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一代昏君

正文 第13节

    一代昏君 作者:车厘子四时江南江南四时樱桃认真脸

    第13节

    我方早有准备,在对方起阵之时,魏铎与戚长缨分兵入两翼,哈丹所率之两千人深入阵中,为敌方骑兵层层包围。九转连环阵的道理说到底是消耗敌方战力,全阵共有九个方阵,骑兵为主,位于阵中,步兵为辅,位于阵外,每个方阵所有的骑兵与步兵之数不同,方阵间据阴阳五行八卦之术随时变换方位与敌方对战,便可达到己方人数、体力消耗最小,而对方则陷入拉锯战与消耗战,以至失败的境地。

    那九个方阵内外皆可迎敌,外围与魏铎与戚长缨所率两翼作战,内围,既最精锐的骑兵则在卫明的率领下正面迎敌哈丹所率两千人。两人当年曾在京中有过一战,彼时我偏心卫明,判二人打成平手,但是非成败在人心,卫明是惨败给哈丹。今日哈丹武功精进,手持一柄弯刀当世难逢敌手,卫明也是有备而来,更请出他多年未能饮血的长戈,两人初一碰面便缠斗一番,斗了个难解难分,眼见卫明长戈袭至哈丹下颌,哈丹使出精湛骑术,身子一矮堪堪与马背平行,惊险躲过,九转连环阵第一次阵法大变,两人交错开去。

    这阵法我自殷燕宁处习来,但殷燕宁毕竟没上过战场,我俩纸上谈兵,他摆阵不如卫明精到,我仗哈丹武艺高强,所以当日温泉山庄方能破他的九转连环阵。可是在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面对以九转连环阵成名的卫明,我却深深感到力不从心。对方第一次变阵之后,战场上已满是尸体,其中以墨色军服者居多,敌方竟看不出什么消耗。我止不住心急,握着马缰的手也浸透了汗。哈丹与卫明很快便第二次交锋,两人第一次正面相遇极有保留,想来也料到对方这些年来必有精进,所以只是小心翼翼地彼此试探,第二次探出虚实,卫明长戈不再留情,哈丹弯刀也迎头而上。双方皆为武学大家,战场经验又都十分丰富,若说京城擂台上双方还只为分个胜负,此时便是以命相搏。

    卫明自成名之日起,这杆长戈就一直伴他左右,此时骑在马上,长戈挥舞,直叫身侧三丈未有一人敢靠近。他以兵器之利频频长挑哈丹,锋利尖刃数次送抵哈丹咽喉,若不是哈丹武功卓绝,只怕早被他挑落马下,刺了个肠穿肚烂。哈丹早知卫明的武器为长戈,战前戚长缨与魏铎曾轮番力荐他换个武器,哪怕使一杆银枪也好,可哈丹不从,他说自己用惯弯刀了,临阵换武器恐怕更加不利。我见他左躲右闪,始终无法近卫明之身,不由一阵着急。强自镇定下来,叫自己将注意力放于全局之上,却总忍不住分心看他。

    哈丹出身草原,骑艺精湛自不必说,我猜卫明一碰面就把他认出来了,说不定这些年他仍为当初一败耿耿于怀,所以日夜都在钻研克制哈丹的方法。他出招紧促狠辣,与六年前大有不同,却几乎在压着哈丹打。数十万大军之中,只见哈丹一身黑色甲胄,被卫明逼得连连后退,几入绝地。

    突然,追风四蹄疾纵,我还未看清它是如何动作,它已经在一个诡异的角度侵至卫明身前。

    原来哈丹方才只是行一个“拖”字,为的是逼出卫明破绽。而习武之人,无论武功如何高深,百招之内必有破绽。哈丹不攻只守,瞧准破绽,迅速攻击,只要近身,长戈占不到半分便宜。哈丹弯刀上的功夫一半习自他那世外高人的师父,另一半则全是靠草原上与人拼杀的经验得来。只见他侵到卫明面前之后,手中弯刀连番使出精妙刀法,我远远看着,竟然只能看见一条银色光影在似有若无地舞动。卫明左支右拙,有心将长戈撤回,被哈丹觑出端倪,左手一挥,凌空中与他对了几招,将长戈紧紧夹在腋下,使得卫明一只右手动弹不得。卫明恼羞成怒,左手成掌,带着劈山裂石之势一掌劈向哈丹手腕,哈丹不敢硬接,只得暂且退后,眼睁睁看着卫明持长戈融入阵中。

    观二人之战,实比亲自上阵还要心惊肉跳。我看得汗透重衣,身后也随着二人战况起伏而发出连串呼吸声。九转连环阵变化无数,曾有人说此阵至少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可我猜实际变化该有更多。年少之时,我曾于寝宫推演,一夜未睡,推演出六十四种变化,若不是困倦难当,再推演出六十四种也非难事。然而眼前所变这一种,不在那六十四种之中,竟是我从未见过的变化。

    我不敢再分心,恨不得再多生出几对眼睛,好将这全局看个清楚。敌方以阵中为中心,迅速变阵之后未至片刻,又添一种新变化。我已将毕生所学那点五行八卦术全掏了出来,脑中飞快推演,虽身处高山之上,身子寸余未动,但也像正在战场上,身体疲惫不堪。

    满地都是身着墨色军服的身体,我放眼望去,魏铎所率之左翼已伤亡惨重,戚长缨所率之右翼虽实力尚存,但是这么打下去,再次兵败不过早晚的事。我见哈丹频频向我这边望来,他所率的骑兵队处于阵心,正是消耗最多也最惨烈的地方,双方交手几轮,两千人已经只剩不到五百,一地人尸马尸,更有尚未完全咽气者勉力起身想要再战,被人纵马狠狠一脚踏上,踩得内脏自喉间呕出来。

    九转连环阵不愧天下第一阵,其杀敌之多之残忍真能叫人闻风丧胆。

    我深深呼吸,强行压下心中的恐惧,叫自己集中注意力。当日温泉山庄我就能破阵,如今不过是把九个人换成九阵兵马,有何可惧?我紧紧盯着战局,不敢眨一下眼睛,忽见阵中哈丹与卫明又缠斗在一起。卫明手操长戈挑刺哈丹胸口颈下,哈丹于马上左右闪躲,同时手中弯刀连出。刀刃与长戈撞击击打,隔着这么远,我仿佛依然能听到金器的“叮叮”声。突然卫明手臂后撤,一手抓紧马缰,另一手将长戈猛地刺出,仿佛千钧之力皆系于这一击,直逼哈丹眉心,哈丹眼见绝躲不过,他竟一跃而起,拼了手臂受卫明一戈,弯刀挥出,身子紧贴长戈而动。那长戈是用千锤百炼精钢制成,与哈丹同样结实的弯刀相撞,彼此甚至撞不出凹痕,但长戈之柄虽也是钢制,却只重轻巧,不重坚利。战场上哪有坚硬可与长戈一较高下之物,因此卫明从未想过长柄竟会成为自己胜败的关键,可惜他遇到哈丹,却见哈丹身形腾挪间,恁长一段钢柄竟被他断成几截,以至长戈挥出收势不及,竟掉落在地,瞬息便埋入泥土之间。

    卫明从军数十年未尝一败,这当是他第一次在战场上被敌方缴械。他神情微滞,连带动作也有片刻迟疑。就是此刻!我骤然发现了九转连环阵中一处极大的破绽,即阵眼所在,立刻告诉身旁准备多时的旗兵。旗兵摇动两臂,手中赤、橙、两面大旗迎风狂舞,哈丹得令,不顾自己手臂血流如注,一声清啸自马上飞掠而下,步法之快融成一线人形,眨眼间便将敌方阵眼之处十数人取名割喉。

    哈丹一动,身后所余之人尽出。车轮战后,两千人中余下的都是我军身手最佼佼者,他们皆可以一敌十,很快便尽歼对方一阵。对方阵眼被毁,此阵已破,卫明长戈又被哈丹斩落在地,再难寻踪影。主将一败,对方大势已去,溃不成军。

    卫明掉转马头,狼狈脱逃,敌军丢盔弃甲,一片哀鸣。不知是不是我看错了,卫明狼狈逃走之际,竟微微抬头,向我望了一眼。

    此战,我方歼敌五万,俘虏三万,敌方主将卫明在亲随的护卫下自小路逃窜,我军大获全胜!

    卫明兵败逃回京城,我方拿下唐州。唐州一破,京城无险可守,借地势一冲而下,我方主力不日便到达京畿,将京城团团围住。

    小时候我总担心草原上的蛮族打过来,会像祖父时那样再把京城围住,叫我们搬家。我怎么都没想到,等我长大了,围住京城的成了我自己。

    听说卫明一败,还没跑回去呢,朝廷上就蹦出来不下十个人弹劾他,更要治他兵败之罪,砍他的头,抄他的家。都这个时候了,就算把卫明大卸八块也没用,不如留着他将功折罪,好好守京城,因此殷燕宁把所有弹劾都驳了回去。大伙儿一见不能攻击卫明了,就闹腾着要议和,要把唐州以北都划给我,叫我在那儿称帝。真不知道是他们天真还是觉得我傻,我只要打进京城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你拿那半拉地方给我,我稀罕么?议和不成,这帮人又吵吵着迁都,要殷燕宁带着皇帝太后往南跑,借淮江天险,与我划江而治。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可惜殷燕宁还没打好包袱,我已经带着大军把京城围起来了。

    唐州一战,消耗的已经是京畿大营的兵力,现今京城戍卫不足平日一半,要与我出城一战是不可能了,故而殷燕宁借幼帝之口颁下圣旨,一方面调西南大军进京勤王,一方面紧闭城门待西南军入京。西南军路途遥远,一路疾行军进京也要月余,殷燕宁就打算这么紧闭城门不出,活活撑一个月么?

    是的,他就是这么想的,而且说不定还真能做到。

    我朝定都于此时,便将城墙造得极为结实。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糯米和石灰而成,且历朝二百年来,每一任皇帝都在不断加固。普通的攻城机拿京城的城墙根本没办法,戚长缨推出火炮上阵,轰隆隆一片狂轰,也不过把城墙轰下来一片石灰渣子。毁城不成只能破门,可京城九门皆囤有重兵,硬碰硬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下策,几番交手下来,我们丝毫没占到便宜,此法也被搁置了。

    一时之间,我军守着近在咫尺的京城却怎么都攻不进去,眼见西南大军越来越近,待他们赶到,我军腹背受敌,大伙儿辛辛苦苦这许久就都白忙了。

    魏铎跟戚长缨心里着急,天天在主帐中彻夜商议至清晨。有时我与他们一同商议,还叫上哈丹和孟士准,五个臭皮匠都研究不出对策。这日又是一筹莫展,我疲惫不堪,打个哈欠,坐在椅上,忽听门外有人道:“启禀陛下,营中捉住一名奸细。此人声称自己自城中而来,前来为陛下解困。”

    我抬头扫了一眼魏铎与戚长缨,两人也是一头雾水,于是道:“这倒新鲜,带他进来。”

    京城都被围成这样了,就是个蚂蚁都爬不出来,我可不觉得城里能跑出来人,还能到军营里才被人捉住。反正夜深犯困,他既然说是来为我解困,我只当消遣,就叫他解解我的困又何妨?

    然后两名士兵押着个人就走了进来。

    那人一身夜行衣,虽未被五花大绑,但两手垂于身体两侧,竟是无时无刻不绷紧了身子保持警惕。他长得倒吊眉斜风眼,尖嘴猴腮一脸阴鸷,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牙关微咬,厉声道:“把此人给朕拖出去即刻斩了!”

    两名士兵还未退下,闻言上来捉他。此人看似其貌不扬泯泯众人,身手极好,士兵使出军中擒拿手竟捉不住他,被他一晃肩膀躲了,大叫道:“陛下饶命!陛下,臣是来献策的!”

    我根本不想听他说话,使个眼色给魏铎,魏铎几步跨到他眼前,将他按在地上。那人脸都埋进土里了仍兀自叫喊,吃了一嘴沙土,魏铎将他整个人拽起来时,他满脸土色,夜行衣都看不出是黑的了。

    “陛下,臣能解您围城不入之困……您相信臣!给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陛下!”

    “慢着!”我道,“把他押回来。”

    魏铎本来已把人押到门口,闻言又把人押了回来,一把将他按在地上。

    那人“呸呸”几口吐出沙子,又拿手把脸上的沙土胡噜干净,抬头道:“陛下,臣不顾性命危险出城,就是为了见您一面,为您献策,您要杀臣,也请听臣说完!”

    此人的武功我早见识过,跟魏铎一比一较量可斗到百招开外。然而方才魏铎擒他,他没有丝毫挣扎,甚至弄得自己满身沙土,狼狈不堪,可见是在向我使苦肉计了。我冷冷一笑,恨道:“刘岭,你掌管听风处,是朕心腹中的心腹,当年却背叛了朕,你以为今天朕还会信你吗?”

    “陛下!”刘岭叩头道,“臣自知罪孽深重,万死不能抵罪,可臣当年乃鬼迷心窍,如今已知悔改,求陛下给臣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鬼迷心窍?”我讥笑,“你如何鬼迷心窍了?”

    “陛下,臣掌管听风处多年,虽为您心腹,却一直不能见光,更不可与朝臣过多接触。臣……臣心中不甘,也想任个光明正大的官职,来日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然而听风处事关机要,臣深知自己一日为掌使,除非死,陛下绝不会将臣另作他用,所以才……才……”刘岭伏身道,”臣心中既有此念,恰逢殷首辅……不,殷燕宁暗中与臣联络,许臣心愿得偿,臣一时鬼迷心窍,犯下大错,请陛下恕罪!“这个理由不错,毕竟光宗耀祖,人之常情,听风处掌使虽官衔不高,却掌握帝王机密,仿佛锦衣夜行,心中稍有偏差,难免行差踏错。

    可惜我不信。

    “刘岭,你跟着朕这么久,自己觉得这番说辞朕信吗?”我笑道,“还是说,你想把真话留到地底下去跟阎王爷说?”

    刘岭闻言大骇,喉中猛地吞了口口水,喉结剧颤。

    他伏地又叩了个头,身子贴在地上,半天没能起来。我瞥了眼魏铎,魏铎向前一步,摆出又要捉他的架势,刘岭突然狠狠打了个寒战,道:“陛下,臣……有把柄在殷燕宁手上!”

    “陛下可记得淮江贪腐一案,此案查出贪腐官员在京中的保护伞是卫明。”刘岭道,“此案曾经臣的手,臣把所有跟自己有关的证据都……都销毁了。”

    此话不啻石破天惊,一时间所有人都怔住了。

    “贪腐一案,臣也牵涉其中。臣掌管听风处,最忌私下接触朝臣,然而臣不仅为贪腐官员提供便利,更私下收受贿赂。此事若被陛下知晓,陛下却不会留臣性命,所以臣一时糊涂就……就销毁了证据。”刘岭颤声道。

    我问:“你既销毁了证据,殷燕宁又为何能知晓?又拿什么威胁你?”

    “陛下可记得弋阳侯?弋阳侯与淮江水匪勾结伪造大捷回朝廷邀功,后被陛下得知斩首。其时殷燕宁正是淮江水匪的总军师,他从弋阳侯处得知臣曾收了侯爷贿赂,顺藤摸瓜,又找到许多证据。他一面拿这些证据威胁臣,一面又许臣以高官厚禄,臣不得不答应……”

    如此就讲得通了。

    怪不得淮江贪腐一案旷日弥久,牵扯广泛,以至水匪泛滥,我都不能知晓。我一直以为是卫明仗着我的宠信只手遮天,原来是我的耳目出了问题。

    我抬头看了眼孟士准,孟士准正是淮江贪腐一案的总督办,刘岭从旁协助。他敛眉肃目,一副要向我请罪的模样,可人是我派给他的,就算他有错,我也有识人不准之责。

    我深吸一口气,问道:“你与殷燕宁是什么时候接头的?”

    “回陛下,在您寿辰之前不久。”

    “殷燕宁与卫明呢?”我问,“在那之前?”

    “回陛下,他二人在您寿辰之后方才见面,是……是臣为二人引见的。”

    我闭上眼睛,前尘往事一一涌上心头,许多始终不明的关节也终于随着这一句话变得清晰起来。

    我换了个坐姿,单手撑于扶手上,问他:“你方才说你是来为朕解困的?”

    “正是。”刘岭道,“臣得知陛下围城多日而不得,特来告知陛下。城中泰阳门守将邹祥亦有归顺吾皇之意,臣已与他商定,两日后大军自泰阳门攻城,他与陛下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助陛下进城。只盼陛下进城之后可以免我二人过失,饶我二人一命。”

    “空口无凭,朕为何信你?”

    “臣自知难得陛下信任,所以盗了九门布防图献于吾皇。”刘岭从胸口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羊皮地图,双手呈上道,“此乃兵部布防图副本,微臣亲笔抄录而成,请陛下过目!”

    魏铎接过布防图亲自呈到我面前,我一展开,几乎立刻就判定这张图是真的。

    我自小长于京中,这九门我再熟悉不过了。

    羊皮在屋中众人手里传阅,无人提出异议,地图又回到我手里。我手里攥着地图,微眯眼睛,细细地打量刘岭半晌,忽然笑道:“卿漏夜前来,献此妙计,想跟朕换什么?”

    “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饶臣死罪!”刘岭上身伏地道。

    “若可就此进城,卿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朕不光不会怪你,还要重重赏你。”我道,“卿说说,当年殷燕宁拉你入伙时许了你什么?”

    刘岭抬起头,怔怔地望着我道:“殷燕宁许臣刑部侍郎之位。”

    “可是据朕所知他并没兑现,如今你依然是听风处掌使。”我道,“好,他兑现不了的,朕来。你若能助朕进城,朕还朝之后准你进刑部。”

    刘岭面色微滞,随机大喜过望,叩头不迭道:“谢主隆恩!”

    我将地图交给戚长缨,又叫刘岭回城静候两日后我大军攻城。刘岭谢恩后却没有起身,他上半身贴在地上,仰头看着我:“陛下,还有一件事,臣从未对人提起过。”

    我愣了一下,不知他指的是什么,与他对视一刹,突然恍然大悟。

    他所说的是我那便宜儿子,如今端坐龙椅那一位的身世。

    我轻轻咬住了牙。

    我知道刘岭是在用这句话对我表忠心,可听在我耳中,这更像一句威胁。

    两日后,我军吹号擂鼓,突袭攻城。

    依刘岭所说,攻城之初,泰阳门城门洞开。我军吸取教训,未将全部兵力置于泰阳门前,直至攻入城中确认无人设伏,大军才大举攻入城中。京城戍卫本就空虚,我军甫进城便连番取胜,不多时,传令官来报,京城九门皆被攻克。

    我调转马头,身先士卒,前往内城。内城一片混乱,处处狼藉,家家闭户。我早就传令下去,不许伤及平民,我军军纪严明,一路至宫城,未伤一个百姓。到宫城前,柴飞荣处早开了皇宫大门等我,我纵马入城,一别六年,巍峨宫殿终于重新呈现在我眼前。

    宫中太监宫女四散,大内侍卫及禁军誓死阻拦。我军与对方于顺天门激烈交战,将其全歼,而后一路向前,凡投降者予以收编,凡抵抗者一律斩杀,最终,来到这一片宫殿的中心,象征着帝王无上皇权的乾和殿。

    我一刀将拦在面前的最后一名士兵斩落马下,抬腿下马,落在乾和殿漫长的台阶前。年少时曾多少次,我在这里上早朝,看着文武百官顺着这台阶一步步走来,跪在我的面前,向我山呼万岁。我曾以为这皇位永远都会是我的,如今失落六年,我终于把它抢了回来。

    我踏上台阶,身后士兵想跟上来,被我抬手拦住。我从没走过这条路,无论是为人子时还是为人君时,都没有。我想自己走上去,看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乾和殿的台阶狭窄而陡峭,每级之间距离甚短,逼得人不得不迈小碎步。我的先祖在设计这座宫殿时,想用这种方式提醒朝臣为官不易,当步步谨慎。一步步踏上台阶,我缓缓走近面前高耸仿佛直入天际的宫门,左手按住年代久远的木门,我微微用力,“支格”声中,门缓缓开了。

    里面有人,三人。

    最里面的是个孩童,穿着明黄龙袍,眼角挂着眼泪,见我单手持刀,一身浴血站在外头,吓得“哇”一声哭了出来。一只手掩住他的口唇,进而有人在他身边蹲下来,将他护在怀中。那人脸上一道长疤,毁去了曾经“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好容貌,不知是否多年政事劳累所致,连乌黑发亮的一把头发都添了不少银丝。在他们面前几步站着个身穿武将甲胄的男人,那人手持一把卷了刃的长刀,甲胄裂了,头盔也不知丢去哪里,发丝凌乱,混了血汗,沾在鬓边。

    我迈过门槛,脚步落在空荡荡的大殿中,隐隐有回声。正午的日光自门外射入,照亮了殿中的“正大光明”牌匾,牌匾下传了数代已然发暗的金色龙椅,还有面前这位将军。

    他是我的熟人,几天前我曾见过他,几年前我恨过他,更多年前,我夜深不寐之时,曾辗转榻间,搂着被子,轻轻叫过他的名字。

    他没变样,十几年了,我都变了,他还是这个样。剑眉星目,器宇轩昂,甲胄虽裂了,可穿在他身上,仍衬得他是我庆朝独一无二的名将。

    我看着他,他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他的表情一开始有些怔忡,随后眼角眉梢,稍稍起了一点皱纹。我见他连唇角都扬了起来,他走向我,无限的蜜意,无限的柔。

    “陛下,我心中……”

    鲜血飞溅!

    带着腥热的血溅了一地,甚至溅得不远处那两人浑身都是。我听到一声短促却立刻被压抑下来的深呼吸,而后看也没看那两人,转身走到一旁,捡起掉落在地的那枚头颅。

    那人兀自大张着口,似乎还想对我说些什么。然而前尘往事,你不必提,我不想听。

    我走出门,一直走到台阶之上,对着下面无数的士兵,轻轻将那枚头颅掷了出去。

    头颅滚地,在台阶上蹦落几下,掉到众人脚边。

    我居高临下,手握长刀,俾睨所有抬头仰望我的人。

    片刻,整个皇宫响起一片山呼。

    “皇上万岁万万岁!”

    十一月底,入冬,一场大雪将京城下成银装素裹的一个雪世界。

    我扶着内侍的手下了銮轿,守门的侍卫太监一溜小跑过来,齐呼万岁。许是知道我要来,所以宫人们提前扫净了门前的雪,可惜这丝毫不能缓解这座宫室的寂寥与冷清,反倒使这种萧索更加呼之欲出。

    我扶着内侍的手走到门前,门上拴着铁链,铁链上挂着一把拳头大的铜锁。内侍皱起眉头,质问守门的太监怎知我要来还不提前开锁。那太监怎敢在我面前争辩,赶忙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把锁打开。等待锁开的片刻,我扫了眼旁边,这里镇日锁着门,然而门边新开了个半尺见方的窗口,尺寸刚够塞进一个水瓮,或是一个食盒。

    这里曾是太妃的居处,地方宽敞,躲避人烟,是这宫里除冷宫外最像冷宫的地方。

    门上的合页生了锈,一推开便发出刺耳的“支格”声,仿佛力气再使大些,门就要掉下来似的。里头又脏又乱,已经许久没人打扫,前日雪大,连廊下的雪都积了三寸厚。我一脚迈进去,没走几步,便觉得这里头竟比外面还冷。

    “这里日常不供应炭火么?”我慢悠悠笑道,“你们啊,不要攀高踩低,这里住的好歹是朕的老师,你们要非要冻死他才行么?”

    我走进去,内侍想要跟随,我瞥他一眼,他乖乖站在门口,关上了门。往里走,走出阴暗潮湿的门廊,正厅地上坐着个人。

    屋里头桌椅齐全,那人偏靠着椅子,箕坐在地上。这么冷,我尚且披着披风,他却只着一件夹袄。那夹袄脏得看不出什么颜色,想来这里的人连炭火都不给他预备,自然也不会给他替换的衣服。他的袖口裤脚都破了,露出四肢腕处缠着绷带的伤口。

    手脚筋尽断,没人给他好好包扎,他自己也不顾及身体,伤口至今还没愈合,渗出点点血色。

    我走到天井中央,静静看着那人,问道:“底下人说你想见朕?”

    大日头从头顶斜着照下来,只差一寸就能照到那人身上。那人的腿动了动,而后身子像僵住了似的,一点点转过来,用那张毁了容的脸朝着我,仔仔细细,将我打量了半晌。

    “你的伤好了么?”他问。

    我挑眉,不知他在说什么。

    “你在花洲不是遇刺了么?传闻你险些重伤不治,为这个,卫明与我起了好大的龃龉。不管我怎么解释,他都觉得刺客是我派去的,到他死,我们都没能把这件事说明白。”殷燕宁道。

    我道:“朕没受伤,也知道人不是你派的。”

    殷燕宁斜睨着我,从喉咙里逸出一声极度嘲讽的讥笑。

    “卫明的尸首呢?”他问。

    “朕已交还给他的家人。”

    “家人?他还有家人吗?弑君篡位是要诛九族的。”

    “如何定罪,如何判刑,这些都交给刑部了,朕不过问。”

    “呵,”殷燕宁又是一声讥笑,半侧着头,眼角微挑,问我道,“你的复位还朝大典日子定了吧?”

    我也扯开嘴角,笑了一声:“礼部跟钦天监一起选定的吉日,定在七日之后。”

    “是吗?那我真要恭喜陛下了。”

    殷燕宁缓慢地屈起一条腿,动作之僵硬,我似乎能听到他关节摩擦发出的可怖声响。他将双手垂在大腿根,淡淡地道:“你的儿子……他不如你聪明,却比你听话。这些年我一直陪着他,教他读书做人,教他做个好皇帝。我自小便有志向,愿为帝王肱骨,开太平盛世。以前我觉得,做皇帝不可太笨,笨了就碍事;也不能太过聪明,否则容易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后宫十几位皇子里,你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乖巧,最与世无争的一个。我知道你不想当皇帝,正因如此,你才更能做一个好皇帝。”

    “朱毓,我一心扶你上位,与你君臣相得,互为助力,为此不惜牺牲一切。那场大火之后我被叛军裹挟带到淮江一带,当时我容貌已毁,遍体伤痕,无食无衣,若不是心中存着回到京城为你辅政的信念,我根本不能生还。叛军被围剿那日,我拼了命逃出去,被一农户所救。大火毁去了我的嗓子,我说不出话,又被叛军折磨得不成人形,连番大病,以至几年不能下床,如废人一般。村里人说,活成我这个样子真不如死了的好,可我挺着一口气,我要回去,我不能死。”

    “好在农户一家都是厚道之人,为我寻医问药,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我,我才渐渐好了起来。这时却传来消息,你将卫明软禁,大权独揽,戮尽外祖蓝氏满门,甚至诛杀了自己所有亲兄弟。我如遭雷轰,怎么都不能相信,然后明白,自己看错了人。你不是我要辅佐的圣明之主,我也回不去了。”

    殷燕宁长吸一口气,他本垂着头,说完这些话,却突然抬头望着我,仿佛想看看我是什么表情。我能有什么表情?他说着,我听着罢了。

    他继续道:“昏君,你可知道自己治下的江山是什么样子?百姓饿殍千里,民不聊生,为了活下去,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你可知救我照顾我的农户一家最后如何了么?淮江修堤坝,这家的男人被征调去淮江做徭役,再也没有回来。他死了之后,官府又征调他七旬老父去做徭役,老人家也没能回来。农户家只余一老妪,一少女。少女年方十七岁,我重病之时就是她在榻前衣不解带地照顾我。她已有婚配,然而未婚夫也被征调去淮江,不日启程。两人绝望之下,一碗砒霜毒死了奶奶,双双投了井。”

    “这样的家破人亡在你治下不是少数。淮江兴修水利,占去多少良田,又逼得多少人妻离子散。然而淮江一线官员却日日歌舞升平。你可知你每年拨下的水利款有一多半都被官员贪去,他们拿着百姓的血汗钱挥霍,却丝毫没有怜惜百姓之心。”

    殷燕宁单手握拳,然而他手伤未愈,这个拳百般用力都握不紧。他怒气攻心,狠狠一拳砸在地上,砸得手腕伤口登时渗出血来。

    “彼时水匪只是淮江上一股小小势力,我用三年时间打入其中,成为淮江水匪的总军师。我想借水匪之力杀上京城,改立明君,谁知水匪是扶不起的阿斗,竟被朝廷剿灭。不得已,我只好孤身潜入京城,向卫明求援。”殷燕宁顿了顿,嗤笑道,“卫明初时不肯,真叫我大吃一惊。那时我躲在卫明府中,夜夜为如何说服卫明彻夜难眠,谁知道我还没想到办法,他却突然把你捉来了。昏君,你可知我有多高兴,可恨我一时大意,卫明一时优柔,竟叫你活了下来,若老天开眼让我回到过去,我定要自己刺那一剑,绝不假手他人!”

    殷燕宁恨得牙根松颤,拳头抵在地上,血顺着指节流出小小一滩。屋里如此冷,热血涌出竟冒着热气,我定定看了一会儿,抬眼道:“你叫朕来就是为了跟朕说这些?”

    殷燕宁一怔,没有回答。

    我懂了,可是失败者的哀鸣实在不好听,我转身朝门外走去。

    身后的殷燕宁却突然恼羞成怒,大骂道:“朱毓小儿,你以为你赢得光彩吗?你也不过是凭鬼蜮之计赢了我!你借殷豪之语挑拨我与卫明不和,更大肆重用佞幸。戚长缨与魏铎皆是不孝不义不悌之辈,孟士准更是奸佞小人,你把江山交给他们,我就眼睁睁看着你做亡国之君!”

    脚下一顿,我转过身,直视殷燕宁的双眼。

    “朕的江山是朕自己的,朕不会交给任何人。”我淡淡笑道,“太傅说得不错,朕赢得确实侥幸,然而朕最该谢的不是旗下名将,反倒是太傅才对。你与卫明不和由来已久,根本用不着朕来挑拨。若不是你们各自结党,处处掣肘,多方延误战机,朕的大军如何能抓住机会连打胜仗?你们多年来一人掌军权,一人掌文臣,彼此不能全盘信任,反倒暗中在对方中间安插人手,以至朝臣如一盘散沙,武将各扫门前雪毫无全局之念,打起仗来不能互相照应,反倒彼此拖累。卫明武人出身,武将犯错他不问罪责一力遮掩,你出身世家大族,主政之后也大肆任用世家子弟,连殷豪这等无能之辈都被你召回为官。可结果呢?水灾时世家大族囤积居奇,哄抬米价,军饷征募不上你向他们借粮,他们却推脱没有。——太傅,你说,单独拿出这其中任何一样是不是都足够保证朕能赢?你一口气送了朕这么多,朕真该好好谢谢你。”

    “昏君,你不必巧舌如簧……”殷燕宁张口欲骂,却被我挡了回去。

    “农户一家的仇是该记在朕的账上,因淮江水利而死的百姓都该记在朕的账上。但水利不成,淮江连年泛滥,死的人将会是现在的百倍千倍!自朕兴修水利以来,淮江近十年没有泛滥成灾,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不怕来日下到地底,面对百姓亡魂!”我厉声道,“反倒是你,太傅,你一边打着救济苍生的旗号,一边又以贪官水匪为伍。淮江水匪若无你帮助,何至于发展壮大以至为患两岸。不错,淮江贪腐由来已久,这其中的确有朕失察之过,然而你口口声声恨贪官腐败,壮大水匪之后却不想着借水匪之力杀几个贪官,反倒想将其壮大,打上朝廷来废了朕?你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千错万错都是朕领导无方,你们都是被迫贪污么?更可笑的是,淮江水匪被剿灭后,你竟上京求卫明相助……”

    殷燕宁面色剧变,想来他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

    我冷冷一笑,直刺他心口道:“卫明就是你恨之入骨的贪官的保护伞哪,你找他相助?殷燕宁,你说你想做治世能臣,开万世太平,朕信么?怪不得你掌权之后,贪腐之风未绝,反而愈演愈烈。你借了卫明的力,就是借了贪官的力,他们要贪,你拦得住吗?”

    殷燕宁被我句句拆穿,他本屈腿坐在地上,双拳紧握,仿佛与我不死不休一般,此刻肩膀垮了下来,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我向他迈了一步,平静说道:“你不必再自诩有拥立之功,就算没有你,朕也会是这个天下的君主。若你真如自己所说乃治世之能臣,那这六年来,朝政早该清明,军队早该整肃,百姓早该安居乐业,天下早该焕然一新。可惜朕所见,你除了将官吏大换血外,其余竟然因循旧策?你指望满朝除了贪污便只会对你歌功颂德之辈帮你实现太平盛世吗?”

    “朝政清明,军队整肃……”殷燕宁惨笑道,“你以为六年的时间足够实现太平盛世吗?”

    “你的太平盛世不过是粉饰太平而已。表面看来花团锦簇,内里全是百姓血肉。说到底,你的心愿不是太平盛世,也不是帝王肱骨,你要的只是青史留名这四个字而已。可惜,殷太傅,你出再多的诗集,留再多的墨宝都没有用,你只配遗臭万年。”我缓缓道,“这天下,父亲交给朕的时候就是个烂摊子,如今朕从你手中收回,还是个烂摊子。所谓太平盛世……这天下注定只有太平,不会再有盛世了。”

    我深深合上眼睛,想要转身离去。

    殷燕宁大叫道:“那你就杀了我!既然你这么恨我,为什么不干脆杀了我,就像你杀卫明一样!”

    殷燕宁的嗓音被大火毁去,一说话便仿佛砂砾摩擦般瘆人,如今绝望之下嘶声大叫,凄厉而可怖的叫声传出宫外,惊起远处一群飞鸟。

    我静静地望着飞鸟远去,低下头,居高临下地看着殷燕宁的眼睛。

    “朕不恨你,朕只是瞧不起你。朕也不会杀你,更不会动殷家。太傅,你要好好活着。只要你活着,殷家就是百年诗礼簪缨之族,你若死了,朕即刻问你弑君篡位之罪,诛你九族!”

    回去路上已近晌午,大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上,空中却飘起了雪豆子。内侍赶忙叫人撑起舆伞,免得雪飘到銮轿上,我挑起一侧的帘子往窗外看,恰好看到传令的小太监正附在内侍耳边说着什么。

    “怎么了?”我问。

    内侍跑过来道:“启禀陛下,孟士准大人求见,已经等了您一晌午了,此刻正候在御书房中,您可要见一见?”

    我点点头。

    内侍扬声道:“摆驾御书房!”

    喊完了,他又道:“陛下,那见完了孟大人,午膳可还是在寝宫用么?”

    我问:“狼王还在寝宫么?”

    内侍一愣,支吾道:“狼王可能还在寝宫……吧?”

    说完他自己也觉得作死,立时请罪道:“陛下恕罪!奴这就派人去看看狼王还在不在!”

    我失笑,无奈道:“不必了。你叫人去寝宫看看,若狼王还在,叫他在寝宫等一等朕。若狼王去别处了,叫人把他寻回来,午膳还在寝宫用。”

    “是!”内侍迈着小步跑了。

    过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来,两边脸颊红扑扑的,显然已经交代妥当。我瞧着他这副不稳重的样子不由好笑,叹道:“章豆,今儿个若是换做你师父,朕早就一脚踹过去了。”

    章豆眨了眨眼睛,束手束脚地跟在我的銮轿前,不敢说话。

    然而若是章枣,听我这么说,肯定立刻就跪下,左右开弓扇自己嘴巴了。

    章豆是章枣的徒弟,我以前听章枣说过收了这么个徒弟,因为自己叫“枣”,所以给他起名叫“豆”。这徒弟愚笨不开窍,章枣总说自己脑袋进水才会收了他,可谁要是说徒弟一句不好,他百般的维护。回宫之后我把章豆找了出来,叫他接章枣的班,做我的贴身近侍。他比章枣说得还笨,头一天就摔了个壶,第二天弄洒了水,第三天,哈丹把我压在床上,我轻轻一叫,他以为我在叫他,推开门就冲了进来。

    把我气的,当即叫他跪在外头的大雪地里,我不吩咐,他不许起来。

    还是哈丹心软,求了情,我才把他放了。

    那之后他长了记性,手脚麻利不少,可见了我总战战兢兢的,放不开。

    我瞧着他这副窝囊样子,怎么都想不明白章枣怎会收了这样一个徒弟。一想到章枣,我心中便是一酸,忍不住问道:“这些年章枣的衣冠冢都是你在照料吗?”

    章枣死在那腌臜地方,早已尸首全无。章豆瞒着别人给师傅做了个衣冠冢,前些日子他告诉我,我曾带哈丹一起去拜祭过,因此他点头道:“回陛下,是奴一直照料的。”

    我点头道:“你照料得很好。回头跟他们说一声,你每月的份例银子加五两,这五两是专门让你给章枣买东西用的。”

    章豆大喜道:“奴替师父谢陛下隆恩!”

    我笑道:“不必谢,这是你师父应得的。”

    章豆道:“启禀陛下,其实还有一件事,奴本想您不忙时再向您汇报的。之前您叫奴去找来师父的侄子,还给他封了七品官,师父的侄子一直问奴,可否面见陛下,他想向您亲自谢恩。”

    “不必了,”我道,“朕不是冲着他才封他为官。你替朕告诉他,叫他仔细做官,若有贪赃枉法,便是他叔叔活过来,朕都不会饶他。”

    “是!”章豆道。

    其实前些天,我又去了趟乾和殿。

    我还朝之后,就在这儿上了两回朝。天冷了,哈丹的怀抱那么暖和,我早晨根本起不来,早朝二话不说,又罢了。不早朝时,乾和殿冷清极了。我屏退左右,一个人走进殿中,站在龙椅跟前,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扳动龙椅的扶手。随着扶手扳动,内部机括发出“霍霍”的响声,直到扳不动了,我绕到龙椅之后,用手抚摸,找到了那一处小小的凸起。

    用力拉,那里有一个抽屉。

    没人知道这儿有个抽屉,自然了,他们也没资格知道。

    七岁那年,我跟十三弟打架,他比我胖比我壮,打赢了我,我怄得直哭,谁都哄不好。恰好父亲路过,听见我啼哭不止,便把我抱了起来,哄着我要给我看样好东西。他带我来到了乾和殿,一样屏退左右,一样扳动龙椅的扶手,拉出这个抽屉。抽屉里有个木匣子,外面漆着一圈暗红色大漆,可保千年不腐。他把匣子打开,对我道:“毓儿,你可知道这个匣子是我朝开国以来只有历代君王才能知道的秘密,你莫哭,父皇来告诉你。”

    他说那匣子是藏东西用的,还解下腰间的玉佩扔了进去。我给唬住了,也扔了自己的玉佩进去。父亲把匣子盖上,一切还原,伸出小指,笑道:“这匣子就毓儿跟父皇知道,来,跟父皇拉钩,咱们绝不往外说。”

    我们有了一样的秘密,曾在那之后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亲密父子。即便父皇不常见我们这些儿子,我也能感觉到他看着我的眼神与看着其他兄弟是不同的。

    然而这一切随着我的逐渐长大而结束了。

    于我,我终于明白父亲那个举动意味着什么,然而我自认担不起天下这个重担,我不想当皇帝;于父亲,当我的长相越来越像母亲,他也越来越无法面对我。

    是的,我一直觉得我的母亲也许是父亲一生中唯一挚爱过的女人,否则为何他总在夜里独自前往皇后生前居住的寝宫,为何母亲去世多年,后宫美女如云,可皇后这个位置自始至终空着?

    可惜母亲不该是蓝氏的女儿,哪怕她只是平民出身,也许都不会落个被帝王冷落而死的结局。

    十七岁那年,我突然发难的前夜,我带着章枣又来到了这里。百年乾和殿在夜中阴森而可怖,章枣手持烛台,看着我拉开抽屉,取出匣子。那里头本该有两块玉佩的,可是盖子打开,属于我的那块不见了。我将父亲的玉佩紧紧攥在手里,攥了好半晌,攥得热了才系在腰上,从怀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子。

    瓶塞打开,我取出其中毒药,藏在齿间。这毒药见血封喉,若我发难不成,它可保我免遭侮辱欺凌。

    我将瓶子放进匣中,盖上盖子,放了回去。我告诉章枣,若我明天死了,他们选出新皇即位,你便将此处的机关告诉他。只要他是我朱氏子孙,登基为帝,他应当知道这些。

    我成功了,逐渐忘了此处,安心做我的皇帝。直到六年前,章枣伏在我怀中,口吐鲜血的时候,我才想起这里。

    章枣把装着毒药的瓶子拿了出来,塞了一颗毒药在自己齿间,然后把玉玺放了进去。他受尽毒打也不肯吐露玉玺的下落,只为见我一面,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玉玺在哪里。

    而后的六年里,殷燕宁与卫明遍寻不到玉玺的下落,只好造假玉玺掩人耳目,却不知玉玺就在龙椅下面。六年来,每一次早朝,玉玺就在他们看得见的地方。

    孟士准真的老了,以前我在御书房与他议事时,他妙语连珠,腰杆挺得笔直,虽为人臣,却不卑不亢,好一派风流名臣的洒脱气概。听说京城里的名妓不爱世家大族的翩翩公子,也不爱今科连中三元的红花状元郎,却独独对年过四旬的孟大人青睐有加,不仅爱他文采非凡,更爱他稳重倜傥,乃真儒士风范。

    可是如今他老了。头发白了许多,腰也佝偻下去,他的一只眼睛不太好用了,总克制不住去挤,好像老是对你挤眉弄眼似的,若不知他是有病在身,肯定会觉得这老头为老不尊,形容猥琐。

    我从他手中接过折子,瞟了眼他领口袖口露出的那一圈白料子。我还朝次日,容妃,即后来的顺容太后于寝宫中自缢而死,留下遗书,自言深恨不能看穿弑君篡位小人,更痛悔为小人利用多年,无颜面君,惭愧身死。她其实不必如此,权力倾轧间从没有一个女子的容身之处,容妃温顺软弱,无论她是否为殷燕宁所迫,我都会原谅她。

    容妃既为殷燕宁挟圣意所立,这个太后之名自然是算不得数。而她又不能全始终,终究于德有亏,也不能以妃嫔礼仪下葬。礼部向我请旨,我想了想,决定依旧礼,给她“夫人”的封号,陪葬诸事一律依嫔例,礼部官员前日将谥号送来了,为容妃拟定一个“柔”字。

    看见孟士准袖口那一圈白,我想起身为臣子,他还在为容妃服丧,便问道:“容妃……不,柔夫人的丧仪礼部都弄完了吗?”

    “回陛下,已经全部妥当了。照陛下吩咐,不张扬,不寒酸。”孟士准道。

    我点点头,下巴努了努他的袖口,问:“孝期还有多久?”

    孟士准道:“今天便是孝期最后一天了。”

    “嗯,”我沉吟道,“柔夫人的家人也安抚好了吧?”

    容妃出身世家,家道虽已中落,却也有几个人在朝中为官。孟士准一听就知道我想问什么,答道:“陛下不追究他们的罪责已然是天大的恩典,柔夫人的家人感恩戴德,为官者已经辞官,近日正在变卖京中房产家产,打算回乡安置。”

    “朕记得柔夫人的老家山清水秀,回乡倒是个好想法。”我满意笑道,“呆在京城有什么好呢,蓝氏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朕刚回来,有些事实在不想做得太过,他们自己明进退,倒是十分懂事了。”

    孟士准附和道:“吾皇英明。”

    我见他欲言又止,仿佛藏着话在喉咙里头,半截子都要冒出来了,附和也附和得极为敷衍,不由笑道:“怎么着,你还有意见了?”

    孟士准干笑道:“臣不敢。只是有件事臣拿不定主意,请陛下示下。”

    “你说。”

    “孝王殿下请臣转达,想要见陛下一面。”

    我抬眼望着他,孟士准垂眉敛目,等我的回答。

    孝王是云妃的儿子,替我做了六年天子。

    我进京后,他让位,被封作孝王。我俩在人前好一派父慈子孝,他对我满心歉疚,说我被人所害时他尚在襁褓,长大后被奸人蒙蔽,以致不能迎回父亲,深感愧疚;我则安慰他不必介怀,我知他秉性纯孝,父子之间何须执着往事,为小人挑拨。

    然而这些都是说给天下人听的,他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我也懒得跟他应付,自回京后除了在乾和殿上匆匆一瞥,我俩面都没见。

    我不必见他。作为曾经的傀儡,今日的废帝,过个三两年,风波都平息了,他便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间,我如今见他做什么呢?

    我道:“你替朕转告他,叫他好生修身养性,不要再起无味的念头。”

    “臣遵旨。”孟士准低头道。

    我翻开折子,里头写着官员任免事宜。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还朝大典临近,也到了朝臣换血的时候。有功者要赏,有罪者要拿,这些不用我操心,有孟士准把关,他办事很妥当。我一顺往下看,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其中西南军主将因阵前倒戈有功,竟还官升了一级。

    “魏铎请辞兵部尚书?”我笑道,“他倒伶俐,说好了的官都不要。你告诉他不必担惊受怕,朕并非’飞鸟尽良弓藏’之人,既然许了他做兵部尚书,他安心做着就是。”

    “陛下宅心仁厚,臣替魏将军谢恩了。”孟士准也笑道。

    我把奏折看完,御笔朱批,搁到桌角,问道:“朕没在里头看见刘岭的名字,怎么他的病还没好吗?”

    孟士准道:“天寒地冻,连降大雪,刘大人又是急症,恐怕没那么容易好。”

    “这件事你有分寸,有了结果再来同朕说吧。”我起身,想要回寝宫找哈丹,顺口问道,“孟卿午膳回府上用么?”

    “回陛下,公事繁忙,中午这点时间臣来不及回府。”孟士准看着内侍给我披上披风,问道:“陛下要去找狼王用膳吗?”

    想起哈丹,我忍不住笑了笑:“昨儿个说馋肉了,今天吃烤全羊。朕若回去得晚了,他该急了。”

    “陛下跟狼王真是情意深笃。”孟士准道。

    可他这话却没有一点“情意深笃”的意思,倒像满满的担忧与不以为然,我听着刺耳,道:“孟卿今天说话吞吞吐吐的,咱们君臣有什么话是不能敞开说的吗?”

    孟士准跪地道:“此话大逆不道,臣不敢说。”

    “卿要觉得大逆不道就不会让朕发觉了。”我抬抬手,叫内侍先将披风拿开,“说吧,朕听听。”

    “陛下若想与狼王长相厮守,可想过如何处理蛮族?”

    “什么意思?”

    “陛下,我朝东北已定,西南亦掀不起风浪,多年威胁只剩草原蛮族未除。眼下狼王身在京城,草原群龙无首,正是个根除威胁的好机会。”孟士准道。

    我眉峰一挑,冷道:“你什么意思?”

    “狼王与陛下情意深重,狼王有生之年,草原与我乃兄弟之邦,尚可和平共处。然而狼王百年之后,难保继任之王不起生事之心。若要我朝边境代代稳定,臣提议将狼王软禁宫中,趁蛮族群龙无首之际,大军齐出,攻占草原,使之成为我朝疆域!”

    “孟士准!”我拍案怒道,“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此乃臣肺腑之言,若能攻下草原,使其成为我朝疆域,边患可除。我朝不仅可省下大笔军饷,更无亡国灭种之忧。一劳永逸,功在万世,请陛下务必考虑!”孟士准叩头连连。

    孟士准是真正的忠臣,只要能使江山永固,他对谁都下得了手,我也自叹不如。

    我双手握拳,狠狠地盯着他,强迫自己冷静:“若能和平交好,何必擅动刀兵?朕在草原生活六年,草原民风淳朴,来日互市一开,两族多加走动,怎不能结万世之好?”

    “陛下身陷草原时只是区区一人,未来两族相交,却是我朝百姓与草原蛮族之事,其中牵涉众多,要结万世之好只怕难上加难。”孟士准抬头道,“陛下,前朝和亲尚不能换来万世安宁,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八个字并非谬传啊。”

    “孟卿,今次若不是有哈丹帮忙,我们焉能破九转连环阵?何况朕当日曾对先知与天神起誓,今生与哈丹同生共死,你要朕做忘恩负义的小人遭天谴吗?”

    “若对草原用兵不需取狼王性命,只需将其软禁。这样陛下算不得背叛狼王,也无需同生共死。”孟士准铁了心了,大声道,“何况异族之人装神弄鬼陛下本就不该相信,何苦将当日权宜之言挂在心上?”

    权宜之言?他以为我握着先知权杖所说的都是权宜之言吗?

    我心中又是燥怒又是失望,不愿再与他争辩,淡淡道:“此事再议,你先退下吧。”

    说罢我连披风都未披,转身向门边走去。

    孟士准却突然膝行过来,跪在我脚边磕头道:“陛下,如此良机千载难逢,若您因一时心软错失,只怕我朝边患再难根除啊!”

    我一味不理,径自向外走,孟士准发了疯似的抱住我的小腿。古往今来,文臣实在没办法了,就会“撼腿而求”,传出去竟成美谈。可谁体谅过被抱住不让走的皇帝的心情?

    我只觉荒谬已极,回身怒道:“孟卿,此事不必再提,朕绝不会对草原用兵,更不会软禁哈丹,主动挑起事端。两族相交从未成功是因为从没有人试过,朕打定主意要做这第一人,来日即便证明朕是错的,一切后果朕也能承担。你若再提……花洲行刺一事,莫怪朕追查到底!”

    孟士准浑身一颤,仿佛蛇被打了七寸一般,颓然放开了手。

    我回到寝宫时已经快到饭点了,宫人们说狼王一上午没出来,在里头不知道干什么。他少有这么静的时候,平日里老觉得皇宫虽大却很憋闷,闲着没事就去校场或者魏铎戚长缨家里找人活动筋骨。我也猜不出他在里头干什么,在门口叫宫人给我解了外袍,掀开厚重的门帘,跨了进去。

    屋里供着地龙,暖和极了。我探头一看,哈丹长身立于桌案前,手中执笔,竟在写字。我抿着唇忍住笑,轻手轻脚走过去,猛地一下从后面搂住他的腰,叫道:“吓你一跳!”

    哈丹放下笔,轻轻抓着我两只手,把我带进怀里,笑道:“哎呀,被你吓了一跳。”

    他耳目这么灵,在草原上隔着老远都能听到远处是否有野兽的脚步声,我就算飞着过去,又能瞒住他?他配合着我闹,我心里头一下子熨帖极了,只觉得不管在外头生了多大的气发了多大的火,若能回来见着这么个人,他肯做小伏低哄着我乐一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我伸出食指,对他勾了勾,他低下头,我在他唇边一吻。

    “阿哥,好端端的怎么想起练字了?”我问。

    然后低头去看,就一眼,我的头“嗡”的一下。

    呀,没眼看,这破字,跟拿鸡爪子划拉的似的。

    哈丹也知道自己字丑,不好意思地团成一团,往旁边一丢,轻咳道:“闲着没事做,也不能老当文盲,我就寻思认两个字。”

    有向学之心是好的,可没人在旁边教,他闷着头练,这能学出个什么?何况……我瞅瞅他摆在旁边的那本书——那是本食谱,我闲着没事放手边当闲书看的,里头如何做菜教的好,字写得着实一般——道:“我来教你吧?”

    我铺开一张宣纸,从笔架上选了支湖州狼毫笔,问哈丹:“你想学什么字?”

    他问:“我的名字如何?”

    我便在纸上工工整整写出“哈丹”二字。哈丹定睛瞧了半天,从我手中取了狼毫笔,在旁一笔一画地模仿出来,刚写完最后一笔,他伸着胳膊把我拨到一边道:“这张写得丑,你别看,我再写一遍。”

    我就在旁边呢,早看见了,确实挺丑,由着他再写一遍。

    又写一遍,比刚才强点,还是丑,我说:“握笔的时候手腕动,胳膊别抖,这可不是拿刀呢。”

    哈丹点点头,毫不气馁,再写。这回写得格外认真,力透纸背,写完了,我扒着他的胳膊一看,半天没说话。

    哈丹看看我,我看看他,我寻思鼓励他两句吧,可是我俩这么熟了,是不是真心话,他还听不出来吗?

    哈丹把纸团了,丢在一边道:“不写了。十一,你写给我看吧,你字儿好看,我喜欢看你写字。”

    我笑了笑,重新摊开一张宣纸,取过毛笔,在纸上写下“朱毓”两个字。

    “这是我的名字。”

    我又写下“庆朝”两个字。

    “朕的天下就叫这个。”

    再写“狄族”。

    “这是狄族。”

    如此写了十几个,而后,我在纸上写下三个大字。

    我道:“这三个字是——并肩王。”

    哈丹不解,挑眉望着我。我吞了口口水,将笔搁到一旁。

    “中原的戏文里头若有人为皇帝立下大功,皇帝封无可封,就会封他为’一字并肩王’。我朝没有’并肩王’这个爵位,却可封’一字王’,地位尊崇仅在皇帝之下。一字王中身份最尊贵者,可见君不跪,若本朝无太子,其甚至可以监国,左右国家大事。”我问哈丹,“你可愿做我的一字王么?”

    “我会在京中为你觅一宅邸,你住不住进去不打紧,却可以常留京中。我不拘着你,你愿意回草原的时候就回去,想我了就来看我。你不必跪我,也不用跪任何人。人前你我不必再伪装疏离,人后咱们也可以常常在一起。待你我老了,咱们若有一方动弹不得了,我的事你说了算,你的事我也说了算,”我抬头道,“只是有一点,草原得向庆朝俯首称臣。”

    “阿哥,草原刚刚统一,我朝也要休养生息,咱们别再打了,打了上百年都没分出个胜负,握手言和不好吗?咱们增开互市,互遣使节,我在狄族呆了这些年,知道牧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朝百姓也不过想少动兵戈,过安生日子而已。你我缔结友好之邦,草原虽为臣属,可子民还是你的子民,我不会过问,我们做一对好邻居,不打了,”我望着哈丹,“好吗?”

    “你要封我一个异族当一字王,还要与草原做友好之邦,这事同孟大人他们商量了吗?”哈丹问。

    “天下是我的,我说了算。”我抓住哈丹的胳膊,“谁会放着眼前的和平不要去打仗呢?”

    哈丹凝眉不语,我收紧了手指,攥着他的衣服,止不住指尖发颤。

    我真怕他拒绝我,那我们之间就再无转圜了。

    良久,哈丹忽然笑了。

    “你还记得六年前我到京城来是为了做什么吗?”哈丹道,“是为了朝觐称臣,缔结友邦的。”

    哈丹伸手捧住我的脸,用大拇指刮了刮我的脸颊:“此事六年前狄族就有了态度,六年后又怎会改变呢?我只求皇帝陛下多开几个互市,价格压低点,逢年过节,最好再往草原送几车宝贝,更能允许我族孩子来京城读书,准许他们像汉人孩子一般参与科举,如此,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有什么不行呢?我点头不迭,只觉拨云见日,心头最大也是最沉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嘴角扯出一个走了形的笑,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了哈丹。

    七日后,复位还朝大典。

    一早,宫内长鸣太和钟,銮驾车队自宫中盛阳门出发,浩浩荡荡前往京郊皇家祭坛祭天。

    皇位失而复得,我上要告知上苍先祖,下要晓谕黎民百姓,否则名不正言不顺。礼部早安排好一切祭祀事宜,一路上禁军开路,百姓跪拜于旁,山呼万岁。我的銮驾挂着帘帐,百姓不能轻易得见天颜,然而我悄悄掀开窗帘一角向外看,黑压压一片头顶,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却不知其中有几人是真正崇敬我,几人口呼万岁,心中却在骂我“昏君”。

    这些都是寻常事了,便是有,我笑笑便过。我侧一侧头,看着车旁骑马而行的哈丹。

    七日前我突然告知礼部,复位还朝大典之上我要加封哈丹为一字王。礼部当即懵了,第一反应是打消我的念头,得知我铁了心,礼部手忙脚乱开始张罗。没人知道哈丹帮我打了回来,此时这位狼王该身在千里之外的草原,我突然要封王,礼部该如何给天下一个说法?据说礼部尚书当天就哭着去找孟士准了,孟首辅叹了三大口气道,交给我吧。

    于是七天内,狼王率众来朝,愿缔结万古友好之邦。今上甚悦,加封狼王为我朝一字王,享见君不跪之殊荣,更在京中亲赐宅邸,准狼王自由往来中原草原两地。

    今早哈丹与我是一同启程的。我身着祭祀时方穿的明黄礼服,衣着繁复而沉重,发冠更是复杂得叫人顶不住。哈丹则穿上了礼部着针织局赶制的玄色金线暗纹礼服。那礼服上绣着比天子只低一级的蟠龙,我朝功臣无数,名臣无数,可是身份如此尊贵的唯有哈丹一人。

    今日日光明媚,微有被风,我扶着章豆的手下了銮驾,一抬头,哈丹已静立在面前等我。当着许多人,我们没有言语,只望着对方一笑,之后由前来引路的太常寺官员引导,缓缓走向祭坛。

    祭坛既高且圆,取“天圆地方”之意。我在前,哈丹在后,文武百官皆在台阶下恭候,身边除了侍卫与引路的官员,身边便只有彼此。我一步步走上台阶,身后乐钟齐鸣,至坛顶恰是吉时,哈丹于我身后几步跪下,我亦撩起下摆,跪在祭台前。台上供着七组神位,我依官员所言,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而后将焚香举过头顶。

    一告上苍,朱毓还朝。

    二告先祖,重掌江山。

    三告子民,福泽万世。

    三告之后,我本该起身,然而我微微侧头,看到了身后的哈丹。

    他也悄然望我,双眸明亮,唇边带笑,自昔年京中初见至今六年,无论何时我一回头,总能见他微微含笑的模样。

    甚好,甚好。

    我闭上眼睛,虔诚地向上苍祷告。

    不求盛世,只求江山稳固,岁月静好。

    一代明君也罢,一代昏君也无妨,你我相伴,来日史书煌煌,彼此之名,共载史册。

    ----完----

    第13节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