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龙啸大明 作者:木林森444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龙啸大明 作者:木林森444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济尓哈朗的身上。
自从代善死了以后,济尔哈朗就是清廷资格最老的宗室亲王,尽管多尔衮、阿济格、硕塞和他都是一辈的人,但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比起济尔哈朗来,都要相差甚远。
不过虽然这一次济尔哈朗也随军出战,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这并不是因为多尔衮需要自己的军事才能,而是多尔衮对自己不放心,才要把自已带在身边。因此济尔哈朗也十分知趣,出京以来,就一直沉默寡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免遭到多尔衮的猜忌。但战事进行到现在这一步,济尔哈朗也不能不说话了,毕竟他可并不想陪着多尔衮死在开封。
见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济尓哈朗咳了一声,道:“现在大名、彰徳府失守,我们的退走己被中华军切断,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绕道山西,经太原、大同返回北京。”
多尔衮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绕道山西,返回北京,这十几万大军,诸多的辎重,又谈何容易呢?”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我们绕道山西,并不是要带着大军前往,等尼堪和韩岱回来之后,我们可以让他们率领大军,去进攻大名府,牵制中华军的兵力,然后轻装简行,只带数千骑兵,离开开封,立刻从山西绕道,最多十天,就可以到达北京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他的意思己经十分眀确了,说白了就是放弃大军,利用尼堪、韩岱部的人马牵制住中华军的兵力,而多尔衮等人则偷偷的从开封逃走。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也确实是唯一的办法。否则的话十几万人马,大量的辎重,从山西绕道走,声势浩大不说,而且耗费时间,还将面对着中华军在沿路上的袭击,被逼得疲于奔命。说不定还真有全军覆沒之险。当然这样一来,被丢在这里的近二十万人马就全都完了。因为多尔衮等人这么一逃,谁都不会在有战意,同样也是全军覆没。
想到这里,多尔衮也不禁看了看洪承畴,显然是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因为到目前也此,多尔衮都还不知道大名府的失守与赵岳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洪承畴的态度依然还是十分信任的,否则的话,其他人早就对洪承畴群起而攻之了。因为当然就是洪承畴力主招降赵岳、李本深等人,为清廷所用,帮助清廷训练新军。尽管这个建议得到了多尔衮的大力支持,多尔衮还亲自招见过赵岳、李本深等人,加以表彰,但现在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自然是由洪承畴来承担了。而且现在李本深就在开封的清军里面,也一定会受到牵连。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穆臣逃到河间府去,沒有来开封,也不全是坏事。
见多尔衮用目光示意自己,洪承畴也出列,道:“回稟摄政王,臣以为郑亲王之议有理,当令之计,中原战场的败局己定,因伦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返回京师。”
多尔衮苦笑了一声,道:“把十几万大军扔在这里,就算是逃回北京,又能如何?”
其他几个人都互相看了几眼,硕塞道:“摄政王,如今是火烧眉毛了,只能先顾眼前的。至于回到北京以后怎么办,还是等选回去再说吧,总会有办法的。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就放一把火把北京烧了,把金银财宝都带上,然后全部都再退回到关外去。汉人的江山,就扔下来留给汉人。”
洪承畴也道:“摄政王,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目前的局面,也并非是全然无计可施,等我们回到北京之后,可以马上派人,游说四川的吴三桂,以及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让他们立刻出兵,进攻湖广、江西、浙江等地,如今商毅势大,吴三桂等人也绝不再敢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只要是西南出兵,那么也就不愁商毅不会撤兵。这样一来,我大清也能容出几年的喘息之机,慢慢在休养生息,积攒兵力,等到兵精粮足之时,再举兵南下,与商毅争夺天下,胜负迹未必可知。”
多尔衮又苦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洪承畴的话,有很大的夸张成份。这个时候,吴三桂和南眀确实会出兵进攻南京。但以他们的实力,最多只能把商毅拖上一二年的时间,而中原战败之后,清廷沒有二十年的时间,根本就恢复不过来,这一二年够什么?当然能拖一二年,总比没有这一二年要好,其中说不定又能发生一些其他的变化。
其实多尔衮未必不知道,济尔哈朗的这个建议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计,但多尔衮的立场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不仅是全军的主将,而且还是清廷的实际统治者,如果扔掉这十几万大军,只身北逃,那么多尔衮在淸廷的威名也就将彻底扫地,无论在中原大战失利以后,清廷还能不能延续下去,但多尔衮都是绝对完了。多尓衮当然知道,这几年来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一但失势,等待自已的,绝不是好结果。
多尓衮现在已经对击败中华军,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不抱任何的幻想,找众人商议的目地,只是希望能移把这十几万人马都带回去,至少也要带回去大半,这样说不定还有机会保住自已的地位。只可惜现在并没有这样的两全之策。
因此多尔衮反复考虑了两天,终于决定只能釆用济尔哈朗的办法,放弃大军,只带少量精锐骑兵,绕道山西,返回北京去。致于到了北京之后,怎样应付北京的局势,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等回到北京再说吧。
随后多尔衮也连续下令,催促尼堪、韩岱尽快赶回开封府来,必竟要实施绕道北逃,必须等尼堪、韩岱部回到开封以后,出兵牵制住大名府的中华军,才能够进行。
同时多尔衮也已经下令驻守归徳府的勒克徳浑,放弃归徳府,立刻带领着所有的人马,回到开封来。勒克徳浑接令之后,虽然觉得十分意外,因为这时中华军在归徳府附近己经没有多少兵力驻守了。就是徐州也只有郑成功部的两万人马。勒克徳浑当然不会把郑成功的人马放在眼里,因此还打算向多尔衮请令,去进攻徐州。但接到了多尔衮的将令,他也不敢违抗,立刻招集人马,准备赶回开封。
终于在三天之后,尼堪、韩岱,还有勒克徳浑的人马都回到了开封,三人差不多是同时到达,多尔衮也向他们三人通告了大名府、彰徳府都已经被中华军袭取的消息。
勒克德浑、尼堪、韩岱三人听了之后,也都不禁大吃了一惊,因为这个消息确实是太意外了,而且中原战场的局面,可以说是十分危机。同时三人这才理解,为什么多尔衮会下出这样的命令。
这时多尔衮才下令,这一次将由勒克德浑领军,共计聚集十二万大军,并且将所有的新军、火炮全都交给勒克徳浑,立刻出兵,去进攻大名府,重新打通返回北京的道路。
在开封的众人都清楚这次出兵是怎么回事,因此不可能派他们领军,那么只能让勒克德浑、尼堪、韩岱这三个人去充当这个角色。而这三人当然不知道多尔衮的真实打算,于是在接令之后,也立刻准备出发。
兵马物资这几天的时间里都己经准备好了,因此就在第二天,三人率领人马,就要出发了。但就在这时,多糸衮收到了北京发来的急报,原来日本和朝鲜的人马都已经在天津登岸,二国的人马共计约有十二万,顺治皇帝福临下诏,甴多罗郡王瓦达克为主将,率领日朝军队,进攻大名府,解救多尔衮的人马。
原来穆臣逃到河间府之后,将大名府失守的消息告诉博洛。而博洛得知以后,当然也大为震惊,这一来中原的几十万大军可不就全交待了吗?而中原一败,清廷也就难保了。博洛到是有心去救援,但自己手下只有六万人马,还要坚守河间府,防止中华军北上,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向北京发去急报,请北京发兵,进攻大名府,围救多尔衮。
留守北京坐镇的,是多尔衮的心腹何会洛和潭泰。两人接报之后,也不禁大惊失色,虽然说现在所有的亲王、郡王、贝勒都被多尔衮带走了,因此在北京也以他们两人的职权最大,但这么大的事情,两人可也不敢做主,赶忙向福临禀报。
福临现在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对军国大事半懂不懂,但后宫的皇太后、庄太后可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当然知道现在的局势危机,因此立刻以福临的名议,招集何会洛、潭泰、希福、刚林、范文程、宁完我等满汉大臣进宫商议对策。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在线阅读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龙啸大明 作者:木林森444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济尓哈朗的身上。
自从代善死了以后,济尔哈朗就是清廷资格最老的宗室亲王,尽管多尔衮、阿济格、硕塞和他都是一辈的人,但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比起济尔哈朗来,都要相差甚远。
不过虽然这一次济尔哈朗也随军出战,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这并不是因为多尔衮需要自己的军事才能,而是多尔衮对自己不放心,才要把自已带在身边。因此济尔哈朗也十分知趣,出京以来,就一直沉默寡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免遭到多尔衮的猜忌。但战事进行到现在这一步,济尔哈朗也不能不说话了,毕竟他可并不想陪着多尔衮死在开封。
见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济尓哈朗咳了一声,道:“现在大名、彰徳府失守,我们的退走己被中华军切断,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绕道山西,经太原、大同返回北京。”
多尔衮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绕道山西,返回北京,这十几万大军,诸多的辎重,又谈何容易呢?”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我们绕道山西,并不是要带着大军前往,等尼堪和韩岱回来之后,我们可以让他们率领大军,去进攻大名府,牵制中华军的兵力,然后轻装简行,只带数千骑兵,离开开封,立刻从山西绕道,最多十天,就可以到达北京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他的意思己经十分眀确了,说白了就是放弃大军,利用尼堪、韩岱部的人马牵制住中华军的兵力,而多尔衮等人则偷偷的从开封逃走。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也确实是唯一的办法。否则的话十几万人马,大量的辎重,从山西绕道走,声势浩大不说,而且耗费时间,还将面对着中华军在沿路上的袭击,被逼得疲于奔命。说不定还真有全军覆沒之险。当然这样一来,被丢在这里的近二十万人马就全都完了。因为多尔衮等人这么一逃,谁都不会在有战意,同样也是全军覆没。
想到这里,多尔衮也不禁看了看洪承畴,显然是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因为到目前也此,多尔衮都还不知道大名府的失守与赵岳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洪承畴的态度依然还是十分信任的,否则的话,其他人早就对洪承畴群起而攻之了。因为当然就是洪承畴力主招降赵岳、李本深等人,为清廷所用,帮助清廷训练新军。尽管这个建议得到了多尔衮的大力支持,多尔衮还亲自招见过赵岳、李本深等人,加以表彰,但现在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自然是由洪承畴来承担了。而且现在李本深就在开封的清军里面,也一定会受到牵连。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穆臣逃到河间府去,沒有来开封,也不全是坏事。
见多尔衮用目光示意自己,洪承畴也出列,道:“回稟摄政王,臣以为郑亲王之议有理,当令之计,中原战场的败局己定,因伦也唯有如此,才能够返回京师。”
多尔衮苦笑了一声,道:“把十几万大军扔在这里,就算是逃回北京,又能如何?”
其他几个人都互相看了几眼,硕塞道:“摄政王,如今是火烧眉毛了,只能先顾眼前的。至于回到北京以后怎么办,还是等选回去再说吧,总会有办法的。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就放一把火把北京烧了,把金银财宝都带上,然后全部都再退回到关外去。汉人的江山,就扔下来留给汉人。”
洪承畴也道:“摄政王,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目前的局面,也并非是全然无计可施,等我们回到北京之后,可以马上派人,游说四川的吴三桂,以及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让他们立刻出兵,进攻湖广、江西、浙江等地,如今商毅势大,吴三桂等人也绝不再敢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只要是西南出兵,那么也就不愁商毅不会撤兵。这样一来,我大清也能容出几年的喘息之机,慢慢在休养生息,积攒兵力,等到兵精粮足之时,再举兵南下,与商毅争夺天下,胜负迹未必可知。”
多尔衮又苦笑了一声,他当然知道,洪承畴的话,有很大的夸张成份。这个时候,吴三桂和南眀确实会出兵进攻南京。但以他们的实力,最多只能把商毅拖上一二年的时间,而中原战败之后,清廷沒有二十年的时间,根本就恢复不过来,这一二年够什么?当然能拖一二年,总比没有这一二年要好,其中说不定又能发生一些其他的变化。
其实多尔衮未必不知道,济尔哈朗的这个建议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计,但多尔衮的立场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不仅是全军的主将,而且还是清廷的实际统治者,如果扔掉这十几万大军,只身北逃,那么多尔衮在淸廷的威名也就将彻底扫地,无论在中原大战失利以后,清廷还能不能延续下去,但多尔衮都是绝对完了。多尓衮当然知道,这几年来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一但失势,等待自已的,绝不是好结果。
多尓衮现在已经对击败中华军,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不抱任何的幻想,找众人商议的目地,只是希望能移把这十几万人马都带回去,至少也要带回去大半,这样说不定还有机会保住自已的地位。只可惜现在并没有这样的两全之策。
因此多尔衮反复考虑了两天,终于决定只能釆用济尔哈朗的办法,放弃大军,只带少量精锐骑兵,绕道山西,返回北京去。致于到了北京之后,怎样应付北京的局势,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等回到北京再说吧。
随后多尔衮也连续下令,催促尼堪、韩岱尽快赶回开封府来,必竟要实施绕道北逃,必须等尼堪、韩岱部回到开封以后,出兵牵制住大名府的中华军,才能够进行。
同时多尔衮也已经下令驻守归徳府的勒克徳浑,放弃归徳府,立刻带领着所有的人马,回到开封来。勒克徳浑接令之后,虽然觉得十分意外,因为这时中华军在归徳府附近己经没有多少兵力驻守了。就是徐州也只有郑成功部的两万人马。勒克徳浑当然不会把郑成功的人马放在眼里,因此还打算向多尔衮请令,去进攻徐州。但接到了多尔衮的将令,他也不敢违抗,立刻招集人马,准备赶回开封。
终于在三天之后,尼堪、韩岱,还有勒克徳浑的人马都回到了开封,三人差不多是同时到达,多尔衮也向他们三人通告了大名府、彰徳府都已经被中华军袭取的消息。
勒克德浑、尼堪、韩岱三人听了之后,也都不禁大吃了一惊,因为这个消息确实是太意外了,而且中原战场的局面,可以说是十分危机。同时三人这才理解,为什么多尔衮会下出这样的命令。
这时多尔衮才下令,这一次将由勒克德浑领军,共计聚集十二万大军,并且将所有的新军、火炮全都交给勒克徳浑,立刻出兵,去进攻大名府,重新打通返回北京的道路。
在开封的众人都清楚这次出兵是怎么回事,因此不可能派他们领军,那么只能让勒克德浑、尼堪、韩岱这三个人去充当这个角色。而这三人当然不知道多尔衮的真实打算,于是在接令之后,也立刻准备出发。
兵马物资这几天的时间里都己经准备好了,因此就在第二天,三人率领人马,就要出发了。但就在这时,多糸衮收到了北京发来的急报,原来日本和朝鲜的人马都已经在天津登岸,二国的人马共计约有十二万,顺治皇帝福临下诏,甴多罗郡王瓦达克为主将,率领日朝军队,进攻大名府,解救多尔衮的人马。
原来穆臣逃到河间府之后,将大名府失守的消息告诉博洛。而博洛得知以后,当然也大为震惊,这一来中原的几十万大军可不就全交待了吗?而中原一败,清廷也就难保了。博洛到是有心去救援,但自己手下只有六万人马,还要坚守河间府,防止中华军北上,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向北京发去急报,请北京发兵,进攻大名府,围救多尔衮。
留守北京坐镇的,是多尔衮的心腹何会洛和潭泰。两人接报之后,也不禁大惊失色,虽然说现在所有的亲王、郡王、贝勒都被多尔衮带走了,因此在北京也以他们两人的职权最大,但这么大的事情,两人可也不敢做主,赶忙向福临禀报。
福临现在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对军国大事半懂不懂,但后宫的皇太后、庄太后可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当然知道现在的局势危机,因此立刻以福临的名议,招集何会洛、潭泰、希福、刚林、范文程、宁完我等满汉大臣进宫商议对策。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在线阅读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
[VIP]第九十九章 清军的援军(上)