郑室国的和谈要求,少务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先斩郑股!
少务开战的口号就是讨伐郑股之不义,原因自不必再说。假如换一个人,郑室国直接把他交出去便是,但郑股是国君啊,怎么可能交给对方?
只要郑股还是郑室国君,这一仗就必须得打下去。北刀氏在前线又发动了一番试探性的攻击,投入战斗的主要是灵宝麾下的原相室国将士。芮川没想到这一波的攻击相当强,正面的关防隘口差点就被攻破了,率领军阵冲锋在前的,竟是原相室国的镇国大将军悦瑄。
悦瑄是灵宝的副手,并不需要他直接上阵冲杀。但是跟随大军杀入郑室国后,悦瑄却觉得很憋屈,堂堂镇国大将军率全军投降,如今只在灵宝手下打打杂,见到以往属下的将士,感觉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后来他对灵宝说:“请将军允许我上阵,只任一支军阵队长。我亲自领军冲锋在前,哪怕战死也在所不惜。”
北刀氏听说消息,真的就任命悦瑄当了一支军阵的队长,这支军阵是悦瑄挑选原相室**中最精锐的战士组成。悦瑄的修为已有五境九转,原先身为镇国大将军,只需坐镇中军指挥,根本用不着亲自上阵,如今却成了领军冲锋者。
北刀氏大军进入郑室国后,若论斩首之战功,以悦瑄为最。到战场上去亲手砍人,前线将士谁又能砍得过他呢?
芮川虽然最终守住了国都正面的关隘,但也损兵折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于是他又催促郑股早做决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赶紧收缩东线增援西线。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巴室国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势,是由坐镇国都的少务亲自策划的战役。
威芒大军主动进攻了,前线领兵者是瀚雄。镇南大将军威芒没有进入郑室国,仍在边关坐镇,而瀚雄离开了善川城,率领一支精锐大军到了郑室国防线的另一端、突袭关防从东边强攻香木城。与此同时,北刀氏大军也改变了主攻方向,集结主力精锐亦从西边强攻香木城。
这是自巴原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役,比少务在相都城外与舆轩大军决战的规模还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不惜代价。香木城在郑室国都以北,位置靠近孟盈丘,既是守卫郑都城的屏障,也隔开了威芒与北刀氏这两支大军。
不论是芮川还是兴竹,都清楚这座城廓的重要性,郑室国在此地布以重兵,还调来了好几支精锐军阵增援。
所以这是一场毫无机巧可言、纯粹是硬碰硬的大战,少务下达命令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命前线大军一定要拿下此城。两路大军左右夹击,激战了近一个月,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惨胜,终于攻占了香木城。
少务一统巴原的志愿,终究还是要凭实力去实现的。香木城之战,巴室国遭受的各种损失,超过了此前所有战役的总和。尽管只攻下了一座城廓,对于战争全局而言却是转折性的。北刀氏与瀚雄会师了,这支越过西界山插入郑室国腹地的孤军,打通了与巴室国的联系。
香木城落入少务之手后,孟盈丘已完全在巴室国占据的城廓环绕中,不复当初那样位于三国交界处。
PS: 书友玉翀阁主绘制了最新的“巴原列国形势图”,标注了书中提到的各城廓、宗门、山川的位置。使用电脑的书友,可打开书评区相关的置顶帖,点击小图可见清晰大图。使用手机的书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亦有发布。
072、兵行诡道(下)
072、兵行诡道(下)
072、兵行诡道(下)
太上章 作者:徐公子饰
072、兵行诡道(下)
先前在相室国中,如此诸般事务已经处置得很熟练了,打到郑室国只需照例而行便是。北刀氏此番进军很顺利,却不像少务杀入相室国那般顺畅,每攻占一座城廓,多多少少都会遇不同程度的抵抗,因此采用了稳步推进的战术。
芮川大将军紧急调集军阵迎战仓促,等大军赶过去时,北刀氏已经攻占了两座城廓。巴室国大军士气正旺,芮川三战三败,在不断调集后备军阵增援的同时,防线也不断后撤,郑室国又接连丢失了三座城廓。
接连丢掉了西界山以南的五座城廓之后,郑室国才勉强稳住了阵脚。这时北刀氏率领的大军已经距郑都城不远了,并没有继续贪功冒进。这场仗与少务杀入相室国不同,虽然起初是出其不意,但芮川后撤得非常快,北刀氏新攻占的三座城廓几乎是他主动放弃的。芮川就是要收缩力量到更有利的地形防守、并寻找反击的机会,从兵法上看没有破绽。
北刀氏小时候叫刀娃,成年从军后人称刀汉,他和芮川是其实旧识,两人当年都曾到武夫丘学艺,在同一年登上主峰成为正传弟子,关系还不错。当他们出师离山之后,分别成了郑室国与巴室国的大将军,如今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相见。
北刀氏也清楚,芮川不可能再给他长驱直入的机会,战线拉得越长,将郑室国的守军阵地压缩得越紧,遭遇的阻力就会越大,后勤补给也会越困难,所以每一步都追求稳扎稳打,不留下后方的隐患。
与此同时,郑室国朝中已是一片慌乱,郑股召集群臣在一起商量对策,出什么主意的都有。
有人认为应该效仿少务,既然巴室国从西界山进兵,那么郑室国就从东境直接攻入巴室国。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否决。因为如今战场的形势与巴室国和相室国大战时不一样,少务已回到巴都主持大局,威芒大军在东线边境根本没动。
这一战郑室国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他们原本屯集重兵在边境与威芒大军对峙。国中精锐主力全在东边呢,北刀氏大军突然从相室国边境杀入时,郑室国来不及调兵。
也有人建议把东边国境线上的重兵调往西境,与芮川率领的大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如此必能击破来敌。但若如此做。必须防范威芒大军趁机入境,最好是调一半军阵去西境参战,留下另一半军阵把守边关。
这时大将军芮川提供了一整套作战方案。首先要稳固国都西北方向的防线,连弃三城之后,如今各关防隘口集中后备军阵已经可以抵御北刀氏大军的继续进击,但没有力量反动反击并收复失地。
这一战要想反败为胜,必须要将布防于东部边境的精锐军阵调回来,而且动作一定要快,与国中后背守军一起夹击北刀氏,力争将对方歼灭在西界山以南。最不济也能将北刀氏大军赶回去。因北刀氏大军的补给,要从相室国越过西界山才能送到前线,孤军深入处于很不利的位置。
北刀氏若是一路取胜还好说,一旦受挫不能久持,后撤将是唯一的选择,否则便有可能被合围歼灭。但是这样的战略安排,必须防备威芒大军趁机从另一个方向攻入。
所以芮川又做了另一个建议,主动放弃与相室国边境交界的两座城廓,将防线后撤,集中精锐主力向香木城方向靠拢。歼灭或打退北刀氏大军之后。回头再收拾威芒。总之是将力量集中到一条战线上,先弃东边两城、收复西边五城,待到巩固后方局面再打回去。
他这个作战计划是中规中矩,郑室国与当初的相室国情况不同。并没有主动杀入巴室国,国中主力野战精锐亦没有折损。可以先集中力量夹击孤军深入的北刀氏大军,稳固后方之后再迎战威芒大军的趁机进犯。
可是若这么办,至少要再拱手放弃两座城廓,引威芒大军从东部入境。
兵正兴竹大人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认为防线绝不能再后撤了。郑室国除国都之外共有十六座城廓。东边先丢了白果城,如今西边又丢了五座城廓,国中只剩下十城。如果按照芮川的计划再主动放弃两城,便等于半数国土沦陷,这对军民士气是极大的打击。
在兴竹看来,如今以国都及国都以北的香木城构筑的防线,已能抵抗北刀氏大军的进攻,可以依托有利的地势,与巴室国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北刀氏虽然攻占了五座城廓,可是他的后方在西界山另一端的相室国,那里是巴室国新攻占的国境,真正更稳固的大后方则更遥远。
这样孤军深入作战,时间耗得越长、对北刀氏越不利,锐气一失,便是郑室国反击的机会,届时不难将北刀氏打退。而在郑室国与巴室国的边境上,可以抽出一部分精锐军阵增援国都与香木城加强防守,并用于将来的反击。但是绝不能抽调太多,防线也不能后退,要保持与威芒大军的对峙态势,使对方无机可趁。
这两派意见在群臣中相持不下,郑股迟迟做不了决定,实际上就等于在维持现状、按照兴竹的意思办了,暂时只抽掉了部分精锐增援国都与香木城。
在战局暂时陷入僵持阶段时,郑室国也派使者试探着要求与巴室国和谈,反正边打边谈嘛,这也是缓兵之计。在郑股看来,时间拖得越久,对北刀氏的大军确实越不利,对方可是翻越西界山长途远袭。
郑室国方面提出,只要巴室国撤军,什么赔偿条件都好说。并指出北刀氏大军占领的五座城廓,既与原相室国之地被西界山分隔,与巴室国腹地离得则更远,孤军不可久持,还不如早日退去。郑室国愿意花财货收回这五座城廓,并实现两国之间的最终停战。
对于郑室国的和谈要求,少务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先斩郑股!
少务开战的口号就是讨伐郑股之不义,原因自不必再说。假如换一个人,郑室国直接把他交出去便是,但郑股是国君啊,怎么可能交给对方?
只要郑股还是郑室国君,这一仗就必须得打下去。北刀氏在前线又发动了一番试探性的攻击,投入战斗的主要是灵宝麾下的原相室国将士。芮川没想到这一波的攻击相当强,正面的关防隘口差点就被攻破了,率领军阵冲锋在前的,竟是原相室国的镇国大将军悦瑄。
悦瑄是灵宝的副手,并不需要他直接上阵冲杀。但是跟随大军杀入郑室国后,悦瑄却觉得很憋屈,堂堂镇国大将军率全军投降,如今只在灵宝手下打打杂,见到以往属下的将士,感觉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后来他对灵宝说:“请将军允许我上阵,只任一支军阵队长。我亲自领军冲锋在前,哪怕战死也在所不惜。”
北刀氏听说消息,真的就任命悦瑄当了一支军阵的队长,这支军阵是悦瑄挑选原相室**中最精锐的战士组成。悦瑄的修为已有五境九转,原先身为镇国大将军,只需坐镇中军指挥,根本用不着亲自上阵,如今却成了领军冲锋者。
北刀氏大军进入郑室国后,若论斩首之战功,以悦瑄为最。到战场上去亲手砍人,前线将士谁又能砍得过他呢?
芮川虽然最终守住了国都正面的关隘,但也损兵折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于是他又催促郑股早做决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赶紧收缩东线增援西线。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巴室国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势,是由坐镇国都的少务亲自策划的战役。
威芒大军主动进攻了,前线领兵者是瀚雄。镇南大将军威芒没有进入郑室国,仍在边关坐镇,而瀚雄离开了善川城,率领一支精锐大军到了郑室国防线的另一端、突袭关防从东边强攻香木城。与此同时,北刀氏大军也改变了主攻方向,集结主力精锐亦从西边强攻香木城。
这是自巴原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役,比少务在相都城外与舆轩大军决战的规模还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不惜代价。香木城在郑室国都以北,位置靠近孟盈丘,既是守卫郑都城的屏障,也隔开了威芒与北刀氏这两支大军。
不论是芮川还是兴竹,都清楚这座城廓的重要性,郑室国在此地布以重兵,还调来了好几支精锐军阵增援。
所以这是一场毫无机巧可言、纯粹是硬碰硬的大战,少务下达命令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命前线大军一定要拿下此城。两路大军左右夹击,激战了近一个月,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惨胜,终于攻占了香木城。
少务一统巴原的志愿,终究还是要凭实力去实现的。香木城之战,巴室国遭受的各种损失,超过了此前所有战役的总和。尽管只攻下了一座城廓,对于战争全局而言却是转折性的。北刀氏与瀚雄会师了,这支越过西界山插入郑室国腹地的孤军,打通了与巴室国的联系。
香木城落入少务之手后,孟盈丘已完全在巴室国占据的城廓环绕中,不复当初那样位于三国交界处。
PS: 书友玉翀阁主绘制了最新的“巴原列国形势图”,标注了书中提到的各城廓、宗门、山川的位置。使用电脑的书友,可打开书评区相关的置顶帖,点击小图可见清晰大图。使用手机的书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亦有发布。
072、兵行诡道(下)
072、兵行诡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